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新闻宣传
“记得一定要看洋源电视台啊!你哥我上镜了!直播,别忘了看,就晚上六点半。”放下苏纪纲的电话,苏绵绵回过头看了一眼电视,用眼神询问老苏,要不要换台。
晚上六点半,是老苏每天固定看本地新闻的时间,半个时后,会看新闻联播,这是完全不能断的。
但是苏纪纲却要让老苏看洋源电视台。
“看吧看吧,也不差这一天两天的。”老苏拿起里的报纸道,“他可真是爱炫耀,你看看,这报纸上也写着你哥的名字,什么锦华一高级顾问苏纪纲,可真会给自己挂名头。”
“这叫宣传话术。”苏绵绵将电视转到了洋源电视台。
老苏赶紧戴起了眼镜,“你,你妈妈你嫂子都不回来,要不就能看到你哥上电视了。你去插上录像带,录下来,回头给你妈妈看看。”
这事儿弄的,还挺隆重,苏绵绵只好照做。
上电视可是大事,不止是苏绵绵家里在乎,厂子里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打开了洋源电视台,想要看看上电视的苏纪纲。
当然,大家更想看的可能还是上电视的设备,这些设备可都是贴着锦华一标签的。
六点四十五,洋源电视台的画面一转,是一位现场记者发来的报道。
显然这段新闻是提前录好的。
“目前,由锦华一牵头研发,洋源重制造的长庚牌起重已经正式上线销售,短短一周就已经突破一百台的销售业绩。这台设备具备了国际先进一流水平,在同水平设备当中价格低廉,性价比高”记者一股脑的将宣传话术了出来,这还没完,她还采访了站在后面的苏纪纲。
在镜头当中,苏纪纲还是很有气质的,他的衣服也都是张晓芳那边定制的服装,同样是工装,看起来更加贴合身体,更有型,也更厚实一些。
“大家也看到了,这台器经过长期研发,测试之后上线我们可以看一下现场操作,提拉这么重的集装箱没有问题,同时我们还实行三包政策,保证售后服务,免费进行维修”
又是一大通宣传话术,和报纸上的宣传没有太大区别。
在工厂里这种现场采访,更有一种这种器卖的很火热,大家来抢购的感觉。
很快,新闻就播放完了,电视画面给了锦华一和洋源重的标签特写,这下子苏纪纲可算是露了脸了。
“到底,还是有点夸大了啊,不行,我得和李师傅好好商量一下,给这台器重新打打样儿。”老苏还是脸皮太薄,看到自己儿子这么吹嘘产品,心里觉得臊得慌。
苏绵绵也知道,苏纪纲之所以在采访过程中强调产品的三包,强调免费维修之类的东西,就是因为这种产品的质量和国外的产品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她拿起一份报纸,找到苏纪纲发表的文章,阅读起来。
“目前为止,国内的起重市场,百分之九十都是由国外占领的。我们的码头上都是国外的器,仿佛我们已经成为了可以大批量购买国外现金设备的国家。但是实际上,这些设备往往都是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产品型号。大多数已经处于报废阶段,是以二商品的形式流入我国市场”
和电视新闻采访不同,报纸上的内容更加尖锐,直接提出国外产品和国内产品对比,属于半斤八两。
怪不得老苏刚刚看完报纸的时候不觉得脸红,现在看完电视台的采访就坐不住了。
实际上,何止是起重设备。
当前国内的各种工程设备,还是以进口为主,挖掘、起重等等设备,大多数都是二进口商品。
就连苏绵绵实验室里的设备,也有不少是捡破烂来的,二设备被擦洗干净,又能服务一段时间,哪怕数值没有那么准确也没关系,能用就行。
想要提升产品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锦华一只能在产品设计和材料上多下功夫,这一点苏绵绵能帮的其实有限。
即使几十年后,国内挖掘和起重,想要打败国外二商品也很难。
再加上国外的松之类的厂商,不断的收购合资国内有技术的产业,对重工业体系其实是有非常严重的冲击的。
要不是苏绵绵这个蝴蝶,莫名其妙的煽动了一下翅膀,让老苏在液压式摆臂上有了些许进步,也许要多等好几年,国内才能有轻型的挖掘和起重问世。
在老苏为了苏纪纲的大话感到焦急的时候,锦华一的销售部,和洋源重的销售部电话都在不停的响。
苏纪纲就知道,电视新闻的力量大,所以一直守在销售部。
他自己的bb也一直在响,好几位之前谈过的老板转过头对洋源重新生产的设备感兴趣。
“啊,老刘啊,是是是,就是咱们生产的,合作的嘛。”
“新设备啊,新产品,都是洋源重的老工人造出来的,年轻人我们也不放心是不是,而且有我们锦华一做培训呢。”
“当然也有我们锦华产的啊,工艺流程都是一样的,从锦华运过来费用可就贵了”
一时之间,不止是苏纪纲忙碌,李元也跟着接起了电话。
就连董福明和付松,都加入了接电话的大军当中,不一会儿,里的笔记当中就记录了不少人的单位姓名,约好了见一面,或者邀请他们来洋源重试车。
等到第二天,洋源更是遍地都是关于洋源重新起重的新闻。
报纸上的批判更加犀利,一下抓住了金港大量企业的眼球,这些企业本来就对起重需求大,这时候都开始观望起来。
奥美工业的两名日耳曼人很是着急,他们也看到了报纸,其中一人中文还是很好的,在阅读完报纸之后,高喊道:“这都是造谣,诽谤,他们怎么能这么我们的产品,明明是你们华国人主动购买二产品的,新产品你们根本就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