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古代女军医1

A+A-

    “咳咳”

    一夜下来,东厢的咳嗽便没断过。

    姜宓伸越过紧紧依偎着她的女孩,给里面睡着的男孩掖掖被子,偏头看向屋子的格窗,粗麻纸糊的窗格透着微微一抹亮。

    姜宓心里估算着时间,轻轻掀被下床,拿起盖在薄被上的青布短衣穿上,拢起头发裹好头巾,开门出了屋,朝棚搭的厨房走去。

    李氏听到动静,就知大女儿起了。

    侍候着丈夫重新躺下,弯腰端起地上的痰盂,出了东厢。

    入冬的西南边境,叫寒风一吹,蒙蒙水雾片刻就打湿了头发、衣襟,森森寒意侵入薄薄的衣服直往骨头缝里钻。

    姜宓拨开火,抓把糙米淘洗一遍丢进瓦罐,匆匆洗把脸,于厨房门前折根茶花枝去掉青皮,用石头砸软,蘸上粗盐刷牙,完了,捡根烧黑的木棍,对着水缸照着画粗眉毛,然后用刀刮些黑粉,点上一滴茶油拌均,涂抹于脸部、劲部和双(沾了油的黑粉不容易洗去)。

    此时再对着水缸一照,哪还有什么娘子,分明是个稍显俊弱的少年郎。

    原主是叫一场风寒夺去了性命,姜宓过来一个多月,了解的不多,只知道这是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大庆。原主的父亲原是京城怀阳伯第三子,二十年前,怀阳伯犯事,一大家子杀的杀,贬的贬,流放的流放,早已十不存一。

    而她父亲姜望则是流放的一员,一到边境便被纳入军户,开荒耕地,修筑工事,战时入伍抗敌。

    三年前,南蛮来犯,姜望随大军迎敌,不幸胸口中了一箭,命虽捡回来了,却落下肺疾,常常咳得睡不着。

    他与同为流犯的李芳娘成婚十几年,育有两女一子。

    大女儿姜宓,4岁,娇嫰得似春头一捧花芽,最善长捏针绣花,执绳打络子,卖于绣铺补贴家用。

    二女儿姜灵,2岁,是个淘气泼辣的,在家坐不住,日常不是带着弟弟跑去学堂外面听先生讲课,就是进山捡柴、摘果、采菌子。

    儿子姜菁,6岁,生他时,李芳娘难产,差点没一尸两命。经过几年的调养,李芳娘身子骨虽已渐好,姜菁却还是有些体弱,一场雨、一场寒,都要病上几日。

    姜宓初来,家里因原主生病,借了一大笔钱,姜望急得咳疾越发重了。冬寒,姜菁紧跟着病上数日,一家子的生活几乎无以为继。

    她又不会针凿女红,无法做绣活补贴家用,只得找借口要学医为父为弟治病,女扮男装,去医馆偷偷以家专针灸相赠拜了位坐诊的大夫为师,让他教些药医知识。

    李芳娘将洗刷好的痰盂放回东厢,洗洗,拎起瓦罐上的盖子搅搅里面的米粥,看向女儿:“怎么又起这般早?”

    姜宓收拾好自己,伸从棚中搭起的架子上取下一个竹筒,拔开塞子,从中倒出一把白果:“我听阿爹咳得厉害,想给他熬碗白果汤。”

    李芳娘默了默,忍不住道:“宓,你阿爹不想让你去药铺。娘、娘也不想你去。昨天,隔壁的宋大娘过来,军中蒋百户家的夫人今夏在绣坊见过你,觉得你温婉秀敏”

    “娘,”姜宓打断她道,“我不嫁!”

