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粮票
75年的时候,上面的确考虑恢复高考。
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75年高考到底没有开始。
真正的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
那是唯一一次冬季高考,1977年10月报名,12月考试。
78年之后,就都是7月考试了,并且考试日期延续了几十年没有变过。
所以韩千雪第一次从陈年那里听到高建军要参加高考的时候,她就知道这孩子考不成。
不过这个时候,她也不会开口。
在人家期待的时候泼冷水,是要被骂的。
再有人问她原因,她怎么?
从里看到的?
到时候她被送到精神病院都是轻的。
搞不好她要被人开膛破肚呢?
韩千雪才不会把自己放在危险的位置上。
在她原来的世界,能活一天赚一天,当然要活得痛快。
可是在和平年代,她当然要好好计划,让余生的每一天都活得痛快才行。
算盘和纸笔被送进来,高山岳开始算账。
他拨算盘的速度很慢,可是没有一个人主动帮忙。
倒不是他们冷漠,而是高山岳不会信任他们。
没见陈玉都没话吗?
高山岳翻来覆去算了好几遍,才笑眯眯地对陈年:“花了53块6毛8分,对不对?”
“对。”陈年点头,把之前卷好的钱交给高山岳,“姐夫你数数。”
高山岳把皮筋解下来,开始数钱。
他的手指在舌头上擦了些口水,防止钱黏到一起,一张一张仔细数起来。
“没错。”他把桌上的钱重新卷好,放到衣服里面的口袋里,“我昨天听你姐了,你们才找的房子,估计家里啥都没有,晚上到我们家吃饭吧!我爸妈还没见过雪和冬至。”
陈年没有摆谱,也没有生气,只是心平气和地:“本来也算去个长辈个招呼。大夫妈需要休养,我和千雪还没工作,刚好可以照顾妈。晚上去姐夫家吃饭,顺便也把妈的东西收拾收拾。”
话音刚落,高山岳和陈玉的脸色就有些不自然。
陈年一家不明白,老太太却是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高家老两口都是铁公鸡,不但自己一毛不拔,还喜欢占人便宜。
她住院这些日子,不定衣服什么的都被高老太拿去穿了。
放在女儿家的东西,老太太总不能锁起来。
“那啥!那个……也快下班了,你们和我一起走,陈玉去买些菜再回去。”
“我没钱。”陈玉没好气儿地。
“你这人!”高山岳瞪了陈玉一眼,有丈母娘一家子在,他也不好什么,只能把陈玉拉出去。
一出门就又碰到那俩喜欢八卦的女工。
陈玉道:“算盘和笔在里面,麻烦你们帮着还回去。”
“不麻烦不麻烦。”八卦都听了,跑跑腿算什么呀?
俩女的虽然同时进去,可是还东西的时候却只有一个人去,至于另一个人,当然是偷听陈玉两口子话去了。
高山岳掏了五块钱给陈玉,“你下班先回家把丈母娘的东西收拾好了再去买菜。丈母娘爱吃鱼,陈年爱吃肉,你都买些。”
“光给钱,票呢?”陈玉板着脸伸手。
“票不都在你那里?”
“在不在我手里你不知道?”
高山岳不高兴也得忍着,毕竟他们一家子昨天人之心,冤枉陈年他们了,这会儿在陈玉面前,他也觉得没脸,“你回家跟妈要粮票,就我让的。”
陈玉拿腔作调,“如果妈不信,晚上咱们就吃早上的剩饭拌咸菜。”
“你!”
陈玉抬下巴,“我怎么?我妈住院的钱可是给了,你还要怎么地?真要算账,是不是算算我妈在家给我们带孩子干活的工资要给多少?”
“陈玉,你就不能好好话?”
“不好好话的人是你!”陈玉推开高山岳,“你回去和领导请假先回家和你妈清楚再去买菜,我下班陪着我妈和我弟他们回去。”
高山岳也知道自己妈啥样,他只能黑着脸去请假。
走廊没人了。
陈玉捂住脸蹲下,低声哭泣。
陈冬至本来想上厕所,看到哭泣的大姑,又踮着脚尖悄悄回去了。
“这么快?”韩千雪问。
陈冬至跑过去,搂着韩千雪的脖子声了几句。
韩千雪叹息一声站起来,“真是个笨蛋,竟然找不到厕所。走,妈带你去。”
“我带他去吧!”陈年在旁边。
妈妈带着儿子是去男厕所还是厕所?
“行,那你去。”韩千雪笑着坐回去。
“是不是出什么事了?”老太太看了这样一出大戏,还有什么不明白?
韩千雪刚要话,就听老太太又:“我耳朵好着呢!”
“妈!瞧你的,我还能骗你啊!”韩千雪故作委屈,“妈你不信我,我伤心了。”
老太太耍无赖的人没招,“你呀你!”
“大姐夫可能是惹大姐不高兴了,冬至刚在走廊看到大姐在难过,就过来搬救兵了。”
老太太叹息一声,“都是没钱闹的。”
韩千雪撇嘴,那可不一定。
没钱都这样,有钱了高家人还不定怎么张狂呢!
也不知道陈年怎么劝的,下班的时候,陈玉已经恢复正常了。
陈玉挥了挥手,:“走,我带你们去我家瞅瞅,见见我家儿子闺女。”
“哥哥姐姐?”陈冬至蹦蹦跳跳。
韩千雪就在陈冬至身边跟着,防止他摔马路上去。
陈年看着媳妇儿和儿子,心里感慨,他妈眼光果然好,当初一眼就相中韩千雪。
他姐和他姐夫是陈年爸还在的时候给定下的,现在看,不怎么靠谱。
高老太问儿子:“陈年真的给钱了?”
高山岳把钱拿出来:“给了,一分不少。”
高老太伸手就想拿,却被儿子躲开。
“妈,咱家粮票都在你那里,钱放我这就行,等哪天休息,我就去存起来,给建军和建文上学用。”
高老太想什么,却被高老头的咳嗽声断。
高老头不在意这一顿饭,他在意的陈家老太太的粮食关系。
“陈年一家子才来燕京,能不能安稳下来也不知道,你丈母娘没她的粮食关系咋弄?哎,我知道你丈母娘对你家付出了不少,可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这家里用钱的地方也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