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节 横跨火洲
吴静穿越之前在淘宝购买的指甲表此时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他带领使团一直朝西北方向前进,在沙漠中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进入了南湖戈壁地区,并顺利地找到了水源。
又经过两日的长途跋涉,使团终于到达沙漠中的绿洲——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这片绿洲形成得益于莫钦乌拉山和巴里坤山两大山脉中流淌的山泉。
凉王张骏把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的屯田军事功能,与民政功能合并,设伊吾都尉,隶属于敦煌郡。
夏天的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到处都郁郁葱葱、生气盎然,使团决定在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地区休息一日后再出发。
有近十匹战马在戈壁中受伤,不适合再进行长途跋涉了,吴静决定将它们放生在这一片绿洲之中。
为了不造成浪费,使团成员们将一匹受伤非常严重的战马宰杀掉,然后将烤熟的马肉当做干粮吃掉。团员们也把烤熟马肉分给吴静食用,但被吴静拒绝了。
活下来的战马均在这片绿洲之中吃到了嫩绿的青草,喝到了清澈的河水,体力也得到了非常好的补充。
使团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再次穿越茫茫戈壁进入车师旧地(位置大约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也就是前凉主张骏所置高昌郡郡治所在,车师旧地境内富庶多田,西汉时期为汉帝国和匈奴帝国必争之地,据汉书西域传所载:于是吉始使吏卒三百人别田车师。得降者,言单于大臣皆曰:“车师地肥美,近匈奴,使汉得之,多田积谷,必害人国,不可不争也。”于是,便有了汉帝国与匈奴帝国‘五争车师’的拉锯战,从公元前0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60年,历时长达4年,最终这场‘车师争夺战’以西汉的胜利而结束。
只要能进入车师,使团将再次得到补给,为下一步进入天山山脉打下基础。不过在这之前,要从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进入车师,需要进行八百里的长途跋涉。
吴静看了看时间,此时已经入夏,车师国境内必然炎热无比,这段行程必然充满了艰辛,吴静、汤姆、白武子三人还好,他们贴身穿的穿越服采用了保持人体体温恒定的先进量子科技,可以是不惧严寒酷暑。其余使团成员也都是经过吴静再三筛选留下来的精英,要顺利通过车师国应该不成问题,最需要照顾的是米花盐花姐妹俩,要让她们现在回头已经是不可能了,她们要回到姑臧,必须要经过茫茫的戈壁和沙漠,一旦中途出现什么意外,绝无生还的可能,吴静绝不会让这两个女孩白白去送死。
吴静打算用五天时间来完成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到车师的行程,因为他打算在夏至时翻越寒冷的天山山脉,从而减少天气因素对使团造成的影响。
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如此残忍,车师不愧称为火洲,火洲以气候炎热而得名,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中写道:“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九月尚淌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
前三天的行程还好,虽然使团成员都汗流浃背,但只要喝点水就能解决了。等到了第四天的时候,使团顶着毒辣的太阳缓缓向西前进,团员们由于失水过多嘴唇开始开裂,大凉战马也开始出现大量流汗的现象。
战马的正常体温为三十八度左右,为了保护战马,吴静立即让所有人下马步行,以此减轻战马的负担,若长期让战马处于高体温,就会使战马出现中暑的现象,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在炎热天气的影响下,使团前进缓慢,幸好第四天傍晚的时候,使团发现了戈壁中的一条河流,团员们顿时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跳下河去狂喝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