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天灾 人祸
转眼康熙三十四年, 胤祚、胤祐下一个目的地是山西。
卫冬提前半个月抵达,在城内购置了一处两进的大院,所需用物尽皆备齐。
修路的苦力一部分是从一开始坚持下来的熟练工, 愿意跟随宁郡王到外面做事,另外一部分招当地百姓, 雇佣的价格按照当地的物价计算。
胤祐以为这么做意在降低铺路的成本, 担心跟过来的熟手会有怨言, 万一有闹事的人从中挑拨,引发一连串混乱得不偿失。
“啊?”胤祚被胤祐的问题弄蒙了,没听懂所要表达的含义。
胤祐言简意赅道:“不患寡而患不均。”
“什么是寡?”胤祚简直要被胤祐的脑回路笑死。
胤祐被笑得手足无措汗毛直立一头雾水, “难道不是?”虚心求教。
卫冬插了一句:“七阿哥忘了,来之前已经言明,只要有活可干有钱可赚便足矣。”
胤祚断卫冬:“一路上又不用他们走着来,吃喝用度皆包,这笔费用你自己算。”
胤祐忘了这茬,惭愧的低下头。
“换一种角度考虑问题,拿当地的物价购买的东西,运回京中卖出至少能赚一部分,在外诸人的安危可是由你盯着。”会算总账的人不觉得吃亏, 不会算账的人跟着别人总能赚到,即使不卖出去, 一样的东西能省不少钱。
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不得不佩服六哥处事手段, 胤祐用心记下。
休息了两日, 除去一路的疲惫,胤祚先不忙着沟通当地官府。
“走,出门转转, 熟悉下新环境。”搞清楚当地的势力划分,收集具体消息的事丢给卫冬,胤祚只看田里的产出。
一周之后,该看的该了解到的差不多了,胤祚算明天就去官府接触一下,准备开工。
夜里月上枝头,三更时分狗吠猫叫声不断,胤祚正睡得迷迷糊糊差点从床上滚下去。
瞬间睁眼,确定身子是歪着的,室外猫狗叫声越发凄厉,像是在恐惧什么东西。
瞌睡虫消失,胤祚穿衣下地带上火铳,走到桌前点燃蜡烛,伸出去倒茶的手一顿。
睡前搁在桌子正中间的一套茶具呈滑落之势停在桌边,马上就要掉落。
“倾斜?”胤祚举起手里的灯抬头看向房顶,明显能发现大片的灰正在下落。
突然间意识到了什么,胤祚抓起桌上的茶壶跑出门去。
“卫冬,把人都叫起来到院子里空旷地方呆着,其他的先不用管。”胤祚喝了几口茶水,摔了壶。
啪!哗啦!
胤祚第一时间冲进隔壁老七的房间,将人从塌上揪起来,“快点拿上衣服穿上鞋,到院子里去。”
“出什么事了?”睡梦中被大力揪起,眼前人要不是六哥,胤祐举起的手臂差点挥出去。
“地震,别磨蹭。”动物要比人敏锐得多,胤祚举着灯照路。
卫冬在宁郡王开口喊话时就已经去叫后院住着的布木等人,跑到库房拿了一堆蜡烛,每人一个心照亮。
胤祐前脚刚踉跄着跟随六哥出了房门,后脚就听咔嚓一声巨响,屋子横梁断裂,屋顶瓦片滑落,紧接着脚下的地面跟着摇晃。
晃动愈演愈烈,胤祚被晃飞的蜡油烫了满手咬着牙忍了,担心地面裂开黑咕隆咚看不见掉下去。
屋子、围墙从开裂到倒塌不过须臾,四周狗吠猫叫渐止,不知是跑远了还是就地没了,周边的邻里听不到一声呼救,可想而知有多惨烈。
眼下顾不得旁人,只能耐心等待天亮,胤祚搜刮脑子里关于历史上地质概述,不记得山西发生过大的地震,有也是因其他地方波及到的余震。
保住一条命的诸人心事重重,熬到天亮面面相觑,眼前一片残垣断壁无不令人唏嘘。
“把能用的东西都挖出来。”胤祚选择自救,挖出多少算多少。
众人忙了两个时辰,草草的对付了一口饿不死。
“拿上我的印信去官府。”胤祚将象征身份的印交给老七,“救人要紧。”
胤祐点头表示:“明白。”匆匆离去。
胤祚指派卫冬:“你去找大夫,带着人把药铺先清理出来,注意防疫。”
卫冬带着一半人离开,按照宁郡王的吩咐赶去附近的药堂。
“你带着人巡视城内,但凡遇上抢夺他人财物欺压弱者,一次口头警告不听就地处决,不要有过度的仁慈。”
布木得令:“主子放心,奴才定会看顾好,保证城中不乱。”
胤祚没闲着,写信传回京中,然后去名下的米铺看看受灾的情况,叫上幸存的周边百姓,把库里的粮食都挖出来。
睡梦中压死的人不在少数,一车车尸体运到城外烧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无论人是怎么死的都不能再留下隐患。
阴云笼罩整个城内,城外的情况恐怕更不容乐观,胤祚尽最大的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没日没夜熬了五个通宵,累得毫无形象的瘫坐在地喘着粗气,胤祚接过卫冬递来的水囊,大口猛灌。
“这还是手里有工具的情况下,该挖出的活人差不多了。”卫冬无比佩服宁郡王理智的做出最好的应对,疫病的苗头扼杀在了摇篮里。
“人口财物的统计别忘了,盯着官府那边。”已经出现侵占死者财物的情况,更甚至人没死的情况下直接再给一闷棍的恶劣事件。
卫冬笑着:“布木还问子弹完了怎么办?奴才取笑他腰间的佩刀难不成是装饰品?”
