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满城追杀

A+A-

    “臣赞同萧阁老的提议,不然话总不能让中书令全了,他却置身于事外,做人不能太双标。”韦挺附和,冲着陈弈:“中书令,本官幼女与大人年纪相仿,秀外慧中,落落大方,对中书令仰慕已久,下官很愿意促成这对姻缘。”

    “陛下,王氏内,待字闺中的妙龄女子也不少,王家也希望与中书令结亲。”王洼。

    听闻三人提议,李纲等几名世家官吏纷纷献媚。

    你陈弈禁止世家通婚,各家提议把女子嫁给你,若拒绝,等同先前所言仅是废话,若赞同正中世家下怀。

    尴尬。

    听着几人的话,陈弈相当尴尬。

    他提议禁止世家通婚,皆为打击分化世家,没有半点私念,更没半点迎娶世家女的念头,萧瑀,王洼,韦挺等纷纷要把家族女子嫁给他,这分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得不,姜还是老的辣啊!

    陈弈没有什么好主意,望向李世民:“陛下,你拿个主意啊。”

    此时,唯独李世民能帮他分忧了。

    李世民没有想到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转念一想,若能禁止世家通婚,陈弈迎娶世家女也不是坏事,含笑:“陈弈,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是事,朝廷的事儿再也是大事,你迎娶几名世家女也无妨。”

    “陛下,你认真的吗?”陈弈惊呼。

    李世民临阵变卦,等于是阵前投敌出卖他。

    “陛下,不可。”杜如晦。

    世人皆盼望迎娶世家女,与世家搭上关系。陈弈能文能武,无需依赖世家,若让陈弈迎娶世家女,等于把陈弈推给世家。

    陈弈与山东世家联合,必将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

    有会,也有实力撼动李唐根基。

    “陛下,请三思。”房玄龄附和。

    李世民闻声,刹那间恍然大悟,直白的:“萧瑀,王珪,韦挺,陈弈已有妾侍,以他们情义的,陈弈肯定不可能遗弃几名女眷,加之,长乐,豫章即将过门,你们希望世家女做妾吗?”

    “陛下,这有何不可,依中书令的段,莫做妾了,做通房丫鬟臣也愿意。”萧瑀坦然的。

    且不论陈弈的出身,学识,单单他神鬼莫测的求雨,层出不穷的奇特物件,扑朔迷离的身份,足以让世家一搏。

    “与中书令通婚,王氏不计较身份。”王珪抱着与萧瑀类似的想法,斩钉截铁的。

    “对中书令,韦家不讲究。”韦挺。

    头疼!

    头疼啊!

    陈弈扶着脑袋,瞥向房玄龄等,提醒对方帮忙劝,房玄龄领悟,侧身向萧瑀:“萧阁老,我家遗爱也挺优秀,要不”

    “打住,打住”

    萧瑀面色嫌弃,当场拒绝:“遗直还差不多,遗爱,差远喽。”

    顿时,房玄龄老脸挂不住。

    他堂堂清河房氏出身,起来房家颇有名声,依然惨遭萧瑀嫌弃,尴尬的不出话来。

    大殿内短暂安静,陈弈抱着朝笏:“陛下,世家通婚之事不得儿戏,纵然我拒绝迎娶世家女,也理当阻止五姓世家通婚,此事不容易耽搁,迟则生变。

    他日,君弱臣强,李唐江山必然易主。

    魏晋以来各朝结局历历在目,陛下当以史为鉴。”

    萧瑀,王洼等狠狠瞪了眼陈弈,计划旧事重提,李世民见状,朗声:“此事容后再,但必须推行,若诸卿能把族内女眷嫁给陈弈,朕不再阻挠,此时科举制吧。”

    为李氏江山,李世民决不妥协。

    提起科举制,萧瑀半步不让,掷地有声的:“陛下,老臣不支持推行科举制。”

    “臣附议。”

    “臣附议。”

    李纲,韦挺,王洼等约十余名官吏陆续出来反对。

    “呵呵”李世民轻笑。

    全是世家官吏。

    语气冷酷的质问:“萧瑀,的你理由。”

    “陛下,下层提拔的官吏素质低下,易造成贪污腐败,何况他们没有背景,为升官必然攀附权贵,容易在朝廷内拉帮结派。”

    “隋炀帝推行科举制效果不佳,目前,谁也不知推行科举制带来怎样的后果,祖宗之法不可变。”李纲

    附和。

    “这叫什么话。”

    魏征面色不悦,气呼呼站出来:“什么叫下层提拔的官吏素质低下,本官也是下层的官吏,但向来严苛要求自己,萧阁老,李太傅,范阳卢氏够尊贵吧,不论素质如何,单单无视百姓疾苦而勾结高句丽,此乃背信弃义,他们素质又有多高昵。你们的反驳毫无服力。”

    魏征暴走,当场开喷,火力十足。

    越发严厉的呵斥:“科举制选官是否造成结党营私,当前尚不知,但世家内,互相联姻,互相扶持的例子还少吗,难道不是变相拉帮结派吗?此法依然没有服力。”

    呃

    萧瑀,李纲非常意外,对魏征针锋相对,一时有点结巴,不知该怎样驳斥。

    “陛下,昔日百里奚沦为奴隶,秦穆公尚能接纳,让秦国强大,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奠定牢固基础。

    千年之后,怎能倒行逆施,微臣以为科举制势在必行。”马周进言。

    “好!”

    李世民颇为满意,陈弈的没错,魏征个大喷子,喷人有一套,马周喷人也当仁不让。

    萧瑀,李纲轻蔑的瞥了眼马周。

    寒门出身,靠陈弈推举崛起,此等吏不值一辩。

    萧瑀向韦挺使眼色,韦挺抱朝笏道:“陛下,纵然推行科举制,目前条件也不满足,隋末战乱,各类书籍毁于战火,数年内没有抄的书籍,天下学子更没有书读,朝廷不能选拔一群目不识丁的官吏。”

    李世民没有否决,喝问:“段纶,目前工部是否做出印刷的模子,每日印刷多少书籍?”

    “陛下,已制作出百套模子,每日加紧印刷书籍,不论四书五经,或各类典籍,半月内,定能满足长安学子,若向各地推广,年关前,肯定能满足各地。”工部尚书段纶回答。

    “嗯,看来书籍不是否决推行科举制的理由。”李世民满意的颔首,似有所指的。

    这

    韦挺听着惊诧。

    陈弈。

    又是陈弈。

    他听陈弈的印刷技术,却没想到这么快。

    一时,哑口无言。

    “陛下,书籍的确不是问题,我愿出资五十万贯,在各地免费修建书馆,提供各类书籍,供寒门子弟借阅。”陈弈翘起唇角瞥了眼韦挺。

    “修桥铺路,功德无量,你修建书馆,更是义举,朕支持你两万贯。”李世民龙颜大悦的。

    “陛下,使不得啊。老臣不支持科举制,愿死谏。”萧瑀高呼。

    “臣死谏。”

    “臣死谏。”

    王珪,李纲,韦挺等苦无良策,纷纷执意死谏。

    贞观年间,李世民广开言路,聆听各方建议,所以对百官非常宽松,偶尔君臣意见不和,为改变李世民错误的想法,百官常常死谏,李世民怜惜官吏,也常常改变主意,虚心接纳百官建议。

    对臣子而言,死谏成功能取的好名声,渐渐成为很多言官的杀锏。

    熟料萧瑀位居阁老,公然死谏。

    此举超出李世民预料,更超出百官预料,但世家官吏见萧瑀死谏,严谨推行科举制,也愿意死谏迫使皇帝让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