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狼狈 却是不知为何喉咙里一阵恶心

A+A-

    庄氏的话音刚落, 常嬷嬷便被唬了一跳。

    这,宁国公府的姑娘怎么会愿意嫁到湖州去?

    常嬷嬷伺候了庄氏多年, 自是知道这些年庄氏日子过的并不顺心,湖州那样的地方,又哪里比得上京城。

    可是,即便这样常嬷嬷也觉着自家太太这想法有些太过了些,而且,既是来投亲赶考,如今却抱了这样的心思,实在是有些不过去, 倘若叫人知道了, 没得他们是见着宁国公府的富贵才生出这些念头来。

    即便,这本也是真的。

    常嬷嬷心中这般想, 却也不好直接出来泼庄氏的冷水,她思忖了一下才开口道:“咱们哥儿一表人才, 太太有这心思也是应当。只是, 奴婢听这府里大姑娘嫁到了镇国公府, 二姑娘和威远将军府定了亲,剩下还有三位姑娘,一个是长房的庶女三姑娘孟珊,一个是二房原配潘氏所生的四姑娘孟潆, 最后一个便是咱们湘姐儿了。”

    “这三位,太太瞧上了哪位?即便要结亲,也要了解姑娘们的性情才好。奴婢句不该的话, 湘姑娘性子随了姑奶奶,着实和咱们允哥儿不大相配。”

    其实,常嬷嬷没有出口的是孟湘是二房嫡女, 又是邹氏的亲女,她今个儿拜见庄氏这个婶婶时便摆出一副高高在上十分不屑她们这些穷亲戚的样子,想来邹氏也是这般想的。所以,她们允哥儿怕是攀不上这位。

    庄氏哪里能听不出常嬷嬷的意思,脸色立时就有些难堪,她喝了口茶,才带了几分不屑道:“她出身再好,今个儿那般脾性,我也是瞧不中她的。”

    “我还怕允哥儿娶了这尊菩萨回去要日日供着,被她事事压上一头呢。”

    庄氏想了想,又道:“除了她,就三姑娘和四姑娘了。”

    “今个儿三姑娘是病着没来,那四姑娘孟潆我倒是瞧着温和柔顺,只是,那模样也太过扎眼了些,不过这也不紧,姑娘家家的就是爱扮,往后有人提点了自然会稳重些。”

    “对了,你这几日也去听听这三姑娘和四姑娘,看看二人品性如何?”

    常嬷嬷听着自家太太这就想到日后如何提点儿媳妇了,一时也有些失笑道:“是,奴婢会好好听的,想来这宁国公府的姑娘们就有人教规矩礼仪,自是比咱们湖州的嬷嬷们要教得好。不管是三姑娘还是四姑娘,想来都是不差的。”

    庄氏听着,点了点头,这一路到京城她也着实有些疲惫,又折腾了这大半天,她头都有些疼了,于是便对着常嬷嬷道:“嗯,我也有些乏了,先睡会儿,你也去歇息歇息吧。”

    常嬷嬷扶着庄氏进了内室,见着她躺下来,这才转身走了出去。

    她并没有去歇息,而是去外头帮着邹氏派来的两个丫鬟收拾东西了。

    她们将从湖州带来的一些土特产分成了几份,各自送去了长房太太和几位姑娘处。

    相处一会儿,她就和两个丫鬟热络起来,不着痕迹向她听宁国公府的事情。

    后来,自然而然到了孟珊和孟潆。

    “听珊姑娘病了,可是严重?”

    丫鬟雀儿嘴角的笑意一僵,随后才道:“劳您惦记了,也不紧,只是着了些风寒,犯了咳疾,这才不好出来见人。”

    雀儿着,便将话题转移开来,起了别的事情。

    常嬷嬷还想再听什么,又不好直接断了她,只能将心思掩了下来,和她闲聊起来。

    沉香院

    邹氏瞧着坐在身边的女儿,带了几分无奈道:“你呀也真是使性子,今个儿当着那么多人,你怎生就不能多待一会儿,陪着你婶婶用了午膳。”

    “你婶婶向来心眼儿,八成是生气了。”

    孟湘听着这话,却是带了几分不屑道:“怕什么,您不是当年她还欺负过您吗?女儿这是替您出气。”

    “再,一家子穷亲戚,窝在湖州就好了,这一路折腾过来不就是想攀上咱们宁国公府吗?既是上门来秋风占便宜的,没得还容得她摆长辈的架子。”

    邹氏听着她这般不敬的话,却没有出声训斥,只是道:“即便这样,面儿上的礼数也不能缺了,免得日后叫你外祖母知道了生气。”

