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资助扶桑国称霸?
“而今又成为继承,正是模仿我汉人的官吏和皇位制度。”
如此细细来,李世民不寒而栗。
李宽叹了口气道:“父皇,先前我引香阁被扶桑人偷窃,为了维护扶桑的荣誉,这群扶桑人竟切腹自尽,这样的民族”
“现在的扶桑有多卑微,待他们强大之后,便会有多么狠戾。”
华夏那段惨痛的历史如刀刻在每个华夏人的心中,无论过去多久,无论如何粉饰太平,都是每个华夏人心头的伤口。
触之心痛。
历史已经给了李宽足够多的教训,正因如此,他才不会放任扶桑人来剽窃大唐的技术。
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想在扶桑人还在襁褓时,便永绝后患。
李世民深呼吸了口气,目光里满是赞叹。
“以史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明失。”
“孔子曾,三省吾身。学,听,看,才能进步,这扶桑人都能明白的道理,朕倒是给忘记了!”
李世民脸上闪过一丝羞愧之色,而后看向李宽问道。
“宽儿,朕既然已经答应了,必然就不能再出尔反尔,朝廷无法出。”
“依你所见,此事该如何处理?”
李宽却是摇了摇头,道:“其实不论如何,大唐都无法阻止扶桑偷学我大唐的技术,只要有钱,自然会有豁口被掀开。”
李世民问道:“那怎么办?”
李宽想了想,道。
“儿臣倒真有一计,但此事正需要父皇以朝廷的名义去做!”
“扶桑在不断的学习大唐的官僚体制,学习大唐的文化礼仪,他们知道想要国家稳定发展,首先是文化政治体系上的上升,从某种方面讲,军事并不是唯一让国家强大的利器。”
李世民点了点头,对于李宽的话深表赞同。
李宽接着道:“既然如此,我们大唐何不助他们称霸岛屿?”
资助扶桑国称霸?
李世民非常不解,这不就是李宽的养虎为患?
李宽继续道:“扶桑国的金矿、银矿等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在市井购置时,即便是以溢出市价的钱财购置,他们也不会觉得心疼。”
“所以我们就把武器卖给他们,文化我们无法藏起来,但是技术却是可以。”
“只要我们把核心技术隐藏起来,直接出售成品给他们,就算是他们要分析其中的技术,也是需要时间的。”
“现在扶桑国群雄逐鹿,藩王并立,天皇即便是有了武器,但他下的兵力却是不足的。”
“而我们大唐此时便找借口,派遣兵力入驻扶桑,美曰其名平定内乱。”
李世民疑惑道:“但一旦平定内乱后,那驻兵不是要撤离扶桑,到那时扶桑国有着我大唐的先进武器,迟早会将技术学会。”
“对。”李宽不置否认,当即道,“所以在扶桑内战接近尾声时,我们就需要高句丽、百济这些国家出场,资助这些国家助长他们的实力。”
“而后暗中推波助澜,或者叫驻兵搞些动作叫扶桑以为是高句丽这些国家捣鬼,彼时扶桑实力壮大,自然受不了这种挑衅,一定会与高句丽这些国扳扳腕。”
“只扶桑他们的战争不结束,他们就找不到任何理由叫大唐撤兵。”
“长久以往下来,我大唐不就有正当理由,以正义之师入驻这些国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到那时,为了惩治扶桑等国的战争行为,将其的军权全部收缴大唐。”
“这时候的扶桑不就是大唐的掌上之物,岛屿上的金、银、铜这些资源,便是我大唐的后花园。”
这一席话,叫李世民听得目瞪口呆。
其实这些段也是现世米国对于扶桑的做法,二战后,米国占领军协助制定的扶桑国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不保持战斗力。
此外,扶桑国被迫允许米国的驻军,地位协议规定,米军士兵在基地外犯法只要不是被现行逮捕,扶桑就无权在起诉前再施行逮捕。
相当于变相的治外法权。
所以导致扶桑人在见到米国人就像是见了爹一样。
如此宏图,李世民岂能不动心?
时下大唐并不是没想过对扶桑等国下,只是苦于师出无名,况且扶桑又跟儿子一样舔自己,实在是下不去。
这要是下了,其他国家会怎么看大唐?
他还怎么完成千古一帝的称号。
但李宽的话就不同了,我大唐是为了帮助你们平定内乱才派兵的。
而且你们这些国家太喜欢战争了,所以你们的爹看不过眼,要收了你们的兵权,这是为你们好。
李宽想了想,继续道:“不过要想达成这一点,大唐暂时还面临着两个难题。”
“第一,既然要入驻扶桑等国,那就意味着我们大唐要拥有远超扶桑的兵器,彻底绝了扶桑造反的心。”
“第二,派遣兵力入驻扶桑,也就明大唐兵力势必会遭到削弱,所以我们需要先肃清周边吐蕃突厥才行。”
李世民点了点头。
宽儿这子每句话都到点上了,短期来看如今大唐最需要忌惮的紧挨着的吐蕃,长期来看才是岛国扶桑。
但话虽如此,李世民又是愁了起来。
这话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吐蕃的实力不容觑,想要短时间内肃清吐蕃,显然无异于痴人梦。
况且,这个远超扶桑的兵器,又从何而来?
自古以来,战争拼的就是兵力,兵器只能是锦上添花。
但李世民可太了解宽儿这子了,没有接下来的计划,这子就绝不会出这样的话。
于是李世民看向李宽,询问道:“对于你所的这两点,你可有对策?”
李宽神色平淡,摇了摇头,“没有。”
当然,李宽的自然是谎话。
只是他暂时还不想将火药技术给公布出去,毕竟这可是他的杀锏。
李世民:“???”
敢情你子慷慨激昂地这么多,合着你心里也没底啊。
不对不对。
这不是宽儿这子的性子,这子肯定是想要狮子大张口了。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道:“良田两千亩,通宝十万贯,俸禄每年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五百户。”
此言一出,倒是叫方商一个趔趄。
这特么的。
这待遇简直可以是升天了。
整个大堂,最大的封赏——长孙无忌,也不过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
太子殿下这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