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他的耳朵尖红了。

A+A-

    “你现在可是咱们医院的红人了,黄主任昨天还开玩笑要不要给你请个保镖啥的。”宋茱萸把医院的情形略带夸张地描述一番,再看连昭,反应平平。

    “你怎么这么淡定?慌张?喜悦?没有?”宋茱萸一脸的不理解,这事要换了别人,因为正面的社会事件成了红人,至少会露出些开心或者什么的表情吧,放连昭身上,她仿佛是在听别人的故事。

    连昭把葡萄滤起来,顿了顿,“有吧。”那语气让其他人听起来,却是极为敷衍。

    她短暂的二十几年里,被当成舆论中心人物的次数不多,但也不是没有。中学的时候被人造谣qj,到后来县城实在待不下去了,母女两人搬到省城来。然而每年过年回去看外公外婆,那些原本尘封的谣言又被邻居在私底下来回炒冷饭。

    大学的时候,她识人不清,没有收获甜甜的恋爱,反倒被心眼的前男友报复,在同学群和校园论坛上造谣,那段时间她又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三天两头被陌生号码骚扰。

    要这次有什么不同?谢天谢地,这次不再是捏造出来的黑料,她终于伟光正了一回。

    但这并没有什么可值得高兴的,社会需要弘扬正能量,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可能总是入党多少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多大的力量,更多是楼上谁出轨离婚,楼下谁破产坐牢。

    社会舆论讨论好事的时效性只有三天,坏事却是被长长久久地记着,并且时不时还要被翻旧账。

    --

    连昭的摩托车停在医院,她上班改乘地铁。习惯性地戴口罩,所以车上没什么人认出她,只有一个起太早没睡醒的五六岁男孩迷迷瞪瞪地盯着她看了一路。她朝孩儿眨眨眼,对方揉揉眼睛,害羞地缩到妈妈怀里。

    每天只要一迈进医院的门,一天的忙碌就开始了。她今天到医院,先被一个女记者拦住,她实在拗不过对方,只好挑了几个能回答的问题。

    “我们算为您写一篇专访,您这样的回答,太简单了。”

    “我没什么好采访的,专访你可以找我们院其他医生,都是业界知名医生学者。”她一个刚毕业的菜鸟,哪儿配被人做专访。

    马上就要早班大查房,时间紧,她不再多逗留。

    她博士主攻方向是泌尿外科,外人不太了解这个科室,大多武断地称其为男科,甚至包括医学生自己在选方向的时候,女生也多是跳过泌尿外科。在她来之前,附二院泌尿外科的医生,从上到下清一色的男人。

    大查房的队伍里,连昭的身影尤其显眼。有些病患是见过她的,有新收进医院的病患对她的出现挺稀奇。

    在医生的背后,有人以自以为声的声音议论开:“这么一美女,跑男科来?”

    “人家是医生好吧?医生分什么男女?”

    “一个女的,天天看人家那里,啧啧啧!”

    “……”

    “我媳妇儿要是来这种地方工作,我非得死她。”

    连昭对那些话没有半点情绪起伏,她无所谓,但已经转身就要走出病房门的黄主任突然刹住脚,扭头看了一眼连昭:“连昭,妇科一会儿会转过来一个女病人,她要求找个女医生,你来接手,等会儿你跟妇科的曹珊医生交接一下。”

    “好的,主任。”连昭乖巧地在手里的记事本上划上一笔。

    身后窃窃私语的声音戛然而止,一大队人马鱼贯出了病房。

    泌尿外科主任黄永亮是她的博士导师,她的前两篇SCI论文就是黄主任的高强度鞭策下发出去的,后期在国外的实验室做课题,黄永亮远程指导给出不少帮助。黄主任在她心里就像她半个爹,但是她不怕她的亲爹,她怕黄永亮,即便宋茱萸黄主任幽默又温和。

    “你来我办公室。”

    “怕导师”仿佛是被人刻在大多数学生的基因里。听到这话,连昭拿笔的手指都紧了一下。黄永亮一般就两件事,一是劝她找男朋友,二是催她的科研。

    黄永亮上午有个手术,没空和她多,简单直接。

    “你的事儿你也知道,这两天医院里来了很多围观你的人,我们也不能赶人走,你自己注意你的行为举止。”