    孟湘点头应下了,心里却十分不以为意,这些年外祖家康庆伯府日渐式微,早已没有往日的风光,她对于自己的外祖母和大舅舅,根本就不大喜欢,更不想亲近。

    孟湘捻起一块儿点心咬了一口,咽下去后她才带了几分不屑道:“今个儿允堂哥木木讷讷的,一句好听的话也不会,就只知道呆呆站在那里,要不是来上京赶考,我还以为这堂哥是个傻子。”

    她着,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邹氏嘴角也露出一丝笑来,却是道:“你呀,这话在我这里就行了,千万别在外头免得叫你婶婶给听去了。”

    “要允哥儿也是个可怜人,自便待在湖州那样的地方,眼界气度自然比不上京城里的公子哥。你婶婶虽和我之前有些龃龉,可允哥儿到底是我的亲侄子,我倒是想看着他出息,盼着他金榜题名。”

    “你大堂哥不爱读书,成日里不学好,倘若允哥儿能出息,对康庆伯府也算是件好事。”

    孟湘心里头不屑,这回嘴上倒是没什么,只撇了撇嘴,低下头去吃起点心来。

    此时,孟珊所住的浮曲院一片安静。

    丫鬟婆子们都坐在廊下着闲话,有的手里做着绣活,有的闲来无事吃着点心,没人去屋子里伺候。

    孟珊脸色苍白,强撑着从塌上爬起身来,走到桌前倒了一杯茶,几口就灌进嘴里。因为喝得太快,不心被呛住了,她弯着腰狠狠咳嗽了好一会儿,好半天才回转过来。

    屋子里清冷的厉害,只站着她一个人,连空气中都带了几分寒意。

    往日里服侍她的丫鬟白鹤没在,她被老太太叫了人牙子进来发卖出去了,她姿色不错,这时候兴许沦落到了那烟柳之地。

    孟珊苦涩的笑了笑,带了几分凉意道:“我都护不了我自己了,哪里还能护得住你,要怪就怪你命不好,被派来伺候了我。”

    “不过,这些年我待你也不错,你也算是享了几年福,也不算冤枉了。”

    孟珊自言自语着,她的声音不,传到屋外被廊下的人听了去,一时就有丫鬟站起身来想进去看看。

    她刚一迈出步子,就被一个身着褐色褙子的圆脸婆子拉住了。

    “你瞧她做什么,这两日不都是这样吗?要我看她是失心疯了。”

    “要不要回禀了太太?”

    “太太哪有这功夫搭理她,我看她就是装的,为的就是闹到老太太跟前叫老太太心疼她。”

    “你,她做出那样陷害大姑奶奶的事情,落到今日这般地步都是她活该。”

    “要我是大太太,定容不得她在府里,叫她跟着周姨娘去庄子上才能解了这口气。”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声音也不,自然是分毫不差传到了屋子里头。

    孟珊听着,慢慢攥紧了手中的帕子,伸手捻起了一块儿在碟子里不知放了多少日早已发干的栗子糕吃了起来。

    到晚间的时候,有丫鬟送了饭菜进来,饭菜是厨上做的,可比起过往来却是简单的看不到一丁点儿的油水。

    膳房的人最是拜高踩低,都不用萧氏吩咐,这些日子便十分苛待起孟珊来这个主子来。

    因为谁也知道,三姑娘的名声已经坏掉了,她再也翻不了身,周姨娘也被送到了庄子上,对于宁国公府来她这个三姑娘就是个耻辱,活着还不如死了。

    不得过些日子,老太太就厌了她,将她这个孙女儿送到庵堂里去了。

    那丫鬟名叫秋月,过去是萧氏院里的一个粗使丫鬟,如今被派过来伺候孟珊,虽然成了一等丫鬟 ,每月的月银多了许多,她却并不乐意。

    因为跟着孟珊这样的主子没有出路,她已经十七岁了,若主子前程不好,她往后能配一个什么样的人。

    秋月见着桌上碟子里的几块儿糕点都被孟珊吃完了,眼中不免露出几分诧异来。

    这三姑娘虽是庶出,却也从锦衣玉食的,一朝犯错被老太太和太太厌恶日子过的还不如她这个卑贱的丫鬟,也真是可怜。

    “姑娘,饭菜来了。”秋月将食盒开,拿出丝毫不见油水的两道菜还有一碗米放在桌上。

    孟珊看着桌上的饭菜,慢慢拿起了筷子,却是不知为何喉咙里一阵恶心,差点儿就吐了出来。

    她强忍着难受用了几口饭菜,等到秋月出去后,她才哇啦一声吐在了痰盂里。

    她趴在床榻旁,头发凌乱,样子分外的狼狈。

    这一幕叫她想起了姨娘有孕的模样。

    她突然愣住了,好半天才坐起身来将手放在了自己的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