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回忆篇之紫色鸢尾花(三)

A+A-

    时间过得很快, 雪伦在最高军学有着繁重的课业, 作为学校重点关注和培养的优等生,她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唯独只能挤出傍晚用晚餐的半个时时间, 作为和家人通话的时间。而这半个时的二十五分钟, 几乎都被约瑟芬占去了。虽然约瑟芬也是学生,也有课业,但她应付伊顿公学的功课显得游刃有余。课业之外,她难免会无比想念分隔两地无法见面的姐姐。雪伦只有寒暑假能回来陪她,约瑟芬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孤独的生活中去, 总是刻意和同学们保持着距离,和谁都并不深入交往。

    一年过去, 约瑟芬升入初三,成为考生。而雪伦也升入大二,开始了新一轮的学分争夺战。大二,雪伦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因为她希望能在升入大三后获得最高军学为数不多的走读资格,好回家去住。最高军学位于中央大区西郊,其实距离斯班赛家很近,如果每日乘坐专门的城市磁悬浮,不出四十分钟就能抵达,驱车大概需要一个时左右。而约瑟芬则希望能考出一个好成绩,继续留在伊顿公学深造,并获得伊顿公学珍贵的推荐资格, 进入英裔文学家的摇篮——爱丁堡大学读书。

    于是此后这一整年,二人都拼命忙于自己的学业,连彼此的联系都显得匆忙。即便如此,她们依旧坚持着每日不论长短,都要通话。有的时候,视频对话中的模样也是难掩疲色,难免会被对方察觉到辛苦的状态,但她们谁也没有劝谁放松一点,她们彼此都知道,这是为了能更好地在一起生活而努力,也是为了追求更积极向上的人生,她们互相默契地支持着彼此。

    其实雪伦相当在意约瑟芬究竟有没有交往的对象,不论男女,她都很在意。据是没有,可她很不放心,总是提心吊胆。妹妹的容貌与气质越发出众,喜欢她的人必然不在少数,妹妹宣称要专心读书学习,并不考虑恋爱交往的事情,或许能挡走一部分人,但某些顽固执著的家伙必然还是会缠着不放,甚是讨厌。

    雪伦不知道的是,约瑟芬也很在意姐姐在最高军学里的情况。而她能够获得雪伦消息的渠道要少得多,很多时候她只能靠视频对话中雪伦的状态来猜测雪伦的近况。约瑟芬其实有萌生考最高军学的念头,可她清楚自己的斤两,即便考上了,体能测试估计也过不了,不得不放弃。而她到底还是有一个文学梦,最终还是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女孩希望能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梦想与现实杠杆的平衡。从前的她逃避现实,只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如今不切实际的幻想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理想,而她再也不会逃避现实,因为那现实中有她最为珍惜的人在。正是这个最珍惜的人一直在鼓励她支持她,她才能付出努力,将幻想转变为理想。

    终于,辛苦一年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雪伦申请大三大四学年走读的批准下来了,而约瑟芬则顺利通过考试,升入伊顿公学高中部,并进入伊顿公学历史悠久的文学社。这基本上相当于提前获得了学校推荐。只要约瑟芬不违纪违法,成绩不一落千丈,不出意外,一定会顺利进入爱丁堡读书。

    暑假,雪伦兴冲冲地赶回家中,本想面对面和女孩分享喜讯,却没想到约瑟芬生病了,发烧39度,病因是热伤风。这丫头本来体质就不好,又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学习太拼命,睡眠不足吃的也不香,导致抵抗力下降,稍微吹点冷气,就着凉了。

    雪伦坐在约瑟芬床边,看着烧得面颊通红,睡得迷迷糊糊的女孩,心疼之情溢于言表。斯班赛家的家庭医生格温来看过了,约瑟芬并无大碍,但这次发烧却成了一个不良的开端,此后约瑟芬经常伤风感冒,抵抗力迅速下降,去医院做了全面体检,却并没有查出什么其他的病因,让家里人十分忧心。

