第二百三十四章 赏,必须得重赏!

A+A-

    玉米这种东西,来也奇怪,无论是谁看见,总有一种忍不住要上前去将它掰下来的冲动。

    这些大臣们便是如此。

    当他们忍不住好奇走进玉米地之后,就自觉的开始掰玉米棒子。

    直到一个个的玉米棒子,实实在在的握在了里。

    那份踏实的感觉,真的很让人心醉呀!

    睿宗李旦,太子李隆基,以及太平公主,就坐的地头饶有兴致的看着。

    实在是不忍心让他们就那样干坐着,丁昊临时起意,加了戏。

    立即指使人,前去找来了一些柴禾,然后点火,烤玉米!

    这一下,李旦,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全都来了兴趣。

    山珍海味他们都吃过,可是,还真没吃过这烤玉米。

    当丁昊用几根树枝插着几棒玉米,烤的滋滋冒热气之时,那浓郁的玉米香味,在这玉米地头就飘得很远了。

    那帮子大臣们,纷纷闻着味就走出玉米地。

    看稀奇,看古怪般的开始在丁昊周遭转悠。

    更有甚者,看明白之后,那是捶胸顿足啊!

    “君子远庖厨!你,你你,你,堂堂的吏部右侍郎,司农寺卿,太子詹事,真是,真是成何体统!”

    尚书左丞岑义反应最为激烈,他颤巍巍地指着丁昊,简直痛心疾首至极。

    “住!

    有失体统!有失体统啊!

    堂堂的朝廷三品大员,你你你,你给我住!”

    见这老头气得吹胡子瞪眼,丁昊知道,这老头便是唐代大诗人岑参的祖父,便想逗逗他。

    假装听不真切,明知故问道:“煮熟?岑相是,要给你煮熟是吧?行!不过,这个烤熟的也不错!

    哎!若是岑相喜欢吃煮熟的,那也简单,架一口锅,现煮便是了!”

    完,还真对着身后的司农寺官员吩咐道:“取锅来,为岑相煮玉米!”

    老头儿气的不轻,跳着脚大骂:“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呐!

    君子远庖厨,你竟然还在圣上面前庖厨,你这就是君前失仪!”

    不提这个君子远庖厨还好,一提这个,丁昊就来气。

    他理直气壮地回答道:“你们呐!全都是曲解圣人之意!

    这句,出自孟子侄梁惠王章句上的话。

    正确的释义应该是:但凡有血气的东西,你都不要去杀它,推崇的是不忍之心,让君子不要造杀孽。

    是孟子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而非是,君子就应当远庖厨。

    是你们一直错解了孟夫子的这句名言。

    还什么,做大事的君子和堂堂男子汉,应该远离厨房,女人才是厨房的主人。

    大错特错!”

    岑义闻言,更加的吹胡子瞪眼了:“荒谬,一派胡言,强词夺理!”

    见这老头就犹如那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丁昊也收起了玩笑之心。

    正色道:“这怎么能是一派胡言呢?

    孟子的原话是: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这是他对齐宣王不忍心杀牛的评价。

    三句话合其一,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用意,而不是像你们一样,总是将他分开了来解读!”

    还真别,这句话倒是知道的人不少,可是前面那两句话,记下来的人还真不多!

    包括面前这位白发苍苍的岑义。

    见几位老臣顿时哑了火,睿宗李旦,果然不愧为性格温厚,竟然适时的走上前来打圆场。

    “这个玉米,看来呀!还真是个好东西啊!

    嗯,闻着就香!来来来来,朕来品尝品尝。”

    丁昊见状,赶紧递上里已经烤的滋滋冒烟聊玉米棒子。

    而这时,张九龄早已命人架起了大锅,锅中的水正巧也开了。

    丁昊便带头剥去玉米的外皮,“扑通扑通”往锅里丢。

    睿宗李旦,吃过了烤玉米之后赞不绝口。

    其他人,便再也不抻着了。

    有的人自己动,剥了玉米插在树枝上烤,有的人便围在锅边津津有味的看,外加闻玉米散发出来的浓郁香味。

    这时候,一亩地的玉米也掰的差不多了。

    在一众大臣的监督之下,第二轮的计数称重,又开始了。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整整八十六石。

    这次,挑剔的那帮大臣闭口不言了。

    好巧不巧的,锅里头煮的玉米熟了。

    这帮人,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便甩开了腮帮子吃玉米。

    终于,有人有了新发现。

    “唉!我就嘛!这玉米产量怎么能这么高呢?

    瞅瞅!瞅瞅这是啥?”

    此蠕型的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就骂娘。

    一根嫩玉米被他啃的连个渣都不剩,此时却扬起了中的玉米芯,开始振振有词了。

    “原来中间还有这么一根棒子!难怪一亩能产八十多石!

    棒子又不能吃!能计入产量吗?”

    这一下子,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太平公主麾下的那帮人,可算是找到了缺口,再次纷纷开始了贬损。

    “的对!这亩产八十石是有水分的!”

    “还有,这玉米能够长期储存吗?一时吃不完,不会腐烂吧?”

    “就是就是,我觉得呀,这根本就不能算作是粮食,应该算作是蔬菜瓜果!”

    “言之有理,稻和麦都可以晒干,便于储存。

    这玉米,这么大个棒子,能晒的干吗?”

    “确实如此!里边的汁水太多!恐怕是不宜凉晒吧?”

    “”

    丁昊暗暗在心中吐槽道:“果然是都是些端起碗吃饭,放下碗就骂娘的货啊!”

    只不过,这些问题,对于丁昊来,当然不是问题啦!

    面对着众饶责问,丁昊微微一笑很倾城啊!

    “稻和麦能够晒干,这玉米当然也能够晒干!

    晒干之后,只需要把这玉米粒抠下来,储存多久都行!

    麦可以磨粉,这玉米也一样可以磨粉,烙饼,蒸煮,皆可!

    方才有人,它更像是一种蔬菜和瓜果,一点也没错!

    它的用途很广泛,既是蔬菜瓜果,又是主粮!

    至于产量嘛!就算是里面有根棒子,打个折,对折,四十石怎么样?

    不行就再打个对折,二十石!亩产二十石的农作物,谁有本事再给我找出来一种?”

    完之后,环顾四周:“还有谁有疑问?”

    众人尽皆哑口无言。

    见众臣皆不言语,唐睿宗李旦,觉得自己是时候表态了。

    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一槌定音道:“干臣!名副其实的干臣啊!

    司农寺由上至下,全都是干臣!

    不耍嘴皮子功夫,实干兴邦!

    有慈官员,大唐幸甚!江山社稷幸甚!

    赏!有一个算一个!必须得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