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明需要明君

A+A-

    梁储明白杨廷和话中的忧虑,如果永王上位大力推动商业,这对于大明不会有什么坏处,可要是重征商税,必然会引起朝堂强烈反弹!

    这或许将会成为皇家与士大夫之间的一场空前惨烈的博弈,永王若是败了退缩了,那么对于他的威信而言必然产生剧烈打击,可士大夫若是败了,君权必然会远远凌驾于臣权之上!

    杨廷和是内阁首辅,可以已经是人臣的巅峰,永王与他的交锋,实际上就是相权与君权的搏杀!

    两方没谁能败的起,身为儒家读书人的梁储自然不希望杨廷和败,杨廷和要是败了,名教经过百年努力才得以抗衡君权的成果必然付诸流水,若是大明的政治环境再恢复到洪武、永乐时期的话,很显然无法让儒家接受。

    “商税事,传承是大啊。”杨廷和沉叹道:“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不是我们儒家的文化就一定胜过所有的百家学,而是因为儒家学能够因时制宜,始终能够契合皇家的执政思想,以君权神授来稳固皇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所以我名教自汉武帝时起就一直长盛不衰,历朝历代的君王也从未兴起过发展其它学的念头。”

    梁储惊讶道:“首辅的意思是一旦永王上位,或许会兴百家学,对名教的地位产生威胁?”

    “这只是本辅的猜测。”杨廷和苦笑道:“叔厚也知道永王就藩湖州之初便在王府内大兴学堂,一开始便收了数百孤苦孩童入学,如今悉心教授七年,那学堂内的孩童已然接近两千!如果永王办学堂是以大儒传授名教学问,那一定会引起猜忌,他意图培养人才进军仕途,从而在朝堂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然而不是,王府学堂教授的乃是杂学,什么物理?化学?还有匠学、商学,而儒学所占的比重不过十之一二,这明什么?有三个可能!”

    梁储肃然道:“下官愿闻其详。”

    “第一个可能确实是怕引起猜忌,此点无需赘述,这第二点想来永王是为名下产业培育人才,毕竟永王在湖州有生意有所谓的工业园,做生意需要掌柜需要账房,这些人可以招收,但终究还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更加忠诚,至于工业白了就是匠作,匠作这东西分门别类,确实也需要极多的专工人才,倒也无需多言,至于这第三点在本辅看来多半便是永王确实对我名教有所偏见”

    梁储皱眉道:“永王在杭州的时候让燕天元破解刘学士的字谜,然后又亲自登场连破三联,最后还丢下三联,能做到这些,若永王没有真才实学,委实让人难以置信。”

    杨廷和笑道:“诗词、盈联不过道尔,不过叔厚的也在理,若不是熟读诗书,通晓典故和圣人微义,即便是道也难有成就,永王破三联留三联若无他人捉刀,其才学确实值得称赞。”

    “首辅大人既然有诸多隐忧,为何还要力挺永王上位?”

    “因为大明需要明君!”杨廷和肃声道:“如今的大明看似政通人和,天下安靖,可实际上内忧外患何曾有过一年断绝,各地天灾层出不穷,官员任上*****比比皆是,土地兼并更是日趋严重,财政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有过宽裕的时候,军备松弛,屯兵腐化,边军难堪一战,至于外面鞑靼部达延汗统一诸部,这几年屡屡叩边,我大明边塞百姓苦不堪言,这些都在消耗大明的元气,长此以往,只怕大明难逃衰败消亡的宿命轮回,本辅身为首辅为大明千秋万代计,宁愿今上是一位拥有铁腕段,锐意进取的雄主,也不愿坐在皇位上是只知道自己享乐,却不管民间疾苦的庸碌之君。”

    梁储闻言顿时肃然起敬!

    如果他一心想的都是儒家读书人的利益,那么杨廷和的胸中装着的则是家国社稷!

    “大人忧国忧民,肩担社稷之重,但人力终究有限,下官觉得可增设阁臣,为首辅分忧!”

    杨廷和诧异的看了眼梁储,梁储可是正德元年就入了阁的老臣,就算熬也该熬到首辅的位置上了,可偏偏就没有,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年内阁人才辈出,而梁储行事中规中矩,能力也不突出,故而迟迟未能坐到他这个位子上。

    现在内阁就他和梁储俩人,一旦他致仕或者不为上位所喜,那么接替首辅位子的自然便是梁储,这个时候梁储竟然想要其他人入阁,难道就不怕对他产生冲击?

    “首辅大人无需多心,下官此言发自肺腑,绝无分毫私心之念。”

    杨廷和微笑点头道:“那依叔厚之见,谁入阁比较合适?”

    梁储不假思索道:“梁尚书、杨尚书、靳尚书皆可入阁。”

    杨廷和敲着桌面似的思索。

    大明的高级官员任用制度很特别,特别就特别在两个字。

    廷推!

    廷推的概念很简单,三品以上官员任命用廷推,就是六部九卿的大佬聚在一起商议一下谁来当什么官,选好几个名单以后交给皇帝去定夺,当然皇帝也可以一个不选,想要直接任命,不过直接任命的官是中旨官,被任命的就去上任的不多,因为丢不起那人

    至于三品以下则是部推,就是六部自己推一推,合适就由吏部任命,但也有一种例外不需要廷推就能由皇帝直接任命,还不会引起士林鄙视的情况。

    就是任命阁臣和吏部尚书,阁臣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一开始品低而权重,只不过后来为了提升阁臣地位,所以给阁臣加衔,于是阁臣兼领一部很常见,再加上个什么大学士的头衔,品级自然也就上去了。

    至于吏部尚书无需多言,这个位置太重要了,皇帝最重要的一项权力就是人事任命,吏部其实是皇帝将一部分人事任命权交给了吏部罢了。

    所以内阁和吏部尚书的位子一般而言可以廷推,也可以直接任命!

    这不是中旨而是特旨!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