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南征捷报
七月的第一日。
程处默神情慌张的前来,陈弈在书房见到程处默时,他面色严肃的:“大将军,近来陛下处境不妙啊?”
“怎么了,陛下龙体抱恙?”陈弈好奇的询问,不应该没听长乐,豫章起过。
“旱情,是旱情!”程处默焦急的。
此时他发自内心鄙夷陈弈,作为大将军,统帅十万精锐昵,却把所有事情交给他与刘仁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全在美女身上。
“这样啊!”
陈弈心不在焉的:“陛下应该能解决。”
“有点玄啊!”
程处默面容严谨,正色:“陛下,已派遣长孙大人等重臣前往各地求雨,怎奈各地旱情不见好转,河北,尤以河北为重,赤地千里,秋粮败坏。
不少地方出现百姓聚众闹事,此时若有人故意挑拨,河北道必将爆发大规模起义。”
隋末,河北道战乱四起,涌现出杜建德,刘黑闼等一时之枭雄,尽管朝廷最终击败起义军,斩杀杜建德,刘黑闼,怎奈不少残兵败将潜伏,加之罗艺在河北道经营多年,贞观元年罗艺谋反,军中精锐悉数被消灭,散兵游勇依然散布河北道内。
目前百姓聚众,若有人聚义起义,各个势力遗留下来的残兵败将,散兵游勇必然聚众趁揭竿而起,那时河北道必将陷入战乱中。
陈弈面色渐渐凝重,低声询问:“陛下知道吗?”
“朝堂之事,事关社稷,末将肯定率先向陛下汇报,一出皇宫马不停蹄赶来,陛下除派遣柴将军领军前往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程处默。
陈弈思绪疑惑,李道宗南征运回不少稻米,何况两熟,三熟的稻米在南方推广,纵然北方旱情蔓延,也不至于缺粮啊。
听程处默的汇报,朝廷之内好像依然缺少粮食,不应该啊!
“南方不是运来粮食吗?”陈弈询问。
“是运来粮食,奈何与灾民相比筒直杯水车薪。何况远水解不了近渴,每次运粮数量有限,速度有限。”起南方运回来的粮食,程处默满腹牢骚。
天公不作美。
北旱,南涝,打的朝廷猝不提防。
加之河北道的散兵,关内道的残兵,与陈兵边境的高句丽军队,内忧外患同时爆发。
程处默郁闷的:“大将军,目前长江以南不少地区发生洪涝,很多即将成熟的稻米惨遭洪水淹没,河道难以通航,莫临时调粮了,短期内,朝廷需要解决洪水问题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近来各类灾难接踵而来,他担忧时局生变。
“是有点棘。”
陈弈托腮思索,快速浏览系统内的储藏,确定仓库内能调出百万斤粮食才稍稍松口气。
系统有粮,内心不慌。
何况朝堂多半没有把所有粮食用于赈灾,肯定留有储备粮以防不测。
粮食。
他相信李世民设法解决。
流民。
才是当前最大的危害。
陈弈食指来回轻弹,托腮询问:“战俘昵,近来刘仁轨整顿的怎样?”
旱情严重,快速蔓延。
长安平静,军队有序,大唐根基照样稳固。
“刘司马遵照大将军的嘱咐,杀掉一批冥顽不灵之人,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目前剩余俘虏基本安分。”程处默朗声汇报,却依然面带忧色的:“怎奈关内道北部安置很多流民与残兵,北方旱情加剧,这些人陆续向京畿道,长安前来,假以时日恐怕带来不的威胁。
末将收到的消息中,皇宫内依然有人与突厥的残兵败将接触,末将猜近来长安不太平,处置不慎,可能发生动荡。”
“必须扼守南门,北门。”陈弈面色渐渐冷酷。
长安南门临近皇宫,北门靠近四坊,决不能任由流民闯进来。
“大将军,神武军拱卫长安,却不负责长安城防。”程处默,侯君集领军保护长安,此事理当由侯君集亲自处理,顿了顿,他好奇的望向陈弈:“大将军,你担心什么?”
“哗变,长安内乱。”陈弈。
李渊的阴谋,关内道残兵,河北道流民,残兵,这些力量拧成一绳,肯定形成非常恐怖的力量。
关键旱情严重,各地饿殍满地,流民肯定自发涌向长安。
若有心怀叵测之人,趁混进长安城,保不齐长安生变。
贞观盛世尚未出现,多半南北朝割据再度上演。
“这么严重吗?”程处默大吃一惊,猝不提防的询问。
“你忘记北魏六镇起义吗?”
当年北方军镇起义,战火蔓延到河北道,直接导致北魏分裂。
旱情持续下去,柴绍没法尽早平叛,旱情最为严重的河北道等地肯定发生起义,稍之不慎又是隋末。“这。”
程处默结巴,没想到时局这么可怕。
陈弈知道城防之事,还得他亲自去处理,微微摆道:“去吧。”
这时,程处默突然嬉皮笑脸走到陈弈身旁,一副献媚的神情询问:“大将军,有没有多余的子弹,再给末将一些?”
“十盒?”
“能给一百盒吗?”
“靠,你咋不上天昵?”陈弈拍案而起,扔出二十盒砸向程处默:“滚,赶紧滚。”
“谢大将军厚爱。”
程处默抱着子弹乐不可支的离去。
唉。
陈弈伸着懒腰叹口气,希望长安安好,像城池的名字一样长治久安,切莫影响他平静的生活。
隔日。
月中大朝。
陈弈从杨青萝秀床爬起,佳人服侍换上官服前往长安。
一进皇宫,上朝的官吏见到陈弈,仿佛遇见外星人似的眼里满是好奇。
月余间。
长安乱成一锅粥,陈弈始终没有回长安,更不要按时上朝了。
今日,怎么突然上朝昵?
房玄龄大步流星走上来,打量着陈弈:“贤侄,陛下突然召你上朝吗?莫非有什么事大事儿发生?”旱情。
粮食。
朝堂百官素无策。
长孙无忌等官吏前往各地求雨均无功而返。
各种流言蜚语四起,朝堂百官,特别是皇帝处在风口浪尖。
私下里百姓怨声载道,甚至传出连续两年爆发旱情,蝗灾,是上苍对皇帝試兄杀弟逼父退位的惩罚。有些地方的百姓,暗地里为李建成塑像,祈求风调雨顺。
作为经历过隋末起义的过来人,房玄龄深知种种迹象表明一场风暴正在快速酝酿中。
“对啊,你子终于舍得来上朝了,有什么好主意?”长孙无忌询问。
陈弈表情无奈,他也不想来长安,怎奈不来的话长安生变,他的美好生活也可能到头了。
一走进大殿,殿内气氛森严。
饶是陈弈向来不把政务当回事,也感觉到丝丝肃杀之气。
李世民上朝,面色疲惫的坐在龙椅上,百官各自行礼,旁边太监宣布:“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戴胄抱着朝窃挺身而出:“陛下,南疆八百里急报,昨日岭南一带发生洪水,唐俭负责三熟粮食被淹没大半,剩余粮食遭到严重威胁,非但没有丰收,还损失惨重,急需朝廷赈灾。”
“这”
此言出,朝廷哗然。
目前北方旱情蔓延,朝臣包括李世民在内,全寄希望于唐俭负责的三熟粮食。
熟料成熟前夕,惨遭洪水淹没。
李世民龙颜沉重,揉着鬓角。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