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A+A-

    面具之下发出来的声音带着被挤压过后的扭曲和僵硬,亦如自耳边飞掠而过犹带料峭的春风,没有一丝温度。

    “托王上的福,还没被憋死。”

    江叡含笑扫了他一眼,转而将视线投向眼前这座城门紧闭的古都。群山浮绵,苍松顶翠,肃穆却又过分沉静,宛如一条盘旋游曳的睡龙。

    他一时心绪复杂,望向身侧的人,道:“长安乃龙脉所在,天下群雄竞相逐之,也不知此战会不会顺利?”

    “这都箭在弦上了,还这些有的没有干什么,就是了。”

    依旧是那古怪诡异的声音,这次含了满满的不屑。

    江叡听得耳廓发痒,皱了皱眉道:“你还是把面具摘下来吧。”

    身侧之人迟疑了片刻,如言将面具摘下。剑眉飞扬,五官幽邃,正是现如今本该在韶关抵御突厥的余思远。

    他手握长朔,策马执缰,凝目望着紧闭的城门,眼见这厚重巍峨的雕花古木缓缓推向两边,自中间破开一道缝隙,这缝隙越推越开,露出了城门后铠甲流光、浦沿千里的千军万马。

    城门后一人从千军中策马而出,他二十多岁,乌髻银冠,右手握着长剑,刃如巅雪,流转着清澈银光。

    气势凌然地出来,俊秀的面庞上尽是冷淡和倨傲。

    “你就是江叡?”

    江叡看了一眼他身后整装待发的大周军队,粗略一估,大约有十万人吧,数目三倍于长安所放出来的讯息。

    这末日王朝已是人心背离,能在短短时间里召集出这么多人马,又封锁消息声东击西,看来眼前这个人为了守卫家国亦是拼尽全力、殚尽苦心了。

    他疏淡一笑:“正是,久闻晋王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萧善皓神情淡然,仿佛眼前将起的血雨也并不能拂乱他眼底的沉静。

    “我早就听你城府颇深,智计无双,一再告诫自己不能轻敌,可惜,最后还是计拙一招。”

    江叡眼底笑意不减,却少了几分冷肃杀气,多了几分温和:“我以为晋王在城楼之上看出我军人马远多于你的十万人,知道我没有中你的计,会调整作战计划,至少该紧闭城门,让我军攻城,堂堂帝都墙坚壁硬,撑个把月是没有问题的,到时矬一矬我军的锐气,再一战,或许还能多几成胜算。”

    萧善皓沉默不语,眼底却深掠过一抹沉痛。

    江叡看在眼里,依旧谈笑随意:“或许这大周上下也只有晋王是想为家国一战了,不消多时我率十五万大军来攻的消息就会传入乾阳殿,不管是天子还是卢楚,他们都不会想与我一战。相反,会趁着自己手里仍握有十万大军,引以谈判的筹码,尽早与我议和。所以,你不敢耽搁,也不能耽搁,除了立即大开城门与我一战,没有别的选择了。”

    萧善皓仰天大笑,过分清冷而雍容的面容在这一瞬全然舒展开来,仿佛这个人一下子从石雕碑上活了过来,变得生动盎然。

    “江叡,我突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了,若你不是叛臣,不是大周的敌人,或许你我还能成为知己也未可知。”

    江叡笑道:“若晋王能弃暗投明,我就算是大周的敌人,你我照常可以成为知己。”

    萧善皓收敛起笑意,凝重地看向他,长剑横起,劈开面前韧软春风,字句铿锵道:“这是不可能的,哪怕众叛亲离我也不会降。”他不再啰嗦,扬起长剑,战鼓擂声钝起,传遍郊野,声声回旋。

    江叡亦敛正了神色,冲身边的余思远道:“准备攻城吧。”

    余思远颔首,执起长朔,三军整装,踏马入阵。

    长安城郊一片厮杀声,鲜血泼向墙根下的离离蔓草,染透了青翠根须,亦染了那度过历史烟尘的斑驳古墙。

    ……

    大战持续了一天一夜,黎明破晓之时分出胜负,讽刺的是,决定胜败的最后一击并不是江叡给出的,而是长安内部断了守军的箭矢,他们战斗力大大被削弱,最终兵败如山倒。

    江叡站在城楼上,远方一片烟尘,又似被残血染红,飘转间透出些微的绯色。

    城下铺陈着跪了百余人,是丰乾帝领着他的臣子出来奏表投降,褚褐相间的朝服铺漫在尸体间,显得极为刺眼。

    他突然觉出些悲凉,山河沃野依旧,转瞬之间便已易主,这天下有谁能真得千秋万代?

    余思远拾阶而上,抱拳道:“我已经派人向姐夫传讯了,靖州那边他会料理妥当的。”

    江叡点了点头,余思远接着道:“周帝召兵入长安全是萧善皓自作主张,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余思远突然想起什么,环顾左右:“战场清扫了一遍,没有发现萧善皓的踪迹,他……”

    余思远发现江叡微仰了头看向一个方向,那里渊台高驻,细缕的轻烟破开黎明的晦暗,袅袅地飘出来。

    他大惊:“那是呈放历代周帝画像的庙祀。”

    江叡看了许久,转过头来,平静道:“让他烧吧,除了他,余下的萧氏子孙没有哪个有这个资格去终结大周的宗庙飨祭。”

    余思远默了默,道:“我搜查了长安内外,没有卫鲮的踪迹,方才审问晋王麾下大将,他们晋王在迎战前已逼走了卫鲮,并不许他再回来了。”

