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王爷待我恩重如山,我却背叛王爷,愿以死谢罪。只求王爷对思吟照顾一二,不要让她被那苏氏蛮子欺侮了去!”
彼时陈将军刚被苏宗白逼迫答应揭发梁苏暮,便被梁苏暮察觉。
梁苏暮将他唤去,陈将军并未狡辩,只跪在梁苏暮跟前,老泪纵横。
梁苏暮神色淡定:“以死谢罪不必,你可以将功补过。”
便有了陈将军刺杀苏相之事。
而梁苏暮出来后,陈将军便被判处秋后问斩。
梁苏暮于其中运作,终用死囚替换陈将军去死。他的本意是想让陈将军换个名字继续待在他麾下,而陈将军自知有愧,终自请离去。
当然,这是后话了。
此时的梁苏暮忙着处理一件更令人振奋的事情——若陈将军没按约定刺杀苏相,他为自己准备的另一条后招。
正值朝廷混乱之际,苏相昏迷,苏宗白入狱,还政多年的苏太后对苏家派系不清不楚,梁苏年一直被苏相提防,甚至比苏太后更对苏家派系两眼一抹黑。
苏家派系群龙无首,苏相积威多年,没人不长眼去挑战他的地位,也就导致当变故骤然来临,苏家派系无一人能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京都局势,瞬息万变。
前段时间尚是摄政王一派危矣,而今就变成了苏氏高墙摇摇欲坠。
苏家一派将目光放在了苏宗白身上,众人集体入宫,求苏太后赦免苏宗白,将其从牢中放出。
本来非礼自己隔房妹妹就是匪夷所思,而且哪怕是真的又如何,不过是些绯色新闻,无伤大雅,在危急的政治局势前不堪一提。
政治斗争稍有差池,就会失之万里。他们这些人,个个都是拿着家人的性命在朝廷斗争。
这是一场没有见血、没有冷兵器的战争。
苏太后早就等着这一天到来,她在寝宫装模作样端了会儿架子,走完流程,便走至朝臣跟前。
她先是痛斥苏宗白一番,而后又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苏宗白也罪不至此等等。
就在双方都心知肚明走完这一套流程,苏太后那句‘赦免苏宗白’已经到嗓子眼的时候,梁苏暮来了。
所有人如临大敌,皆神色警惕瞪向梁苏暮!
“太后娘娘是想赦免苏宗白吧。”彼时站在他们面前的、年轻而俊美的摄政王淡笑道。
那笑容风光潋滟,竟令在场许多敌方官员都恍惚了眼
有此皮囊,哪怕有朝一日梁苏暮输了,也能借此立足。
而他们这些人众人齐齐对视,皆在同僚眼中看到默契而意味不明的暗芒。
到了那时,他们这些人十分愿意为梁苏暮提供助力呢!
但现在还不行,眼前人还是摄政王,握大权,拥兵数十万众。
“是又如何?”苏太后咬牙切齿:“哀家竟连赦免一个人的权力都没有了吗?”
“太后娘娘自然有赦免人的权力。”摄政王眯眼,模样跟老狐狸一般无二:
“但娘娘久居深宫,对前朝事不清不楚,还是不要随意赦免的好,当心为自己带来祸乱。”
“微臣乃陛下亲封摄政王,原先为人所害,如今清白归来,这些事还是由微臣代劳吧。”摄政王悠悠道。
什么是摄政王?
当国家主权完整、中央集权强大稳定时,天子怎会加封摄政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甚至当天子病弱,却后继有人如倾力培养的太子时,朝廷更不需要摄政王来抢夺储君天下。
只有如现在一般,天子意识全无、储君薨逝、丞相重伤,整个朝廷没有任何能主持大局的股肱之臣时,摄政王才有会彰显他的威势。
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当日封梁苏暮为摄政王实为无奈之举,谁也没想到他会活着回来。
后来他活着回来了,却刚踏入京都城门就锒铛入狱,便无人将其放在心上。
以至于所有人都忽视了梁苏暮身上还有摄政王的名头存在!
当初一念之差,终令苏家派系自食恶果。
苏太后脸色难看,张了张口:“哀家想做什么,就不劳摄政王费心了!”
“若是娘娘赦免旁人,微臣管不着。”梁苏暮挑眉:“但若娘娘要赦免苏宗白,那不行。”
苏太后勃然大怒,她愤而将中佛珠重重摔在地上。
珠子杂乱滚动,众人敛眸跪地:“太后娘娘息怒。”
“你什么意思!苏宗白有何大罪?”来自太后的凌厉女声响起。
梁苏暮早知她有此一问,并不恼怒,反而微微一笑,扬了扬中证据:“他贩卖私盐,达上千石之多。”
宗月笑了,笑的张扬,眸中又有几分讽刺:“他尚愿意向我承诺,终有一日成王败寇,若他赢了会放过苏家人的性命。”
空口无凭,而她的父兄却连空口都不肯。
人心有偏向,她该偏向谁不是十分明显吗?
