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
美食街欣欣向荣, 沈楠枝计划的大型综合超市也不遑多让,超市中的东西品类繁多,只要是京都出现过的, 在超市中全都能够找到。
而且价格不贵,包装也相应花了心思。
沈楠枝假装是刚来京都的过路人, 一切尚且不熟悉, 随机采访了几位购物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大家对超市购物基本都是一口夸赞。
至于那些收费有些贵, 算起来离家有点远这些缺点,沈楠枝十分光棍的忽略了。
毕竟大型超市,总不能十步五步就建一个,京都就算富裕也没有那样的购买力。
唯一让沈楠枝注意的是大家都在反应排队结账很是缓慢。
虽然沈楠枝特意设立了好几个结账的窗口, 但超市人多的时候依然会排起长队。
“原本只想着买两件东西, 算上来回路上也不过一刻钟,结果在超市排队结账竟然要将近一个时辰。”
“之前不过就是下班路上着急回家做饭, 路过超市想起买点精盐,结果没想到平白耽误了这么久。”
年轻的妇人话音落下,周围全都附和起来。
他们这些能够经常来超市购物的,大都是有自己的工作,平日里得闲来逛超市,买东西是方便,但结账的时候却要慢慢等。
因此在回去的路上沈楠枝一直若有所思。
现如今的大宴虽然发展起来了,但是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少。
不论是沈楠枝还是慕行徵平日里也只能大方向把控国家的发展,像是这些细节的事, 若是没有人禀报或者自己不出来体验一番,沈楠枝根本察觉不到。
“这些朝臣还是不够尽心?”沈楠枝虽然是这么着, 但心中并不是这个想法。
如今朝臣有多下力,她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虽然沈楠枝如今提倡八时工作制,但是对于朝臣而言加班加点是常事。
好在沈楠枝也没有过于压迫朝臣,而是按时送上加班福利,每个人都能得到加班费,朝臣们虽然劳累但心中也是满足的。
“只不过是觉得这些事情微,不值得摆在面上罢了。”慕行徵接口道。
朝臣的心思其实并不难猜。
这些朝臣即便是年少清贫,但入朝为官之后,身边定然是有人伺候。
况且他们平日里在府衙中忙碌,回去之后家中相对清净,只想要好好休息。
即便家中的妻子偶尔提起超市结账较慢这一缺点,但朝臣大多不会往心里去。
甚至有些人还会想,有了大型购物超市,能够将所有东西一下购买齐全,已经是极好的事情,结账慢啾恃洸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沈楠枝听到慕行徵的分析默默点头,“看来发展不能停下,售后也要维护好。”
“有时候觉得是细枝末节不重要,但往往有些过失就是藏在这些细节里,若是放任不管,怕是会酿成大祸。”
慕行徵也很同意沈楠枝的理论,随后同沈楠枝约定,日后每个月定然都要出来两三次,不可将此事推迟。
慕行徵将出宫一事的重要性又向上提了一个等级。
大宴最初的发展和改变都是因为出宫之后,让他认识到了平民百姓的真实生活。
但如今随着朝中各项政令的推行,慕行徵和沈楠枝都在各自忙碌,出宫的次数同最初相比要减少许多。
若不是今日出宫,沈楠枝尚且以为自己这商场万无一失呢。
沈楠枝记挂着广告法的规范和超市的整改,慕行徵的政令则更是直接。
如今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虽然尚未辞官,但慕行徵同两人商议过后已经开始准备整改两部。
他吸取了沈楠枝的经验,将六部的功能再次细化。
分成了十二个总局,一步步细化总局的责任和权力,顺便整改了公文的格式,让奏折看起来更加清洗。
至少那些废话连篇的请安折子不会再次出现在慕行徵的桌案上。
自此六部尚书名存实亡,沈楠枝身为丞相,统领由文官集团分化出来的十二总局,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而沈楠枝在回到宫中之后便立刻着急宣传部长来商讨有关广告一事,不仅广告要管理,大型的追星活动也要有相应的应急办法。
