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火药制作2

A+A-

    而天然土硝含杂质较多,需进行精制提纯。提纯方法是选取天然结晶土硝,加水溶解,放置,使杂志沉淀后过滤,收集滤液,加热浓缩,或日晒蒸发,使滤液含硫酸钠浓度提高到波美氏浓度时,放冷后自行结晶生成芒硝。

    最难把握的就是这波美氏浓度,幸好孙起立具有丰富的化学试验经验。通过半天的试验,孙起立就能将滤液中硫酸钠浓度准确地调节到需要的范围之内。

    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芒硝的结晶理想季节是深秋、冬天、初春三个时节,故有‘夏产食盐,冬产芒硝’的法。

    现在的时间点刚好处于四月下旬,虽然自然界温度已经超过芒硝结晶的理想温度。幸运的是,山体的洞穴中的温度刚好处在芒硝结晶的理想温度范围。

    也就是,孙起立的时间只剩下十天左右了,从找到芒硝矿的那天起,他便在銠濬山(虚构地名)的土匪营寨里住了下来,加班加点地制作芒硝。

    吴静一有空就会过来陪着孙起立加班制作芒硝。为了提高产量,吴静买断了汉中地区所有铁匠铺的生意,将铁匠铺打造的铁锅悉数运到銠濬山(虚构地名)。

    在照顾各个铁匠铺生意的时候,吴静对这些铁匠不仅给了他们应得的工钱和材料费,还额外给他们很高的奖励。

    吴静想通过此举拉拢和铁匠们的关系,通过给予高额的报酬,逐渐把这些铁匠铺都收归郡守府管辖。

    铁匠对于吴静的兵器打造以及后期的热兵器研制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这些铁匠,科技进程就可以迅速得到推进。有了炼铁的重要技术,吴静就不必从零开始,更不必经过难熬的石器时代。

    从此刻开始,汉中郡正式跨入铁器时代。

    有了社会各方面资源的支持,芒硝炼制非常顺利,加上今年銠濬山(虚构地名)附近的梅雨季节时间比往年更长,又为孙起立炼制芒硝争取了十天左右的时间。

    到梅雨季节结束时,孙起立的队伍制作的芒硝总量居然达到了2石(古代计量单位,一石为20斤)。

    吴静知道,孙起立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吴静立即按军功对孙起立的队伍进行赏赐,其他士兵暂时不能理解吴静的这一做法。吴静却深信,将士们、百姓们总有一天会支持吴静的这一系列举措。

    梅雨季节一结束,吴静就开始着制作木炭,木炭制作非常简单,他先吩咐士兵们挖了无数土窑,然后把木材放到土窑中燃烧。木材燃烧过程中通过控制土窑出气孔的大来控制氧气输入量,木材一直燃烧到没有青烟冒出即可完全封闭气孔。待土窑中木炭在缺氧环境中自然熄灭即可。

    三种材料皆已齐备,吴静让士兵们把硝石和木炭搬运到战船附近,在有水的地方烹饪火药,一旦发生意外燃烧,可立即用河中的水来扑灭。

    为了保险起见,吴静决定亲自和孙起立一起进行火药的烹饪,将硝石粉末、木炭粉末、硫磺粉末按照50年流传至今的经典比例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就制得了火药。

    吴静算出硝石粉末和其余两种粉末之和的比例为三比一,最后火药的总重量是2石(古代计量单位,一石为20斤)加上9石(古代计量单位,一石为20斤),得到了火药约36石(古代计量单位,一石为20斤)。士兵们把这些火药打包后运至太守府的临时火药库中,战船上的硫磺也被放在太守府的指定仓库保管起来。

    同时,太守府的雏形已经搭建出来了,外围的军事堡垒也在同步进行建造,估计再用十天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