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 12 章 陛下不如给她赐一门婚事……
晚风拂面,从傅娆后颈灌了进来,她低垂着眸,扶墙缓行,后背的汗水黏着衣,湿漉漉的,她了个冷颤。
脑海里回荡着他那句话,
“朕替你撑着....”
莫名的酸楚从僵硬的心尖缓缓流出,谁天生会承担,她也不会,她本该是家里娇养的姐,八岁那年,父亲不幸罹难后,祖母病逝,母亲病倒,幼弟出生,整个傅家塌了天,她,年仅八岁的丫头,支着细瘦的腰杆,水做饭,撑起这个家,至而今,已十年。
她习惯了独自去承受一切,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有人替她撑起一片天,哪怕与徐嘉在一起的时光,也不曾。
而现在,有个人告诉她,可以替她撑着,傅娆不争气地闪出了泪花。
那种渴望被护着被爱着的...卑微甚至懦弱...盈满心尖,险些击溃她高筑的心墙。
也不过是一瞬间的恍惚,她迎风苦笑。
不可能的。
没有人能替她撑着,没有....
经历徐嘉一事,她对婚事已不抱期望,如今不过是将那条路堵得再严实一些罢了,无妨,她是傅家女,她祖母是名极一时的大医,她还有出路,索性,踏踏实实开药铺,将祖母医术发扬光大,也不失为一桩盛事。
再过一条漆黑的甬道,便是宫门。
出了这道宫门,她便不能软弱,不能叫母亲乃至桃儿看出半点端倪。
傅娆瘦弱的脊梁就这般,艰难地撑着,挪动着,连同她最后的冷寂与酸楚,一起没入那片阴暗里。
暮色四合,宫人三三两两撑起竹竿,将那一盏盏宫灯点亮。
坤宁宫上下笼罩着一股喜悦。
Pao pao
晚膳,皇帝驾临,帝后用完膳,一道坐在窗下喝茶。
“朕这些年忙于朝政,对后宫疏于管教,以至淑妃铸成大错,朕命你严查各宫,纠察不轨,发现不端行为,立斩不赦!”
“臣妾遵旨。”皇后颔首一拜,再道,“也怪臣妾这些年身子不好,今后臣妾定起精神操持。”
皇帝淡淡看了她一眼,抿了一口茶,复又将茶盏放下,起身道,
“朕还有事,要回御书房,三皇子交给你,切莫出差错。”
临走,听到侧殿传来三皇子的哭声,到底是他唯一康健的儿子,皇帝多了几分耐心,移驾侧殿看望三皇子,言语敦促一番,倒是将四岁的孩子给镇住,不敢再哭闹。
皇后亲自送皇帝出殿,当风而立。
宫人迎了上来,给皇后披了一件外衫,“娘娘,您要去看望三皇子吗?”
皇后摇了摇头,扶着宫人的手入了内,面容浮现些许冷色,“你以为陛下真的将三皇子给本宫养?不过是这两年李家窜得太快,陛下有意敲罢了,再了,李兰的儿子,本宫敢养么?”
言语间已行至寝殿,宫人给她脱鞋褪袜,扶她上榻,她疲惫地靠在引枕,叹道,“陛下表面给了我尊荣,也是丢给我一个烫手山芋,你们得看好他,不能出一点差错。”
若是膝下没有皇子,她与淑贵妃挣再多,又有何益?
当务之急,是得将大皇子治好。
平康公主被杖责二十,又是皇后的人亲自监刑,被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送回了徐府。
淑妃禁于翡翠宫,她身着素衫,秀发垂散,跪于案后,目露枯败之色。
她贴身宫人心翼翼将膳食摆上,哭着劝道,“娘娘,你且用些吧,若是伤了身子,亏得只是您自个儿.....”
淑妃闭了闭眼,身子轻轻颤抖,良久,方将心头怒火压下,长长吁一口气,
“你得对,我要保重身子,否则我怎么将凌儿夺回来。”
淑妃拾起筷子,望着桌案上的菜,想起被杖责的女儿,哭哑了的儿子,心头一阵钝痛,眼泪不自禁滑落,“都怪我...陛下这些年优待我,我便忘了自己是谁,以至犯了陛下的忌讳。”
宫人见淑妃颓丧至极,连忙劝道,“娘娘莫灰心丧气,舅老爷派人递了话来,叫您韬光养晦,切莫在陛下跟前要强,待风头过去,他定想法子帮您将三殿下要回来。”
淑妃闻言止住了哭声,嚼了几口饭,“你得对,外头还有兄长,那皇后膝下无子,身子又亏,她拿什么跟本宫比,本宫要起精神来....”
