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优势分析
()“有了这么高的就业率,这所学校就注定了,会成为一所,热门的学校。”
“更何况,这所学校的就业方向,还是让无数人眼红、眼热的公务员方向。”,钟虎的父亲,慢慢道。
在这一点上,即便是钟虎,也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这些话的真实性。
他知道,这高达百分之九十的入警比例,将会是这所皖省警校,今年招生的最大底牌。
只要消息一放出去,相信无数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都会闻风而来,报考该校。
哪怕是警察这样一个,天天与危险打交道的行业,亦在所不惜。
没办法,体制内的职业,在社会上,当真就有这么吃香。
“有了这么高的入警比例,但凡进校的学生,以后的工作,基本上就有了着落。”
“那么,你还会天真的以为,它的学历,会成为众多考生,报考的阻碍吗?”
“其实,拿不到本科文凭,是没什么关系的。”
“只要进了体制内,你随便读个什么成人自考,或者函授,都不会影响到你的前途。”
“所以,爸还是那句话,你别看这所警校,只是个提前批次的大专院校。”
“它没个超二本的分数线,绝对念不了!”,钟虎的父亲,得信誓旦旦。
“啊?”
“可我的分数线,也没超二本呀”
“照你这么,我就算报考这所警校,也希望不大?”,钟虎愣愣地望着父亲,明显不知道,对方这话的含义。
合着到现在,在你的眼里,以我的分数线,根本就不考不上,这所学校?
那你跟我唠唠叨叨,到现在,是在做什么?
瞎耽误时间么?
“呵呵,你别急,听我慢慢给你分析。”,到这里,钟虎的父亲,先吃了口排骨。
接着,将酒杯中剩下的酒,一口喝尽。
长长地呼了口气,才双颊微红地,接续起刚才的话语,轻声道:“理科生,没二本分数线,指定念不了。”
“可你别忘了,你是文科生,不是理科生啊!”
“今年的报考指南,相信你也阅读过了。”
“皖省警校今年招生,分给文科和理科的名额,都差不多,都是招收四百多名学生。”
“这个名额,放到理科去,那肯定是僧多粥少,大家抢得焦头烂额。”
“可是放到文科,就不一定了啊”
“为什么?”,钟虎没能理解,当中的道理,出言问道。
“因为理科男生多,文科男生少啊!”
“理科一个班,六七十个人,将近五十个,都是男生!”
“再看看你们班,六十多个人,才几个男生?”,这下,连钟虎母亲,都听不下去了。
大声替丈夫,抢答道。
她想不懂,怎么自己这个儿子,平时学习的时候,挺灵的。
一到关键的时候,却连这么浅显的东西,都看不出来?
“哦,对”,钟虎这才,反应了过来。
连连点头,表示了解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反正在众多的,学生家长中,就流传起了,这样一个法。
是男生的思维偏理性,适合学理科。不学理科的男生,是没有前途的。
而女生的思维,偏向感性,适合学文科。研究文史,才是一个淑女,应该做出的选择。
这个法,里面的科学道理,钟虎不知道,究竟有几分。
但实际上,有不少高中学子,后来在分文理科的时候,还是选择了,听信这个建议。
别的地方,钟虎没见过,不好下结论。
可在皖省铜城,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分科,却是都不约而同的,遵从了这个法:男选理,女择文。
想当初,钟虎在分科时,想要选择文科班级。几乎全家人,连带着初中的班主任,都跳出来反对,劝他不要自毁前途。
可深受物理毒害的钟虎,一想到被电学,支配的恐惧,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想法。
这才得以顺利的,进入了文科班。
在钟虎,所在的高中班级上,一共有学生六十八人。
男生六人,女生六十二人。
男生人数还不及,女生人数的十分之一。
比例差距之悬殊,可想而知。
管中能窥豹,一叶可知秋。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钟虎,所在的文科班,才存在的。
放眼全校、全城,甚至全省的文科班,大致情况,都与这相似。
所以,钟虎的父亲才会,前者在文科里的竞争力,会比理科上很多。
不管怎么,皖省警校面向男生,招录的数量是固定的。
竞争的人数越少,那当然竞争力,就越弱了。
这一点,是连孩子,都知道的基本常识。
“首先,你是文科生,文科人数少、男生少,竞争力。”
“这就导致了,你在报考这所警校上的先天优势,所以你比别人,会更容易被录取。”
“这是其一。”,吃了两口饭,钟虎的父亲,分析道。
夹两筷子菜,放在碗里。
咽下口中的饭,钟虎父亲,也不顾碗里菜,就要凉了。
继续刚才,没完的话,道:“其二,为什么我,今年报考这所警校,要比明年更好。”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所警校的知名度,还没有打出去。”
“一所学校,它能招到的学生人数,和它的名气,在某种角度上,是呈正相关关系啊。”
“它的知名度越高,前来报考它的考生,就会越多。”
“考生越多,那么竞争压力,自然就越大,分数线就越高。”
“你以为,为什么人家名牌大学,每年都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去报考?”
“还不是因为,人家的牌子响,知名度高,被社会的认可度高?”
“假若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高校。哪怕它里面的导师再厉害,毕业过后的渠道再宽广,可它要是没人知道,再好也是无用!”
“你今年报考这所皖省警校,在知名度这一块,真的是占了个大便宜。”
“这是它停招多年来的,首次对外招生。”
“现在社会上,知道这所学校的人,肯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