    暑假开始,约瑟芬就病了,一直拖到暑假结束都还没好全。在此期间,雪伦一直亲力亲为地照顾她,陪在她身边。她渴了给她倒水喝,饿了去厨房端食物喂她吃,清醒的时候读书给她听,困了就陪着她一起睡。身体好点能下床走动了,就陪着她围着宅邸散步,还亲手清洗她换下的衣物,几乎是衣不解带,寸步不离。

    姐姐无微不至的照顾让约瑟芬满足到时常发出叹息,敏感的女孩甚至害怕如果有朝一日没了姐姐她该怎么办,她一定无法接受。而姐妹俩的感情如此好,母亲莉莉安欣慰之余,也陷入了某种莫名的违和感中。姐妹俩的相处模式总透出奇怪的感觉,仿佛超越了姐妹该有的界限,进入了某种微妙且暧昧的状态中。这让莉莉安不禁有些忧虑,偏偏丈夫纽伦特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国会选举和财政审查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几乎不着家,也顾不上孩子们,她没办法在这个节骨眼上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事去搅纽伦特,因此只能暂时将现状搁置。

    看出来姐妹俩关系不寻常的人并非只有莉莉安,宅邸中的仆人们其实也都有这样的感觉,私下里偶尔也会讨论。但因为怕丢了工作,不敢传得太厉害了,偶尔提一句,大家也都讳莫如深。这样一来,宅邸中的氛围也显得古怪起来。

    实际上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同性婚姻根本就不是问题,而姐妹俩也并没有血缘关系,按道理彼此爱慕,结婚是完全可以被任何人接受的。莉莉安和仆人们在意的也并不是两人的性别亦或法律上的姐妹关系,她们在意的是,两个孩子如果当真有感情,又该如何迈出这一步。这并不容易,试想如果未来关系发展出现了裂痕,或者彼此想要分手,她们还能回到姐妹的状态中吗?毕竟是一家人,分手了也不能像一般的情侣那样避而不见就行,如果为了避免尴尬,其中一方出走,那这个家从此以后就再也不完整了,实在令人忧心。莉莉安与纽伦特结婚时,只是希望能稍微改变一下约瑟芬的性格,让她未来在社会上能过得更容易一些,她可从来没有想过,竟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人们的担忧,其实也是雪伦的担忧。她早已认识到自己对约瑟芬的感情,可她并没有算将这份感情诉诸于口亦或表露出来,她只希望这辈子能做她的好姐姐,一直陪着她、照顾好她就行。她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也因此洞彻人心,她从不做长期计划,因为她明白未来难以预料。她的人生哲学是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若是发生能力处理范围之外的事,那么就随遇而安。于她来,对约瑟芬的感情是她能力处理范围之外的事情,她没有办法预料她和约瑟芬的未来,因此非常害怕破坏现在的平衡。再者,约瑟芬年纪还,十五六岁的年纪,还尚且没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希望至少要等约瑟芬成年之后,再考虑处理她们之间的感情问题。

    约瑟芬高一新学期报道那天,雪伦穿着自己最高军学的夏季军装常服去参加了开学典礼。这一身熨烫笔挺的空军制服,肩上闪耀的少尉军衔肩章,是她去年一年奋斗出来的成果。她在最高军学一年一度的大比武中斩获了校级一等功,先她的同学们一步获得了少尉军衔,她的大部分同学大学毕业完成毕业考核后才能被授予少尉军衔。

    开学典礼上她不出意外吸引了大量人的目光,这一次父亲太忙没能抽出空闲过来,她是代替父亲陪同母亲莉莉安来的。开学典礼之后,她们在大礼拜堂的门口拍照合影。那天约瑟芬的心情非常好,虽然病还没好全,可她气色真的看起来无恙,拍照时还调皮地掐了雪伦的手,以至于雪伦的注意力全放在了她身上,没有看镜头。她倒是笑容阳光灿烂地入了镜,母亲莉莉安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这张照片,虽然拍失败了,但她一直留在家族的电子相册里。

