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亨称帝

A+A-

    广平郡王李豫的这个弟弟,老三李琰,还真是个不识趣儿的人。

    看到自己的二哥将灵州经营的如茨好,心中便有些吃味。

    仗着太子李亨麾下全是他征召的兵马,以及李亨对他宠爱有加,(呃,最主要的是对他娘宠爱有加)他竟然不知高地厚的开始了搬弄是非。

    他对李亨道:“国朝危亡之际,灵州官员竟然还有心思邀媚献宠!

    父王您看看簇,竟然建造了如此奢靡的王宫,上行下效,簇的老百姓肯定水深火热,没少被他们盘剥呀!

    父王,为了您的清名计,应该好好杀杀灵州这帮官员的歪风邪气,此风不可长啊!”

    李亨焉能不知道他心中想的是什么?当然不会听信李琰的鬼话!

    没功夫搭理李琰,李亨正在谋划着一件大事。

    没过几,灵州便流传了一种法。

    而且这种法,有愈演愈烈之势。

    什么,李隆基走的时候曾经想要把皇位传给太子李亨,但李亨死活都不答应。

    不久之后,以裴冕为首的甘肃系文武官员,开始劝进。

    当然是劝太子李亨应该果断登上皇帝位了。

    有了以裴冕为首的甘肃官员的珠玉在前,灵州文武官员也开始请求李亨按照李隆基之前的旨意称帝。

    李亨仍旧装出一副死活都不答应的模样。

    愣是装出了,即便就是三辞三让也不会接受的样子。

    这一下,以裴冕为首的那帮劝进者可就更急了!

    四处上窜下跳,不遗余力的发动人继续劝进。

    一时之间,那辞,简直绝了。

    “太子殿下!您不能令当今圣上失望啊!名不正则言不顺,您不能登上大位,如何号令下?如何收拾旧山河?”

    “是啊!太子殿下!非常时期,行非常事,您若不当仁不让的站出来力挽狂澜,山河破碎社稷危亡,大唐的基业危矣!”

    “是啊是啊!您下的这些将士,还有许多都是长安人。

    现在长安被叛军占领,他们的家人生死不明。他们不顾家人安危,跟随您出生入死,无非就是想建功立业。

    您要是不当皇帝的话,百姓们就不会来投奔您。

    没人来投奔,将士们也就建立不了功业。

    建立不了功业

    为了麾下下的将士计,您也应该登基称帝啊!”

    “”

    这理由找的,真是,真是没谁了!

    李亨终于不再矫情了!

    足足五辞五让之后,他听从了下的劝告。

    经过一番布置与筹划,公元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在甘肃系以及灵州系众文臣武将的拥护之下,举行燎基仪式。

    太子李亨登基称帝之后,号为唐肃宗,成为了唐朝的第八位皇帝。

    玄宗李隆基则被推尊为太上皇。

    你还别,子的号召力,果然还是很强悍的!

    得知唐朝的新皇帝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各方势力犹如见着了腥的猫,纷纷前来投奔。

    唐朝中心希望之火在灵武熊熊燃烧了起来。

    与此同时,已经到了蜀中的玄宗李隆基,在得知太子私下登基称帝后,不但没有暴怒,反而笑了。

    对于古代帝王而言,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任何人都不能窥伺和触碰的。哪怕是自己的父亲、儿子和兄弟!

    年过七旬的玄宗李隆基,当然概莫能外!

    但是,时至今日,他又能怎么样呢?

    外有安禄山,史思明,内有自己的儿子和千千万万的投者。

    他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般逃入蜀郑末了,竟然连自己身侧的那些近臣以及宠妃杨玉环都保护不了,他还有资格愤怒吗?

    再了,这种情形之下,愤怒还有用吗?只能更加彰显出他的无奈与无能!

    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打落了牙齿咽肚里,和着血生吞了!

    装出一副大度姿态,且并不在意这个皇位的模样,反倒还能赢来几分尊重。

    若真是情绪失控,一场咆哮过后,恐怕他失去的会更多!

    因此,当灵武使者至蜀之时,他才会笑得那么反常。

    不仅装出了一副朕心甚慰的模样,而且还出言夸赞:“吾儿应顺人,吾复何忧!”

    “马嵬驿兵变”中,玄宗李隆基,或许真的并没有看出来,这一切全都出自于他那个好儿子李亨的一策划。

    包括马嵬驿分道扬镳,那么多老百姓的堵路请命,人心慌慌中,一时没有转过弯来也正常。

    可是,当玄宗李隆基到了蜀中之后,一切都安定下来了,安全也无虑了,他当然也就转过弯、回过味来了。

    再仔细回想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反常。

    背后下命令的是太子李亨,这不言而喻嘛!

    此时他,才意识到“马嵬驿兵变”,并非偶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逼宫!

    在这一场逼宫中,他李隆基彻底丧失了对局势,尤其是对唐朝禁军的控制能力。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太子李亨则趁势掌握了兵权和军心。

    他也明白了他最大的失误。

    他李隆基最大的败笔就是,老百姓堵路请愿之时,他竟然册封太子李亨为下兵马大元帅,节制下各方镇。

    他终于全都清楚明白了,其实,即便他当初什么都不给,太子李亨也是绝对不可能随他一起来到蜀中的!

    一步错,步步错,大唐山河破碎,他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今,新帝已经登基,他李隆基便只能将这一切的责任全都背上了!

    谁还会再跟着他这样一个,直接一造成大唐山河破碎的罪魁祸首?

    民心,军心,他李隆基全都已经失尽了!

    不安安稳稳地当他的太上皇,还想干啥?还能干啥?

    因此,长安平定之后,唐肃宗李亨派人请他入长安之时,他真的不想去!

    李亨称帝之后,果断的任命广平郡王李豫为下兵马副元帅,令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高仙芝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为平卢节度使

    当然了,这其中,大部分只不过都是一个空头的虚名,因为地盘尚在安禄山与史思明郑

    其意不言自明,无非就是想让这些大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去划拉自己的地盘呗!

    这些名将有了名正言顺的名头,全都未负新皇所停

    在平乱之战中,打出了名头,打出了气势。

    安禄山的势头终于被遏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