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第 109 章 一百零九
何氏的糍粑最为关键的一环便在于这石槽敲糯米, 杜明昭围观看得很是兴味,见宋杞和等人戳的有些时候,石槽里的糯米因而开始变软, 她的双手蠢蠢欲动。
“柳叶。”
杜明昭走过去,想从柳叶手里接过木棍, “让我试试。”
还没等柳叶递给她,何氏便一把阻拦, “昭昭,这活儿很费力, 你可做不得。”
杜明昭不高兴, “娘, 我怎么就不能做了?不就是倒腾糯米吗?”
“你那细胳膊细腿的,还没做多久多半就撑不住。”
杜明昭被得哑口无言。
何氏从宋杞和手里夺走木棍, 也将他给挤开,边唠叨道:“宋这力使得也不对,过会儿你胳膊是会要酸的, 你看着我。”
石槽里的糯米需靠人力成米团,质感呈现又软又黏的样子才算是好。
何氏干起活来比宋杞和是麻利太多, 她上手“咚咚咚”地捣碎糯米,再又使力在石槽里摆动木棍。
王氏看得感叹,“原来溪川县做的糍粑是这样的啊。”
糍粑起来容易, 做起来繁琐,包括何氏在内的四个人捣了近半个时辰,才将一大坨的糯米团取出, 之后还要摆在洗干净的布上吹风晾干。
何氏用刀切下一块,分给几个人,杜明昭因此拿到一块, 还没放入口里,手指之上已是粘粘黏黏地糊在了一起。
她又用牙齿咀嚼。
很软糯的糯米香,但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味道。
杜明昭没觉得很好吃,虽也不难吃。
可那面的王氏却赞不绝口,“何嫂子,这味儿很正的啊,细嚼起来越咀越香呢。”
“对吧?以往我们每逢过年时候才会做,这东西做起来好生麻烦。”何氏边回笑边嘀咕,“虽是糯米而做。”
王氏笑呵呵应道:“多亏你们家中人丁多,方才我只是瞧看着嫂子你忙,心里头都觉得累的慌。”
听她是在夸宋杞和还有应庚几人,何氏掩面笑道:“是我们家平白得了这个好女婿呀。”
王氏闻言睨向站至一处的杜明昭和宋杞和。
杜家姑娘温婉动人,像是吃不完手里的糍粑,她抬腕分给宋杞和,而宋杞和却是倾身将唇靠过来,就着她的手吃下去。
那股旁若无人的亲昵,是任谁都无法插足的感情。
王氏恍惚忆起早年新婚那会的甜蜜,收回神艳羡一笑道:“嫂子家是算等乡试过后再办大婚吧,阳春三月至十月之间都是好日子呢,衷心祝愿你家姑娘日后美满。”
何氏爽快地接下祝福,“多谢你呀王妹子。”
这糍粑要做的可不止是一锅,何氏糯米买的多,可供一大家子好好海吃一顿,再来出来的糍粑放干后表层生出硬壳,也好冬时储存多日。
何氏蒸了四大笼的糯米,王氏见后有些过意不去,“何嫂子,我上你家来也不好吃白食,这样,我做一道我那儿的糍粑给你家尝尝鲜。”
“好啊。”何氏看王氏似要用蒸笼,便问她:“需要我给腾出地儿吗?”
王氏撸起袖子,卷到臂的一半,点头:“嗯,我也要蒸。”
何氏便将糯米倒在竹篮里,又把蒸笼过水洗了两遍,交给王氏。
应庚与东宏几人闲不下手,得赶着把糍粑出来,这厢王氏问何氏借了一口铁锅,架在火上烧热,再将黄豆一并倒入,翻炒一刻钟。
杜明昭嗅到浓郁豆香,好奇地靠过来,“婶子这是做什么?”
“昭昭,垫垫肚子。”
何氏从竹篮里给她抓了一团糯米,杜明昭是洗过手的,大冬日用双手捧住糯米饭,这很有村里过年的感觉。
原本杜明昭不想再用,可才蒸熟的糯米饭是很诱人的,她大口吃了两口。
“嗯,好香!”味道果然是比糍粑要好。
何氏看出杜明昭所想,哼了下:“你是没吃到糍粑的味儿多好。”
杜明昭杏眸弯了下,她边吃糯米饭,边看王氏将炒熟的黄豆和白糖磨成粉末,总觉得做法似曾相识。
直到王氏用糯米粉和水,后放入蒸笼蒸熟,再将团子倒入豆粉里翻滚,每个团子都裹满豆粉,杜明昭终于看出她在做什么了。
这不就是现代时候的驴滚吗!
王氏递来一碗,“你们看看味道如何?”
