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条件
到时候,给自家闺女多带一些嫁妆过去,就行了。
五六百亩地的地主也还可以了。
最主要的是,闺女喜欢啊!
为了这么一个汉子,闺女整天吃不好睡不着,她不得不跟闺女一起演戏给自己生的子看,让他气不过,回学院读书去了。
要她,子读书读傻了。
总不能为了个外人,为了个虚无的名声,就把女儿给逼死吧?
“娘,我们啥时候去啊?”没人的时候,宋姐那开放得很。
“明天准备准备,后天就去!”
宋辉心里叹了口气,他觉得他该找个下家了,这家看着就兴旺不起来了。
而铁家还不知道这事儿,铁青跟笑哥儿一起理了一下家里,因为家里除却秋收卖粮食的事儿,还得腌菜。
冬天就指望这些腌菜过日子呢。
东北的冬天冷得很,铁青还留了很多的大蒜,可以在屋里盆栽一些大蒜,吃蒜苗。
另外就是库存了不少生姜粉和红糖。
而且这一天,明夫郎来了,这是送肉来的日子。
铁青没有出面,家里这种事情,都是笑哥儿在管呢。
今天是家里头腌酸菜的日子,他在后头跟大家伙儿一起腌酸菜呢。
东北的酸菜就是大白菜制作的,不过是要加盐。
首先这大白菜刚砍回来是不能直接下大缸里头撒盐就能腌制的,而是要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一下,晒到叶子变软,有一点点风干的意思,才可以搬进屋里头,剥了枯烂的叶子,削掉多余的菜根,一颗一颗的放进大陶缸里头,撒上大粒盐,也就是粗盐,必须要装的紧实了才行,有的时候,还要人光着脚上去踩好几下呢。
等到装的冒尖儿了,就可以了,然后洗一块大石头,很沉的那种,洗干净了就压在上头,等到酸菜自然发酵,里头的菜就会变软,这冒尖出来的菜就会慢慢的瘪下去,石头压在上头,等到腌制的酸菜水冒出来,淹到了石头,这缸酸菜也就能吃了。
铁家人口多,今年的酸菜腌制也多,铁青跟长工们正往家里头的厨房旁边的那个角房里头倒腾刷洗好的大陶缸,其他人收拾白菜,负责腌制的却是伍夫郎,杏花嫂子今天算做的菜就是白菜粉条炖土豆和萝卜,再放一些水豆腐进去,是个农家大乱炖。
这大乱炖也就这个时候做出来,才好吃,过了时候,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所以明夫郎来了之后,就是笑哥儿这个当家夫郎接待的他,当然,猪肉是要搬进去的,同样是在厅堂里坐着话点钱。
“这是这次的钱。”笑哥儿点了钱,这次在他跟前儿伺候的是元夫郎。
伍夫郎私下里跟元夫郎过,这个明夫郎不是啥好人,让他多多注意一下。
元夫郎就守着笑夫郎不动弹,当然,是给明夫郎端了一碗茶上来之后,笑夫郎也有一碗茶。
因为天气冷了,铁青特意买了红茶回来,虽然价格很贵,但是他们家喝得起,只是笑夫郎还买了红茶叶沫儿。
平时来人就喝的是这种高沫儿,就是高级茶叶沫儿。
只有贵客来了才会给泡好的茶叶。
其实他们这里的茶叶也就那么回事儿,真正的好茶,他们平民百姓是喝不到的,有钱也买不到呢。
明夫郎平时也喝不到,他们家就没茶叶这种东西。
能有一碗糖水喝,就不错了,而老铁家竟然有茶喝!
来一次他就嫉妒的深一分,看到笑哥儿更嫉妒的心如蚁噬。
“好,谢了,笑夫郎。”明夫郎收了钱,拿了一块点心吃了一口:“这会儿都腌菜了吧?”
“嗯,相公在后院,跟人一起腌菜呢。”笑哥儿笑了笑:“我不太会,也怕腌不好。”
“成亲头一年啊,你就这么偷懒,好么?”明夫郎貌似趣他:“还不会腌菜呢?”
