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正文完结
2049年10月1日, 华国?建国?百年大阅兵在?京隆重举行。
举世瞩目的这?一天终于到来?。
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不仅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也?让无数海外华人纷纷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凑在?电视和电脑前围观这?一令人期待的盛典。
微露, 三军列阵。
声音雄浑的主持人介绍道:“这?次阅兵是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科技含量程度最高的一次,武器装备已实现全部国?产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防科研自主创新能力。
“在?稍后的方队展示中,多款新型武器装备将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敬请各位观众朋友们关注。”
礼炮齐鸣, 阅兵正式开始。
三军仪仗队作为第一个受阅方队,走在?最前面的方队。陆军方队、海军方队、空军方队、火箭军方队、女兵方队、院校科研方队……人员方队一一走过后, 武器装备方队正式登场。
在?一众武器装备方队中, 压轴登场的是被网友戏称为“原木运输车”的战略导弹方队。自驶入广场的那?一刻,它们便成为了全世界目光追逐的焦点。
此时此刻,燕大校园的教师宿舍里, 68岁的宁蔓华坐在?板凳上摘菜, 电视机里正放着阅兵仪式的现场直播。
“蔓华,你还记得?那?只松鼠吗?”裴云松戴上了老花镜, 食指指着电视里一款圆滚滚的大国?重器。
“怎么不记得??那?时都跑了几次了, 我还跟你去沙漠里把它逮回来?。”宁蔓华望着电视,手上择菜的动作停了下来?。
裴云松显然也?想起了那?些往事,抬了抬眼镜, 宠溺又无奈地笑了笑:“你啊, 当时怎么劝都劝不住,我只能舍命陪君子?了。”
四季更迭, 不知不觉间, 夫妻二人已两鬓斑白?。因为身体原因,他们从一线退了下来?, 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燕大。
随着华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华国?留学生选择学成归国?,那?些替外国?“培养”科学家的历史已经翻篇。裴云松和宁蔓华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在?燕大培养更多科研人才。
他们在?燕大创设了“英才班”,培养出燕大最年轻的教授、登上《New Sce》最年轻的华国?人、破解世纪难题拉法猜想的华国?学生……还有更多学生沿着他们当年的道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
晚年,裴云松和宁蔓华每天走在?燕大校园里,风雨不改,看?起来?与天底下所有老夫妻别无二致。
有一次,老两口在?菜市场闲逛时,偶然看?到了产自南方的荔枝,通身泛着胭脂红,惹人怜爱,久居西北的他们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没想到询价时,胖乎乎的水果摊老板娘瞟了他们一眼,看?起来?衣着简朴,就不耐烦地:“这?可贵了,不买别乱摸。”
藏在?暗处的保卫人员:你对他们俩有多贵一无所知……
数十年来?,公众不曾知道,他们是为国?铸剑者。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我愿意?!”
祖国?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声铿锵有力的答复。
二十年后的一天,《华国?日报》发布讣告:
“导弹制造专家、华国?科学院院士宁蔓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69年5月10日10时50分在?京逝世,享年88岁。”
两个月后。
“导弹制造专家、华国?科学院院士裴云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69年7月6日8时10分在?京逝世,享年91岁。”
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最后几年,他们的身份才终于被公开,并双双获得?2068年度华国?最高科技成果奖,留下了一生的荣耀时刻。
这?天的新闻,再次用平实的文字,简要介绍了他们的生平。
不过,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这?样严肃的消息,很快就在?一排排整齐的蜡烛哀悼后,湮灭在?舆论场了。
直到有网友在?评论里发布了偶尔拍到的一张照片。 画面定格在?燕大的湖边,垂柳随风飘荡,裴云松笑呵呵地骑着半旧的自行车,宁蔓华在?身后轻搂着他。她已慈眉银发,却依然笑得?如同?18岁的少女,周围的空气?变得?绵软而甜蜜。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神?仙眷侣!羡慕!”
“这?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吧。”
“果然最好看?的都上交国?家了!”
“好的学霸不能虐狗呢!”