杜明昭捏了一颗丢进嘴里,又递去给宋杞和。因有豆粉和糖做皮,驴滚不止有糯米香,还有淡淡的甜。
“很好吃!”杜明昭双眼放光。
豆粉是现炒现磨的,味道相当纯正。
王氏很是开怀,当即就笑开了花,“杜姑娘喜欢我心里高兴啊!我家那个男人自被杜姑娘看过诊后,姑子就尽心在照料她兄长,我身上的担都轻快了许多,他病能好,我是想与杜姑娘道谢的。”
杜明昭笑着回她:“婶子客气了。”
何氏跟道:“害,看她这么喜欢,我跟着你学会岂不是更好?都是邻里,这谢谢不必时刻挂在嘴边。”
杜家人的心善让王氏直应是。
何氏倒是很感意外,毕竟王氏的糍粑她是从未见过的,但杜明昭爱吃,那她便算和王氏学这做法。
两个婶子互相讨教着,杜家门外突然有人敲门。
杜明昭走去开了门,却见隔壁的白氏亲切摆出笑脸,喊了她:“杜姑娘。”
“婶子,这是?”
“是想与你道声平安的,我家那俩孩今日彻底好全了。”白氏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感激,“真如杜姑娘所言,三日之后必能痊愈。”
杜明昭还以为是什么事,若是感谢她就颔首收下。
何氏听到白氏过来,转头给她切了一块糍粑,“大妹子,今日我们正好在做吃食,你来的赶巧,带回去给娃儿尝一口。”
王氏那“驴滚”式的糍粑也送了白氏一碗。
白氏乍一下还不好意思接,“我怎好拿白食。”
“这有啥的?”何氏不以为然,她热情惯了,“要过年的,咱几家都是外地人,身在异乡,也要过个好年啊!”
“好。”
白氏感动至极,她便接下应道:“嫂子啊,我家明日还会做些卤肉,皆是我给你也送些来。”
“好啊,那我等着。”
何氏欣然一笑。
杜明昭光是看着,都能油然感触到何氏与几家处的好关系,换作是她,还做不来这些交际。
待白氏与王氏离开后,杜家恢复了平静。
不过这安静没能持续太久,午后一过,杜家大门再度被人敲响。
彼时杜明昭才用过午饭一个时辰,她和宋杞和正在房中整理医册,归纳纸页记录来长甘县至今的总结。
柳叶入屋恭敬禀道:“姐,院外有户人家来找。”
杜明昭与宋杞和对视一眼,她遂后披上斗篷去了院中。
杜家之外等候的是一辆马车,杜明昭远远眺望,看轻马车帷帐上写有一个“钱”字。
求见的是钱家的大管家钱安,他愁眉苦脸地在门外来回踱步,见杜明昭走出那是当即奔到了她的跟前。
“杜姑娘,可算是见到您了!”
钱安拜道:“杜姑娘,我们家老爷染上了一桩极怪的病,钱家意欲请杜姑娘过府为老爷看诊。”
钱安规规矩矩行了礼,杜明昭仍感困惑,按理长甘县还未有那个人家会对她行如此尊礼,她在长甘县更未受众人而知。
杜明昭蹙起秀眉,“你怎知道我是大夫?”
“莫非杜姑娘不是?该不会是找错了地儿吧,我记着是状元胡同的杜家呀,没错的。”
可钱安的下一句,令杜明昭直直愣住。
钱安还:“是我们姐吩咐的,她道杜姑娘曾在街上义诊,便派我来杜家请您过府。”
杜明昭疑窦消散,她笑应:“是这样啊,那我随你去钱家。”
“好嘞,姐您请。”
钱安请杜明昭上马车,宋杞和便守在杜家门外,见她要走,作势也要跟去。
“这位公子……”钱安想拦人。
杜明昭却回头浅笑道:“他与我一道。”
钱安从她轻轻的笑中看出些许的压迫之感,他只得点了头。
于是杜明昭与宋杞和两人同搭乘马车去往钱家。
马车停靠在钱家正门口,杜明昭下车时,目光不经意间扫到门口石狮的后方,竟还停着一辆马车。
只是离得太远,加之被石狮挡住视线,杜明昭看不清是哪家的人。
因而在走去钱老爷主院的路上,杜明昭问了钱安,“钱管家,今日还有旁的大夫?”
钱安一路上是着急又担忧,额上布满汗水,他边擦边道:“不会吧,姐是只派人请杜姑娘来的。”
这话还没走两步就被瞬间脸。
无他,杜明昭步入钱老爷院时,见到的是身披朱色大氅,立于屋门前静默等候的王琰。
钱安第一眼便认出了王家如今的当家人,上前恭敬福礼:“老奴见过夫人。”
王琰抬手让他起了身,那张凌厉的脸庞却如这长甘县积满的雪,不会因任何而融化。
不出一刻,王琰的眸子便落在了杜明昭身上。
杜明昭立马蹙眉。
她犹记得在济世堂两人的初遇,因此也未摆出好脸色,只是神色冷淡地垂眸。
王琰冷冷的声音响起:“我记着钱家请的是济世堂来为钱老爷看诊?”
她在质问为何杜明昭会出现在这里。
王琰自然也认出了她,更知道她是一位大夫。
钱家同时请两位大夫而来,其中之一是济世堂,另一位却是名号都未听过的外乡人。
莫非是钱家看不起济世堂,看不起王家。
更看不起她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