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顾红玉同志这办事效率必……

A+A-

    事情的走向还是没有改变, 按照这样下去那接下来姚桔就应该要被学校劝退了,而后不堪忍受流言蜚语的她选择了自寻短见。

    虽然最后姚桔人没事,可作为传播流言的主力军, 顾红玉同志还和姚老太一家子干了一架。

    陆鱼鱼现在听自家娘亲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显然是更偏向弱势一方的姚桃一些。

    陆鱼鱼不想鱼娘参合进去,并不是想要帮助姚老太或是姚桔, 姚桔先不论, 至少姚老太并不是什么好人, 陆鱼鱼从来没想过要帮助他们。

    她纯粹就是不想让姚家的事情牵扯上顾红玉,毕竟就算没有鱼娘女主该怎么还是会怎么办。

    “娘,姚家奶奶上周不还在镇上卖东西, 怎么又偷姚桃的钱了?我瞧着这事就不简单,这事咱们看看就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对谁错咱们都不好评判。”

    还真不是陆鱼鱼胡乱编排,姚家的事本来就双方半斤八两,书里就是姚桃故意让缺钱缺红眼的姚老太看到她的钱,姚老太就这样上钩了。

    没有谁是无辜的,不过是算计来算计去,看谁最后技高一筹罢了。

    “娘才懒得参合, 我和你爹商量着在镇上租个院子,这样你二哥就不用天天来来回回送货, 你这脚现在也不是适合来来回回走。”

    主要还是为了受伤的陆鱼鱼,虽然只是崴了脚可至少得好几个月不能回家, 这让顾红玉同志实在是放心不下。

    对于鱼娘这个想法陆鱼鱼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不过相较于租房陆鱼鱼更倾向于买个院子,就是不知道现在在镇上买个院子得花多少钱。

    家里生意这才起步,目前来花一大笔钱买个院子得不偿失。

    不过陆鱼鱼还是提了一句:“娘, 咱们先租着往后有机会还是看看能不能把院子买下来,这样咱们花点钱就能把几个的送镇上来读书了。”

    现在学校管制还没有特别严格,只要住在这附近就算户口不在镇上出一笔借读费还是能把学籍调到镇。

    镇上的学教学质量肯定不是村里能比的,这对几个孩子来绝对是好事。

    现在还没有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村里学能考上初中的都是凤毛麟角,但是放到镇那也是不够看的。

    到了初中,乡下学作为尖子生的那点优越感就会被击的荡然无存,后面能考上高中的那就更少了,至少他们村现在就只有陆鱼鱼一颗独苗苗。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陆鱼鱼在高中那中等偏上一点的成绩鱼娘都觉得自家闺女就是文曲星转世。

    不是村里孩子比不上镇上的孩子聪明,只是起步比人家慢了,要想赶上去就得比别人加倍努力。

    但是无疑在最开始的时候会受到击,很多时候到最后都是孩子们的信心受挫了。

    就像陆鱼鱼的数理化,有些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是常识的知识点她并不知道,这让她越学越没有信心,最后她自己都干脆默认自己就是不擅长理科。

    到底还是教育水平的偏差太大,陆鱼鱼自然是希望几个侄子侄女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这一辈人要是能考上大学那都是以后的栋梁之才,相比较后世他们体会过人间疾苦却也有着更多的时代飞速发展带来机遇。

    “行,回头娘就去找人问问!”对于陆鱼鱼的话鱼娘一直都是深信不疑的,毕竟那是他们家最有文化的人。

    对文化人盲目崇拜的顾红玉同志:有文化的人想的就是比他们这些人远。

    陆鱼鱼对顾红玉同志能不能找到门路表示怀疑,毕竟就算可以借读也得有关系。

    而且这事她也就是那么一猜,行不行还做不得准,会这么想还是因为以前她有个表姐就是找的关系借读的。

    那时候她妈就感慨她怎么不早出生几年,那样也能找找关系去市里的上学。

    不过那也是因为她家还有点门路,可陆家显然不可能有这门路,要是真没法子她就只能厚着脸皮问问蒋晓萌了。

    她父母都在政府单位工作,这种事情比较了解,她自然是不好意思让人家帮忙的,能给指条明路就是帮了大忙了。

    陆鱼鱼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她也就是去过蒋晓萌家几次,跟她爸妈也就是混个脸熟。

