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操心

A+A-

    一转眼就到了出门的时候。

    所有的准备都做好了, 行李成一个方方的包, 用行李绳捆成“井”字, 结结实实,再不会散开;从上海买回来的两个手提包里面装满了日常用品、书籍……还有今天早上新做的煎饼。

    杨瑾穿着鲁盼儿新做的青年装,外面罩着舅舅邮来的皮坎肩, 英俊得鲁盼儿怎么看也看不够,更舍不得他离开。

    但是她还是要将他送走。

    “我们先把行李送到村口吧——那样拖拉机就不必进生产队, 下了雪路不好走呢。”上大学很光荣, 红旗公社决定派拖拉机送大学生到襄平火车站, 陈大为、钱进、赵新月和三队的知青收到录取通知书就已经走了,昨天是公社的数学老师,杨瑾将时间定在了最后。

    丰收、丰美听了就赶紧把行李放在两台自行车上, 推着自行车出了院门, “姐,姐夫,我们去迎拖拉机。”

    鲁盼儿牵着梓恒走出屋门前, 向杨瑾笑, “走吧,我们娘俩儿也去送你。”

    杨瑾抱起了儿子, 在他的脸上亲了一下,“放假爸爸就回来看你了, 给你带好吃的。”

    梓恒这几天已经知道爸爸要去上学, 放假时才会回来, 并但没有意识到爸爸会离开很久, 依旧笑着,“放假回家,带好吃的!”

    杨瑾一只手抱着儿子,另一只手拉着鲁盼儿,侧头深情地一吻,虽然昨夜夫妻倾诉离情到深夜,但还有无数的话没有完,“我真是舍不得离开呀!”

    “哎呀呀!”春婶儿的大嗓门响了起来,“大家先停住,闭上眼睛不许看!”

    可是几个妇女们已经发出阵阵嘻笑声。

    鲁盼儿抬眼一看,原来社员们到了自家院门前,赶紧推杨瑾,“快放手,被大家看到了多不好。”

    其实平时杨瑾很注意的,不必外人面前,就是在家也很少有如此过度的举止。但是,今天他非但没有赶紧放开,却依旧紧紧地握住鲁盼的手,迎着大家走到了门前,“队长,乡亲们,拜托你们帮我照顾鲁老师了。”

    “这还用你!”春婶儿哈哈笑着,“鲁老师本来就是我们红旗九队的社员呀!”

    “杨老师,你放心走吧,家里有我们呢。”吴九爷、陈婶儿、宋大夫、王大娘、宋老师……差不多红旗九队的社员们都来了,杨瑾是红旗九队第一个上大学的人——他虽然是知青,但户口已经落在红旗九队,也就红旗九队的人了,“你能考上燕京大学,就是为我们红旗九队争光了!”

    “这些年,你在红旗九队教我们的孩子费心了,谢谢你!”

    “去了北京,可别忘记了我们红旗九队!”

    杨瑾由衷地: “不会的,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红旗九队的十年——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

    “其实呀,我还有一句话要,”春婶儿大声笑着,“可是,我又觉得不用了。”

    “什么话要又不用了?”她男人吴修义不解地问,又催促着,“你还是了吧,让我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

    “谁让你不快点儿走?刚刚没看到杨老师有多舍不得出门儿!”

    “我就在你身后,可你让我们闭眼,我就赶紧闭上眼睛,什么也没看到。”修义有点委屈地解释。

    “谁让你那么实在,让闭眼就闭了?”春婶儿哈哈笑着,“我原来想,杨老师去了燕京大学,可别像陈世美那样忘记了媳妇儿,现在一想,杨老师和鲁老师好着呢,我就是白白操心了!”

    大家笑笑地,走到了村口,拖拉机已经到了,行李也放到了车斗中,杨瑾上了车,隔着车斗,鲁盼儿看着他,她很想把他送到襄平县,不,送到北京,可是不能,于是笑着将儿子抱了起来,“到了燕京大学写信回来!”

    杨瑾坐在拖拉机的车斗里,摸摸儿子稚嫩的脸,又拍拍鲁盼儿的头,“放假我就回来了。”又向大家挥挥手,“都回去吧,外面冷!”

    拖拉机突突地开动了。

    杨瑾离开了红旗九队,鲁盼儿虽然思念他,可却并不伤感,她每天快乐地上班、做家务、带儿子、照顾双胞胎、空闲时间还会做些缝纫活儿……

    他去燕京大学读书,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当然为他高兴。

    何况,他虽然不在身边,却有信陪伴自己。

    杨瑾的第一封信是在他离开红旗公社第七天到的,鲁盼儿看了邮戳上的时间,他到北京的第一天就邮了信,再看信上的字迹,便猜他是在火车上写的——果然不错,信中写了沿途的一些景色和见闻,最后提醒自己要爱惜身体。

    鲁盼儿吃过晚饭擦净炕桌展开信纸,她要赶紧回信呢,“你走之后梓恒每天早上醒了都会问我,‘什么时候放假?’;我告诉他还要五个月,他就又问我‘什么是五个月?’;我又告诉他五个月差不多是一百五十天,他又问我‘什么是一百五十天?’,童音童趣,真是可爱极了。”

    “丰收丰美每天都要提到你,他们已经习惯跟你一起上学、放学,也习惯有什么不会的直接问姐夫。他们还要替你照顾我——我就问他们,‘我是你们的亲姐姐,你们怎么能替姐夫照顾我呢?’丰收被我问住了,可是丰美却‘姐夫也是我们的亲姐夫呀!’笑得我肚子都疼了。”

