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师承
感受到自家王爷和沈芥之间的气氛很尴尬,张宪觉得自己必须要从中调和一下,他觉得自己太难了。
“王爷,这眼看着将近中午,咱们留沈公子用膳吧。”张宪提醒他。
“哦,好,沈友,你便留下来在我府上用膳吧,我府上的厨子做菜还是有一的。”
张宪点点头,这个邀请倒还算诚恳。,只是他没想到沈芥却拒绝了。
“多谢殿下美意,只是谢沂老大人让我去他府上用午膳的。”
“怎么,你觉得谢大人家的午膳会比我这里的好吃?”其实齐王是想,难道你觉得谢大人的面子比本王还大,但是看到谋士张宪的表情还是的委婉了一些。
“怎么会呢,臣也很想尝尝王爷府上的饭菜,只是刚才在宫里,陛下让谢大人介绍一些工部的大人给臣认识,让他们跟臣聊一聊治水事务什么的,谢大人就把他们都叫过来到谢府一起用午膳,准备在那时候交流一下的,会难得,所以臣就只能先失陪了!”
“这样啊,那好吧,既然是父皇的意思,本王就不强留你了,你要在京城待多久啊?”
“嗯,应该待不了几天,过几天臣就回安阳去了。”
“这么着急吗?不过了中秋再走吗,只剩半个月了,京城的中秋节还有灯会挺热闹的,宫里还会有宴会,你若在的话,我可以带你进宫逛逛的。”
“多谢王爷,臣应该待不到那个时候了。”
“那好吧,以后有会你再来京城的时候,记得找本王,本王可以给你提供方便,比如吃住这些。”
“多谢王爷,那臣就先告退了!”
“哎,你把这套工具带上,这是专门为你准备的。”
“王爷,无功不受禄,恕臣不能收下!”
齐王眉头一皱,没想到沈芥会拒绝。
“这没有多贵重的,你就收下吧,这是本王对为国出力的人才的一点心意,怎么能是无功呢?”
齐王正经起来的话,还是中听的,但是他之前的行为已经奠定了他在沈芥心中的形象,?沈芥不想跟他扯上太多关系,所以不能收他的东西。
“为国效力是臣应尽之义,况且陛下已经嘉奖过臣了,臣不能再收王爷您的东西,否则良心上也过意不去!”
“沈友,本王可是真心想交你这个朋友的,你收下便可,不用考虑这么多!”齐王看沈芥连番拒绝,觉得他有些不识抬举。
“王爷府您是天潢贵胄,臣是陛下和您的臣子,并不敢也不该与您以朋友相称。臣了无功不受禄,不能领受王爷赏赐,还请王爷见谅,不过王爷若是有用的到臣的地方,臣能办得到的,必定全力以赴!”
齐王定定的看了沈芥一会儿,张宪心里十分紧张,以为齐王就要发火了,但谁知齐王突然笑道:“沈友,你这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倒让我想起了你师傅在朝廷时的样子。看来,我朝在不久的将来又要多一位只认死理的诤臣了!”
也罢也罢,这样的人虽然讨厌,但是,想必他的那位好弟弟也是很难拉拢他的。
“王爷过奖了,臣会继续努力的!”
“好吧,就当做是夸你吧。”齐王无奈地摊了摊。
沈芥这下倒是觉得这齐王也挺有意思的。齐王诚然算不上是什么仁厚君子,但也没什么城府,不知道作为皇后的儿子,这样的性格是喜还是忧,对于天下臣民来,又是好还是坏?
沈芥摇了摇头,这好像也不是他能左右的。
“那王爷,臣就先告退了。”
“沈公子,我让马车送你吧!”张宪道。
“不用了,我自己走着过去就行了。”坐着大皇子家的马车在街上逛一圈,人家可能就以为他已经投靠大皇子了呢。
“诶,沈友,这点事情你都要推辞吗?走着过去还是挺远的,不行,坐我的马车去,不许推辞!”齐王坚定的到。
沈芥便不好再推辞,便躬身领受了。
齐王家的马车把沈芥送到谢沂家门口,门口早已有谢沂派的人等着了。谢沂担心沈芥随时会来,一回家就让人守在门口,等他来了就直接带他去自己的书房。
沈芥跟着谢府的下人,一路穿过二门,往谢沂的书房走去。谢家的环境正如其他的世家一样,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富贵非常。
沈芥心情有些复杂,他没想到进京城来到的第一户人家竟然是谢家。谢老大人与他也才见过几次面,竟然就这样让他登堂入室,丝毫不嫌弃他出身贫寒,还表露出明显的提携之意,真是让他大为感动。
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陛下的吩咐,而是他真心将自己当成了喜欢的晚辈。
想他沈芥,亲缘淡薄,却能在京城繁华之地遇到这样一位待他亲善的老人,真是他的福气。即便以后不能常来京城与他相见,也要时常问候,不能忘怀。
下人把沈芥带去的书房是在谢府二门内的清源堂,离谢家内宅还有一段距离,这是谢府男主人在招待男宾外客的时候常用的书房。因为谢沂还请了好几位在工部的门生,去他自己住的位于内院的士隐院有些不方便,所以会客地点就设在了清源堂。
晚膳等下就放在清源堂隔壁的花厅里,饭菜也是由外院的大厨房烧制,宝山此时正在那里掌勺。
到了清源堂,谢沂热情地将沈芥拉到自己身边,为他一一介绍他叫过来的几个门生。
“这是工部侍郎赵宇赵大人,主持过通州明渠的修建。这位是工部主簿蒋一涵蒋大人,设计了扬州的明月桥。还有这位是都水丞魏晨魏大人,有许多的治水经验。”
沈芥一一拜见,心中感叹,这些可都是谢老大人的门生啊,多么辉煌的成就啊,就像陛下的那样,谢沂可真是周朝的半壁江山啊!
众人在谢沂的书院堂里畅聊了一番。这些身居高位的大人们对沈芥十分友好,和他了许多工部的趣事和治水的要义,沈芥很能感受到这个衙门的师承传统和亲密程度,还有他们对沈芥能加入他们的期盼。
这样一个互帮互助的友好群体,又有许多身怀绝技、钻研学问之人,沈芥是十分向往的。他第一次觉得要是真的进了工部也还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