    那天莉莉安接受了两个女孩的感情,她觉得她作为母亲,有必要守护两个孩子的未来。不论发生什么,她都会陪伴在她们身边,注视着她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留下人生的轨迹。她也了解自己的丈夫,纽伦特虽然看似崇尚自由平等,但其实是个典型的英裔,骨子里依旧传统固执,或许对这件事的接受度没有那么高,她选择了替孩子们隐瞒。只要孩子们不和她开诚布公,她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大三学年,雪伦开始了走读的生活,虽然可以回家住了,但因为功课繁忙,她每日不得不早出晚归,经常会错过与约瑟芬见面的机会。清早她出门时,约瑟芬起不来,深夜她归来时,约瑟芬已经睡了。她只能每天去约瑟芬的卧室看她,即便如此,能看到女孩的睡颜,偷偷亲吻她的额头,她也很满足了。

    最开始的一段时间,约瑟芬强迫自己早起,或者一直等到雪伦回家才睡觉,结果导致她睡眠越发不足,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乃至于高一学年最开始的三个月时间,她就请了四次病假。在家里人的逼迫下,她不得不服下含有安眠成分的药物,早睡晚起,尽量延长睡眠时间,情况才有所好转。在此期间,雪伦认识了约瑟芬进入高中后交到的好朋友,这很新奇,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能和约瑟芬关系这么好的人。这个女孩名叫米兰达·沃克,约瑟芬生病的时候,她经常会跑到斯班赛家来给约瑟芬送功课,顺便看望体弱多病的好友。这是个性格很温柔的女孩,雪伦对她印象还不错。

    后来,女孩开始以交换日记的方式和姐姐交流,每日睡前写下今天一天的见闻,摊开留在书桌上,晚归的雪伦就会坐在她的书桌边,在接下来的一页写上她自己这一日的行程琐事。第二日早起,她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姐姐昨晚留下的日记。约瑟芬不用发短信的方式,她热爱书籍,也热爱亲笔书写的感觉,这种古典的爱好,也造就了她们充满浪漫气息的交流方式。哪怕见不了面,她们对此也毫无怨言,甘之若饴。

    唯独让雪伦难过的是,女孩经常在每日日记的文末留下“姐姐我好想你”“明天能早点回来吗,我算烤蛋糕给你吃”“我发现了一本新书,想和你一起看”这样的话,可雪伦没有办法回应,只能逃避般地写下“多喝热水”“不要熬夜”“多加衣服”这样的废话。她掰着指头数着日子,希望约瑟芬快快成年,也希望自己能早日毕业,独立出去,希望自己能早日拥她入怀,不再以姐姐的身份,而是以恋人的身份宠爱她一生。只是让她忧惧的是父亲的态度,她不知道如果父亲知道自己和约瑟芬的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不论如何,她坚信自己会抗争到底,就像当年父亲抗争祖父一般。

    在厚厚一本交换日记用完最后一页,重新换新的时候,她们分别度过了大三和高一学年,进入了更高的年级。雪伦的课业总算宽松了许多,她提前修完了本科阶段所有的学分,参加了素来有“地狱测试”之称的三级指挥官考试,已经提前获得了毕业资格。同时,她也获得了在最高军学继续深造的资格,将拜在最高军学院长罗曼诺夫上将的门下,继续进修指挥学。

    就在这一年的五月,约瑟芬年满十六周岁,法律上已成年。雪伦盘算着,要找机会向女孩表白了,长久以来女孩对她的态度,让雪伦对女孩的感情很有把握,她能感觉到女孩对自己非同寻常的情感,也许她也和自己一般一直忍耐着不。

    但是她始终没能鼓起勇气,总是懦弱地想着再等等,再等等吧,或许等约瑟芬高中毕业了再更好,这样不会影响她的功课。她不会想到以后的自己有多么记恨当时自己对待感情的笨拙和胆怯。

    如此一拖再拖,12月来了。圣诞节,所有登记在册的基督教信徒放假三日。雪伦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在这一年的白色圣诞节,她永远失去了向妹妹表白的机会,也永远失去了她生命中的一米阳光。她以16岁如此年轻的岁数撒手人寰,也在她心头狠狠破开一道巨大的血淋淋的伤口,从此再也无法愈合。他不仅失去了妹妹,也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从此以后茕茕孑立,形单影只。

    她的人生自那以后只剩下四句话:命运无情不仁,懊悔常伴吾身。若得时光溯回,必当不负流年。

    作者有话要:  回忆篇结束,第一卷 也结束了,下一章在周六,开启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