    “我每天都这样高高兴兴的,身体好,吃饭也好,晚上带着梓恒睡觉也不觉得寂寞……春婶儿、蔡颖姐都很关心我,时常过来话,建国也会来看看家里有什么活儿,你不用担心。”

    “还有,这一次高考影响面还挺大的,很多不重视孩子学习的社员们都改变了想法,主动把逃学的孩子送到教室,又再三拜托我严格教育他们的孩子,督促他们好好学习,他们都盼着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呢……”

    夫妻俩人才分别,哪里有什么正事?不过是身边事加上儿女情长罢了。虽然如此,鲁盼儿却也写了满满三页纸,最后还信纸的背面写了一行英语,“I want to kiss you。”

    有些话用中文不好意思,也不好意思写,但是英语却能很轻松地表达出来。鲁盼儿轻轻地吻了吻信纸,仔细地折成心型放在信封中,再写上来信的地址,没多久,他就能看到自己的信了。

    分别的日子就像一杯苦涩的酒,可是有如鸿雁一般往来的信却将这酒调和得苦中有甜。

    这天鲁盼儿放学出了学校,就见校门外的树下站了一个人,有些熟悉,“舅舅?”

    那人转过身来,“盼儿,是舅舅来看你们了!”

    “快到家里坐,”鲁盼儿惊喜万分,急忙接了梓恒陪着舅舅回了家,才要抓鸡,舅舅就笑着拿出一大块肉,“别杀鸡了。”

    “舅舅!”鲁盼儿就不高兴地:“你总给我们邮钱邮东西,来家里又买这么多肉,总要给我们一点机会呀!”

    “你们都是辈,舅舅花点钱还不是应该的!”王铁尺哈哈地笑着,拿出一叠十元钱塞给梓恒,“这是舅姥爷的见面礼。”

    梓恒才多大?钱自然就转到了自己的手中,鲁盼儿要推,哪里推得了!见舅舅又从包里拿出罐头、饼干、糖果,林林总总一大堆,哄着梓恒挑喜欢的吃,便一跺脚,“舅舅,我挣工资呢,家里的日子过得也好,我们还有不少存款,再不要担心我们了!”

    “舅舅知道,你和杨老师都是有学问的人,日子只能越过越好。不过舅舅今年挣了不少钱,你只管收着。”

    先前舅舅会在冬天林场停工时悄悄出来做几件活计儿挣钱,这两年上面管得不严,他出来的时候就更多了。王家做毛皮大衣名气大得很,舅舅早得姥爷的真传,很多人得了好皮毛都要专门请他做。鲁盼儿就笑了,“舅舅,你做一件毛皮大衣,手工费是多少呀?”

    “也是不一样的,毛皮越好,价格就越贵。”王铁尺用手比了比,“最好的貂皮要这个数。”

    “哇!是我做一件衣服的几十倍!”

    “想学吗?舅舅教你!”

    鲁盼儿有点儿动心,可还是摇了摇头,“我还是做普通的布料吧。”王家的手艺是祖传的,舅舅也有好几个儿子女儿,自己已经得了舅舅许多指点和帮助,就不要太贪心了。

    做皮毛服装很辛苦,外甥女又是民办教师,现在还怀着身孕,并不大适合。王铁尺便点点头,细看鲁盼儿穿着橙红色的毛衣,外面罩了一件灰色的毛呢坎肩;再看梓恒的背带裤和上衣,点评道:“我瞧你做的衣服越发有灵气——只是既然做裁缝,多少也要知道一些做皮毛的窍门,就比如你身上的这件毛呢坎肩,如果在衣襟两边各加一条黑色毛皮,不但能帮你更好的遮住身形,也显得更有档次了。”

    舅舅不愧是有名的裁缝,略一指点,鲁盼儿就觉得受益不少,“哎呀,我从来都没想到在普通的衣服上加些皮毛……”

    起了裁剪,舅甥两人聊得投机,直到丰收丰美回来,“姐——舅舅?”

    “哟!丰收丰美长这么大了!要是在路上遇到了,我恐怕都不敢认了!”舅舅笑着拉住双胞胎的手,每人又塞了一叠人民币,“留着零花!”

    “我们不要。”丰收丰美赶紧推了出去。

    “舅舅给的钱怎么能不要呢!”王铁尺瞪起眼睛,“赶紧收下!”

    鲁盼儿见舅舅和双胞胎都看着自己,只得点了点头,“舅舅给的,就收下吧,以后买书买文具。”

    “这才对嘛。”王铁尺高兴了,却又问:“杨老师怎么没跟你们一起回来呢?”

    “姐夫上大学了,是燕京大学!”丰美就赶紧:“老师整个襄平县只有姐夫一个人考上燕京大学”。

    鲁盼儿也笑,“前些时候写了信,估计舅舅没看到。”

    “我春节前就出来了,一直在这边,还没看到信。”舅舅过去家在省城,来往的也都是富贵人家,很有些见识,“燕京大学,那可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出了好多的人才,外甥女婿还真有出息!”

    ※※※※※※※※※※※※※※※※※※※※

    解释一下,有读者棉被棉絮是需要先弹棉花弹成内胆的,但是滟滟的确亲眼见过用一朵朵的棉花絮棉被的呀!不过,这种絮棉被的本领,似乎只有老年人会了。至于这棉花是不是要先弹好的,滟滟就不知道了。

    感谢六月茜冰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9-08-14 16:37:59

    感谢墨柒柒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9-08-15 14:40:58

    感谢墨柒柒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9-08-15 14: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