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

A+A-

    因为是喜报, 武凯独自骑行入京,终于在腊月十二抵达京都。

    一入京武凯便明显感受到了不同。

    五月回京的时候,武凯就感叹过京都变化之大, 但当时他已经两年多没有回京了,以为京都的变化是这两年以来一点点积累的。

    但此番离京不过才几个月, 武凯依然忍不住感叹与羡慕。

    入城门的时候交通局众人的审查更加严格了, 入城时候不仅要拿出户籍,户籍上还有画像,不能再冒名顶替。

    而且入城时候队列分明, 骑马的,坐马车的,步行的,分成三列, 互不阻碍, 相互之间也无法插队。

    守城门的士兵看起来也更加精神,官服统一的情况下, 竟然还有统一的围巾和手套,只在原地一站便让人觉得精神百倍。

    武凯觉得虽然这些守城的士兵看起来身上的气势不能同在边境用命厮杀的那些将士们相比,但仍旧值得感叹。

    他方才排队途中,听到百姓们讨论,现如今守城将士身上的手套和围巾都是用羊毛和棉布制成的,现如今虽然只有京都将士身上能够看到。

    但是皇后娘娘已经下令,将围巾和手套送往各地,想来过不了多久大宴的公职人员全都有这样的福利,不过因为为守城的将士同旁的公职人员不同, 他们在天寒地冻中呆的时间长久,因此会格外厚实一些。

    “皇后娘娘大仁。”已经到了城门, 武凯并没有因为着急入京而走加急通道。

    反正喜讯已经先一步到达了成瑞帝的桌案上,况且城门处如此热闹,他也想多看两眼,好好感受一番。

    边境的生活虽然比往年好了许多,但人都是怕对比的,武凯本来觉得今年的边境同往年相比已经是个富庶的年份,但一来到京都才更能感叹,边境同京都到底是不一样的。

    也不知道边境有没有一天能够像京都这般繁华。

    “不仅是皇后娘娘的功劳,咱们陛下也是个顶顶好的,听今年抄了许多黑心户的家和田产,准备等到明年时分便重新给我们划地呢。”

    这事情武凯在边境隐约听过,只不过他当时一心扑在仗上,况且边境苦寒多年,有许多地都不适合耕种,边境整个地界也找不出几个黑心户的富绅人家,用来将田地充公,因此这事情武凯也只是随意听了一耳朵,并未往心里去。

    一直到入了京都,才发现竟然有如此大的反应。

    武凯一边听着一边感叹,很快就入了城内。

    这一次武凯没有再继续耽误时间,而是快马加鞭一直到宫门外才再次停下。

    慕行徵从武凯踏入京都地界便已经收到了消息,如今正正襟危坐御书房内等待召见武凯。

    “臣行不辱命。”武凯进入御书房端端正正行了大礼,随后又将一直虽然携带的有关胡人将领的信物呈现给慕行徵。

    按照原本的规矩,砍下对方首领的头颅,定然是要将这头颅放入锦盒之中,带入京都送到成瑞帝面前,不仅是让成瑞帝安心,也是夸大自己的功勋。

    但从边境出发前,寒山大师劝了一番,让武凯改变了想法,只带了能够证明胡人将领的信物。

    如今虽然是冬日,但从边境到京都需要不少时日,即便一路上快马加鞭,日夜不停,等到头颅入京不定已经腐烂成泥,若是呈上去一滩烂泥,反而坏人心情。

    武凯被寒山动,是以只拿了信物。

    “现如今胡人群头无首,已经四下逃散至更加寒冷的北部,我军将领占领了胡人原本的粮草,已经将三块水草丰茂之地纳入我大宴范围之内。”武凯声音朗朗,同慕行徵禀报着自己这几个月来的功绩。

    慕行徵连连点头,有了丰盛的水草,大宴自己也可以发展畜牧业,将牛羊马这些动物一一喂养,不必再过分依靠西域诸国。

    “爱卿此番辛苦,有赏。”慕行徵挥挥手,让一直站在一旁的太监宣读,自己一早就准备好的赏赐,随后又道:“此番大获全胜,全军有赏。”

