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第 128 章 一百二十八

A+A-

    未免宋鸿信多想, 宋杞和还是命应庚回衙门禀报薛径入城的消息,因薛径执意要上西街察看病情,杜明昭连饭都顾不上吃, 只好陪同薛径一同前去。

    几个人算是从城门又折返了西街,守在巷外的衙役见宋杞和与杜明昭, 没做阻拦便放了行。

    有一位多瞄了薛径几眼,稍有察觉的宋杞和撇头就道:“这位是我带的人。”

    “是, 殿下。”衙役们垂首。

    薛径环顾四周,入目之间的衙役皆戴着杜明昭所做的口罩, 他感到十分怪异, 问杜明昭道:“杜丫头, 你是哪儿想的主意?”

    “师父是问面罩?”

    “不错。”

    杜明昭杏眸轻缓绽笑,她总不好现代累积下来的经验, 只道:“是我从书上学的。”

    薛径沉思着,“这还是我头一回见这般治理鼠疫。”

    杜明昭却反道:“师父从前可是治过?”

    “有,不过是许久之前的往事了。”薛径脑中的记忆都有些模糊不清, 但他仍记着那一夜城中暴乱的模样,他又:“寻常我们的治法是药到病除, 主要还是看好病者,等所有人痊愈。”

    “那若是不断有人染上怎么办?”

    宋杞和适宜地插嘴,“昭昭这个法子一用, 不光是西街,城中染病之人都少了许多,足以可见有多管用。”

    薛径倒是喜欢听杜明昭被夸, 他应了宋杞和的话,“是啊,所以我才夸你想的周到。”

    杜明昭有些不好意思, “师父还是莫要夸我了,待城中鼠疫能彻底安息,那才是我乐意见成的。”

    “嗯,是。”

    三个人不时上几句话,在这交谈的片刻,杜明昭来到王洪才的院子,抬脚便领薛径入院。

    此刻王太医与林太医、吴太医正在院中窃窃私语,而明太医则在右侧的屋中为王德旺诊脉。

    三位太医听到门口有走动声,齐齐侧头往杜明昭这面看来,王太医诧异道:“杜姑娘回来了?”

    不等杜明昭应话,三人却是立刻留意到她身后随之入院的老者,那人年近六十,胡子花白,眉却是半黑半白,一袭灰色衣袍沾有灰尘却盖不住他浑身的抖擞。

    林太医与吴太医瞬间怔愣,唯有王太医是一眼认出来人,当场呼出声,“薛老,是您!”

    “薛老?”

    “薛老!”

    林太医和吴太医彼此交换眼神,两人本在心中的揣测,在这一刻忽而被应证,这突如其来降临永阳城西街的人,竟是多年之前请辞离京的薛径。

    薛径淡淡地扫过王太医等人,眼眸映着深沉的意味,他笑道:“多年不见了,王院正。”

    从这句话里,王太医听到了很浅的冷意,他下意识地蹙了眉。

    吴太医试探性地问:“您真是薛老?”

    “是我。”薛径回了笑。

    吴太医乃是在薛径走后才入的太医院,他一时认不出,但也听闻过薛径的名字。不为别的,只因那年太医院遭大罪,全因陛下降责于太医院院正薛径。

    那时候的薛径盛誉全京城,可谓是凭借绝顶医术坐稳院正的位子,无人可撼动。

    薛径离京之后,尽管王太医被封为院正,但众人深知,他的医术并不如薛径。

    “薛老!”在屋中的明太医闻声奔出。

    再一见杜明昭身侧的老者是曾经熟稔的容颜,明太医激动地嘴唇颤,“薛老,您竟然来永阳城了!”

    薛径盯着明太医瞧了一会儿,好半晌才忆起他是谁,顿时道:“啊,你是明。”

    “是我,薛老。”明太医对这个称呼感到亲切万分,他直点头,“看来杜姑娘真是您的徒儿啊。”

    薛径万般自豪地答道:“是,我这些年只收了这么一位徒儿。”

    “莫怪她那一手好针法,救的了王老爷。”明太医不住地感慨。

    薛径却疑惑,“这王老爷是?”

    “哦,哦。”明太医忽而忆起薛径刚入城,还不知西街的近况,他复而道:“这位王老爷是杜姑娘诊出鼠疫的人,前些时候我们开了药,王老爷的病却不见效,后来是杜姑娘妙手拉回王老爷的命。”

    宋杞和看王太医面色不虞,猜出他被明太医抢了先微感不快,他便插话道:“薛老他虽并非太医院的人,但他和杜姑娘师徒二人有治理鼠疫的法子,王太医应不会推拒这两人留在西街吧?”

    王太医想找一个由头,正在这时,应庚从衙门返回。

    “殿下。”应庚望见一院子的人,他越过王太医径直来到宋杞和跟前,“太子殿下有令,命薛老和杜姑娘同留西街,王太医等人不得违背。”

    王太医憋着一口气,老脸都涨红了些,“老臣领命。”

    “那还要多拜托王太医了。”薛径这些年见了诸多人,哪里看不出王太医恼怒被抢了风头,但他更急切救人,因此直接问道:“不知道除了王老爷,可还有需看诊下药的人?”