    陆鱼鱼吃完时间还早,周末的宿舍这会儿除了她一个人都没有,就算不回家的也都去外头逛街去了。

    顾红玉同志不放心女儿一个人在宿舍,什么也要等她同学回来了再走人,这一陪就陪到了太阳快下山。

    一想到要把闺女孤零零的留在这里,顾红玉同志就心疼地挪不开步子,差点就要在她们宿舍地铺住下了。

    这也更加坚定了顾红玉同志在镇上住下的决心,第二天一大早给陆鱼鱼送完早饭就和陆建军在这附近走了一圈。

    还真让她在学校附近租到了一个院子,这院子三间房倒是够用,屋子收拾的也干净,就是院子了些养不了几只鸡,不过现在货送的不多勉强也够用。

    租房子的时候顾红玉同志也顺嘴问了一句这房子买下来多少钱。

    可惜人家东家不准备卖这屋子,不过就算卖他们这会儿也买不起,就这么个巴掌大的院子至少得两百块。

    陆建军诧异自家娘怎么起了在镇上买房子的主意:“娘,咱家屋子不够用么,花这冤枉钱干啥,还不如在老家再造几间房。”

    “你就这点出息,在老家造房子能让你儿子来镇上念书么?”

    陆建军还真没往这方面想,在他看来孩子读书能读得出最好,读不出也没办法,毕竟他自己就不是读书的料,以后蛋蛋跟着他做生意也挺好的。

    当初刚考上初中的时候陆建军还好生得意了一阵子,上了初中才知道自己以前就是井底之蛙,相对于乡下一年都考不上一只手的升学率,镇过半的学生都能考上初中,在他们看来那简直堪称逆天的升学率。

    如果他家子能上镇校,他哪里还有不愿意的。

    “娘,这事您听谁的,靠谱么?”

    “鱼的,哪有不靠谱的,成不成的咱们都得试试。”鱼娘的想法很直接,“咱们这么干死干活的不就是为了几个的以后过的好些,现在有这门路不管走不走得通咱们都得试着走走不是!”

    “娘的是,等咱们这批鸡苗长成了卖出去应该能攒下一笔钱,到时候先把这事落实了才是要紧的,生意缓缓就缓缓了,孩子们可耽搁不起,涛都已经上四年级了。”

    顾红玉同志对自己这个二儿子的觉悟还是很满意的,蛋蛋毕竟今年才上学,最拖得起的就老二家和老三家,最着急的就得数老大家,可老二显然是把两个侄子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的。

    “这是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的,咱们先攒钱,顺道再去把事情问清楚,这借读费也不知道得多少,要是贵的话三个孩子的借读费可不是一笔数目。”

    “行,这是我去明儿就去找人问问。”陆建军毕竟是上过初中的人,在镇上还是有些老同学的,有目的的去询问倒不至于跟个无头苍蝇似的。

    “先去买菜做饭吧,一会儿做了饭还得给鱼送过去,她这脚还伤着,得好好补补,到时候我再问问鱼省的你跟个没头苍蝇似的瞎折腾。”

    陆建军:……

    他娘怎么就觉得自家妹比他靠谱?

    他好歹是个成年人了!

    顾红玉同志可不管儿子怎么想的,她现在一门心思就是中午做点什么吃的,也幸亏这院子之前的主人一直在用,也就是最近要投奔儿子这才把院子租出去。

    院子里的锅碗瓢盆老两口也没有带走,柴火和煤球都还剩下一些他们直接折了钱就卖给他们了,这也省了他们不少事,直接买了油盐酱醋和食材就能直接开火做饭了。

    老家还有一摊子事,顾红玉同志也放心不下,这镇上的事情一直都是老二在处理,现在也就干脆交给老二两口子了,王宁到这来帮忙是顺便的,主要还是为了解决陆鱼鱼的一日三餐,毕竟在顾红玉同志眼里她如今是病号可不能随便在食堂吃点,得好好养着。

    陆建军要长期住在镇上,王宁自然也希望跟着丈夫一块过去,毕竟他一个人在那她也不放心,就是两口子放心不下蛋蛋,不过要是以后能把孩子转去镇这事情也就解决了,现在的状况也就是暂时的。

    几个孩子转学籍的事情因为现在还没能落实,所以顾红玉同志也没往外,也就和二儿媳交了个底好让她安心,毕竟王宁不是个多嘴多舌的。

    而且以后他们两口子在镇上,陆建军想要找路子肯定瞒不住王宁,与其让她胡乱猜不如先交个底,反正她以后大部分时间都在镇上,想要嚼舌根也没那个机会。

    陆鱼鱼是没有想到自家娘亲会如此雷厉风行,周一的时候她就吃到了二嫂送来的早餐。

    顾红玉同志这办事效率必须要给她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