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猪筒骨 鸡蛋三分一个,这……

A+A-

    陈先生在黄家庄住了一晚上。

    这位来自香港的大商人对于住处倒是没怎么挑剔, 甚至还去牧场的鸡圈那边帮着捡鸡蛋。

    “我早些年刚到香港的时候,就在码头给人扛沙包。”

    里面都是粮食,那一包一百多斤重。

    好重啊, 恨不得能把一个枯瘦如柴的青年给压死。

    好不容易熬过来,现在回想往事, 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叶英把鸡蛋放到篮筐里, “苦尽甘来,您都能特意跑到这乡村来找我问生意上的事情,应了孔夫子那句不耻下问,可不是该您做大生意吗?”

    陈先生弯腰将鸡蛋捡起来,心翼翼的放到篮筐里, “我一人做大不算什么,国家强大了那才称得上幸事。叶姐觉得我现在很是风光, 其实刚开始时, 那些外国人谁又瞧得起我呢?”

    不过是他有几分运气,善于经营,如今成为那些政客们的座上宾,关系盘根错节, 自然没人敢动他。

    叶英瞧到那一闪而逝的哀叹,心中恍惚了下, 好一会儿这才开口,“会有这么一天的。”

    彼时国家强大, 国泰民安,过去的苦难只是苦难。

    年轻的姑娘再度弯腰去捡鸡蛋, 明明弯腰伸手触碰地面,可他目光所及,是这个年轻人绷直了腰背, 即便是此时此刻低头弯腰,下一秒便会手指苍穹。

    陈先生眼底都透着笑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的。”

    叶英笑靥如花,“那是,肯定会越来越好。您喜欢怎么吃鸡蛋,我们晚上可以做鸡蛋大餐。”

    陈先生看着那个头颇大的鸡蛋,“这是个双黄蛋吧,我记得时候生了病,母亲去邻居家借来了一颗鸡蛋,就用热水冲了一碗鸡蛋茶给我喝。”

    几十年过去了,他吃过各色的美味佳肴,可那些都及不上母亲给他冲的那一碗鸡蛋茶。

    “可真好吃啊。”

    叶英恍惚了下,她也想起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口饭。

    是采娥嫂子给她冲的一碗鸡蛋茶,上面滴了两滴香油。

    也不知道她和大妮儿现在怎么样了。

    ……

    乡下的春节还算热闹。

    祭灶节后就开始收拾年货,这点和城里不同,那些工人只有三天春节假期而已,虽工厂会发一些福利品,但还得凭着票证去抢购,抢不到就只能凑合着过。

    今年又有些不同,宁县的工人们早早就听到了厂里的通知。

    县委联系了县里头的农牧场,拉了一些农副产品来售卖。

    毛毯厂的工人听到这消息议论纷纷。

    陈桂枝压根不信,“那为啥不弄到供销社去?我才不去呢,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当即就有跟陈桂枝不对付的在那里要合起来,“你不去就不去呗,省得人跟我抢。”

    陈桂枝老大不乐意,“别回头买了不干净的东西,把自己吃到医院去。”

    “切。”吃不到葡萄葡萄酸。

    陈桂枝被这一声气得直哼哼,跺了跺脚往家里去。

    县里几个工厂差不多都聚在一起,工人大院里住着近千户人家,各家各户都忙活着准备年货,明天就除夕呢,勤快点可不得今天就把年货给收拾好?

    陈桂枝刚回到家,还没进门就看到她妈风风火火的冲了出来。

    “妈,您干吗呢,家里仗了?”

    “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你们厂那边不是有牧场的来卖肉吗,你咋不割点回来?”

    陈桂枝拧了拧眉头,“谁知道那肉什么来路,别不干不净的吃坏了肚子。”

    她这话音刚落下,就听到一旁菜刀重重落在案板上的声音。

    陈家妈妈连忙解释,“你这孩子,怎么嘴上没个把门的?狗蛋妈你别往心里去,这几天加班累坏了。”

    狗蛋妈呵呵一笑,“看出来了,脑子是不好使。”

    陈桂枝听到这话有点气,这的什么话?她怎么就脑子不好使了?

    只是还没等她辩驳,人就被她妈拉到屋里去了,“大院里的人没吃中午饭呢就去那边排队。”

    陈桂枝还嘴硬,“可就是……”

    陈家妈妈解开围裙,“我赶紧过去看看,你给我看着炉子,听那边买肉不要肉票,还能用其他的东西换。”

    这便宜,不占白不占。

    陈桂枝听到这话一愣,“不要肉票,怎么可能?”

    她连忙把炉子堵上,跟着过了去,没想到走到半路里就遇到了自己前姑子。

    前段时间陈桂枝闹离婚还挺不好看,用李家的话来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可是她凭什么跟着他们受苦受累?

    再见到李兰,陈桂枝也就心虚了一下而已。

    要不是这惹祸精,非要去招惹人,自己何至于会离婚?

    陈家妈妈倒是一团和气,客客气气的招呼,“兰啊,你也去买肉?”

