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两不相欠 告假
老六府上出事, 胤禛便从庄子上赶回来,带了一些名贵的药材去郡王府。
书房内面对面的两个人相顾无言,找不到适合的切入点展开话题。
胤禛实在受不了老六看过来漫不经心的眼神, 破沉默的气氛。
“孩子还好?”药材盒子放在桌上,胤禛足够诚心。
“好。”胤祚全然没有细聊下去的意愿, 端起桌上的茶盏。
连口热茶都没有, 就见老六端茶送客的架势, 胤禛心头火起,多少年过去了为什么偏偏纠结于过去不能释怀?
“你我是亲兄弟。”胤禛羡慕嫉妒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想寻求共进退的盟友。
“然后呢?”胤祚耐心在遇上老四后止不住无名火四起, 冷着一张脸极不耐烦。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都这个时候了难道还想硬杠太子?”胤禛觉得老六过于盲目自大不顾后果。
“呵,你是怕被我连累而已。”话得倒是冠冕堂皇,胤祚嗤之以鼻。
心思被戳破胤禛尴尬一瞬,“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了额娘、十四还有孩子考虑,一旦被太子碾压无以翻身,连带身边所有人哪个能有好下场。”
“对, 很有道理,我会输, 输得很惨。”胤祚似笑非笑自贬。
老六吊儿郎当没个正形的言语像是嘲讽一样,刺得胤禛眉头结。
胤祚喝了口茶润润嗓子, 他没想吵, 真的。实在是有些人的脑子让人无语,“兄弟齐心?齐谁的心,你还是我?还是包括十三、十四在内?”
“你心里清楚何必再问, 太子不会放过你的。”胤禛希望老六懂得审时度势,少一些狂妄自大。
胤祚犹如看陌生人,确实对胤禛了解只限皮毛,不过有句话必须挑明:“真齐心就该倒霉了,断谁的筋?太子?”
胤禛不言语,默默的看着老六下去。
“还是老爷子?”胤祚忽然轻笑,“老爷子正当年还没活够,省省吧。”拿他当枪使好算计,就不怕他背后捅刀反将一军?
“大逆不道的话少,祸从口出!”胤禛忍不住教训。
“嗯,你的对,道不同不相为谋,请吧,别再来了,我没有告发你时候的作为已经仁至义尽,别再来烦我,是生是死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还有人固有一死,只不过是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区别。”
胤禛诧异的看向老六,字面意思还是意有所指?
“好走不送。”胤祚坐下来,送也不送。
胤禛梗出一口老血,对于冥顽不灵的老六多无益,拂袖而去。
“等等。”眼角余光扫到一个盒子,胤祚拿起来丢过去,“你要的东西,郡王府不欢迎你,今此一别各不相欠。”指尖虚虚在半空点了两下桌上的药材盒子,特指。
胤禛抬手接住飞来的盒子,没有开看一眼,读懂了老六所指何意,再一次不欢而散。
卫冬就站在门外,屋里的对话一字不漏听进耳中,进门换了一壶新茶,倒好置于桌上。
“您就不怕?”卫冬看不懂宁郡王逼走四贝勒真是源于旧时伤痛?还是故意表现出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给别人看,时局若对其不利还能留条退路。
胤祚眼眸微抬,刹那看穿卫冬的心思,不咸不淡道:“老四这个人奸猾得很,想用我来当刀,以额娘、十四做筏子,十四再不济精明犹胜,额娘易非新入宫的主四六不通,两人自保没问题,用不着我操闲心。”
“纵然太子登基,老四又不是个死人,跟在屁股后面没少办事的一大功臣,心里再对额娘有偏见,一个孝字大如天,由不得他坐视不管,太子可不是傻子拿十四出气,更不会动太妃,扰乱心境的话得漏洞百出,果然是不熟,远不及太子了解我。”
“啊?”卫冬有听没有懂,一头雾水,虽最了解你的往往是敌人,但是,他却看不出太子有多了解宁郡王。
“你何时见过太子动十四?”胤祚双手交叠支着下巴,饶有兴趣的欣赏卫冬的反应。
卫冬闻言仔细回忆,“确实不曾针对十四阿哥,许是不够格放在眼里。”太子一向视宁郡王为大敌,其他人在眼里几近尘埃。
胤祚微微一笑:“老四提到兄弟同心,太子焉能不知,早在一开始察觉不到时就已经在布局,离间我、他、十四,即重用又压导致老四满心疲惫,准备抓个壮丁调离太子的视线,俗话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意思是四贝勒走了步臭棋?明知宁郡王不可能达成和解一致对外,还齐心的话,是试探还是别有居心?卫冬脑子一团乱麻。
“药材拿下去。”胤祚起身去看孩子。
卫冬好奇宁郡王给四贝勒的盒子里装得是何物,能够等价桌上的名贵药材?