    “让他走吧,各为其主,他也没什么错。”

    天边朝阳跃出山头,绚烂橘色染遍了一线之天,光芒落下,驱散阴凉,连同弥漫的血腥气也淡了不少。

    江叡忖道:“我得回一趟陵州,顾宗越的事总得做个了结,这里面牵扯太广,弦合恐怕处理不好。”

    余思远抬手拦住他,道:“你需要在长安主持大局,受降,升御,分封功臣都得从现在开始筹备,这趟陵州我替你回。”

    *

    旦夕春风,早莺惊鸣。

    延乐将轩窗开,樱花已有些开败了,乌青的枝桠间只有稀疏粉色,苟延残喘着。

    身后传来衣裙摩挲的窸窣声,她一回身,见女儿已梳妆完毕,眸色清灵地靠近。

    “母亲……”她稚嫩的脸庞透出些担忧:“顾叔叔怎么还不杀余家的那些人?留着他们不是会夜长梦多吗?”

    她才十岁,秀致的眉目仍稚气满溢,可在出杀人时那股与年龄不符的狠决却又让人倍感凛然。

    延乐摇了摇头:“那不过是应付齐协,宗越只是不想让余思远立新功,才配合齐协调虎离山,他的家人无辜,若杀……”她开始犹疑。

    “母亲,你怎么这么糊涂。”织絮急道:“留着他们顾叔叔故意滞留靖州,调虎离山的把戏就瞒不住了,他们一旦被释放,绝对会将这些日子所发生的告诉余思远和舅母,舅舅本就对舅母言听计从,舅母若是怀恨在心吹一吹枕边风,咱们全家还有活路吗?”

    延乐迟疑片刻,仍旧不赞同:“还有你外祖母,她会一直向着我们的。只要这一次余思远被突厥绊住了,你顾叔叔就会服父亲上表请求临羡派余思远长久驻扎韶关,到那时弦合没了兄长当靠山,自然也不敢与我们为难,我们还是能安安生生在陵州过日子的。”

    织絮心急如焚,看着母亲疏淡的眉眼越发焦躁:“只要有舅母在,余思远怎么可能永远在韶关回不来?她想尽一切办法也会把他弄回来的啊。”

    看着女儿的模样,延乐蓦然漫上些许冷意。

    她向来疼爱这个女儿,寡居之后,更是将她视若珍宝。当初将她从庵堂里接回来时,明知与余家的恩怨是织絮有错在先,可经不住她日夜的哭泣委屈,渐渐的,她便觉得是魏王宫里自己的那位弟媳得理不饶人,非要容不下她们母女。

    偏偏她向裴夫人哭诉,裴夫人虽安慰着她,可话里话外也是向着弦合的。

    出嫁女是外人,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冷漠疏离,甚至还想,若早知这样,当初还不如不回陵州,一直待在韶关,兴许还能被亲人偶然想念,保持着若即若离的亲缘,不至于像今天这样连见一面都不得低三下四,好像她欠了谁的一样。

    就是这个时候齐协找上了她。

    齐家本是亲戚,只是这些年疏远了不少,齐协找她,多少有些唐突,但他的话却甚是有诱惑。

    “我知夫人处境,这全是王后之故。只要余家一日不倒,王后便会仰仗亲族,伴在王上身边令王上对她言听计从。她因余如圭一事而疏远夫人和织絮,王上是您的亲弟弟,他可曾向着您?这枕边风可比骨肉亲情厉害的多。”

    “如今王上将要伐周,余思远势必追随,若是再立新功,只怕会更加稳固,到那时,余家有多风光,夫人和织絮就会有多窘迫。”

    她渐渐心动,再加上女儿在旁边哭诉:“母亲,我们刚来陵州时是何等风光,可现在连去看外祖母都要偷偷摸摸,舅舅更是不许我们去王宫,这全是因为余家,因为舅母,我们为何放手一搏,兴许能柳暗花明呢。”

    她这才下定了决心要去服顾宗越。

    顾宗越为人刚硬,可耳根子软,她将他的秉性摸透了,服他并没有费太多周折。

    “夫君一心为王上,知他压齐袁两家是防外戚专政,可如今余家就是最大的外戚,若是任由余思远独大,那这朝局岂不是要陷入困顿中。我们又不是要他的命,只是不让他再立功,不然,这攻破长安的功劳一下来,朝中还有谁能撼动得了余思远的地位?”

    顾宗越犹豫了犹豫,也就依着她了。

    这件事情做起来并不费事,齐协将一切都安排好了,延乐也觉得不过是一件事,可近来她觉出些不安来。

    这些不安没由来,只是在心里生了根,难以除去。

    门倏然被开,顾宗越风风火火地闯进来,急道:“延乐,你快收拾东西,我们拔营离开,不能再跟齐协同流合污了。”

    延乐一怔,忙问为什么。

    原是齐协起先只是撺掇顾宗越杀了余家人,可今日,他竟伙同了一些来历不明的党羽,要强行杀了余家人。

    延乐和顾宗越赶到余府时,正见磨刀霍霍,余文翦和余文敬将老弱妇孺护在身后,与齐协对峙。

    齐协一袭白衣,飘逸秀雅,不甚在意地摇着折扇,婉转了语调道:“并不是我故意与你们为难,要怪就怪你们家出了余思远和余弦合这两个能耐人物,若是放了你们,势必会让他们知道在靖州发生的一切,我可不想自找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