胤祚乐了:“用惯了火铳,冷兵器怎么用怕是生疏了,该罚。”
卫冬轻拍嘴巴:“奴才不该多嘴,您要真罚了布木,这笔账可就落到奴才头上了。”
胤祚想了个招:“何时弹弓能练到百发百中,一人赏五十两。”
弹弓?两者之间有何必然关联?卫冬有听没有懂,难道不是更该督促布木等人练回使刀的灵活?
胤祚心道,未来将会是火器的主场,刀剑已经不再适合。
放下疑惑卫冬休息了一会儿又出门去忙,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
晚上,胤祐灰头土脸回来,大口大口灌下一整壶温茶,用袖子抹了把嘴,宫里的规矩忘了个干净,呼出一口气道:“路还修吗?”
“修,为什么不修?”不能因为屋子塌了就不修路了,两码事,胤祚挑眉,“你有别的提议?”
胤祐迟疑道:“修路的银子用在修房子上。”看到太多可怜人有家不能住,一己之力压根建不起房子。
“你可算过多少家需要重建?铺路用的泥沙可要比盖房子用的木料、砖石便宜得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脑子进水了开始普渡众生?胤祚点到为止。
胤祐识趣的转移话题:“那明天从哪修起?”
“你是监工自行斟酌,我明天去盯着土地丈量。”胤祚起身丢下一句,“过几日京里有消息,救援赈灾的事官府会管,不要再插手了。”回营帐中休息。
胤祐拍了拍脸:“看来多管闲事了。”叫水洗漱倒头就睡。
地震之后只厨房和一间堂屋尚且完整,修修补补勉强能用,其他人都住营帐挤一挤刚好,出门在外露宿野外帐篷是必备之物。
铺路开工三天,胤祐一有空还是会帮着百姓在原址捡能用的木头砖石起房子。没个遮风挡雨的地方生了病无钱医治只能等死,好不容易才从塌方中救出的人,这么没了太可惜。
一腔赤诚看在眼里,卫冬将此事与宁郡王听,“这要是传出美名……”不见得是好事。
胤祚眉眼上扬似笑非笑道:“胤祐在外相当于皇阿玛的脸面,你以为的以为实在可笑。”
“奴才失言。”卫冬认错态度良好,不见宁郡王抢功适才旁敲侧击了一句,没想到……
胤祚讽刺道:“实干派总比动动嘴皮子的演家来得讨人喜欢。”
明白了,难怪宁郡王愿意帮着七阿哥,卫冬咽下到嘴边的试探,提起另一件事。
“活下来的幼童送去亲戚家,大多看在遗留下的财物上才肯收留,有些人表面同意暗地里转手就把孩子卖给了人伢子再赚一笔。”痛心归痛心实在管不过来,卫冬心里没个章程这才向宁郡王讨个主意。
了个响指,胤祚同样头疼,“每个孩子傍身财物有多少,能否支撑到成年?”
“没算过,有多有少,倘若一起养育需要细心周道的人手,慈育院这种地方姑娘大多会遭人利用,认个干亲挑走充作瘦马培养,更脏的事都有很难完全杜绝。”卫冬消息来源广知道的更多,有些脏嘴的事没敢直白的当着宁郡王的面。
“没办法,拦不住亲近之人利欲熏心。”一个地方呆不长,以后会不会来难,正所谓出了事鞭长莫及,这才是胤祚苦恼的原因。
半晌胤祚还是下令:“把财物和孩子要回来,做个具体的统计,大一点的照顾的,让他们尽快学会自立,找个女先生教读书识字,男孩子去米铺做工,女孩能做什么?”
“浆洗或者绣娘?”卫冬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两样。
“聪明的做绣娘,剩下的织布、制衣?”总要有一技之长才能活下去,胤祚能给的东西并不多。
卫冬一一记下,一会儿就去办。
“算数也一并教了,省得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胤祚挥手发卫冬,“去办吧,尽快。”
卫冬行礼告退,脚步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