    “恭贺陛下。”待武凯离宫,沈楠枝也笑着对慕行徵进行恭贺。

    慕行徵虽然高兴,但心中仍旧有章法,并未得意忘形。

    收获了胡人的地方,自然要派新的官员过去整治,教化胡民。

    不让这些胡人同大宴百姓一样依靠农耕生活,至少不能再次像之前那样,随意定居,需要有一定的规则约束。

    “不过武凯此番着实了却了朕的心腹大患。”慕行徵笑意明显,既然战争的结果能够改变,并且因为提前准备并未耗费多少粮草。

    再加上这一年来商业繁荣,大宴的国库前所未有的充实,变化同上两辈子而言不可谓不大。

    有时候慕行徵看着大宴的变化也会恍惚。

    这两年若不是有沈楠枝在身旁,他即便是醒悟了为君之道,也绝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让大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如今边关平稳,朝堂之中也无闹事之人,陛下可以着手清理内政了。”沈楠枝道。

    沈楠枝虽然如今有着丞相的职位,但时间越久,沈楠枝想要上朝的心思便越。

    如今的政令大都是慕行徵同朝臣们商议过后提出的,沈楠枝只是偶尔出一两个新点子,让大宴寻求新的方向。

    沈楠枝其实清楚知道自己的性格,她并不是一个政治人才,最初愿意在朝堂中出声,入朝参政,只不过想要通过这个方式来提醒大宴的女子,女子并不比男子弱,想要做什么大可去做。

    如今大宴的基础学建设有条不紊,女童入学的数量虽然依旧比不过男童,但是已经越来越多了。

    况且如今各地的工厂拔地而起,入工厂做工的女子也越来越多,只要能走出家门,谁还想继续回到原本的困顿生活中去。

    而沈楠枝也在报纸上匿名投稿,积极鼓动这种思想的诞生。

    虽然现在的力量是弱的,但是思想的种子是不断成长的。

    沈楠枝也不再过分追求时间上的缩短,而是顺其自然,不再让自己急切求近。

    因此沈楠枝对于朝堂中的事务插手越来越少。

    这世上并非只有她一个聪明人,如今朝中能用之人越来越多,因此她也在朝堂之中准备逐渐缩自己的影响力,一心一意发展科技。

    沈楠枝虽然没有明自己之后的算,但是身为同床共枕之人,慕行徵很快便理解了沈楠枝的意图。

    “现如今外因已经不再是影响国家发展的因素,周围国家一片平静,陛下在朝堂之中大力推行各种政策,我也应该回到我原本擅长的地方去。”沈楠枝半靠在慕行徵的腿上,起这些像是闲话家常。

    慕行徵把玩着沈楠枝的手,“我都依你。”

    今年的年节比以往更有氛围,边境大胜的消息在年前彻底传开,百姓们十分开怀。

    虽然大家都不是边境的居民,但是大宴将士大获全胜,代表着大宴边境安稳,日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趁此机会在加上过年,商场也趁此推出折活动,大赚了一笔。

    而之前因为排队耽误时间一事,在经由工商局几位大臣开会之后,决定短暂设立外卖。

    是外卖并不合适,主要是派几个年少的童每日在住宅区附近溜达,若是有人需要买东西,又不想耽误自己的时间,则可以派他们前去。

    超市中若是有什么优惠活动也会提前印成广告,由着这些童前去派发。

    除了超市商场,卖吃食的也开始跟随潮流,每天都有不同的菜单分发给各个童,由着他们去派送,若是有人下单,这些童也能赚个跑腿钱。

    超市对于收银的培训进一步增加,有效提高结账的效率。

    虽然在沈楠枝看来效率还是不够高,但是对于百姓而言,这已经足够了,至少比平时要方便许多。

    超市为了引导人流,特意推出了折区,若是在折区排队时间过长,百姓们也不怎么抱怨,毕竟买到了便宜东西。

    除此之外,沈楠枝还特意设置了另一个功能。

    在每个府衙门前都设置了“府衙信箱”

    这信箱每个人都能够匿名提出意见,官府的官员们也会每日一看,及时处理信件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日后府衙信箱中的政务处理也将会是官员升职的一大凭证。

    除此之外,报纸上也专门开了个板块叫学习好人好事,将当地一些令人敬佩的事迹放上去鼓动人心。

    因为沈楠枝想要尽快放下手中的执政权力,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科研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即便已经临近年关,每一项政令还在不停创新,让朝臣们过了一个忙碌的年尾。