    “这……”明太医停顿了一刹,长叹道:“西街的重病之人多着呢。”

    薛径的脸当即一黑,他狠狠瞪王太医,扭头与明太医道:“都有哪些?领我去。”

    “薛老,这院里就有一位,是王家的少爷。”

    “容我先瞧看王家老爷。”

    “是。”

    薛径与杜明昭再入了左侧的屋子,经过两日的医治,王洪才呼吸平稳地仰躺在床。

    桌上有一碗已喝完的药,薛径本想尝一口药,然而杜明昭千叮咛万嘱咐在西街不可摘下面罩,他便喊来杜明昭问她开的方子都是何药。

    杜明昭逐一报上药名。

    薛径轻而点头,他走到王洪才身边为他摸了脉。

    杜明昭在旁不时道:“我为王老爷施针抑制了病情,今日他再未咳过血。”

    薛径摸到王洪才鼓动的脉象,他赞叹道:“做得好,杜丫头。”

    王洪才的病情无需担忧,师徒二人又去了隔壁王德旺所在的屋子。

    与老爹相比,王德旺的面色竟还要好看些,他神志是清醒着的,在薛径师徒二人入屋时,王德旺轻声咳着侧目看了过来。

    明太医上前就道:“这二位同是大夫。”

    王德旺点了点头。

    明太医又与薛径和杜明昭解释,“王少爷发不出音。”

    “无碍。”

    薛径并不见怪,他走上前为王德旺把脉,后又喊了杜明昭去摸一回,师徒二人都诊了脉后,薛径问明太医道:“这王家少爷是几时生的病?”

    “他比王老爷要早个五日。”明太医回道。

    薛径抬起手,习惯性地摸胡子,奈何胡子被口罩挡住,只能碰碰另一只手,“他的病没那么重,好治。”

    杜明昭回看一眼薛径,“师父,我也如此以为。”

    床榻里听觉仍在的王德旺旋即眼中绽光,他耳中那句“有的治”仿若天籁之音,在这几日的昏暗之中,令他心生希冀。

    薛径让杜明昭往下,“杜丫头你的点子。”

    “师父,我还是觉着施针是最好,吃药需得几日才能见好的苗头,但鼠疫恐有万一,王少爷眼下虽病不重,可若哪一日突发成重病,那就不妙。”

    杜明昭怕的就是鼠疫的不确定性。

    这点连她都不能担保。

    薛径应道:“依你的去做,先为王少爷施针吧。”

    杜明昭当即去端水净手,准备银针刺穴。

    而明太医不好干站着,于是他问薛径,“薛老,您可要为王少爷开方子?”

    “永阳城好抓药吗?”

    “好的,西街有一处药房,不用外出再寻药。”

    薛径回道:“哦?”

    明太医喜悦地与薛径讲道:“这亦是孟大人和太子殿下为我等考虑的,平日我们在西街会待一整日,要是抓药还得上街,会无端费事。”

    薛径轻飘飘来了一句:“可我也知,永阳城的鼠疫已有半个多月。”

    他的言外之意是,西街尽管有诸多便宜,怎么太医院还没想出如何治理鼠疫?

    明太医臊得脸红,他支吾回:“薛老,是我医术不精,还需再多学多问。”

    “明啊,你有这份心就是好的,我盼着你这事过后能学到许多。”

    “多谢薛老。”

    薛径不知为何含笑拍了拍明太医的肩膀,算是安慰了他。

    明太医已下定决心,这回永阳城治理鼠疫他定要寸步不离地跟在薛径师徒身边,既是做个杂的帮工,亦能随杜明昭和薛径学医治鼠疫的方子。

    王德旺的药方是薛径给开的,明太医再接过方子后,发觉王家父子需吃的药确实不同。

    杜明昭为王洪才开的那副,其中止血的药材更为多。

    而薛径给王德旺开的,偏向于润肺。

    明太医飞快回到药房抓药熬煮,并将药汁带回一点点喂给王德旺。

    这位王家少爷人是苏醒的,杜明昭取下针,他再喝药便轻松了许多,一整碗下肚,王德旺苦得想吐水。

    “可不能啊,王少爷。”

    杜明昭止住他的动作,“再苦你也得喝下去,没什么比你的性命来的更重。”

    王德旺听进了她的话,红着眼眶点了下巴。

    西街共有上十间院,每座院子都关着三四个重病之人,薛径和杜明昭在医治了王家父子后,不敢停歇地又顺着巷子去往下一间院子。

    王太医等人已先入内备好所需,然而等到师徒二人,吴太医却是一脸灰败地站在院中。

    明太医大感不好,直问:“怎么了?”

    吴太医哀痛地摇头,“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