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寂静的罗布泊(完)

A+A-

    负责现场气象观测的部门每隔几分钟就发一次通知。

    天气就像跟他们开玩笑, 在连续一阵的狂风之后,风势稍稍减弱,当他们稍有希望的时候, 又是铺天盖地的沙尘。

    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风沙还没有停息的意思。

    在场所有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靠在窗边,听外面的风声有没有一点。

    只有钱倩、邓总工, 还有几位核心技术骨干还坐在桌旁,再一次确认, 在核爆之后,需要确认哪些数据。

    “首先要确定是核爆, 还是炸/药爆。然后就是确定当量,冲击波、早期核辐射、电磁波……”

    钱倩对照着早就拟定好的测试数据表,进行查漏补缺。

    “啊,对了,拍照的应该多安排两个,万一一个胶卷冲不出来, 还有替补的。”做为一个曾经把敌特胶卷给扯出来全曝光的人, 钱倩对胶卷的安全性实在不怎么信任。

    所有需要测量的东西,都已经确定好。

    其实根据后世核物理发展得到的经验, 还有不少东西应该测,但是,这年头并没有可以测量的工具。

    钱倩有一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

    “别急,风尘会停的。”邓总工笑道, 他以为钱倩一脸的气急败坏是因为天气导致不能按时进行核爆试验。

    钱倩漫不经心的点点头。

    测量数值的任务交给了不同的人, 其中有一项, 是爆炸之后, 需要坐飞机进入爆心采集辐射数据。

    核爆带来的电磁波对飞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没有人知道。

    现在的防护服到底能防多少,护多少,没有人知道。

    负责空中采样的机组成员全部写了遗书,交待好了后事。

    钱倩无意间瞥见其中一人的遗书是写给老婆的,他老婆还怀着孕,他在遗书里琢磨了好几个名字给还未出生的宝宝。

    “飞机上得有我一个位子,”钱倩找到邓总工,“那些仪器要是出现异常,我还能修复一下。我在美国实验室的时候,全都研究过,我确信这里没人比我更懂!”

    邓总工微微皱起眉毛:“可是,飞机上已经满员了。”

    钱倩看着那个媳妇怀孕的人:“他的活,我可以干!我的活,他不能干!”

    □□裸的抢人头,那人当即不愿意了。

    但是摆事实讲道理,他确实不如钱倩在飞机上的功能大。

    邓总工对钱倩:“你想清楚,飞机上非常危险,没有人能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我知道,辐射云里有什么我很明白。”

    机长也劝道:“你这么年轻有为,何必冒这个险?”

    钱倩笑道:“年轻确实是,有为真的没有。各种好东西我都已经享受过了。我用来放松消遣的电脑比这台电脑要快几十倍,家里就有冷暖两用的空调,还有只有巴掌大的电话……对我来,都是日常生活。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的活着,看见我的东西,省得老我异想天开白日做梦。”

    钱倩以前常的那些东西,就连从美国回来的邓总工都没见过,他依旧认为,这些只是钱倩的美好幻想。

    在钱倩的再三要求下,那个媳妇怀孕的同志被替下来做其他工作。

    钱倩按规矩写了遗书,只有一行字:“你们等着瞧,我的都是真的!”

    ·

    ·

    “风好像了。”

    “没听错吧?”

    “真了!”

    各个屋里传来相似的声音,沙石在墙上的声音越来越,就连风声也几乎听不见了,人们走出房间,只见黄色的沙尘暴已经消失,空中浮着的细微尘埃,将太阳滤成了白色。

    负责气象观察的部门发来通知:天气适宜。

    邓总工查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测后,当即宣布:“各部门注意……”

    寂静了近千年的死亡之海罗布泊,此时热闹非凡。

    仿佛重现当初大汉经略西域时,商队往来于此的场景。

    “邱姐上房。”

    远在北京的最高领导,也接到了一段密语:“邱姐在梳妆台,已经梳好辫子。”

    寄托着全国人民希望和数万人心血的邱姐,在无数双眼睛盯着,慢慢升上102米高的铁塔。

    一切准备就绪。

    倒数计时开始。

    “十、九、八……起爆!”

    轰然一声巨响,在罗布泊的上空腾起一团比太阳还要耀眼的光芒,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起,巨大的冲击波向四面扩散,放置在实验场的所有物品,都被核武器带来的巨大能量摧毁。

    爆炸带来的冲击波,比方才的沙尘暴还要响。

    几吨重的卡车像玩具一样被吹飞。

    钱倩不在欢呼的人群里。

    爆炸五分钟后,飞机准时起飞。

    在飞机上看,有非常绚丽的火球翻滚着升上天空,将周围的空气与烟雾卷动,并不断向外膨胀,颜色极其丰富,红、黄、绿、白、紫……它们形成了蘑菇云,最后凝在空中。

    然后蘑菇云的颜色慢慢变淡。

    与此同时,飞机也到达预定进入蘑菇云的高度——7000米。

    将飞机高度定在7000米的计算工作,钱倩也有参与。

    飞机进蘑菇云早了,气浪涡流和冲击波能将飞机彻底撕碎。

    进晚了,辐射散开,收集不到足够的剂量,无法有效判断核爆效果。

    领航员观察着角度,机长和副机长竭力在翻滚的气流中稳住机身。

    将要进入之时,机长从牙缝里迸出三个字:“冲进去!”

