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爸妈的担心
“能省些投资,确实是好事。”见他得这么自然,并没瞒自己的意思,方糖就发现自己多心了。
既然这样,她也不能当人,挑破投资金额的事。
也对,前世那个时代,人与人合作赚钱,会把条款写得很细,就是怕双方因为一些事,撕破脸皮,最后连朋友也做不成。
现在不一样,大家都讲信用,就算不明讲,也很少有人会占这种便宜。
至少徐凤年现在没有动过歪脑筋。
自己跟人打交道,也得适应这个时代的做法,别因此被人误会,从而被人当人看待。
当最终试验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时,大家都很兴奋。
徐凤年把各项参数记下来,关准备试验另一副模具。
这次只带了两付模具,是开关的配套,一付用来生产面板,另一付生产按纽。
至于后面的铜配件,暂时交给其它厂家生产。
到时收到货,再找人装配一下就行。
插座的模具还在加工,估计几天后才能送到,今天肯定试不了。
当然仅有这几样还远远不够,单是开关,至少有七八种款式,得准备二三十副模具才够用。
这些不可能几天内配齐,要一步一步来。
否则单是模具的成本,就得几十万,他们根本负担不起。
方糖看时间不早了,从口袋拿出二十块钱,交给爸爸,让他骑车去趟镇上,买些鸡鸭鱼肉回来。
加饭酒不用买,村里的店就有,一会儿回家时,带几瓶回去就是。
方爸爸接过钱后,招呼妻子和儿子一起回家。
他们不懂产品好坏,看了一会就无聊了,正好借离开。
“生产的工人,除了方红兵,我打算让我家老大也来干。”见方糖的家人离开了,徐凤年低声和她商量其它事。“管理、采购和会计由我自己来,装配那边,晚几天再招一到两人,维修就交给他——”
完,指了指那个在拉舵盘的中年人。
“他叫吴国忠,是我最好的朋友,懂修和模具,到时技术和车间管理全部交给他就行了。”他又补充了一句。
“这些你决定就行,我没意见。”见他征询自己的想法,方糖摇头表示没问题。
不是她傻大胆,把工厂的管理权拱相让,而是她看不上。
的夸张一点,自己只要掌握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就控制住了一切。
这么一家工厂,根本用不着动歪脑筋。
如果发现徐凤年做事超出自己的底线,她随便找一家塑料厂,让他们帮自己生产加工,根本不是难事。
或者自己直接承包一家相关企业,请专业人士帮自己管理也行。
接下来十年,国家不断尝试新的经济体制模式,并在摸索中不断向前。
而现实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大量乡镇企业倒闭、承包和重组,波及数量超出所有人的想像。
“我知道你不会介意,就怕你的家人不理解。”徐凤年笑着解释。“特别是你弟弟,他现在天天割猪草喂鸡喂鸭,年轻人见识少,总以为在工厂上班更舒服有面子,不定闹着要求进工厂。”
别方糖的家人,他的老婆也是这样想的。
老大徐建波去年初中毕业,就吵着让自己在镇上帮他找个工作。
考虑到学模具制作比较有前途,他求到认识的大师傅那里,让儿子过去当几年学徒。
没想到这子在那边只呆了两天,就偷偷跑回家了。
这工作又脏又闷,死活不愿意继续干。
夫妻俩拿他没办法,一直在家闲着又不放心,就把他安排来这边。
进了自家工厂,又在村里,方便盯着,他想乱来也做不到。
如果方程非要来厂里,就让他干装配好了,徐凤姐年心里已经有了计较,却没有出来。
“没关系,我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方糖笑着让他别多想。
或许他们确实会有这样的心思,只要自己清楚,应该能打消他们的念头。
企业越,越不适合两家人搅在一起,就算关系再好,也会起冲突。
又是一个时过去,方糖见生产出来的按纽基本符合要求,就准备回家做晚饭。
出来时发现晒谷场上看热闹的人已经走光,包括支书方大富。
方糖没有管他,叫人吃饭的事,徐凤年会安排。
回到家里,正好看到爸爸从镇上回来。
方糖和妈妈一起去厨房收拾买来的材料,方爸爸也跟了进来。
“工厂是你和徐凤年一起开的,怎么不让你弟弟去上班?”妈妈没开口,爸爸却主动问起来。
“要上班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方糖没有直接拒绝。“就算你和妈要去,我也可以安排,主要是我没这个打算。”
于是帮他们分析上班的利弊。
照一般工厂计算,一天干十个时,一星期至少干六天,每个月最多给五十块工资。
天天早出晚归,影响地里的收成不,连养的猪和鸡鸭鹅也会饿肚子。
在家当养殖户就不一样了,时间更自由,只要照着自己的去做,一年赚一万块不是难事,有必要每天在工厂赚那点钱吗?
“话虽然这样,可是工厂让徐凤年一个人管着,就不怕出问题?”方爸爸依然有些担心。
他虽然没文化,也听人聊过乡里的几家企业。
大家为了权力,你搞我,我搞你,斗得不亦乐乎。
偏偏女儿没看在眼里,他很难理解她的想法。
“爸,我们开工厂是为了赚钱,要权力干什么?”方糖被爸爸认真的想法逗乐了。“再产品要经过我的,一年赚多少钱就瞒不过我,徐凤年忙上忙下,等于在替我干活,我为什么要盯着他——”
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区别了。
别人以为他这样很神气,方糖却认为他是在替自己打工,还一人身兼数职,又不能多领工资,太吃亏了。
“女儿的对,你听她的就行,别瞎操心。”方妈妈在旁边插了一句。
一开始她也希望把儿子安排进厂,所以竖着耳朵听女儿解释。
现在听明白了,又觉得她的话确实有道理,就改变了心思。
工厂那边,女儿有本事看住,那赚的钱就不会少分。
而他们三个在家搞养殖,一年应该也能赚个一两万,那不是更好吗?
这样一来,等于得了两份收入,比在工厂领工资划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