虽然按照如今的追星情况来看,百姓虽然热情,但也不至于出现危险情况,不过总要提前准备。
“如今大宴的田地数目增了一倍,是时候重新划分给百姓了。”慕行徵合起折子。
派出去的四位臣子,如今有接连不断的好消息传来,慕行徵虽然没有准备在年前就将田地正式划分在农户名下。
但是却可以提前将这件事情传出去。
等到春天让农人细心耕种,哪怕年依旧有旱灾来临,但是农户手中多了这么多田地,还有化肥和农药相助,即便是旱灾还是会出现,慕行徵觉得这一次定然有一争之力。
现如今各地有了报纸和月刊,政令的传播速度比以往要快很多。
而且许多农户人家经过这半年多的学习,虽然依旧不会写字,识字也不多。
但是同自己利益相关的字却记得牢牢的。
比如农田,农药,化肥等等。
而且除了报纸上广为宣传政令,府衙门前每日都会有一官吏大声宣读朝廷新出的政策。
如今陛下准备年后重新划分无主田地一事已经广而告之了。
但凡知晓的百姓全都议论纷纷,对于年的到来抱有极大的期望。
最初的时候百姓们对朝廷的政令总是抱有半信半疑的态度,毕竟那些新出现的政策可是之前从来没有过得。
比如农户可向官府贷款购买黄牛和犁地工具,若是不想贷款也可进行租赁。
那些即便是不识字但是能将种田出门道来的庄户人家,也能进农业局工作,吃朝廷皇粮。
原本大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户,每家不贫苦,但日子过得也就普普通通。
结果不想自家邻居竟然凭着比自己会种地,转而成了当官的,每日走出去都仿佛比别人脸上要有光。
随后又是能够在当地低价购买农药和肥料,让农户更加看到了希望,甚至因为能够免费识字一事,让百姓们对大宴朝廷多了一份信任。
如今朝廷再次发布政令,年后便可以重新分田,即便得是划分那些无主的地方,也足够让百姓们激动了。
因为最近各地都动作频频,听有不少富户家都被抄了,那之前名下的田产自然成了无主的东西,若是真的准备分田地,想必他们能够得到不少好处。
除了将之后的政策在民间广而告之以外,慕行徵也着重开始对朝臣们动手。
他让农业局中掌管土地的大臣,重新查清早朝为官之人名下的田地,不仅是朝臣自己,更包括朝臣妻子母族,其余族人等等,可以是往上查三代让人搞清楚他们名下的田产到底是如何来的,来路是否政党这些都需要标注出来。
这一事情慕行徵是悄悄进行的,为了不走漏风声,特意派出了几个隐卫让农业局的大臣使用。
之前慕行徵虽然在朝堂中提出过限田令,但当时的慕行徵对于朝堂的掌控程度还是不够强。
朝臣们虽然看起来听话,但是对于限田令一事还有很多可操控的空间。
既然自己名下限田,那便将田地记挂在自家妻子或者较为落魄的族人身上,假装这是族中的田地。
还有一部分人特意将田产挂在自家签了死契的仆人身上,然而那仆人的卖身契全都捏在自己手中。
慕行徵从最初就察觉到了这种做法,但当时的他,刚刚在朝堂上立威,且有些证据不足,人手不够,所以并未下狠手整治。
但是如今不同了。
等到年后京都学校会有一批年轻的学子填补基层的空缺,还有今年选出来几百名进士,经过这半年的历练,比最初入朝时能力强了不少,且因为入朝为官时慕行徵便展现出了强势的作风,臣子一直处于弱势,这些年轻的臣子一直没有与帝王相争的念头,反而勤勤恳恳按照帝王的指令一丝不苟的执行,且背后的利益牵扯并不大,用起来比那些倚老卖老的老臣顺手许多。
时间转瞬即逝,已经进入腊月,今日是腊八节。
慕行徵特意赏赐了一圈腊八粥来表示皇帝陛下的仁慈。
同红国关于矿山的探讨已经落下帷幕,慕行徵已经派出人手正式接管在边境的矿山。
但这些还不够,慕行徵一直在等有关边境的消息。
距离年关越来越近,慕行徵也从最开始的胸有成竹,变成稍稍有些没把握。
虽然边关同京都的官道已经一律修成了水泥的道路,但算起来仍旧路途遥远,且边境因为仗一事基础建设跟不上京都,具体是个什么模样,只能依靠边境将领的奏折。
“陛下倒也不必如此紧张。”沈楠枝看慕行徵如此状态,不禁劝了一句。虽然她也忧心边境的情况,但并没有慕行徵这么外放。
不过话音刚刚落下,门外便有人来禀报。
边境军情的紧急信件。
慕行徵急忙拆开,原本的担忧悉数化为自己的笑声。
边关大捷,武凯已经带着敌人的俘虏动身回京复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