    人可以系安全带,把自己固定住。

    内脏不能。

    钱倩觉得自己的胃就在空中无依无靠地晃来晃去,恨不得把前天吃的饭都吐出来。

    幸好她昨晚吃得少,今天还没吃,虽然难受,但也没吐出什么东西来。

    失算,钱倩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自己晕机竟然这么严重。

    她平生坐飞机有几百趟,自己也开过型教练机。

    但是最差的天气,也没有这翻滚的厉害。

    毕竟的天气太差的话,不管是航空公司还是飞行基地,都不会放飞机上天的。

    平时坐飞机稍稍有点抖动,机舱广播就要乘客系好安全带收起桌板停用洗手间,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怎么可能明知气流波动这么大,还硬往里钻。

    她的工作是负责监测仪器,就算现在晕机晕到她恨不得能把胃切除扔了,也得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

    她盯着身旁的仪器,等待红灯亮起。

    红灯亮了,就代表剂量收集到位。

    灯迟迟不曾亮起,钱倩真想伸手拍一拍仪器的机盖,看看是不是灯坏了。

    周围的灰白色很快消失,清澈的蓝天与苍茫的沙地又出现在眼前。

    飞机已经离开蘑菇云。

    钱倩压着想吐的欲望,拧着眉毛大声对机长:“不行,灯一直没亮,剂量不够,我们得再飞一次。”

    神情稍稍有些放松的机长,顿时又紧张起来:“好,再来一次。”

    飞机明显一个大左转,接着,直冲进蘑菇云。

    钱倩一只手死死掐着自己的脖子,生怕吐出来,另一只手抓着安全带,免得脑袋撞在机舱上。

    再见蓝天黄沙地,红灯还是没有亮起。

    “还是不行。”钱倩已经被气流颠得脸色苍白,她深吸一口气,压住翻滚不止的胃,告知机长还得再飞一次。

    第三次进入蘑菇云,终于,所有仪器上的红灯全部亮起。

    “成功,可以回去了。“钱倩开心地叫道,然后胃里又是一阵翻滚,她赶紧用手掐着自己的脖子。

    飞机没有回罗布泊,而是在吐鲁番机场着陆。

    刚刚停稳,穿着白色防化服的人急步上前,将取到的样品送上一架已经发动了引擎的运输机,目的地直达北京研究院。

    第一个冲下飞机的是钱倩,她一出机舱,便跪倒在地上,把正要上来检测的防化兵吓了一跳,以为她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马上就要暴毙。

    钱倩干呕几声,不好意思地摆摆手:“没事,晕机。你们继续。”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同日,世界各国政府收到一个来自东方古国的郑重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

    已经回到时空管理局的钱倩回顾自己的任务时,看到这一段,都忍不住会心一笑。

    钱倩离开之后,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也没有人问。

    在那个年代,许多人就这样隐姓埋名了一生,如红场上无名烈士碑上的铭文:你的姓名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七机部接到任务,要完成核弹的空爆项目。

    与此同时,还有改进东风一号的任务。

    计算量比平时陡然增大许多,光琳坐在已经改进了第五次的计算机前时,就会想起一起在云南培训的何露,是她告诉自己,将来计算机更新迭代会非常快,几乎是按着头要自己学汇编语言。

    如果不是她,每次换新机器的时候,都是一场浩大工程。

    地质队的人们行走在山林间的时候,会想起有一个敢质疑专家的何露,她从不抱怨恶劣的条件,身材苗条,但不娇弱,她的脚步从来不会落在其他人之后。

    队员们还会趣他们的队长戴全勇,当初没有勇气去追何露,转头跟何露介绍的孙翠霞好上了。

    戴全勇涨红了脸:“我跟何露同志,是纯洁的革命同志关系!你们怎能凭空污人清白!”

    队员们一阵哄笑,空气中充满着快活的空气。

    许多年后,钱德峰对自己正在烦恼高考志愿的儿子:“以前我认识一个人,她跟我,计算机能做很多事情,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核反应,也可以用计算机对整个城市生活进行调度。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学计算机。”

    当初在罗布泊与钱倩一同面对土匪时受伤的研究员,在他活到六十多岁的时候,看着第一台空调进门,看见计算机这样高精尖的科技产物竟然被屁孩拿来游戏。

    孙女向他炫耀爸爸为她买的人生第一部 手机时,他忽然想起很多年以前,也有这么一个人,对他:“以后的电话,只有巴掌那么大,不止能电话,可好玩啦,孩子根本就舍不得把它放下,上课都要偷偷玩。”

    于是,他用一台只能接电话的老人机,强行将孙女的智能手机换过来:“你爸爸就不该给你买成瘾性这么大的玩具。”

    孙女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