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李适削藩

A+A-

    皇帝一旦隐忍起来,那首先肯定不吝封赏。

    地盘肯定是收不回来了,即便是不同意,拳头没人家大,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只不过嘛!反正官帽子也不值钱,那就高官厚禄,爷一样的供着呗!

    只求这二位爷千万别生事!

    圣旨很快就到了,丁昊也就是李白,被拜为了太师,尚书令,安西大都护。

    郭子仪拜太尉、中书令,北庭大都护。

    仆固怀恩当然没死,为了改头换面而已!不得不装死!

    毕竟曾经造过反,皇帝绝对容不下他!

    如今只需要改个名字,即便就是皇帝老儿知道了,也有台阶下。

    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代宗李豫。

    仆固怀恩虽然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但是发动叛乱,利诱番兵大肆的进攻中原,这对大唐百姓犯下了很大的罪孽。

    尽管事出有因,被人诬陷中伤在先,可是他叛变就叛变,实在不该引蕃兵前来攻打。

    改头换面好啊!这一改头换面,就等于是另外一个人了!之前所有的罪孽,便一笔勾销了!

    丁昊和郭子仪此番逼宫,也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若真是傻愣愣的班师回朝的话,功高震主,日后绝无他们的容身之地!

    这也是皇帝的通病!只可同患难,绝不可以同富贵!

    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连英明神武的数一数二的风流人物,本朝太祖都概莫能外,何况他人乎?

    不趁着里有兵,划拉一块地盘好好经营,日后恐怕,连哭的地儿都没有!

    丁昊也不是没想过直接挥师东进,直接将代宗李豫赶下台。

    可是那样做的话,难免生灵涂炭!

    再了,大唐也不是那么好灭的!

    世事无绝对,即便他是穿越者,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呀!

    就这样,双方全都做了妥协。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大历十四年(9年)。

    宫中传出代宗生病的消息。

    代宗李豫这一病,很是不轻,数月之间,就无法上朝了。

    五月二十,病榻上的代宗下达了令皇太子李适监国的制书。

    谁曾想?当晚上,代宗就在大明宫紫宸之内殿驾崩了。

    得到这一消息之后,郭子仪实在按耐不住了!

    “此乃赐良,不如我们即刻出兵,直捣长安!”

    丁昊却知道,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最佳时。

    他笑着劝慰道:“子仪兄!稍安勿躁!再等一等,少则一年,多则两年,那李适必定按耐不住,会有大动作!届时,才是我们的会!”

    郭子仪百思不得其解:“此话怎讲?

    现如今代宗驾鹤西去,朝局不稳,不正是我们奋起之时吗?

    再等上个一两年,那时候,李适岂非就坐稳大位了?”

    丁昊高深莫测的一笑:“以李适那毛毛躁躁的性子,我料定他继位之后,肯定会削藩。

    届时,可不光是我们要找他的麻烦,想找他麻烦的人,肯定一抓一大把!

    到时候,我们只需要顺势而为,大事可成!

    代宗临死之际,肯定已经做好了防着我等的部署,现如今发难,必定得不偿失!”

    多年的老搭档了,丁昊料事如神,郭子仪早就见怪不怪了。

    听他如此,便按耐下了心中的念头。

    六月,尚书令、皇太子李适即位。

    八月庚申,群臣给大行皇帝唐代宗李豫上尊号,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

    十月己酉,葬于元陵。十二月丁酉,祔于太庙。

    德宗李适登基之后,任用幸臣卢杞,李泌,李晟,杨炎等人为相,废租庸调制,改邪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并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致使民怨日深、政局转坏。

    建中二年(年),李适果然按耐不住了,觉得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坐稳了,不知高地厚的发动削藩战争。

    致使二帝四王之乱爆发。

    丁昊之所以算得那么准,当然,全赖系统之功。

    通过系统,他早就查到了,唐朝中期所发生的这场藩镇叛乱。

    而且还知道这是一场比“安史之乱”更加后果严重的叛乱。

    俗话得好啊!初生牛犊不畏虎!

    果然如此,李适这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毛头子的心性!捱不住!

    继位后,难免踌躇满志。

    不过想想也是,谁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励精图治,让自己的江山重现昔日的辉煌呢?

    攘外必先安内!

    德宗李适对这句话,应该也是深以为然。

    他应该是觉得,当务之急最迫切的问题就是铲除那些不受控制的藩镇,恢复中央集权统治。

    之所以敢如此行事,自然也是有所倚仗的。

    德宗李适登基之后,中握有的实力还是有所增长的。

    况且,到了这个时期,除了西北的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两个大藩镇之外,其余的全部都是些藩镇。

    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这么多年来,一直与朝廷相安无事,自然也就被他忽视了。

    俗话得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这两大藩镇虽然大,但是不吵不闹,皇帝省心,便觉得丁昊与郭子仪两人,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胸无大志的守财奴!

    当然了,即位之初与削藩之前,德宗李适可并没有忘记给这两人来点甜头!

    现如今,丁昊已经爵封安王,郭子仪也已经爵封凉王。

    这可都是单字王!妥妥的,一等王爵!地位仅次于子!

    至于,其他的藩镇,那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别是王爵,能捞到个公爵都不错了!

    安史之乱以后,几乎所有的藩镇都成了藩镇,就如汉朝的推恩令一般,皇帝打的是分而治之的算盘。

    当下的藩镇,“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数余,者犹兼一二”。

    数量虽然增多了,地盘却比以前的多!像之前安禄山那般,一人身兼三四镇节度使者,几乎没有!

    德宗李适的削藩之路,是从斩断世袭罔替开始的。

    也不知道是哪个白痴为他出的这个馊主意!

    也不想想,平白无故的就砸了人家的铁饭碗,呃,不,金饭碗!人家能够善罢甘休吗?

    古代的人,可不像后世那般温顺!

    几乎所有的节度使都不干了!这已经触犯到了根本利益了!不能不奋起抗争!

    丁昊一直等待的,便是这个会!

    这一回,他要当那个得利的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