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御赐牌匾
李世民也很着急,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他是一国之君,谁乱,他都不能乱。
“王辉,现在京兆府那里,应该已经尘埃落定了吧?”李世民批完一本奏章之后,突然间道。
在一旁侍奉着的王辉闻言,立刻道:“李公子乾坤握定,定会马到功成。”
“朕也相信他。”李世民这一句话,就明了对李原的信任,这是超乎寻常的信任。
就在此时,有太监进来禀告,刑部尚书李道宗有事禀告。
“传。”李世民立刻道。
李道宗匆匆忙忙从外面赶了回来,见到李世民之后,躬身施礼,“臣参见陛下。”
“承范不用多礼,深夜到此必有重事。“李世民深知若是没有及其重要的事,李道宗是不会如此急匆匆进宫。
“陛下。”李道宗左右看了看,李世民挥了挥,让左右退下。
李道宗这才禀明实情,“皇兄,长安凶杀案的凶已经抓到了,是京兆府的捕头叶长青。”
“是他!”李世民也是一惊,“此人我当初见过,长安百姓对他的风评很好,再过两年,朕准备调他入军中了。但是没想到呀!”
“皇兄幸好你没有调他入军中,此人真实的姓名是窦千秋。”
“姓窦?他是窦建德的后代。”
“是窦建德的亲生儿子。”
李世民闻言,闭上了眼睛,叹了口气。“何必呢!”
李道宗又接着道:“窦千秋和李原决斗,战败后自杀。但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李原和皇弟的几句话。”
“什么话?”
“心李孝常,他才是最后的黑。”
李孝常是隋朝大将李圆通的儿子,是李渊的族弟,李世民的族叔。现封上柱国、义安郡王、利州都督。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大唐刚刚稳定下来的情况下,反叛了。打着营救李渊的旗号,但是心里想的什么,大家都是一清二楚。
皇位,每个人都对它心生觊觎之心,但是它却是只有一个。
“朕的好叔叔,还真的是好叔叔。”李世民恨声道,为什么李世民仅凭着李原的话就相信了呢?一是对李原的相信,二就是李世民一定是听到了风声,至于这风声是怎么来的,大家心中都有数。
“皇兄,李孝常握重兵,不得不防,应当早做处置。”李道宗这话一惊的非常的明白,李孝常此人本身就有一定的本事,再加上他中的军队,很有可能瞬间起兵,到那时就算能够平叛,也是很麻烦。
“他还翻不起什么波浪,裁撤藩王的时候,朕特意对他开一面,但是朕的这位叔叔,似乎心中略有不平。早都有风声传入了朕的耳郑只是没有想到长安的事也有他影子。看来是时候该让朕的这位叔叔知道一下子之怒了。”
深夜,多位大将进宫,随后连夜出了长安城,不知去向。
但是这些都和李原没有什么关系。他离开京兆府之后,就回到了逍遥茶楼,然后等待着孟子虚、陈灵镜、胡景年的消息,在得知他们都已经平安之后,就安心的泡澡了。
但是李原还是有一件事不是特别的放心,那就是夜独狂。自己这边将他的两个徒弟,杀死一个,抓住一个。这位西方武林的刀界前辈会不会一怒之下,杀到中原,要找自己报仇呢?
夜独狂当年能在西武林掀起腥风血雨,来到中原武林,也是一样的无边杀业。但是这样一位前辈,估计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是大事件,就算来了,自己也能早做准备吧。
想到这里,李原就很安心了,躺在床上,慢慢的就睡着了。
长安的案件结束,李原就没有什么事了,每不是在茶楼,就是去李府陪着徐芷兮,日子过的很舒服。几之后,在茶楼的李原,突然收到了敕旨,就见王辉带着禁军在茶楼的门口,旁边的百姓站在两旁围观。(唐朝的时候,没有圣旨的称呼,常用的是敕旨。)
李原身穿白衣,戴着面具出迎。拂衣跪地,等待着宣旨。王辉看到李原戴着面具,也没有什么。李原现在受圣上如茨恩宠,谁敢什么。
王辉敕旨念的什么,李原是不知道。胡景年在一旁给李原解释,“皇帝的意思就是老爷你献宝有功,特赐御赐匾额,外加玉带一条,更有黄金千两。”
“献宝?”李原知道这应该是李世民找的借口,为了保护自己。所以欣然接旨。
“还不给李掌柜的将匾额安好。”王辉对着身后的禁军道。
身后几名禁军抬着一个巨大的匾额,上有黄布遮盖。
“李掌柜的,这匾额挂在何处?”王辉问道。
御赐的匾额肯定是不能挂在茶楼的外面了,风吹雨淋的,弄坏了不好。“就挂在一楼正对着门口的地方吧。”其实就是面对着正门的地方,一进门就可以看到。是古代屋内匾额常放的地方。
“很好,去把匾额挂上,心着点。”王辉吩咐道。
几名禁军心翼翼地将匾额挂好,王辉对着李原道:“李掌柜的,这匾额上的黄布,得你亲自揭下来。”
李原闻上前,没有走木梯,而是施展轻功,身似飞燕,掠过匾额,伸将黄布揭下来。
落地时只见匾额之上,是李世民亲所写的“逍遥茶楼”四字,飞白体纵横,内含皇家之气,大气磅礴。更有李世民私印,显得无比恩宠。
茶楼内外的观众都是鼓掌祝贺,一时之间热闹非常。
李原让胡管事的给每个禁军一贯铜钱,表示感谢。李原则是拿出十两黄金塞到了王辉的上,“大监替我谢谢皇上的恩情。”
“咱家明白。”王辉不动声色的收下了李原中的黄金,然后从袖子中拿出了一块令牌,轻声道:“李掌柜,这是皇上让我暗中交给你的。“
李原接过来,令牌入温润,乃是上等玉石所做。”大监,这是?“李原不解,随及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