    李兰最近过得挺不好一时间也安排不了合适的,大伯一家恨得牙痒痒不跟他们家来往。

    婆家那边也看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回到娘家也里外不是人。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日子就这样了……

    瞧到陈桂枝,李兰只是瞥了一眼,连忙捏着她男人给她的钱往那边去,怕去晚了就赶不上趟。

    前姑嫂俩仿佛在竞赛。

    等到了那边,李兰猛地刹住了车。

    她这些日子真的过糊涂了,怎么能没想到呢?

    宁县不算多大,能够让县委组织的农牧场,还能有哪家?

    除了黄家庄,别无分号。

    陈桂枝倒是没想那么多,赶紧过去。

    “肥肉没了,瘦肉也没了,就剩下点骨头和猪血了。”

    “这俩都不卖,猪下水也不卖,我们留着自己吃。”

    陈家母女俩都有些懵了,“这骨头和下水又不值钱,不都白送的吗?”

    负责猪肉买卖的刘凤霞瞥了一眼,“我们这不白送。”

    猪下水捯饬下能做凉拌菜,骨头炖汤好喝着呢。

    白送?

    想什么。

    陈桂枝傻了眼,“你们咋这样呀?”

    这话刘凤霞不爱听了,她们咋样了。

    她这人脾气急,被了就忍不住,刚想要回嘴,胳膊被人扯了下。

    “英子你回来了?”

    叶英递给了刘凤霞一个烧饼,“先垫垫肚子。”

    叶英一过来,刘凤霞就没再跟人吵吵,论吵架她可比不过叶英,人家能有理有据把人呛得不出话来,她就会泼妇骂街。

    陈家妈妈瞧见来的是个年轻姑娘,一脸笑呵道:“闺女,你这骨头猪血那么多,也吃不完,给我们点呗。”

    骨头上面没啥肉,不过炖汤倒也用得着,起码加点肉味。

    就算是有牧场,也不能成天的吃猪肉不是?

    叶英看到站在那里的李兰,“大婶,我们家人多,这些不够吃的。”

    陈家妈妈一下子愕然,想要什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

    “你家能有几口人呀。”陈家妈妈上手去拿案板上的筒骨,“你看大过年的我跑过来也不容易,就当送我吧。”

    猪肉卖完这边没啥人,瞧着没什么熟人陈家妈妈拿起东西就跑。

    陈桂枝愣了下,臊红着一张脸跑开了。

    叶英没想到,这还带抢的。

    关键人家菜市场大妈买菜带走几根香菜的前提是人花钱买菜了。

    这算什么?

    叶英哭笑不得。

    正在那里吃烧饼的刘凤霞也傻了眼,“我去要回来。”

    刚要追过去,人被叶英拦下了,“算了。”

    就一根筒骨,不值当的。

    刘凤霞低声骂了句,“亏得还城里人呢。”

    她看了眼站在那边的李兰,声的跟叶英话,“英子,她来干什么呀?”

    刘凤霞记得可清楚了,这人当时可趾高气扬了。

    叶英看了眼盆里的几根筒骨,又瞥了眼李兰。

    李兰工作丢了,过得也并不怎么如意。

    她刚从县委大院那边回来,听了不少的八卦,其中一项就和李兰有关。

    没了工作在家吃干饭,婆家人很不满意,要不是她男人护着,只怕都被赶回娘家了。

    叶英看向站在那里的人,“还有些鸡蛋,你要不要?”

    李兰恍惚了下,“你……”

    这人叶英的确不喜欢,可人跳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

    黄家庄的女人们可以单独成村抱团取暖,但其他村里的寡妇们又有几个跟她们似的过得滋润?

    手里有些权柄便开始趾高气昂也是常态,毕竟到了二十一世纪,看光鲜夺目的大明星们诉苦哭穷都那么的理所当然呢。

    李兰是坏人。

    如今却也是个可怜人。

    “鸡蛋三分一个,这些筒骨和猪血算五毛钱。”

    鸡蛋比市场价便宜了一分钱,至于猪下水留着,叶英还算回去弄个凉拌猪杂吃呢,其实炒味道也不错。

    李兰花了一块钱,带走了一堆东西。

    走之前想要什么可最后又没出口。

    刘凤霞忿忿不平,“连声谢谢都不跟你。”

    叶英扬了扬手里的票子,“十个鸡蛋给了五毛钱,两毛钱买个谢谢不也挺划算?”

    “你还在乎这两毛钱?”

    刘凤霞还是有些担心,“英子,你别好心被人当做驴肝肺。”

    这世界,可从来不缺恩将仇报的人。

    叶英当然知道。

    县委大院里的人对早前李兰的颐指气使十分不屑,提到她现在的处境也带着几分同情,“怕是过不多久就得被张德民给踹了。”

    真要是到了那一天,却也是自食恶果,怨不了别人。

    叶英叹了口气,“咱们做生意嘛,跟谁做不是做呢?再了,她要是再来找麻烦,我就回去呗,还能怕了她不成?”

    刘凤霞觉得这话十分在理,“就是,到时候我帮你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