    一直到腊月二十九,朝臣们才集体放假。

    沈楠枝窝在坤宁宫中歇息。

    之前的精力一直都在前朝,后宫之中并未有过改动,一切都按照原有的规矩办事,祭祀拜祖,一直到新的一年又一次来临。

    沈楠枝给宫人们红包,同慕行徵一起在御花园中散步。

    “最近几个月很少有这种闲暇的时候。”沈楠枝看着御花园中仍旧在盛开的花朵,深吸了一口气。

    虽然空气冰冷,但却觉得莫名自在。

    “趁这些时日好好休息一番。”慕行徵牵着沈楠枝的手,慢悠悠跟在一旁。

    但是心中却没有多少松懈之意。

    接下来的五年才是最难熬的,天灾人祸接连不断。

    虽然如今看着原有的人祸不会再出现,但天灾他们却没办法让其消失,只能加强自身的实力,增强抵抗天灾的能力。

    边境暂时平静,沈楠枝便给长悟放了长假,让他会凡平观暂时休息。

    长悟自从除了凡平观之后便一直在属于自己的基地中研究火药的发射和改良。

    已经很久没有出来过了,虽然周边有人交流这一年来京都的各种变化,但是在看到真实的生活后还是忍不住惊讶。

    “如何?”沈楠枝和慕行徵一起送长悟回凡平观,看到长悟如此惊讶的表情,难免有了炫耀之意。

    京都的每一份变化,都有她的出力。

    “太平盛世来临。”长悟摸着自己刚留出来的美胡须,一脸高深莫测。

    但站在一旁的沈楠枝却默默摇头,虽然看着一片繁华,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距离真正的太平盛世还有不少道路要走。

    “人祸可以避免,那天灾呢?”慕行徵在此时插口。

    长悟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将自己看到的最后结果出来,“天命不可算,在下已窥探许多,不能再多了。”

    长悟并没有欺骗慕行徵,他的推演能力虽然比不上寒山那个和尚,但也并不弱,以往看到的大宴无可救药,自从在凡平观中遇到沈楠枝和慕行徵之后,发现大宴的命运已经被改变,百姓平静,并无造反之意。

    但如今从京郊的实验基地再次出来,推测大宴的未来走向,发现自己竟然无法看到日后的发展道路,天道有意将大宴的未来遮掩起来,已经不是他这等人能够看到了。

    慕行徵也没有追求答案,而是想着要加快安排,在春耕之前将今年的新粮种分给百姓,将田地一事也应重新分配完成。

    而沈楠枝则更加关心航海事业的发展,如今海船已经大致完成,但是尚未进行下海实验。

    王仁也早已离开京都,搬去南凌海边的港口,日日守着。

    沈楠枝即便心急想要见到也并不容易。

    只能将心思继续转回工部的事务上。

    新的一年,新的计划,大宴的旱灾是从南方开始的。

    南方本就是大宴的中要粮仓,在加上天下大旱,从过年开始便没有下过一滴雨,旱灾情况从南到北覆盖了大宴三分之二的国土。

    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是粮仓丰收之地,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

    虽然现在大宴国库中的粮食充足,但也不能被动等待。

    因此二月刚过,百姓们又一次收到了从京都传来的各种指令。

    “今天村长让我去抓阄呢。”刚从田地劳作回来的年轻农人喝了一口凉水润喉,对着自己的新婚妻子道。

    “是今年我们村的土地按照人口分,不论男女,连未出生的娃娃都会算上。”男人着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

    男人名叫周宝,去年刚刚新婚,今年妻子已经身怀有云,若是未出世的娃娃也能算上一份,对他们来自然是好事。

    闻言,妻子也放下手中的针线,凑了过来仔细听。

    虽分田地一事年前官府便已经四处公告,但一日未实现百姓们心中便一日都不踏实。

    现如今可好了,只要是登记在册的农户都可以参与分田。

    “听咱们村一个人能有三亩地呢,那我们夫妻二人连同孩子能够分得九亩地呢,现在有了镰刀和犁地机,村长那里也能排队租黄牛,能够节省不少我们种地的时间,到时候我还能趁着农闲的时候去工厂里些零工。”

    “等孩子出生,我们再攒攒钱,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读书识字,最好是去京都读书,听那里能看到大宴最新奇的玩意。”

    周宝扶着妻子坐下,话中全都是对未来的希望,妻子微笑听着,时而轻柔抚摸自己的肚子,对着周宝点头。

    手中的田地比以往更多,又有了肥料农业和各种种田工具的帮忙,田地里的收成比之前要强不少。

    日子越来越又奔头。

    只不过着着,周宝还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现在虽然还没有到春耕的时候,但他并不是一个能闲得住的人,几乎是一有时间便去田间地头溜达。

