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朕倦了,无事便退朝吧。”御座上的朱厚照很懒散的伸了一个懒腰,和先前英明神武的模样简直判若两人。
段鹏走了出来,他本是大明户部侍郎,乃是首辅杨平同窗好友,嘉靖帝散布消息要整饬吏治,严惩贪腐的消息传遍天下之后,屁股上面屎多的官员一个个如惊弓之鸟,于是在收到杨平书信之后,立即做出了离开大明避祸西欧的决定。
大明新学人才紧张,白了连自己都不太够用,所以没有办法替西欧输血,那么西欧想要治政,自然只能依靠儒家。
朱厚照自然知道这些几乎相当于被发配而来的儒家官员都是些什么货色,却也只能先忍着,于是便任命段鹏为武朝户部尚书。
不错,现如今的武朝权力架构,完完全全都是照搬的大明旧制,内阁、六部以及各个地方衙门几乎没有丝毫变动,武朝想要改制,任重而道远。
而且朱厚照自己也知道,指望大明给大武输送大量新学人才彻底替换掉儒家根本不现实,因为大明的新学人才再多也不够用,没别的原因
澳洲、美洲这些注定要分封给嘉靖皇子的地盘,比起欧洲而言更是需要从头开始,也比西欧更加需要新学人才,而且这些皇子分封出去的时候,甚至都未及冠,为了不给儒家操弄的空间,所以新学便显得尤其重要。
所以朱厚照谅解老弟,只是要了一批新学学霸,先在西欧把新学的框架给搭设起来。
和大明不同,大明捯饬新学,一直都受儒家掣肘,尽管最后阻挡不了大势,但是儒家也好科举也罢,在大明那真叫一个根深蒂固,所以嘉靖帝采取的是温水煮青蛙,逐渐培养,设立新的构然后逐步蚕食的策略。
但是在西欧很显然不需要这么麻烦,这些来到西欧的官员都很清楚自己的把柄死死掌控在朱厚照里,不杀他们是因为还有用,要杀他们
现在大明开疆扩土,武人地位被一步步拔高,武人的地位高了,那么文人的地位必然会被压制,再加上大明实施的那一套,所有官员都很清楚迟早有一天会在武朝遍地开花,最多二三十年,武朝便是新学的天下!
没有谁是傻子,众官明知道自己阻挡更对抗不了大势,那么就必然会去顺应,这本身就是儒家最大的优点,也就是韧性!
段鹏和众多武朝官员一样,不但把自己家族子嗣全部送进新学,自己在朝堂上也是兢兢业业,绝对不敢行差踏错,给太武皇抓到自己把柄,然后宰了他的会。
“段爱卿有何事?”朱厚照目光看向段鹏,微微有些不悦。
段鹏硬起头皮道:“臣是想问问抚恤的事”
“抚恤?抚恤一直都有定制,两百两银子,这有什么好的?”
“陛下此番阵亡及重伤而亡之将士高达五万七千余人,如果按照两百两银子一人抚恤,则抚恤金高达九千万两,还有因伤退役之兵的善后供养,这其间花费恐怕要万万两之多,户部”
“户部没钱吗?”朱厚照冷冷问道。
“这倒不是只是”
“只是个屁户部有多少银子?”
“户部如今结余差不多有一万万六千余万两”
朱厚照嗯了声,大武朝的这几年的收入主要靠的还是抢,还有勒索教廷的,实际税收根本没多少。
半个欧洲的贵族被朱厚照抄家灭族,这抢了多少银子?
朱厚照自己心里根本没半点数,不过他往大明以买枪买炮为名,前前后后输送的白银就高达万万两以上,现在西欧在莱茵河之战中惨败,教廷连梵蒂冈这样的圣地都弃了逃窜,可以想象,一股掠夺整个欧洲财富的大幕即将开启。
这会是多么庞大的一笔财富!
当然,按照武朝的基建规划,整合欧洲都会以消灭欧洲文化为第一要务,要将这里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华夏之土,这个工程之大,简直骇人听闻,所要花的银子也必然是天文数字,段鹏这个时候提出担忧,也并非是无的放矢。
但是朱厚照可不会管这些区区抚恤罢了
“牺牲战士家族或者有家人在武国境内的,立即抚恤,不得有丝毫延误,谁敢克扣一文银子,朕杀他全家!”
朱厚照还是能体谅户部的难处,于是接着道:“那些没有随战士们一起移民而来的家族,大概有多少?”
段鹏躬身道:“大概有六成”
“这么多啊”朱厚照呵呵笑道:“把这些牺牲战士的名单和籍贯列出来,朕给大明去信,这部分的抚恤就让厚炜去出,等大武银子够了,朕再还他便是。”
段鹏松了口气。
“至于因伤退役之兵”朱厚照脸色严肃了几分:“伤兵待遇不得有丝毫差池,咱大武朝要是连为国卖命的兵的后顾之忧都解决不了,也不配得到军人的效忠!”
段鹏肃然道:“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去做了,有家业的兵如果愿意回去,除了发放伤残补助外,每月都可以从官府领取钱粮,家中孩童可以免费一直念到高中结束,没有家口在武朝的,则安置在荣养院,保证此生衣食无忧。”
“如此朕便放心了。”朱厚照很慎重的点头道:“这是大事,绝不可轻忽,告诉荣养院的残兵,朕得空便去探望他们。”
“臣遵旨!”
“还有就是教廷,莱茵河之战,预示着欧洲各国联合圣战失败,他们也知道,朕的大军随时随地都会犁庭扫穴,所以他们现在要跑,甚至这些年各国打造的战船就是为了防止一旦战败,便立即出海而准备。
朕给他们时间滚蛋,免得有人朕是屠夫,让这欧洲之土变成地狱坟场,但是去告诉教廷,告诉各国,他们前往的美洲南部已经被大明看上了,不想死就乖乖滚去北面”
“陛下意思是要和教廷乃至各国交涉?”
“交涉个屁,直接告诉他们便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