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秋日
这些事情,笑哥儿还不知道,他只是在门口,迎接他的相公,铁青回来了。
铁青上山猎收获颇丰。
牵了四只傻狍子下了山,狍子的身上挂着五十多只的兔子和野鸡。
下了山之后,这些都没卖,而是留着自家吃,给几个相熟的人家送了兔子和野鸡。
单独给老魏村长家送了一只狍子腿儿。
请了老丈人跟老丈母娘以及姑丈母娘全家来家里头吃一顿野味儿,不给他们送去,是因为送去了他们还得自己做,来家里头吃现成的多好。
一回来就看笑哥儿正在指挥人手腌菜,同时也开始准备上山了。
“上山……采蘑菇去啊?”铁青想起来了,最近的日子,的确是每年采蘑菇木耳的时候。
“是啊,山上有枯死的树木么?你哪天带人进山去两趟,家里需要多一些木头绊子,还有爹娘那里,姑姑那里。”笑哥儿唠唠叨叨:“你自己一个人上山能倒腾多少回来?带着人上山,这次咱家有那么多人手呢。”
“行,等你们采完了蘑菇和木耳,我就带人上山去找枯树。”铁青拉着他进了门:“这四头狍子,咱们吃两头,另外两头我给县城里送去。”
“好。”笑哥儿乖巧点头:“家里头有猪肉,还够吃,是昨天新送来的,明夫郎送来的,他家的王屠户去服劳役了。”
“明夫郎?哦,刘二家的那个明哥儿啊?”铁青记得他,是因为刘明旺。
“是他。”笑哥儿看了一眼铁青:“你还记得他啊?”
“我记得刘明旺,是个死鬼,他弟弟么。”铁青捏了一下笑哥儿的鼻子:“泛酸啦?”
“才没有。”笑哥儿吸了吸鼻子:“他给王屠夫生了个子呢。”
“哦,生就生了吧。”铁青无所谓的样子:“今天晚上我们吃红烧狍子肉。”
“已经跟杏花嫂子过了。”笑哥儿很容易就被转移了话题。
晚上果然是红烧狍子肉,爆炒狍杂,又熬了鸡汤给大家伙儿喝,老肖婶子果然了上山的事情。
“娘,约定好啥日子,咱们一起去,这次让相公带我们,爹带着车子在山下等着,咱们多采点蘑菇木耳啥的,冬天好吃。”笑哥儿虽然过上了地主夫郎的日子,却不改原来的性子,依然勤俭持家:“我算采来的蘑菇都不卖了,留着自家吃,油蘑菇腌了,冬天的时候,吃面条,可以个咸蘑菇肉卤子,冬天的时候吃,最美了。”
“行,那都留着自家吃。”老肖婶子也是这么想的,家里头不缺那点卖蘑菇的钱,留着吃也好:“冬天的时候,咱们也多吃几顿鸡炖蘑菇。”
一家人的乐乐呵呵。
果然,第二天老肖婶子就到处搞串联,找了很多认识的姐妹,一起去山上采蘑菇木耳。
这样的大规模上山,人多就胆子大,还要往里头走一走。
铁青赶紧提前上山,为了自己夫郎和丈母娘的安全,这家伙发了狠,了两次猎,一次是再掏了一窝野猪下山,一次是了七八头野狼。
这次家里头的猪肉都吃不下了,笑哥儿拎了野猪,两头送给了肖六叔家,两头送给了肖八叔家。
两头野猪送给了村长家。
另外还剩下八头野猪,被铁青放在了肖姑姑那里售卖,一头只需要三百文钱,好歹是一头野猪,不到一百斤的重量,去掉毛重,起码能出三十斤肉。
还能用家里已经长成了的鸡鸭鹅来换。
一送去就有人拎着自家的大鹅来换野猪。
铁青还将一些野猪肉也放到了肖姑姑的铺子里寄卖,不少人都用自家的鸡鸭鹅来换。
肖姑姑家生意兴隆了两天。
野狼带回来之后,铁青没送人,而是请了亲戚来家里头吃狼肉,算是个野味了。
不过还有四头活着的野狼,他送去了县城里头。
又在县城里头给肖姑姑进了点货,秋天的时候,县城里头不少人都在卖秋菜,他们家的菜早就卖出去了。
第三天开始,村里头就不少内眷准备上山了。
铁青早就踩好了地点,带着人上山,直奔山里头而去,外围就让给了其他人,外围跟内围之间有三道沟壑,过了这三道沟壑,他们就散开了,开始采蘑菇采木耳。
“这里的蘑菇好多啊!”笑哥儿穿着个素布衣服,上头还带了几个补丁,这是他专门找出来上山穿的衣服,因为上山采蘑菇和木耳,难免剐蹭,穿好衣服也会被刮坏,所以大家都穿的是干活的衣服。
铁青也有一套这样的带补丁的衣服,今天被笑哥儿找出来,给他也穿上了。
铁青还是很新奇的,他的衣服其实都是笑哥儿在管,这件衣服是他刚来的时候,老肖婶子给做的,穿了好几年了,他觉得也够了,结果磨的薄了,干活的时候,也有划破的地方,就给缝了补丁,用来上山的时候穿。
他以前没穿过这样的衣服啊!
哪怕是末世,也没有带补丁的时候。
但是自己夫郎给他拿了衣服穿,他就得穿上啊。
看着笑哥儿穿着补丁衣服,欢快的在林间采蘑菇,他这心情啊,十分复杂。
“这里人烟罕至,平时没人来,自然蘑菇多。”铁青帮他拎着筐,背后还背着个大筐,里头有水囊和中午饭。
他们是起早来的,伍夫郎跟元夫郎以及杏花嫂子都一起来了。
这是一个集体活动,大家都有有笑的,这里的蘑菇和木耳都不少。
甚至还有人找到了野鸡窝,捡了不少野鸡蛋,笑哥儿羡慕得很,铁青就带他去了一个矮灌木丛那里:“往里头看看吧。”
笑哥儿莫名其妙,但是听话的往里头看了一眼:“哎呀,野鸡窝哎!”