    因此很快发现田地间用来浇灌农田的水井,水位下降的很快。

    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周宝又找了几个有种田经验的族人叔伯听了一下,果然大家都有一样的经验。

    那口田井原本就是为了灌溉方便,但现在井里的水越来越少,迟早会见底。

    周宝前两日还找村长提议过,要不要再将井深一点,但是最后没能成功。

    现在田里水井的深度已经是他们能够做到的最深处了,再往下怕是会有危险。

    “之前没有井水,田里的庄稼也是这么过来的,等到过几天开始下雨,井水得到补充便无事了。”周宝的妻子虽然是个农妇,但也是家中娇养长大的,平日里女工很好,但是对于种田一事却不怎么精通。

    “过几日去镇上我想拿着自己做出来的新花样去试试,昨日听人镇上有一个绣楼正在找绣花的新样子,我想着去碰碰运气,再从镇上买匹棉布回来。”

    周宝微笑点头,看了眼天上的太阳估算时间,“我去村长那里抓阄,你再家好好休息。”

    周宝妻子笑着送周宝出门,但周宝回来后脸色却不怎么好。

    “抓阄手气不好?”妻子迎了上去耐心询问。

    周宝摇头,“方才村长了京都传来的消息,天下大旱。”

    “这今年才二月份,去年冬天也是下了雪的,如何能断定大旱?”周宝的妻子虽然也很吃惊,但还是反驳道。

    周宝摇头,耐心解释起来。

    虽然才二月,但自从十二月到现在一点雨雪都没有下过,本身就不正常,现如今又各地的井水分别下降,明显就是大旱的征兆。

    “陛下已经提前下了指令,要求我们在春耕之前做好储水的准备,节约用水。”

    “今年的粮种,肥料和农药官府都会给我们相应的补贴,并且今年免除了赋税。”周宝慢慢着自己今日从村长那里听来的消息一一给妻子。

    “报纸上刊登了消息,丞相大人带领工部众人正在实验从别处调水,而且按照现在的情况,今年春耕的水源应该不成问题。”周宝虽然这么着,但脸上并无多少高兴的情绪。

    不过他也知道这也是朝廷能做的最大的措施了。

    毕竟老天不降雨这件事情谁也没有办法。

    沈楠枝虽然在朝堂上提出了利用各处运河调水的方法,但自己心中也清楚,这个办法只能是一时的。

    接下来几个月大宴所有地方都缺水,大宴即将面临的情况是无水可调。

    但这种话出来,除了引起百姓的恐慌,根本没有用处,因此沈楠枝只能通过报纸暂且安稳民心。

    百姓们受到今年要大旱的消息虽然忧心忡忡,但在看到报纸上沈楠枝的言论之后,又莫名安心下来。

    这一年来大宴出现了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眼镜,水泥,农药化肥,这都是平常人想都没想到过的,但就因为皇后娘娘,他们逐渐将这些物件看为寻常的物件。

    每家都能够吃饱穿暖,还能够送孩子去读书。

    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如今虽然也想不到皇后娘娘准备怎么带领工部的匠人们从各地进行调水。