    “你这孩子,糊什么!”李芳娘生气地拍了姜宓一下,“姑娘家哪有不嫁人的。”

    她才4啊,姜宓光是想一想,头皮就一阵发麻。

    把洗好的白果往她里一塞,逃也似的跑出厨房,拎起屋檐下的竹篓、镰刀向外跑道:“娘,阿爹的白果汤就交给你了,我进山看看有没有认识的草药,卯初,我下山直接去医馆,就不回来了。”

    “唉、等等。”李芳娘急急追上女儿,从腰封里摸出两文钱塞给她,“拿着,路上买两块烧饵块吃。”

    为让她安心,姜宓没有拒绝,收起两文钱,冲她挥挥,快步向外走道:“地里的冬菜你别急,下午我早早回来帮你收。”

    “家里有你妹、你阿爹呢,不用你操心。进山心点,别往密林深处去。”

    “诶。”

    雾气大,湿气重,能见度不高,折腾到卯初,姜宓挖了十来斤白芨根茎,二十多斤百部根,五六斤狗脊根。

    下山的路上碰到片野茶林,累累茶苞压弯枝头,姜宓放下背篓,在溪边洗洗,蹭蹭爬上树,扯起衣摆摘了数十颗。

    进入集市,一文钱买块烧饵块,边走边吃。

    这边吃完,人也到了医馆。

    “姜哥来了,”伙计阿升瞅眼她水湿的布鞋、裤腿,热情道,“药房的火炉刚升起,你赶紧进去烤烤。”

    姜宓道了声谢,反探入竹篓抓起五六颗茶苞给他:“尝尝,刚从山上摘下来的。”

    “你又进山采药了?”

    姜宓点点头,冲闻声出来的杨大夫躬身行礼道:“师傅早!”

    杨大夫捋着胡须,微一颌首:“都采了什么?”

    姜宓放下竹篓给他看:“有白芨、白部、狗脊根。”

    杨大夫也不嫌脏,挨个拿起看看:“不错,品相极好。炮制后卖,还是现在称重?”

    炮制后再卖能多得些银钱,只是姜宓急用钱,等不得几日:“现在称。”

    44斤,得了20文钱。

    中午,姜宓在药铺里抓了莲子、百合,用竹篓装着剩下的茶苞抽空回家,经过菜市,称了半斤猪肉,又到粮店买上五斤精米。

    莲子百合煲瘦肉粥,养肺止咳。

    “哎哟,腾哥儿这是又买了什么好东西?”旁边的邻居出门见姜宓背着竹篓从集市上走来,笑道。

    姜宓女扮男装,为在外行走方便,对外只是姜家旁支前来投靠的哥儿,叫姜腾,字云初。

    “宋大娘,”姜宓唤了声,斯文道,“我给三伯在医馆拿些药材养养肺。”

    罢,递了四五个茶苞给她:“尝尝,早起进山采的。”

    “哈哈那我就谢谢腾哥儿啦。”

    进院把东西交给李芳娘,交待好怎么做,姜宓背上腾空的竹篓匆匆便往医馆走。

    “驾——驾,前面的让让、让让——”

    姜宓急忙朝路旁退去,三匹马风一般从身旁越过,看背影,应是军中之人,身上穿着黑色软甲。

    “巫将军、是巫将军!”

    “第二个是韩少将,第三个若是没看错,应是卫军师。”

    “三人都来了,不会是南蛮又打来了吧?”

    众人心头一凛,一时静极。

    一个“巫”字,不免引起了姜宓的注意,她看向第一个嚷叫起来的中年男子:“大叔,你方才领头的是巫将军?”

    “哥不知道巫将军?”

    姜宓拱:“某上月月中刚从外地来。”

    “哦,起这巫将军啊,那可真是一员虎将。三年前,南蛮来犯,前任将军阵前被擒,知县丢城而逃,若不是5岁的巫将军带兵赶来救援,我等焉有命在。”男子罢,冲远去的三骑,拱身深深施了一礼。

    姜宓跟他做了遍动作,接着问道:“大叔可知巫将军的名讳,某听了你这番话,心中敬佩,更感念他三年前来得及时,不然,我家三伯只怕已裹尸疆场。”

    “你三伯?”

