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军过境啊
但是人口多,铁青又非得讲究伙食标准,一天没肉都不行。
所以他们家消耗量最大的就是肉类,其他食材还好,菜园子里出的,以及菜地里的白菜萝卜跟土豆子等等。
今年他们家的土豆子就没卖一斤,全都翻了之后,捡回了家,窖藏了起来,留着冬天吃。
“冬天的时候,省盐了。”笑哥儿开了个玩笑。
其实村里人一般都这样,腌菜的时候多放点盐,等到吃的时候,就直接不用放盐了。
简单又方便。
肖姑姑拿了肉回来,娘四个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第二天早上起来放了点土豆进去,炖了一下,又吃了一顿。
而这一天,不少人都来老魏村长家,等着宋家粮铺的人来收粮食。
铁青没来,老肖头儿来了。
作为乡老,他必须要来啊。
其他人看铁青没来,就有些蠢蠢欲动。
尤其是刘二家的,跟好几个妇人在一起:“这么好的价格,老铁家肯定要卖粮食的吧?”
“那肯定的啊。”
“一斤多一个铜板呢,傻了才不卖。”
“就是,不过铁家不卖我们的粮食就没人收。”
这是先把事儿给宣传出去,让大家都知道,没有老铁家卖粮,他们就卖不了这粮食。
老魏婶子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刘二家的,这话听着咋那么别扭呢?
不过这会儿,铁青来了。
笑哥儿还在家里头,跟人一起将晒干的蘑菇存起来,还有木耳。
另外就是要做冬衣了,秋天的衣服好办,春天的衣服也能在秋天的时候穿。
但是冬衣一定要秋天的时候做。
再冬衣,他们不定每年都做新的,一套棉衣能穿个三五年,何况他们家的棉衣都是去年新做的,今年只需要拆开,将棉衣外面的布洗一洗,棉花都不用动,直接再缝回去即可。
如果是穿了三年的棉袄,可能要将棉花重新扯一扯,再贴补回去;五年以上的棉袄,是要弹棉花之后才能再续棉袄的。
老铁家这都是新的,不用那么麻烦。
铁青来了之后,不少汉子都跟他招唿,如今铁青可是他们村儿头号大户了。
“老丈人。”铁青先跟老肖头儿招唿,然后又朝老魏村长点点头:“老魏叔。”
“青汉子啊,你家的粮食卖,对吧?”老魏村长再次确定一下,也是让周围的人听个清楚明白。
“卖,三个铜板一斤呢!”铁青道:“我跟我老丈人家的都卖。”
苞米这个东西出息,哪怕是古代比较老旧的手段种植,铁青去地里头走两圈儿,也能丰收。
何况今年年景好啊。
众人听了这话就放心了,笑笑的一直在等待。
可是快到中午了,也没见人来,倒是魏大亮跑了回来。
“爹!”魏大亮一回来就找了老魏村长。
“不是叫你去接人吗?人呢?”老魏村长站了起来,脸上的笑容都没了。
“可别提了,这两天估计都过不来了。”魏大亮大声的道:“听朝廷派了驻守边关的一位大将军,从咱们这儿路过,去山郎关上任呢,一路上都派兵把守,排场可大了,一般人不让在路上走动,是等大将军的车架和派来的军士等过去了再。”
“啥大将军这么大的排场啊?”老魏村长头疼了:“封路了?”
“嗯,封路了,毕竟要过军队的。”魏大亮道:“咱们村儿的人也记得啊,这几天别出门了,就在家待着吧,村子别出去,等过几天,那大将军走了,咱们再出门,粮食放几天也坏不了。”
“这哪儿来的大将军啊?”
“不知道呢,应该是个大官儿。”
“路都封了,还能咋办?”
老百姓也不可能跟这样的大官儿顶着干,人家封路就封路了,又是过的军队,大家都不敢冒头了。
只有刘二家的有些不甘心:“这个时候,过啥军队啊!”
其他人却没有啥意见,粮食早晚都要卖的,经历过改朝换代的老百姓们,对于军队啊,大官儿啊,都是很敬谢不敏。
反正听了这话,就都渐渐地散了。
“咋还有军队呢?”老肖头儿有些紧张了:“这边关还要增兵?要仗了吗?”
“不是吧?”老魏村长也严肃了起来:“大亮,你去听了啥消息?”