    但是他们心中仍旧坚定无比的相信,既然皇后娘娘了有办法,那便是真的有办法。

    不过各地百姓对于水源还是珍惜起来,想尽办法往家中储水。

    “大师可有降雨的方法?”慕行徵同沈楠枝一样急切。

    沈楠枝还能依靠自己的技术带领工部匠人继续研究,慕行徵则是一窍不通。

    看到寒山大师回京之后,急忙询问。

    长悟已经看不到大宴的未来,找不出此番旱灾的破解之法,慕行徵便托付在了寒山大师身上。

    寒山大师在边境多时,归来后却也丝毫不见老态,身上反而有种生机勃勃的尽头。

    但此时的慕行徵根本没有关注的时间,而是一心想要寻找破解旱灾的方法。

    寒山大师手指掐算一番,了一句同长悟差不多的话语,自己能力不够,并不知晓。

    反而劝慕行徵不要急切,车到山前必有路。

    慕行徵也一直在劝自己放慢脚步,旱灾这种事情并非一两日能够解决的问题。

    他一面要保持平静的景象给朝臣和天下百姓,向他们证实现在旱灾还在掌控之中,根本没什么大不了。

    一方面又在梦境中不断回忆起上两辈子的记忆。

    沈楠枝在一旁给慕行徵准备了许多降火茶,让刘太医为慕行徵研究药膳,但效果大都不明显。

    就在这种环境中,被慕行徵派出去的四个大臣回来了。

    楚天行是最先进京的,慕行徵和沈楠枝一起在御书房中接见楚天行。

    楚天行自考中进士以来,这一整年的时间从未在京都停留过。

    授官不过几日的时间便被慕行徵远派西域诸国维护关系。

    从西域回来之后更是马不停蹄接受田地充公一事。

    不过一年的时间,楚天行看起来成长不少。

    当初在凡平观见面时,身体病怏怏的,脸上除了锐意还有些青涩。

    但如今或许是常年奔波的缘故,楚天行的皮肤黑了不少,看起来更加健康,整个人也看起来更加沉稳。

    慕行徵一边喝着降火的凉茶,一边听着楚天行的禀报。

    他们虽然出京主管田地一事,但并不是对旁的事情便放置一旁。

    京都已经全权掌握在慕行徵手中,但距离京都稍远的地区,虽然百姓们臣服,但当地的世家大族并不满意。

    慕行徵接连不断的动作不断缩他们的利益空间,为了维持自己富贵的生活不得不重新寻找旁的办法。

    此时楚天行得便是关于其余州部铁矿和精盐一事。

    随着地质图的绘制,大宴境内发现越来越多的矿山,这些新发现的矿山毫无疑问都是朝廷的共有财产。

    但是之前有许多矿山确实被许多人侵吞成为私有财产,尤其是铁矿一事,高门大户中隐藏更甚。

    铁矿是铸造武器的主要材料,大宴历朝历代的皇帝严格控制铁矿外流,但这也是有空可钻的。

    除了铁矿便是精盐一事。

    现如今大宴的食用盐主要来源于海盐,由当地的官府掌控,调节食用盐的价格。

    但是这里面也少不了官商勾结的勾当。

    这些事情都是楚天行在处理田产一事过程中所注意到的。

    但由于田产充公一事过于要紧,楚天行并没有进一步搜集证据,只能依靠现如今的证据写成奏折呈交给慕行徵,由着慕行徵进行下一步动作。

    沈楠枝看着楚天行有条不紊的汇报,心中突然出现了另一个想法。

    楚天行毕竟是原书男主,按照原书的内容来,只要是楚天行攻下来的地方,之后都不会再次出现天灾,更没有人祸。

    如今楚天行没了造反的心思,但不定男主光环还在他身上。

    若是楚天行在干旱的各地游走一遍,不定能让各地开始陆续降雨。

    沈楠枝这种想法实在是太过奇怪,慕行徵虽然心急干旱一事,但是并未将沈楠枝这种突如其来的想法纳入之后的计划之中。

    楚天行虽然是个很好的人材,但人材也是需要休息的。

    况且由着楚天行在大宴巡视一遍,肯定要有另外的官职,这对于慕行徵而言,是他目前并不想看到的情况。

    楚天行的升官速度已经是大宴开朝以来第一人了。

    况且他从私心中想着将巡游大宴疆土这件事情放到自己和沈楠枝身上来做。

    毕竟这已经是他想了很久的事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提起。

    沈楠枝也没有指望慕行徵采纳自己的意见,毕竟那只是突如其来的想法,根本毫无依据。

    现如今她还是将心思放在研究人工降雨上。

    人工降雨技术对于现在的大宴来已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课题。

    即便是沈楠枝自己,虽然有头绪,但是受限制于各种客观条件,根本没有办法短时间之内完成实验。

    好在春耕已经有条不紊的结束,百姓们虽然慌乱,但是也都在努力储存水。

    而沈楠枝在研究人工降雨的同时,也在让工部匠人进一步实验将井深变得更深一点。

    沈楠枝的忙碌日渐一日,一直到六月,大宴各地依旧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没有半点下雨阴天的意思。

    地里的庄稼已经开始逐渐发黄,土地干裂。

    有些地方的水井虽然越来越深,但产出的水源越来越少,有些地方河流已经断流,露出原本的地皮表面。

    这种时候,不仅慕行徵坐不住,时刻准备开放粮仓赈灾。

    连原本受到安抚的百姓此时也彻底坐不住了。

    他们连连向政府设置的信箱中投信,询问朝廷有关水源解决的办法。

    还有一些胆大之人,连同族人在农业局前静坐,表示自己能对调水挖河一事出一份力。

    虽然大都被劝了回去。

    但是谁都能感知到,如今大宴的百姓人心惶惶。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沈楠枝终于把自己从试验基地中放了出来。

    放出来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通知旁人,要带着自己的实验人员和结果,在京都附近找一座最高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