“捡鸡蛋吧。”铁青扒拉开阻扰人进去的苍耳子植株。
笑哥儿立马就钻了进去,鸡窝里头有二十几枚野鸡蛋。
野鸡蛋不比家养的鸡下的蛋大,有点泛青色的蛋皮儿。
等到笑哥儿钻了出来,铁青又带他去了另外一个野鸡窝那里,又掏了十几枚野鸡蛋。
这回笑哥儿满意了,笑眯了眼睛。
中午大家聚到一起吃午饭,铁青带了卤牛肉过来,一人分了五六片,吃的是葱油饼,咸鸭蛋以及鸡蛋酱,洗干净的大葱。
“今天采的不少,明天还来。”老肖婶子采了一大筐的油蘑菇,算回去就洗干净腌了,冬天的时候吃。
“嗯嗯,明天还来一趟。”老魏村长的媳妇儿,也采了一大筐的油蘑菇,她算都采油蘑菇,家里人多,冬天的消耗也大。
“我下午算采一些蘑菇。”老肖婶子跟老魏家的商量:“咱俩一起,我采蘑菇,你采油蘑菇。”
“行啊!”老姐妹俩好了。
其他人也有约定,采蘑菇的,采木耳的各自找伴儿。
铁青还是跟着笑哥儿,后背筐里头背来的吃喝都消耗了,就空出了柳条筐,将蘑菇和鸡蛋都放了进去。
铁青背着,清空了自己筐子的笑哥儿继续采蘑菇,他这次采的都是大油蘑菇。
等到天色稍晚一些,铁青就赶紧叫大家集合,然后一起下了山,山下,老肖头儿他们来接人,但是,老魏村长竟然没有来。
“老魏大叔没来?”铁青看了一圈儿,老魏家没来人。
“好像是有粮铺的人来村里头想要收粮食,村长在家接待,就没人来,我让铁力他们多赶了一辆马车来接老魏嫂子。”老肖头儿道:“走,咱们也回去吧,收粮食的话,要是价格合适,咱们就将粮食卖给他们得了。”
粮食这个东西,放不得,最多一年,这粮食就成了陈粮,他们也吃不了这么多。
“回去再吧,家里头做饭了吗?”铁青问了一句。
“孙空做的,也不知道是个啥味道,这子,还会两下子。”老肖头儿乐了:“回去就有热乎饭吃。”
“您还没做的啥呢?”笑哥儿好奇的问:“做的啥啊?”
“回去你们就知道了。”老肖头儿却不。
一群人回到了榆树村,赶紧分开,各回各家了。
老肖两口子跟肖姑姑去了铁青家吃饭,肖姑姑家的店铺暂时关门。
三个女孩儿也来了铁青家。
他们一回来就有饭吃,结果这饭非常简单。
现成的大酱,孙空去买了点水豆腐,做了个大酱炖豆腐。
“今天有人来卖鱼,我给包圆了!”老肖头儿笑着道:“难得有人来卖鱼,还是新鲜的大鲶鱼,孙空将所有的鱼,都炖在了一起,还放了辣椒,大酱,白菜和茄子。”
“好手艺啊!”铁青笑了:“还以为回来会冷锅冷灶呢。”
“也就做了两个菜,大饼子都是杏花嫂子做好了的,我就是放在锅里头馏一下。”孙空倒是谦虚:“主要是其他的也都是现成的,放大酱就行了。”
“那也要你有心做才行,不然我们回来再做也没啥。”老肖婶子笑着道:“大家赶紧去洗洗手,换衣服,吃饭了。”
全家都聚在一起,这人数不少,不过饭菜是大锅饭。
两道菜,一荤一素,主食就是大饼子。
“味道不错啊!”大锅饭能做成这样,很不容易了。
“就是,没想到孙空还有这个手艺。”虽然鱼炖的咸了点儿,但是鱼这个东西,咸了吃,总比淡了吃强,盐放少了可是会吃坏的呢。
他们吃过了晚饭,杏花嫂子去收拾厨房了。
其他人都在收拾今天采回来的蘑菇。
一直忙到点了蜡烛照亮,才忙活完。
第二天又起了个大早,全家人基本上都出动了,上山去。
结果他们刚走没多久,就有一辆马车停在了老铁家大门口。
这车子在榆树村的人看来,已经十分豪华了,从车上下来一个贵妇人,这妇人起码四五十岁的年纪,车里头明显还有一个人,但是没下来,贵妇人示意跟来的一个仆妇去敲门。
车夫已经算拉马车进门了。
结果……这大门太大,还有个进出人的门,门上,还有一个窗口。
开的是那个窗口。
孙空看着眼前的人:“你们是谁?”
“请问这里是铁家么?”仆妇倒是有礼貌:“我们是宋家粮铺的人。”
“是铁家不假,但是我们东家不在家。”孙空皱眉,怎么来的是女人?
“那你们当家夫郎不在么?”那仆妇眼睛一亮。
“也不在家。”孙空摇头:“都上山去了。”
“这么早?”贵妇人听了这话不太高兴:“两口子这么早就出门去了?”
“是啊,这几天采蘑菇木耳,一大早起来就山上了。”孙空完就要关了那个窗口。
“哎,你等等!”贵妇人赶紧拦着:“那我们能在府上等他们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