“我倒是会,就怕腌不好,力气,相公也怕我辛苦,就让伍夫郎去腌酸菜了,他腌酸菜好吃。”笑哥儿道:“你家相公要回来了吧?这都快要一个月了,服役的时间到了。”
明夫郎勉强一笑:“可不是么。”
时间过得很快,服役时间其实是四十五天,不过朝廷就一个月,实际上,各个地区不一样,最多延续到四十五天。
这次他们去修缮关隘,就是四十五天。
本来是一个月而已,但是修缮了关隘还要给军营修缮一下,就拉长了半个月的时间。
“他回来你就轻松了,他这没在家,你跑出来送货,很累吧?”笑哥儿道:“以后还是花钱买个名额吧,这多耽误做买卖啊!”
其实王屠夫也可以买名额的,他一个屠夫,去不去的无所谓。
但是舍不得这个买名额的钱。
“我们这样的人家,哪儿舍得花那个钱?”明夫郎道:“何况,他去了也不是干啥重活儿,就是在后厨,给人帮把手,杀个猪,宰个羊啥的,也跟在家没啥区别。”
王屠夫因为有这一手,服劳役的时候,不管干啥活儿,都是在后厨那儿帮忙。
“那可挺好,怎么这也是一门手艺。”笑哥儿听了就道:“你也不用这么辛苦的跑来跑去。”
“是啊,带着个子,也不太方便。”明夫郎没有啥能跟笑夫郎比的,只有生的子,能拿出来道一二。
笑哥儿有点羡慕,他的生育压力也很大。
两家人都指着他,传宗接代呢。
老肖家,老铁家。
“听这里来了人收粮食?三个铜板一斤呢,价格不错啊!”明夫郎的娘家刘二家就在老肖家后边:“我娘要卖了的话,能赚不少,我们家的地是佃出去的,每年收的租只够吃的就行了,倒是你们家,这么多粮食,可得卖不少钱吧?”
想一想,就手指头痒痒,人家这五六百亩地,卖粮得的银子,得多少啊!
就算是雇佣了长工,那也能剩下不少。
“这事儿是相公在管,我也只是听有人来收粮食。”笑哥儿对这事儿还真不太了解,因为都是铁青在办,他就没过问:“价格这么好的吗?”
记得前些年因为国朝初立,天下太平了,粮价就掉了下来,两个铜板一斤的价格,现在能有三个铜板一斤的价格,的确是高价了。
虽然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价格会高一些,最高五个铜板一斤,但是经过了一冬天的风吹雪淋,开春儿之后,粮食干干的,一点水分都没有,不压秤,价格高,粮食也轻啊。
细算算,不管怎么样,都是差不多的价格。
“也是,这都是汉子们的事情。”明夫郎羡慕的道:“你家收了多少粮食啊?”
“不知道。”笑哥儿有点不好意思:“我也没问过。”
元夫郎却觉得这明夫郎有毛病吧?谁家夫郎会听别人家收了多少粮食啊?
明夫郎一愣:“你不是当家夫郎吗?咋还不知道自家收入多少呢?”
“相公卖了钱,自然会给我入账啊!”他不用知道粮食多少,只要留够了吃的粮食就行了,卖了钱,他就会收起来的,相公的啊。
明夫郎一噎,这还真是只管钱箱子的架势。
“听我娘家人,那家人是奔着你家这存粮来的,你家卖了的话,村里的人的粮食就都卖了,挺合适的价格。”明夫郎道:“所以都看着你家呢。”
“是吗?”笑哥儿一头雾水:“我家这么重要啊。”
要不是明夫郎,他都不知道呢。
不过想起那天下山回来,父亲赶着马车去接他们俩,还了,全村人都在等他们夫夫俩,也得过去哈。
“当然了,人家就是高看铁青,你家汉子。”明夫郎意有所指:“你家要是不卖粮食了,全村人都卖不了好价格。”
笑哥儿愣了愣:“是吗?”
“是啊,全村的人都知道的事情,我这出门子了的人,回来都听了呢。”明夫郎乐呵呵的道:“你家真有本事。”
笑哥儿笑容有点尴尬了,他都不知道,自家有啥本事?