苏宗白长叹一声。
梁苏暮那个人啊,当真是算无遗策。
“即便你这次去边境,可能会再也回不来,可能意味着你要放弃好不容易寻回的家人,你也要去吗?”他最后,又认真地问了一句。
回应他的是宗月毫不犹豫的点头。
“父亲。”苏宗白出声道:“让她去吧。”
女大不中留,如他妹这样的女子,强加的禁锢无法限制她,惟有感情能令她顿足。
“这是家族最后一次妥协,我以苏家少主的名义,允你奔赴边境,但不会为你提供任何兵力上的支持。”苏宗白语气中不带一丝感情。
他深深望着宗月:“经此次之后,我们不会再为了你有任何妥协。下一次你违背家族意志帮苏家政敌之时,便是你离开苏家的时候。”
“除此之外,你在边境领兵,若败了,家族不会为你背锅,若胜了,一切功劳都属于家族。”
苏相早在苏宗白与宗月对话之时态度就有了软和,他欲松口,苏宗白却不肯松口。
直到苏宗白此刻以苏家少主的身份下令,并定下如此严苛条件,他才开口道:“为父只希望,没有下一次。”
是他和苏宗白不爱宗月吗?不是。来自父亲的爱与来自兄长的爱,不比来自梁苏暮的爱更少。
只是苏家家大业大,他和苏宗白更是站在风口浪尖的风口浪尖。
允许心爱的女儿不顾性命地帮助政敌一次,就已经令他们费了很大力气了。
宗月对苏宗白的话没有任何意义。
腿知觉渐渐恢复,足以支撑她完成一整套跪拜动作。
她郑重又谨慎跪地,朝苏相和苏宗白磕头:“女儿跪谢父亲与兄长大恩。”
苏相与苏宗白默契移开视线。
争执不下的边境新主将人选终于有了结果,这人令朝臣瞠目结舌,亦令京都百姓陷入绝望之中。
平阳郡主,封镇国公主,率一千禁卫军,支援雁门关。
所有听到消息的人都大惊失色,心中下意识闪过一个念头:平阳郡主是去做什么的?送死?殉情?
她声名不显,过往除了一个摄政王心上人,再无别的名声传世。
因此除了有极少数人感动于她在此刻奔赴边境外,更多的吃瓜群众是对朝廷失望。
所有人都瞧不明白,一介女流,带着一千禁卫军去雁门关,能有什么用?
但无论如何,人选还是定下了,出发时间更是匆忙。
其实,她要去,也只有她能去。
宗月一边是苏相义女,一边是摄政王心上人。大家都希望守住雁门关,但谁也不想出力不讨好,因此才久久争执不下。
宗月的身份很好的平衡了二者矛盾,何况若败了苏家不管,若胜了功劳归苏家,也彻底赌上了苏家派系的嘴。
一千禁卫军,是苏家能争取到的、最多给宗月的兵。
苏家实力本就不在军队,因此士兵愈发重要。梁苏暮握重兵,眼下派一千禁卫军去,苏家派系都是心疼不已。
因此无论宗月这个人选看起来有多么荒谬,无论率领将士有多么稀少,朝廷都将这此提议过了。
翌日清晨,鸡鸣之时,宗月已穿上雄厚铠甲,率领一千禁卫军,出现在京都郊外。
凉亭之中,站着李恒和宗瑾,他们为宗月送别。
苏宗白没来,该的不该的,在苏相书房已经的干干净净了。
“平阳郡主,现在该叫镇国公主了。”李恒执起酒杯,衣袂飘扬:“过往是在下不对,在下向您赔罪。”
宗月垂眸,与他对饮干了这一杯酒。
“恒祝公主凯旋。”李恒眸光带着宗月看不懂的深沉与复杂,间或带着些许愧疚:“愿公主得胜归来。”
宗月之才,他略有耳闻。
可就这点配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还是不够看的。
但偏偏又希望着,心中有那么一点微弱的希冀,希望能看到宗月带着梁苏暮平安回来。
他愿为过去对宗月所有不敬赔罪,能于此刻冒着生命危险去边境寻梁苏暮的女子,至少不会是他口中曾的那种女人。
“承大人吉言。”宗月淡淡笑道。
“恒身份特殊,王爷下落不明,恒需为王爷守住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