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高考试题

A+A-

    黄老师把各科老师整理出来的高中知识点打印出来,分发到每位同学里,让他们自己从头看一遍,凡遇到有问题或印象模糊的地方,随时向她和各科老师单独提问。

    因人而易,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自己查缺补漏,这是个很好的方法。

    其实到了临考前几天,再做统一的试题,讲统一的大课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比如展欢那种学霸型,人家要考的是国内顶尖大学,一般试卷上的一些基础题,实在没有必要再重复做,只会浪费时间。

    同理,一些班里成绩垫后的学生,要抓的就是基础分,试卷里一些过分拔高的题型,在这个时候无论多努力地给他们讲解,最后得分的会也不会太高。

    黄老师的方法,和林欢颜的想法不谋而合。最后冲刺的这几天,她还真没什么心情听学校统一的大课,只想按自己的方式复习。

    基础知识她自觉还比较扎实,所以略过不理,只把做过的所有习题拿出来,按照题型分类,把很多略有变化实质却近似的考题合并起来,再过一遍。

    这样合并后同类题型不必复重做,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在总结分类的同时,她也在努力回忆着上一世高考时,试卷上是否出现过这样的试题。

    毕竟,前一世她是参加过高考的,而且和这一世是同一年,那么考题也应该是相同的。

    她要是能回忆起今年的考题,无疑是占了很大的先。

    无奈这中间隔的时间太久,她上一世也没有提前预知可以重来一回的能力,因而和很多高考生一样,考完后恨不得把高中所有知识都还回去,更没有反复回忆高考试卷的习惯。

    于是印象就十分模糊。

    借着整理出的题型带动前世记忆,最终也只确定了两道数学大题,英语阅读理解题也大致能想得起来。

    另外,语文作文题目不必回想,是一直存在于记忆中的。

    上一世林欢颜英语理科成绩都不太好,最拿得出的就是作文,高考发挥的也不错,五十分的作文得到四十五分。

    所以这个作文题目她记得很牢。

    把知识点大体理了一遍,高考题目除了这些其余确定是想不出来了,接下来林欢颜就面对一个问题:要不要把这些题目透露给自己那几个伙伴?给他们的话,要怎么给才能不引起怀疑?

    给全班同学或是整个二中的考生,那是不敢想的。

    倒不是欢颜怕别人考的分数高了,影响她升学的率。

    且不她要考的是辽东大学,以她的分数稳稳的就能进,就算是想要奔更好的学校去,她面对的也是全国的考生,她不会把竞争对狭义地定位在二中或是二班里。

    她的顾虑不在别人的考分,而是在她自己,她自己那个来自未来的秘密。

    压中高考作文题,再加上几道数学英语大题,怕是连黄老师那种带了几界高考生的老师都做不到吧?估计连二中大校长都不行。

    万一引起有心人关注,以这个点做为突破口,观察她,看出她的种种反常可咋办?

    会不会被抓到什么特种人类研究所去?

    解剖一下研究研究?往脑袋上安装一大堆仪器?一群穿着白大褂的科学怪人隔着整扇墙的玻璃,不分白天黑天地看她?

    想想都可怕

    绝不能冒那个风险,一定要守住她最大的那个秘密。

    可别人她管不了,那几个伙伴她却不能不管。

    展欢上一世是考上了燕大,可万一这一世发挥不好,或是有什么异常情况,差个一两分的没去成怎么办?

    还有卢兴宇,本来上学期学习都追到三十几名了,最近也不知是犯了考前焦虑症还是怎么想的,天天跟他那些狐朋狗友出去吃饭,还喝酒,脑子喝得犯混考试时发挥不好怎么办?

    董振也是个不省心的,上学期冲到二十名,是进步幅度最大的,现在临近高考了,开始掉链子,成绩已经落到三十名开外了。

    徐丽,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徐丽。她比谁都努力,尤其是经历了朴厂长那件事之后,大概是觉得只有出人头地才能不受欺负,也可能是不想再拖团队的后腿,或是出于什么补偿心理,总之就安静得吓人也努力得吓人,天天就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天天后熬到后半夜才睡。

    可学习这事也是讲天份的,就她那努力的劲头,成绩却还不如天天有饭局的卢兴宇呢

    还有于宏波,最近家里总有事儿,总缺课。欢颜看着后边的空位就心里发慌,抓着他问了好几回,他只没大事儿,就是他爸病了,他妈单位重组又正忙着,弟弟太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

    偏就都发生在高考前,于宏波本来成绩就和卢兴宇一样是在班里垫底的,底子还不如董振呢,后来倒是追上来了,可谁知道赶上家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也不知道高考时能发挥成什么样呢。

    可又不能不让人家父亲生病,不让人家母亲上班,弟弟也不能不管,换位思考一下,她能因为高考把欣一个人扔家里不管吗

    想着这些伙伴,林欢颜心里其实挺自责的,上学期三剑客徐丽成绩都很好,有很大原因是他们经常一起到卢兴宇家复习,连放假出地摊卖货时也都没太耽误,每周总有三两天学习时间。

    后来她弄宾馆做会所的,渐渐时间精力都分出大半,团体一起学习的时间就渐渐减少了。

    这个团体是她发起的,也是一直以她为核心的,无论大卢哥在外头多风光,无论展学霸学习成绩多拔尖,始终,她才是把他们聚在一起的那个最关键的原由。

    想着去年夏天一起挥汗如雨的搬货,早出晚归地卖货,无论面对多少困难,他们都在她身边。

    只是为了赚钱吗?

    想着春节那次欢聚,大年初一,全都聚到卢兴宇家里,比一家人还要亲近。

    单是只为了热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