胤禛同样好奇,忍了一路上了马车才开,赫然一串佛珠印入眼帘,难怪会是他想要的东西。
“何时这串佛珠到了老六手上?”胤禛一点消息未闻,“轻而易举眉头不皱一下给了他,用意何在?”
百思不得其解,干脆放下不提,总有一日真相浮出水面,胤禛只需拭目以待。
时隔一个月,户部库银失窃一案震惊朝野,康熙勃然大怒命刑部彻查,相关人士已关入大牢待审。
太子这个时候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户部可都是他的人,这一次下狱连锅端,做假账、借银放贷的事岂不是再也瞒不住了?
所有办法都考虑过,实在不行只能封口弃卒保车,太子私下暗示刑部做手脚时干净些。
太子之命谁敢不从,刑部官员私以为就算查到太子头上,皇上为了稳固太子地位一定会立保,案件多半不了了之,只除贪赃枉法之辈,是以极痛快应下太子的暗示。
随着关押人士陆续死亡,康熙嗅到了阴谋的味道,立刻连刑部官员一并拿下问罪,纵然有一座银矿,户部大库中的存银同样重要。
暗杀的招数都使出来了,看来失窃库银的数目远比报上来的更多,康熙绝不允许国之蛀虫泛滥成灾,立刻下旨命大理寺、督察院接手此案。
烫手山芋接下,没过两天又出现未审先死的事,康熙怒火中烧已然猜到一些苗头。
“胤禛为主审,全权负责此案。”早朝之上康熙直接下旨。
胤禛苦不堪言,没办法推脱只得接下圣旨,朝中官员此时眼角余光瞥向另一人,宁郡王。
谁人不知户部是太子的钱袋子,四贝勒又是太子的人,若有意彻查此案理应宁郡王出面,保证一查一个准,皇上这是要保太子?到也并不出人意料。
胤祚不是死人,察觉到落在身上的视线,一个个看回去,内心欢天喜地,户部失窃动了康熙的底线,饶是太子牵扯其中事后都得脱层皮。
之所以由老四主理此案,可不是为了保太子,而是一次成本不的探底,胤禛倘若如大理寺、督察院一样无能,那么以后便无出头之日,到底皇上大还是太子大,总得有所区分,墙头草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自己人查自己人,一旦太子从中作梗捅到康熙面前,老四注定要当回猪八戒照一次镜子。
真是一出可预见的精彩纷呈的好戏,胤祚就等着围观。
太子私下找了老四,“能弃的便弃。”觉出皇阿玛此次不再轻拿轻放,再不敢轻举妄动。
胤禛只问一句:“库银失窃可与太子有关?”
太子目光一凛:“怎么可能!”他是有动过库银,大多有借有还,最近可没命手底下的人擅自做主。户部的东西以后都会是他的,失窃数目巨大他都吓到了,生怕别人设套乱扣罪名。
有太子这句话胤禛悬着的心搁回肚子里,“不是就好。”该查就查用不着替太子遮掩反遭皇阿玛质疑。
“心老八,最近在查借贷一事。”太子获悉老八动向心里直鼓,让老四借机行事切不可冒进中了圈套。
胤禛点头应下,离宫前往刑部提审疑犯。
胤祚在家照顾孩子,奶嬷嬷全清退给孩子喂羊奶,开始吃辅食了,调理身体的药停一段时间,抱着孩子在树下晒太阳。
胤祚不关心具体查证过程,每次卫冬开口直接断,只在意最终结果。
卫冬不明所以,看乐子不应该时时围观图个乐呵?宁郡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派让人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
历朝历代多少都会存在官员向户部借银的情状,还有户部拖欠官员俸禄的事情。
如无银矿兜底,再加上查抄官员因占用田地偷税漏税从而补上户部亏空,此案只会如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止步于归还欠款上,引不出库银被盗案。
正因为查抄需要入库的东西多了才会有可乘之机,要是像以前户部空的能跑马,谁敢不要命动库银。
刑部、户部的官员得死一片,太子的金库也会保不住,那些习惯大手大脚胡乱挥霍的官员估计能逼疯太子。
胤祚脑子里立刻跳出两个字,卖官。
别看太子久住宫中一切比照康熙的用度白吃饱不算,还有大把好东西赏玩,但是,不给下面人好处,谁会卖命做白工,虽官员也会孝敬太子,架不住都是贪得无厌之辈,太子的库底子估计也快耗空了,不然岂会两江盐课的主意。
“明日告假,不上朝。”胤祚在府里带孩子避避风头,他可不想被拖下水沾一身泥。
卫冬楞了一下,征询道:“理由?”总不能称病不上朝,皇上定会派太医前来诊脉,到时候没法装下去。
“有什么不能直接的,要屁的借口。”胤祚笃定康熙清楚他避风头的用意不会苛责。
得,卫冬挨了记白眼,这便进宫禀明。
皇上没任何表示,卫冬佩服宁郡王揣测圣意的能力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