宫人见淑妃重拾斗志,便放心下来。
傅娆回府便病下,郑氏忧心不已,傅娆只在宫中淋了雨,被淑贵妃训了几句,郑氏倒也不作他想,怎知她这一次病来如山倒,竟是在塌上躺了整整半月,将这些年攒下的辛劳一并补了,叫她睡了个够够的。
她病下这段时间,朝中却是出了大事,嘉州水患已平,可瘟疫却越染越大。
原先当地官员瞒报,处置不够及时,以至疫情范围扩大,如今有一县被封锁,其中两镇死亡严重。
皇帝闻讯,立即派了锦衣卫斩了两名地方官员,又遣一名都督府佥事并各部抽调一些官员,前往嘉州。
太医院的太医去了一半,礼部又在民间召募医士,只是疫病关乎性命,等闲不敢冒险,除了些许个以悬壶济世为己任的郎中慷慨奔赴,应召的并不多。
傅娆是回到药铺后从陈衡口中得知了此事。
“太医院人人自危,听闻派去的太医有人染了病,死了两个,此事只锦衣卫密报呈上,陛下不许宣扬。”
傅娆想起幼时青州附近的胶州也曾发生一场瘟疫,祖母当时只身背着医囊奔赴疫区,九死一生,配置了药方,消弭了疫乱,只可惜当时有人冒顶了祖母的功劳,而那人后来节节高升,如今在太医院任职。
傅娆心里不是没有想法,可思及自己上有病母,下有幼弟,实在不敢冒险。
况且,她的医术不及祖母万一,去了怕也是送死。
过了数日,形势越演越烈,竟是连京城百姓也人心惶惶,许多大户人家避祸乡下。
傅娆在街上采买时,便听见人群沸议,
“听闻有人从那疫区逃了出来,往京城方向来了!”
“快些逃吧,保命要紧.....”
“我已吩咐家中娘子收拾行囊,回蜀中避祸,待事态平息再回京做生意!”
三三两两的皆是算离京。
傅娆逆流而立,满目苍凉。
人海茫茫,皆是四处逃窜,些许个不心撞了她一把,差点将她带倒。
京城尚且如此,遑论嘉州一带。
她满腹心事回了药铺,及后院,便见两名药童蹲在地上晒药,似在谈及嘉州疫乱,其中一童凛然道,“医者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我虽成不了大事,好歹也可以去帮衬一二,嘉州是我故地,我若不去,便是懦夫!”
他拔地而起,便要走,另外一个却扯住他袖口,“你莫要逞匹夫之勇,匡扶危乱,人皆有责,只是你身无所长,枉送性命,非智者可为,且不如悉心学医,他日自有你用武之地。”
那十来岁的药童愤然摔袖,他身量不高,力气却不,竟是将那个高的给甩开,
“姑娘教了我配药,我带上药方赶赴嘉州,没准能帮上忙。”
那个高的扑过来又抱住了他腰身,不许他走。
两个药童竟是滚作一团,了起来。
傅娆立在穿堂,泪眼婆娑,一股孤勇自胸膛喷薄而出,脱口道,
“你们俩莫要争执,且都安生待在店里,我去!”
她回去跪在郑氏跟前苦求了许久,将家中诸事安排妥当。
夜深想起皇帝那番话,若自己回不来,万盼皇帝能看顾她寡母幼弟,遂连夜写了一封信,教桃儿收好,若是她出了事,便将此信送至左都御史府,相信程老大人定会帮她转交圣上。桃儿差点哭死过去,却拦她不住。
次日傅娆撇下一众奴仆,独自去礼部设在正阳门外的应召处应召,亲自接了御笔皇榜,写推荐人时,她报上了陈衡的名姓。
她算只身独往,怎奈那嘉州药童梗着脖子追来,傅娆笑着应下。
每日朝廷皆有车马护送这些应召医士赶往嘉州,名目也会在次日上报朝廷。
皇帝是在傅娆离开第三日,无意中从礼部和太医院联署的奏折上,看到了傅娆的名字,他气得一口血涌上来,当场砸了一套汝窑青瓷。
她一个瘦弱的姑娘赶去嘉州作甚?
