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隆中对之汉中版2
“夏朝我们暂且不表,商汤公元前600年的鸣条之战灭夏后建立了商朝。从此奴隶制国家发展到成熟阶段,商朝得享国祚500余年,这是贵族阶层形成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周武王姬发带领周部落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在公元前046年的某天夜里一夜之间就将商朝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这便是‘战一夜而破纣之国’的历史传。其实仔细想想,在武王灭商之前,各路诸侯早就暗中互相联络了,社会的所有力量通过不停博弈,最终弱者向强者低头,只不过大家共同推举了姬昌这个带头人而已。
事实上,纣王早就知道姬昌有不臣之心,为了防止姬昌篡夺大权,纣王还曾经将姬昌囚禁,后来因为各路诸侯造反,纣王在压制不住的情况下才放出姬昌率领周部落去镇压,周武王回到周部落后,一面告诫天下诸侯王不要企图谋反,一面暗中联络各路诸侯起事,在太公姜尚的辅佐下,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虽然统治者换了人,但是掌权的贵族阶层还是原来的那些诸侯王。
值得一提的是,太公姜尚这个士族的始祖在商末周初应运而生,士族阶层从此步入历史舞台,太公姓姜,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夏商两代,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这四岳之官据乃共工从孙,而共工乃炎帝玄孙,所以追本溯源士族之祖源自炎帝。
三家分晋以后,周王室逐渐衰微,已经无法控制天下诸侯,于是便有了春秋五伯,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尤其是这齐桓、晋文二公历来为先贤和史家所称颂,齐桓公拜管仲为相的故事更是传为千年美谈。管仲拜相后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后人尊称他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士族阶层从此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一股不可觑的社会力量。晋文公重耳更是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贤能,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此外,春秋时期的士族阶层代表还有兵圣孙武,吴国大夫伍子胥,儒学先驱孔子等等。
到了战国时期,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士大夫更是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士族阶层何以如此重要?因为士族是社会各阶层、各等级的交汇处,一方面,上下交流一般地都要通过士族这个阶层。权贵下降、沉沦的第一步是掉到士的行列中来,下层上升首先需要步入士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