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陆大公子
潘玲听了这话, 登时气得眼眶通红。
在她看来,是平阳侯府来求亲,她还在考虑要不要答应, 而大伯母的意思,却是让平阳侯夫人另挑他人!
陆姚氏当侯夫人当久了, 岂能不知京中世家之间关窍?当下便不好意思道:“家中子们各个主意都大,且还没个定性儿, 怎配得上这些花一般的姑娘家?”
宁平侯夫人便笑道:“你未免太过自谦,陆大公子如今任临城驻军副参领,也是正四品的武职, 在京城这些公子哥儿当中, 那可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你那陆二公子, 我听可是面如冠玉、风度翩翩, 想必将来前程也少不了!只可惜我没有适龄的女孩儿, 否则早跟你定下了!”
宁平侯夫人这么半开玩笑着,其他宾客都有些尴尬,宁平侯府还没分家, 大房没有适龄姑娘, 可二房不就站着一个潘玲吗……
潘玲已是气得脸色发青,潘二夫人一声不敢吭,只低头装不知道。
陆姚氏心内叹气, 面上只呵呵笑着,不应这话。
恰在这时, 下人来报:“明珠郡主到!”
宁平侯夫人连忙起身,众宾客也不敢怠慢,纷纷站起来,俱朝着门口望去。
只见赵永乐一身宝蓝妆花缎云锦裙衫, 衬得她肌肤冷白如玉,乌发堆云,两边赤金朝阳双凤贴花,耳下是一对晶莹剔透的翡翠耳坠,她星眸半垂,抿着红唇,格外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氛围。
宁平侯夫人恭敬相迎,见过礼后,笑问:“郡主怎地有空大驾至此?真令咱们侯府蓬荜生辉!”
金川跟银河捧着寿礼在旁,还有鲁嬷嬷随侍在侧。
赵永乐居中,迎着众人目光,淡淡道:“母妃听闻夫人寿辰,因着她宫务繁多,不便亲自过来,我便代替母妃来了,今日是您的好日子,这点薄礼聊作祝贺。”
宁平侯夫人面露惊喜,眉开眼笑道:“妾身荣光之至,累得太子妃娘娘记得妾身寿辰,郡主您受累了,还请上座!”
完便要请赵永乐上了主座,赵永乐毕竟是晚辈,自然要婉拒一番,便道:“母妃还命我向安阳大长公主问安,还请夫人使人为我引路。”
宁平侯夫人听了,自然不会让赵永乐独自去二房拜见安阳大长公主,当下便亲自要领她过去。
赵永乐从善如流,带着宫女嬷嬷们便走出去了。
留下一室宾客,窃窃私语。
随着东宫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赵永乐也非前世有着骄纵任性的名声,故而众人已习惯她面无表情,态度冷淡,甚至还会赞叹不愧是未来的公主殿下,年纪轻轻便有威严之姿。
潘玲本就生气,看到赵永乐来了,吸引众人注意,过后还赢得一片赞叹,忌妒得快将牙都咬断。
还记得从前赵永乐发痘初愈,她还能跟赵永乐叫板,现在却不知不觉与赵永乐的地位越离越远,平常老爱踩着二房的大伯母都那样谄媚阿谀,难道赵永乐的身分已经高到一点都得罪不得了?
潘玲本因被赵芷萤误导而对赵永乐出言不逊,丢了大脸,过后使性儿不去赵芷萤的十四岁生辰宴,后来赵芷萤亲自来哄她好几次,潘玲才与赵芷萤重修旧好。
今日潘玲特地让赵芷萤别来给宁平侯夫人祝寿,就是不想给大伯母这个脸面,却没想到赵永乐亲自来了,就算她再忌妒赵永乐,也得承认赵永乐的出现比赵芷萤要贵重得多。
她这边越想越气,便对她母亲潘二夫人道:“这里怪闷的,我与姑娘们先去园子里坐!”
本来寿星宁平侯夫人不在,潘二夫人就该担起责任招待宾客,但潘二夫人畏首畏尾,半句都不敢,宾客们只得面面相觑,现在女儿又丢下这么一句,自顾自走出去,更令潘二夫人尴尬不已。
陆姚氏都看在眼里,心道,本就看不上潘玲,现在更要想尽办法阻止这桩亲事才行,否则依着潘玲这性子,娶到家肯定又是个搅家精!
陆姚氏回想起刚才看见明珠郡主的模样,不由感叹,明珠郡主如今也才十七岁,便出落得倾国倾城,一身贵气令人不敢直视,真是将一众京城贵女们都比了下去。
也不知谁家有幸,能做了明珠郡主的驸马?