她怎么这般不惜命。
他得将她拽回来。
皇帝忧怒交加,罕见大发雷霆,不过片刻,他又冷静下来。
她是医士,素有济世之志,她从来都不是寻常女子,否则当初不敢写状子告御状,后来也不会在失身后,依然斩钉截铁离宫。
他身为天子,不该以一己之私念,束缚她的脚步。
他伏在案上,默然许久,方涩声吩咐,
“宣刘桐!”
刘桐乃锦衣卫都指挥使,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上十二卫之一。
专职刺探机密,掌缉捕巡盗诸事,锦衣卫在京中风声赫赫,几乎是人人忌惮之所在。
片刻,刘桐一身飞鱼曳撒进殿,叩地道,“微臣刘桐叩见陛下。”
皇帝手撑御案,目色沉沉望他,“派五名锦衣卫去追傅娆,沿途保护她,护佑她去嘉州,记住,一定要给朕将她安全带回。”
刘桐垂首,“臣遵旨。”
傅娆在七日后抵达嘉州岷县,此处已全由五军都督府接管,皇帝派了一名都督府佥事主持防务,整个岷县被封锁,各处官道山路皆守了官兵。
官兵驻扎在山前的宽坪里,营帐遍地,成椅角之势。
傅娆由锦衣卫亲自护送来,守将不敢怠慢,她先去太医营帐,仔细问了情形,这一问倒是发现与当初祖母所记下的情形类似,她便有了信心,亲去禀报驻守的太医院副正,以她祖母的药方下药,那些太医哪个会把她放在眼里,对她不置一词。
傅娆后来求到都督府佥事面前,这位都督府佥事与刘桐在军中有几分情谊,名叫霍山。
霍山长得五大三粗,是个典型的军人,他仔细量了傅娆几眼,暗忖,刘桐那厮一向是个铁面菩萨,这次却派了心腹护送一姑娘来嘉州,莫不是他的相好?
但疫情用药岂是儿戏,那些太医尚且都要分批试验,岂能让她一个女娃过家家?
他也不好不卖刘桐面子,当即想了个辙,“最南有个营帐,安置了军中几名染病的将士,你若是不怕,便先拿他们试试。”
傅娆笑着应下,接下来数日她便大着胆子,蒙着面纱捂住嘴,亲去探望染病将士,按照祖母的方子下药。
起先收效甚微,后来她根据病症,适当增减药量。
奇迹在第七天出现了。
经她救治的三名将士症状大为减轻,此事传播,驻地几乎沸腾。
太医院那头已死了五个太医,不敢大意,几名太医合着都督府佥事商议,当即扩大用药。
又七日,形势有明显好转。
奉诏来嘉州的人,皆是将脑袋系在裤腰带上,今日不知明日事,若是能活命,谁又不喜?
霍山这下看傅娆跟看祖宗似的,恨不得将她供起来。
只见他环眼如豹,大喝一声,“来人,快马加鞭往京城送信,禀报陛下,疫情得以控制!”
一侍卫立即领命而去,
“等等!”他又将那侍卫给拽回来,
“再派人告知刘桐,他那相好可厉害着呢,叫他好生准备,哥哥我回去定喝他喜酒!”
傅娆闻言俏脸胀得通红,“霍将军,你误会了....”
待要解释,见那霍山大摇大摆离去,还朝她挥手,“莫要害羞...”
傅娆一阵无言。
再等傅娆回京复命,已是一月之后的事,彼时正值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疫情被平,傅娆当居首功,朝廷大臣在廷议后,竟也争相奏请皇帝,要论功行赏。
于傅娆而言,已有封号,无非是金银珠宝钱帛之物。
皇帝端坐龙椅,笑而不语,自从傅娆离京,每日锦衣卫皆有单独的密报呈于案前,他每日夜深,不免从那寥寥数语窥想,她该是怎般无畏,怎般大义凛然。
她虽是女子,却是医者仁心,有悬壶济世之志,此厢,不仅是救了黎民百姓,更是避免了一番动乱,可以比肩千军万马。
皇帝莫名生出几分与有荣焉。
恰在这时,左都御史程康越众而出,
“陛下,臣以为赏赐再多金银棉帛,不过是锦上添花,傅氏明年初便十九,被驸马爷这一耽搁,婚事艰难,陛下且不如赐她一门婚事,倒是雪中送炭。”
冷怀安闻言,一口水呛在喉咙里,吓得扑跪在地。
这程康,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那傅娆与霍山,及太医院诸人此刻便在殿外侯旨,程康当众提出赐婚,不是将陛下架在火上烤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