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内忧外患

A+A-

    既然朝廷亲自下场,自然要经营利润不菲的生意,不然对不起自己的身份。

    “大唐各地盐商,酒商不少,再者朝廷没有陈弈的酿酒制盐秘方,与他竞争赚的尽是些蝇头利。”侯君集否决豆卢宽的提议,直言不讳:“某觉得矿产,各类矿产,特别是寻找金矿,简单粗暴,利润不菲。

    呃!

    戴胄,豆卢宽闻声,齐刷刷望向侯君集,若赚钱这么容易,朝廷何须为钱发愁。

    何况市面流通的金子越多,金价越低,适得其反。

    “侯君集,此举万万不妥。”戴胄当即否决,这分明是胡闹。

    呵呵

    侯君集干笑两声没有再话。

    这时,房玄龄目光望向陈弈询问:“贤侄,你,毕竟你提出计划。”再者专业的事儿,让专业的人来做,百官中,陈弈在经济领域长袖善舞赚的盆满钵溢。

    陈弈望了眼房玄龄几人,抱拳谦逊的:“珠玉在前,侄班门弄斧了。”

    “别婆婆妈妈。”房玄龄提醒。

    咳咳

    陈弈轻咳两声,朗声:“很筒单,欲长钱,取下谷。长斗石,取上种。朝廷经营生意,必须关乎国计民生,必选择长石斗,取上种。譬如粮食,纺织。另外涉猎丝绸,瓷器与茶叶,以涉外贸易为主的行业,争取赚取外国的财富。”

    欲长钱,取下谷。

    长石斗,取上种。

    戴胄满意的点头。

    陈弈不光提出经营策略,更提出经营的行业,思绪豁然开朗。

    “贤侄,你建议朝廷大肆发展纺织业吗?”房玄龄诧异的询问:“寻常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给自足,不必购买各类纺织产品,此举针对达官贵族吗?”

    “哈哈哈,不单单纺织,瓷器也行。此类作坊要大量人力。农闲时,既能提高百姓收入,也能避免各类祸乱,丝绸,刺绣,纺织品等通过商队买去西域,据我所知,西域贵族异常喜欢大唐的丝绸,瓷器。再者。一来这些商品有稳定的销路,二来利润也不薄,三来是百姓擅长这些。”陈弈滔滔不绝的。

    “房相,中书令所言极是,稳定,持续不断的收入是朝廷最好的选择。”戴胄分析着陈弈建议的利弊,非常支持陈弈的提议。

    朝廷经营生意,稳定,稳定,还是稳定。

    何况朝廷涉猎能避免物价暴涨。

    “对稳定压倒一切。”杜如晦。

    房玄龄粗略的明白陈弈的提议,刨根问底的询问:“这么,率先在长安修建两处大作坊试一试。”

    “不,必须因地制宜。”陈弈斩钉截铁的。“单纺织,长安,洛阳西域来的胡商极多,扬州,泉州走水路来的商人不少。而长安,洛阳两地不产茶叶,理当以发展纺织为主,南方等地盛产茶叶,以制茶为主,扬州,益州刺绣名闻天下,肯定该大力发展,至于瓷器,大唐各地皆有著名的窑厂。

    另外,为提高皇子,官吏的治理水平,可派他们前去管理,学习,为朝廷储备一批人才。”

    “嗯,此乃一石二鸟。”杜如晦赞同。

    “因地制宜,也能减少成本,规避麻烦。”戴胄附和。

    “老夫支持陈弈的提议。”萧禹。

    旁边,李道宗,侯君集等面面相觑插不上话。

    戴胄赞同陈弈的建议,依然面色为难的:“中书令提议甚好,然修建作坊,窑厂,种植茶树,皆需不菲的钱财,目前国库拿不出这么多钱。”

    “你糊弄鬼呢,北伐时,单单神武军运回数以万计钱粮,何况牛羊马匹无数,赈灾全花费光吗?”陈弈毫不客气想回去。

    房玄龄不像陈弈粗暴,平和的:“戴胄,该花钱的地方不要扣扣搜搜,等作坊,窑厂建成,持续不断的钱粮流进府库,你还担心国库没钱吗?”