“你这成亲都一年了,没啥好消息吗?”明夫郎作为一个过来人,生了子,自觉有这个资格,跟笑夫郎一下生育的事情。
笑哥儿不由自主的就摸了一下自己的肚子:“还……没啥动静。”
“怎么会呢?这都一年了。”明夫郎嘴上这么,心里却痛快得很,笑哥儿身体瘦弱,哪怕嫁得好,也没生孩子的命。
“我们不着急。”笑哥儿只能这么,孩子是他的一块心病,这新婚头一年,相公总是不着急,不着急。
他也嘴上不急,心里头却总惦记是个事儿。
明夫郎还想点啥,刺激刺激笑夫郎,结果杏花嫂子就来了:“当家夫郎,后头东家找您呢。”
着还看了看明夫郎。
杏花嫂子穿着平时干活的衣服,可是她这衣服上头没有补丁。
明夫郎这次来穿的虽然是好衣服,但比不上杏花嫂子的穿着。
何况杏花嫂子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厨娘,头上带着个白帽子,身上围着白围裙,还有白色的套袖,因为是厨娘,做的东西都是入口的食物,所以杏花嫂子总是将自己理的干干净净。
比明夫郎强多了。
明夫郎不管怎么收拾,身上总有一股生猪肉的味道,还有点油乎乎的腻歪。
这让明夫郎十分不舒服,而且杏花嫂子那眼神儿,也让他觉得自己好像被人看穿了似的,比不得笑夫郎,他能暗地里欺负欺负笑夫郎,是因为欺负笑夫郎他听不太明白他的那些,古里古怪的话。
这种拙劣低下的手段,在杏花嫂子跟前儿,就不好用了。
让人一眼就能看穿他的那点卑劣的意图。
所以明夫郎飞快的告辞离开了,不过今天他也有收获,回去之后就去了宋家。
老宋家的日子在宋老板去世之后,就不如从前了,他们家从府城搬回了树林镇的老宅子,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不过树林镇是宋家的老家。
宋家老宅如今是宋夫人在当家做主。
明夫郎就去了老宋家,宋夫人已经带着女儿回到了家里头,算明天就去榆树村。
明夫郎就来了,并且告诉她们娘俩儿:“笑夫郎就是个笨的,家里多少粮食都都不知道,具体多少我也没听出来,不过他们家也就那样,没啥问题。”
宋氏母女十分喜欢听好话,明夫郎又曲意奉承,得了两吊铜钱回了家。
铁青还不知道明天会有桃花开,他在后厨其实是叫笑夫郎过来:“今天送来的猪肉不错,我让人再做个红烧肉,你记得给爹娘和姑姑家送一盆过去。”
他们这儿炖红烧肉,一做就是一大锅。
“哦,行!”笑哥儿凑近了,声跟铁青道:“明夫郎来了不知道为啥,的话,我都听不太懂。”
“别管他啥,反正以后见的机会少。”铁青道:“他相公也快回来了,到时候,还是王屠夫来送肉,等到能冻住的时候,咱们就买几头大肥猪,直接杀了冻上慢慢吃。”
笑哥儿想了想:“天气冷了,不如多买点羊回来宰了吃吧?”
冬天吃羊,驱寒又能和暖。
家里这几年冬天都喝的羊汤呢,他都习惯了。
因为离草原近,出了边关就是草原了,他们这儿的牛羊肉到是不缺,县城里头有那么三五个肉摊子,就专门卖牛羊肉。
“听你的,到时候,我们买个三五十只的回来,足够吃一冬天的啦!”铁青道:“多买点还能讲价呢。”
“嗯!”笑哥儿高兴了。
晚饭很丰富,红烧肉,大乱炖。
大乱炖就不给家里送了,但是红烧肉各送了一盆子。
肖姑姑接了肉,拉着笑哥儿了一会儿话:“这盐巴真是进对了,不少人家都来我这里换盐呢。”
“这个时候腌菜呢,能不用盐么。”笑哥儿看了看肖姑姑家换来的各种鸡鸭鹅,甚至还有两只肥兔子:“生意兴隆啊姑姑。”
“还行吧。”肖姑姑其实很高兴,不过没那么得意:“等到过几天攒够了,再卖给你们家。”
家里换来的鸡鸭鹅和杂粮等等,都卖给铁家。
铁青收购这些,也是为了吃,这个时代没有大规模养殖鸡鸭鹅等家禽,怕一旦有啥闪失,就该全军覆没了,这会儿可没有防疫啥的,铁青家虽然有养,也没有养太多。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今天的第一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