***
且赵永乐随宁平侯夫人去拜见安阳大长公主,虽安阳大长公主曾听潘玲过赵永乐的坏话,本也想刁难一下赵永乐,却见赵永乐身边跟着伺候过自己的鲁嬷嬷,安阳大长公主顿觉头疼,了两句便发她们出去了。
若让鲁嬷嬷开了口,她自己都没把握能让她闭嘴,安阳大长公主想起曾被鲁嬷嬷伺候过的日子,不禁了个冷颤。
宁平侯府虽未分家,但二房有安阳大长公主,早就另辟了府院让二房搬过去,二房有自己的大门,只留了角门在两府中间,能彼此往来。
因此赵永乐走了角门又回到宁平侯府大房这边,便对宁平侯夫人道:“夫人还要接待宾客,且无须只顾着我了,宴席在何处?尽管让下人领我去便是。”
宁平侯夫人还坚持要陪着赵永乐,但到底差着辈分,宁平侯夫人怕赵永乐是不耐烦她,便让侯府总管亲自领着赵永乐去园子里的设宴处,而自己又回去大厅待客。
宁平侯夫人一走,赵永乐便舒了一口气。
父王母妃近来总是提起她的亲事,她敷衍不想嫁给未曾谋面的人,父王母妃还鼓励她多出宫走走,有看中意的便告诉他们。
若出身太差,让父王扶持一把便是,反正赵永乐将来的府邸与世禄都由国库支出,不需依靠驸马,驸马本身只要能讨赵永乐欢心即可。
赵永乐哭笑不得,难道父王母妃就不怕她挑到个混球?
反正北夷的事情未定,赵永乐实在不想去思考驸马这件事,一再拿话敷衍父母,还是梅簪雅生了气,一定让她多多地出宫。
今日梅簪雅便是听了京中有何人家办宴,让赵永乐用她的名义上门赴宴,就算看不到那些公子哥儿,也可观察有没有顺眼好相处的夫人,再来听家中有无好子弟。
赵永乐被啰嗦许久,只好无奈来向宁平侯夫人拜寿。
但她算搪塞一番便回宫,想着去宴席上略坐一会儿,便能给母妃交代了。
当侯府总管领着她去园子设宴处时,远远地,她便听到潘玲那刺耳的声音。
“也是难为平阳侯夫人了!我听陆大公子对这个后母十分不满,惯常冷脸相对,十四岁便离家投军去,引得外人都平阳侯夫人是不是对元配嫡子不好,逼得人出去,可不定就是这陆大公子故意的呢!”
在场的闺秀并不熟悉平阳侯府大公子,听着潘玲这话,不敢附和,潘玲又:“且这陆大公子常年驻守边疆,还不知外貌怎样粗糙落魄,就是有正四品官衔又怎样?只怕也是人家看在平阳侯府的面子才封他这官,拿来在京城嘴,只当众人不知呢?要我,若这陆大公子想娶咱们京城这些闺秀,就得放弃从军,乖乖回来京城,人家世家公子做什么,跟着做便是,难道还会有贪他那点官职的人?”
原来这潘玲因方才她大伯母在陆姚氏面前故意给她没面子,陆姚氏也不反驳,便心中记恨,要将平阳侯府给比下去,好让别人知道,是她嫌弃平阳侯府在先。
姑娘们听她左一句右一句嫌弃平阳侯府大公子,默默回过味来,难道平阳侯府与宁平侯府正议亲?否则潘玲怎地把人家公子哥儿嫌弃得一无是处?
众人不敢话,潘玲还要再,却听一声绵言细语道:“潘姑娘此话不妥,陆大公子在边疆从军,那是保家卫国,若没有陆大公子这样的人英勇无畏,大魏如何一派升平?”
赵永乐已经走到园子口,侯府总管正要出声提醒众人,让赵永乐拦下,她静静听着里头人话。
只见有个姑娘约莫十七八岁模样,身材颇为高挑,鹅蛋脸,皂白皮肤,淡眉杏眼,瞧着也是貌美如花,一身雪缎长裙,外罩轻纱,神色清凛,有几分出尘气息。
赵永乐瞧着面生,她虽不常参加京中宴会,但两辈子加起来也见过京城大多闺秀,却不记得这人。
潘玲冷不丁被人这么反驳,竖眉张眼,本要开口嘲讽,却见是这女子话,就没有即时发作,只忍气吞声道:“萧姑娘又怎知陆大公子去边疆不是挂职而已?他一个世家公子,难道还真能与人执铁仗?”
那位萧姑娘愣了一下,彷佛在回想往事,边道:“我去临城探亲时,曾经见过陆大公子,十分佩服他,像你的,一个世家公子,怎么肯吃苦到边疆来?他,总要有人守卫疆土,他为何不能是其中一个?潘姑娘,国家大义为先,咱们能在京城安稳度日,有赖这些军士,还请你别再恶意揣测。”
听到这里,赵永乐不由望着那萧姑娘。
潘玲被这么抢白一通,面子下不来,也不忍了,冷嘲热讽道:“萧姑娘,是我们这些一辈子住在京里的闺秀没见识!不似你还亲眼见过陆大公子,如若你这么佩服陆大公子,恰好他后母今日在此,你可以毛遂自荐……”
“明珠郡主到!”
侯府总管忽然这么一喊,闺秀们吓了一跳,纷纷站了起来,潘玲只好住嘴,看着那萧姑娘,冷哼一声。
这萧姑娘来得迟,方才并不曾遇上赵永乐至正厅拜寿,如今听见是明珠郡主到,便好奇地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