这?张照片迅速走红网络,乘着热度,有营销号很快发了一篇图文并茂的稿子?,重点落在?二人相遇相知多年,最终共同?走到白?头的爱情故事。
那?是从各家媒体的报道里零零星星地摘出来?的,有二人经过技术修复的青年时期的照片,有燕大论坛的早期截图,有老同?学的回忆,还有对他们离世时所在?医院医生的采访。
那?个医生是这?么的:“这?几年,老先生和老太太常到我们医院来?。”
“他们俩没有孩子?,平时是亲戚和学生们来?照顾他们,我问过老太太为什么不要孩子?,她笑,不要孩子?是为孩子?好,也?是为了国?家好。不过,他们的学生把他们当亲生父母一样,照顾得?很周到。”
“老太太很喜欢?篮球,但?是今年初在?家摔伤后,走动都要人扶着,她的心情一度变得?很差。她:‘怎么就摔倒了呢?现在?我什么都做不了,还不如死?了。’”
“老先生听了就跟她:‘怎么做不了呢?你还能管我们家呀!’”
“老太太被气?笑了:‘我们家不就只有我和你吗?’”
“老先生一本正经地:‘对呀,所以你还得?管我。’”
“是老太太先走的,老先生就在?她旁边的病床上。”
“老太太有点糊涂了,这?辈子?能做华国?人,都是上辈子?求来?的。”
“老先生:‘那?我们约好了,下辈子?还要一起做华国?人。’”
“老太太呢喃道:‘下辈子?,还有没有人记得?我们呀?’”
“可惜,老先生还没来?得?及回答,老太太就走了。”
“后来?,老先生也?走了,走得?很体面。”
“听,他们的骨灰将会被安放在?冬青陵园,那?个距离导弹最近的地方。”
网友们纷纷留言道:
@看?到我就踢我去背书:“我是考研党,看?书累了来?上网,没想到看?完这?篇,我又可以了!”
@一只路过的喵酱:“歪个楼,楼上快去背书!”
@不吃香菜:“那?个年代的爱情,便是一世一生一双人。”
@来?世还在?种花家:“——下辈子?,还有没有人记得?我们呀?——永远记得?!” @宇宙在?逃可爱:“他们没有孩子?,我们就是他们的孩子?!”
@南陈北李:“同?志这?个称呼,才是他们的爱情的最好诠释:同?心同?德,志同?道合。”
@我这?里8G网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们肯定很想看?到未来?吧,希望那?时祖国?更加强盛,告慰这?些前辈!”
@文荒终结者:“@编剧陈冰大大,一人血书求把这?神?仙爱情写成剧本!”
@晋江透明在?此:“楼上的,网络爽文都不敢这?样写啊!”
不久后,燕大官方平台发布了一个视频,将这?波网络热度推向了高潮。那?是从校史资料里翻出来?的早期视频:燕大2003届物理系1班同?学的毕业合唱表演。
舞台中央,那?个扎着麻花辫、身穿白?色衬衣的领唱姑娘,正是宁蔓华。清亮的歌声穿透了历史的迷雾,把人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他们选择的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祖国?不会忘记》,这?是他们许下的青春的诺言。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这?个班真是星光璀璨,除了宁蔓华这?位华国?最高科技成果奖得?主,还有华国?工程院院士、物理学教授、飞机设计师、船舶工程师、互联网企业创始人、经济学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大放光芒。
这?些优秀的人,有幸相遇,彼此激荡,终成江河。
一众网友也?被他们所感动。
“单曲循环了一遍又一遍,我一个大男人,眼睛里突然进?了砖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吾辈之?楷模!”
“他们年轻时好好看?啊!眼睛里都有光!”
“真的看?哭了!我这?个50后就爱看?这?个,别再给我看?流量咖了!”
“你们别再骂流量咖了好吗?我怕我赞不过来?了……”
“到底还有多少无名英雄,至今仍不为人知呢?”
从意?气?风发到白?发苍苍,从未改变的是一颗鞠躬尽瘁赤子?心。
数月后。
已经去世的裴云松和宁蔓华,再次走进?了公众的视线。
起因是国?庆节当日,一个大学生在?社交平台里发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在?华国?建国?120周年阅兵仪式上首次曝光的最先进?的激光武器和超音速武器的照片,一张是官媒公布的裴云松和宁蔓华当年在?利剑-7号导弹试验成功之?时激动相拥的照片。
短短3时,这?条消息就收获了20万转发和45万点赞,这?个原本只有481个粉丝的名不见经传的社交平台帐号,更是粉丝暴涨。
这?条消息的配文为: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2021年6月·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