    这话让她松一口气,她还以为什么事。

    “好,那老师,我去忙了。”

    “你急什么?还有一件事,星城卫视策划做一档医疗实录节目,要选几个年轻医生,院里推荐了你。”

    她刚要张口,黄永亮截住她:“你别着急拒绝,你看你要是上了电视,到时候找对象那都是意思,你也别在梁无虞那一棵树上吊死,他不会喜欢你的,他上周都去相亲了。”

    绕了半天,还是逃不开这个话题。

    连昭憋着笑,她跟梁无虞只是关系好,被人传成绯闻男女友,到黄永亮这里,他自认为他看透一切,坚持认为连昭对梁无虞是爱而不得。

    “那不行。”

    “什么行不行的,就这么定了,刚好因为马拉松的事儿,电视台那边也正觉得你合适。你把握机会,刚好也给你自己个广告,年轻人就是要会包装自己,营销自己。”

    黄永亮在连昭这里,完全就像个军阀,上电视露脸的事儿,竟然就这么轻易替她答应。

    她不理解,但是她得被迫服从。

    连昭没有拍纪录片的经历,按照她观看纪录片的经验,应该就是在医院里放几架摄像机,出了素材再让后期整合剪辑,却没想到还有试镜。

    而且听,试镜不理想的话,可能会选不上。这次的片子要在星城市内几个不同的医院拍摄,光二附院就被推了三个人上去,所以,像黄永亮的给自己增加曝光度什么的,都是黄永亮自己想太多,成不成都还两。

    跟了一台手术,手术时间太长,连昭到凌才下台,脸因为熬夜越发得白。

    睡了不到几个时就起床去星城电视台报到,试镜。

    她对这事看到很开,只当是工作,尤其院里多给了她一天假,她为了假期折腰,试镜结束后的半天时间她还可以自由支配。

    星城电视台离她家很近,她下了车,摘掉头盔,手指把长发随意地理了理。

    她拿着地址问了门卫,直接乘电梯上十七层。电梯中途在三楼停了一回,一大帮人挤进电梯,手里或拿着文件夹或抱着电脑,看上去像是要去开会,一时间电梯变得格外拥挤,连昭背靠着轿厢的一角站着。

    电梯里有人抱怨电梯挤,也有人在聊工作相关的话题。

    “老大不想按照传统纪录片来拍,导演都换几个了。”

    “不是医疗实录么?”

    “要拍纪录片的话,那应该是叶导演的老本行啊,但老大的心思,你得多猜猜。”

    ……

    到十二楼,那帮人集体出了电梯,轿厢里只剩下三个人,空间变得格外宽敞。

    连昭看了一眼电梯按钮,只有21和17亮着。

    电梯的门格外得光亮,如同一面崭新的镜子。她目视前方,才发现自己的头发被头盔压得有些塌,刚才胡乱抓了两把也无济于事。额角的伤在额头的碎发里若隐若现,脸上是因为熬夜而落下的黑眼圈。她出门没化妆,但是和刚才那些妆容精致的女白领一对比,她和这座楼实在不搭调。

    她目光一移,在电梯门上和站她右侧的年轻男人目光相接,对方像是受惊了似的,立刻把目光转开。连昭也把视线移向别处,不心却看到他的耳朵尖红了。

    “叮”的一声,电梯门开,连昭从他身侧走过。

    ……

    三个月期满,电视台里有一次调岗的机会。最近台里的娱乐栏目组常规的一个节目要准备第五季,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祁闻白并不算调到娱乐组,但是台里给了通知要进行人才筛选,他就是过来凑个数,到时候还回地方新闻部。

    “梅姐,我们台除了《新星声》之外,最近还有什么节目吗?”

    “对,要拍一个职场综艺片,目前定下的职业是医生,今天好像有试镜。怎么了?有兴趣?”梅姐朝他笑笑。

    “不是。”

    “听你策划案写的好,所以人事让你过来试试,你要是想去其他栏目组,也不是不行,反正《新星声》这档节目已经成型,你要是去做新节目,对你挑战大,但是收获也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