    戴胄面色苦楚,他有自己的难处。

    身为户部尚书,朝廷哪项不花钱,他必须保证国库有盈余,以备不时之需,不然需要钱时府库内没银子,他这个尚书也该告老还乡了:“房相,必须提防旱情复发。”

    何况时至七月,天气最热的时候,谁敢保证不发生旱情,洪涝。

    “本官去劝陛下。”房玄龄。

    杜如晦点点头:“孰轻孰重,陛下肯定分得清,是该让陛下拿主意。”

    商议出结果,仅剩李世民定夺。

    这时,曹继叔,薛仁贵带盖苏文走进来。

    与盖苏文前来的,还有百名高句丽兵勇,可惜被黑骑阻挡在店铺外。

    一走进店铺,盖苏文见内阁官吏谈笑风生,品尝享受人生,不禁担忧陈弈拉拢百官合谋算计他,恭恭敬敬行礼:“中书令,外臣尚未凑够银两,希望通过房契抵押。”

    时间紧张,曹继叔,薛仁贵监视,他不敢暴露高句丽在长安的几处秘密场所。

    “好!”

    陈弈痛快的:“既然你赔偿,剩余的事儿,本官不再追究。”

    呃。

    盖苏文有苦难言。

    什么叫不再追究。

    偿还赔款后,他还想追究昵。

    今日陈弈打伤高句丽不少使者,若不讨个法,高句丽使者如何在长安立足。

    怎奈推举李世民为天可汗时,大唐赞同各邦国王子,世子前来长安学习,目前,他已经把消息传回长安,若再得罪陈弈,不管他带使者留守长安养伤,或世子前来长安学习,保不齐陈弈故意给他们穿鞋。

    不得不打掉牙往肚里咽,恭敬的:“谢中书令高抬贵,大人不记人过。”

    “嗯,走吧。”

    陈弈微微摆。

    适才狠狠教训高句丽使臣,出了口恶气。加之拿到巨额赔偿,算是预料之外的收获。

    “来人。”

    盖苏文狠狠瞥了眼地面受伤的使臣,高声呼唤外面的兵勇,计划把他们搀扶回去。

    “且慢。”

    突然,礼部尚书豆卢宽叫道。

    一众兵勇冲进来,盖苏文不得不示意对方等待,望向豆卢宽询问:“豆大人,有何吩咐?”

    相较于陈弈,他与豆卢宽打交道的会更多,初来长安,豆卢宽带领礼部官吏迎接他。

    正因瞧着豆卢宽对使团恭敬,他才萌生给大唐下马威的念头。

    此时,却不知豆卢宽何意。

    豆卢宽提高声调:“盖苏文,高句丽使臣于长安城闹事,严重影响长安秩序,破坏大唐形象,闲暇时来礼部一趟,有些事儿,该按照唐律处置。”

    以唐律处置,金成荣等肯定被逐出长安,撵出大唐。

    怎奈金成荣等皆有伤在身,没法长途跋涉远行啊。

    盖苏文气恼时,李道宗阔掌拍在他肩膀,朗声:“对,你也该来刑部一趟。”

    此前陈弈私下处理,他们代表朝廷不参与。

    今陈弈处理完毕,也该官府出马了。

    刑部?

    盖苏文面如酱色。

    礼部已经够难缠了,刑部也参与。

    李道宗武将出身,一年来参与灭暹罗国,灭突厥,性格强势,绝非善茬。

    有意针对高句丽,够他喝一壶了。

    盖苏文憋屈的:“两位尚书,外臣已经赔偿店铺损失。”

    “公是公,私是私,怎能混为一谈昵。”李道宗,瞥了眼哀嚎的金成荣道:“先带他们去治伤,剩余之事,该日处理。”

    “谢尚书体谅。”

    盖苏文勉强的挤出笑容赔笑,不得已被迫答应。

    命兵勇搀扶起金成荣等离去。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