    “军户姜望。”

    “哦,”边境年年都有流犯过来,军户那么多,男人并不知道姜望是谁,只是见她一脸真诚,又连人名都报了,觉得诚实可信,“巫将军,是巫老将军嫡孙,现任镇国公嫡次子,名叫家昱,字静安。”

    巫家昱,字静安。

    静安,反过来就是“安静”。

    词典里,“宓”的意思就是“安静”。

    “巫家昱,是你对不对?!”姜宓脸上的表情一时又喜又悲,忍不住拔腿朝三骑消失的地方追了过去。

    人怎么跑得过马,没出集市,姜宓就气喘喘地累惨了,再看,哪还有他们的踪影。

    “阿升,”回到医馆,姜宓找伙计阿升打听道,“你知道附近哪有军营吗?”

    阿升紧张地环顾了下,一把扯着她的胳膊走进后院,孤疑道:“你问这个干嘛?”

    “我方才在街上遇到巫将军骑马经过,那模样,真是要多英武就有多英武,你瞧我这身板,要是进了军营,是不是也能练成他三分英武,不再被人叫白斩鸡。”

    “进军营,你不想活了!”阿升看姜宓一脸天真,恨不得将她摇醒,“你当军营是什么地方,寅初就要起来操练,亥中才能入睡,睡不了两三个时辰,又得爬起来眼看南蛮来犯,你这时候入伍,不白白找死!”

    “南蛮真要打来了?”

    阿升白她一眼:“不打过来,巫将军过来干嘛?游玩吗?”

    姜宓若有所思:“要打仗,那不得征兵?”

    阿升看她一脸跃跃欲试,冷嗤道:“呵呵,我们军户每遇征兵,躲都躲不及呢,你倒好,上赶着啊!”

    姜宓摆摆:“你也知道我三伯三年前肺部受伤,夜夜狂咳不止,朝廷要征兵,以他的身体状况入伍上前线,岂不是送死?我想着我是学医的,怎么也算有一技之长”

    “得了吧,你才学多久啊,征医者,人家也不会要你。”

    “打起来,伤患多,医者少,熬药、消毒、洗刷不得要人。”

    作者有话要:  晚安,好梦!第一次写古代,有些不顺。

    下一本写在军工里的爱情

    这是一本从五十年代写到九十年的军工故事。

    李黛的父亲是有名的李半城,一生只得她一女,万千宠爱之下倒养得她性子骄纵,不通人情世故,话做事全凭心意。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待嫁之年,李父千挑万选,为女儿择中了早年由他资助出国留学归来的陈寅。

    陈寅长相普通,性子沉闷,做事一板一眼,生活规律得就像行走的时钟,参加的工作还颇为神秘,动不动就玩失踪,一走还是数年。

    前世,李黛爱玩爱闹,喜好华服美食和美人,对他自然是万般嫌弃,百般瞧不上眼,哪管他失不失踪,归不归家。

    因此,她从不知道,男人因她“富家女”的身份,在那个年代受了多少委屈,做了多少妥协。

    父亲被害身亡,儿子虎遇难,她疯癫数年,他又付出了多少辛酸。

    重生回来,她想弥补对父亲、儿子的亏欠。

    男人嘛,她倒要看看,上一世他对她的好,是责任还是爱情?

    剧场一

    生完儿子,李黛从昏睡中醒来,对上男人愧疚的双眸,想到前世离开病房他就偷摸着去做了结扎术,来不及休息又匆匆赶去加班工作,从此落下了腰疼的毛病,晚年常常疼得直不起腰,躬着身子走路,不由喃道:“前日做梦,梦到一朵花入怀,我还当怀的是个囡囡呢,没想到生了个臭子!唉,希望下一胎是个棉袄。”

    跟医生约好,等会儿去做结扎术的陈寅:“”

    剧场二

    李黛:“听张部长家属会上,这次家属可以随你们工作申调?”

    陈寅点头,心里算计着,这月的工资除去给老家寄去的,剩下的给妻儿买几斤米面配上多少粗粮才够吃,肉蛋又要去哪里寻摸。

    李黛:“咱家分的房子有院子吗?我想养两只鸡,种一片菜”

    “吧嗒!”陈寅里的笔掉了。

    半晌,他扶了扶镜框:“你愿意带着孩子跟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