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惊魂
老贺是专业人士,自然有自己的经验判断。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出现渗水的可能很大,一个不心,可能就会造成灭顶之灾。
一方面要尽量保证安全;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救助被困工友。
他权衡了半天,同意了刘志成的建议。
这个地段情况实在是太糟糕了。
不过,专家们早就给出了方案,就是用一种特殊的铰接型钢梁,利用三角支撑结构,来进行防护。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和防护作用。
这种新型防护材料是生救援队带来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度过这一段危险地带应该够了。
向指挥部汇报了他们的打算之后,上面下来两位专家,实地察看之后,认为确实可行。
专家升井之后,他们就开始了相关工作。
先确定桩基,然后在地面垫上枕木。
枕木安装完之后,开始从渗水面远角开始挖掘。
“刘书记,你退后,这一段情况比较复杂,很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
老贺把刘志成推到了后面。
刘志成只能操作声呐和干点体力活儿,其他还真插不上。
暂时用不到声呐,就只能退后。
老贺仔细测算之后,指着一个位置,做了标记。
做了三个标记之后,大家开始用尖镐挖掘他方面。
刘志成不由自主的咽了一口唾沫,这个时候,每一下都有着惊心动魄的效果。
本来在井下呼吸就困难,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下,刘志成甚至感到眩晕和窒息。
他瞬间想到什么,立刻通过对讲,要求上面尽快加大鼓风力度。
过了几分钟,老贺突然停了下来。
“不对,有问题。”
他退后了几步,身子甚至晃了晃。
“有瓦斯。”
“啊?”
几个人吓了一跳。
瓦斯是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
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成煤的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作用,能够继续生成瓦斯。
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矿井安全事故,危害最大的就是瓦斯爆炸、透水和塌方。
透水和塌方,只要经验丰富,其实都有其按照,有提前避免的可能性。
但是,瓦斯这种东西,却只能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严格的安全生产程序来预防。
一般来,只要是煤矿,无论大,多多少少都含有瓦斯气体。
瓦斯气体一旦达到一定浓度,就会产生重大灾难。
无论透水还是塌方,一般情况下矿工还有逃生的可能,无论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到底是有一定几率。
但是,一旦发生瓦斯爆炸,基本上,所有处在范围内的矿工,基本没有存活的可能。
所以,在矿山灾害类型中,瓦斯爆炸,被单独设定为一种类型。
救援队员们一听是瓦斯,立刻变得十分紧张。
“快,大家慢慢后退,注意中的器械,不要碰撞墙壁,保持安静和冷静。”
刘志成虽然不懂,但是知道瓦斯在一定浓度下,只要一个火星,就会引起爆炸甚至连续爆炸。
所以,这个时候,首先要保证不会产生电火花或者有火种。
另外,就是尽快离开瓦斯积存区域,不要引起窒息。
老贺等几个救援队员已经步履蹒跚,显然,他们已经受到了瓦斯的影响。
这时候,刘志成不敢使用对讲,害怕产生电火花。
一直退出去十多米,大家才感到呼吸轻松了许多。
刘志成回头看了一眼,有黑的巷道,就像一个黑暗之中的怪兽,张大嘴巴,在等待着把众人吞噬。
他狠狠砸了一下掌,用对讲通告了下面的情况。
很快上面送下来几台大型的鼓风。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离着老远,他们就打开了风。
一台风抽风,一台风灌风,上面又增加了一个风墙,十二台风一起工作,巷道里的空气很快就变得十分清新。
上面还送下来一批配了氧气罐的防毒面罩。
每个氧气罐只能用个十来分钟,纯粹就是摆设,不过聊胜于无。
按照领导组的意见,为了抢时间,最好佩戴防毒面罩后,继续工作。
时不我待,刘志成看看了一眼黝黑的巷道,摘下了防毒面具。
戴上面具呼吸会十分困难,所以,他就想亲自试一试,巷道里的瓦斯浓度,会不会影响神智。
就在这时候,对讲突然响了起来,把大家吓了一跳。
“一队,一队,请加快救援速度,有位受伤工友情况危急,重复一遍,请加快救援速度”
刘志成的心脏猛地抽紧,最可怕的事情终于出现了。
工友们被困在井下已经三十多个时,情况会越来越复杂,受伤工友也会越来越危急。
刘志成看向贺三多,道:“老贺,不能犹豫了,这样,我打头阵,进里面试一下情况,必须要加快速度了。”
老贺包括其他人,用力点点头,齐声好。
但当刘志成想要进去时,被老贺拉住了。
“不,老贺,不雅拉我,我很少在井下带着,对瓦斯会更敏感。”
“你们常年在匡经理,或许对这种气味有了一定耐受力,所以,我去会更好一些。”
完,刘志成快步进了巷道。
他用力呼吸着,甚至还故意的活动着胳膊,增加身体负担。
一直走到道路尽头,呆了足有一分钟,没感到有头晕目寻或者憋气的情况。
太好了。
立刻招呼大家进入,可以继续工作了。
突然出现的瓦斯确实把大家吓了一跳,但还好有专门的设备能够强力通风,这柜了他们最好的保护。
大家检查了一下矿灯和其他装备,确定不会突然出现电火花,然后分批进了巷道。
随后,他们展开了紧张的施救。
上面陆续送下来气体探测仪和便携式地动探测仪等仪器设备。
刘志成操作者这些设备,目不转睛,专心致志。
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二十几位救援队员的生命保障。
队员们都听到了对讲传来的消息,所以,不需要鼓劲儿,大家自动自发地加快了速度。
老贺身为领队,承担着最为复杂和沉重的工作,他需要不断地探测前进道路上的情况,并指导大家开凿通道。
眼瞅着老贺越来越劳累,刘志成赶紧凑过去,递给他一罐氧气。
“刘书记,谢谢你,我还能坚持一会儿。”
“不,老贺,你不能硬撑着,赶紧吸几口氧,也让大家休息一下,再这样下去,大家都会累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