“没有听啥消息啊。”魏大亮也紧张了起来:“我就是见到了里长,他让我回来的,我这还没听啥消息呢。”
他就是听了此事,才着急忙慌的跑回来。
“那里长是咋的?”老肖头儿就问了他。
“就让我回来告诉你,别让人随便出门去。”魏大亮挠了挠头:“免得冲撞了,大军过处,不寸草不生,也得闲人回避。”
“看来是朝廷的大事,咱们没事儿甭出门了。”老魏村长到底是经历多,见识也比较多:“免得惹祸。”
不管到什么时候,军队,都不是老百姓能惹得起的啊。
“行,那今天就这样吧,啥时候那家人来了,咱们再收粮食的事情。”老肖头儿有些沉闷的站起身:“走吧,铁青。”
“哎。”铁青赶紧起来,跟在老肖头儿身后。
爷俩儿出了老魏村长家,就回了自家,一路上都没话。
不过铁青发现,随着这个消息传来,很多人家都门窗紧闭,更有的青壮都藏了起来,家里的柴火垛啊,土豆窖都能藏人的。
家家户户的气氛都很紧张。
他将老肖头儿送到了家里。
老肖婶子看着老肖头儿,笑容有些勉强:“你回来啦?”
“嗯。”老肖头儿回来就换了外面穿着的大衣服,脱了鞋子上了炕,倚在那里不吭声。
脸色沉沉,眼神茫然又有些悲愤。
“丈母娘,老丈人这是咋了?”铁青声的问老肖婶子:“看起来不咋高兴。”
“他是想起了你大舅兄,没事的。”老肖婶子声的道:“当年也是这样的,来人征兵……唉^。”
老肖婶子不想提起往事。
铁青明白了:“我去叫笑哥儿回来,他在您二老跟前,您二老能好一些。”
“别,让他在家吧,别来回折腾了。”老肖婶子抹了把眼睛:“这两天都忙着做棉衣呢,别折腾了,好好地在家待着吧。”
折腾啥呢?
笑哥儿都出门子了,能离得这么近,已经是很好了。
再,这也不是笑哥儿一个夫郎能解决的事情。
铁青只好告辞离开,但是回去之后,看到笑哥儿,还是跟他了。
“那我回去看看他们。”笑哥儿道:“中午饭就不在家吃了。”
这个时候了,大家一般都吃两顿饭了,但是有的人家干重活,还是要吃三顿饭的,等到粮食卖了,估计就得吃两顿饭了。
“我跟你一起去,家里也没啥事儿要我们亲自动手的,反倒是他们俩那里,也没有人照顾。”铁青很体贴的道:“我看老丈人有点郁闷,不如我跟他喝顿酒?”
“喝酒?”笑哥儿一愣,因为铁青虽然是个猎户出身,但是从来不主动要求喝酒。
尽管家里头有好几坛子的高粱酒,烧刀子,老白干儿的。
可是他从来没有主动提出喝酒,家里的长工们也只是在干重活之后,晚上洗个澡,泡个脚,吃饭的时候,来一碗酒,喝了之后解解乏。
“不是都,一醉解千愁吗?”铁青道:“我跟老丈人喝一杯去,他应该能睡个好觉,过后慢慢就好了。”
“也行!”笑哥儿点头。
“那我去拿一坛好酒。”铁青干脆拎了一坛子的高粱酒,这酒度数不高但是后劲十足。
两口子就这么去了老肖家。
老肖婶子跟老肖头儿,公母俩儿正在炕上躺着,一个炕头一个炕稍,中间隔着个炕桌。
尽管炕桌上摆着炒好的瓜子,以及松子和花生,还有一壶高沫儿,气氛还是很沉闷,老两口相对无语,一起看着房巴发呆。
正哀伤的时候,笑哥儿就回来了:“爹,娘,你俩咋没做饭呢?”
这都快要准备午饭了。
因为今天以为会卖粮食的,早饭他们全村子都吃的很早,也吃的很饱,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了粮袋子,结果人没来,倒是来了个让大家震惊和惧怕的消息。
老肖家不怕,因为他们家没有符合征兵条件的人了。
老铁家也不怕,因为他们家就铁青一个汉子,其他的都是长工,根本不是老铁家的人。
不在老铁家户籍上。
肖姑姑家更不可能了,一家子都是女子。
“你咋回来了?”老肖婶子坐了起来:“不是,不让你回来么?”
“不回来不放心。”笑哥儿伸手摸了摸火炕,还热乎:“中午想吃啥?我去做。”
“你会么,你就做饭。”老肖婶子笑了笑。
“我不会,娘不会么!”笑哥儿将老肖婶子拉下了炕:“走吧,娘。”
老肖头儿也起来了,但是看着笑哥儿没吭声,又看了看铁青:“咋回来了?”
“不放心您二老,就过来看看,反正也不远。”铁青将酒坛子放在了炕桌上:“中午陪您喝两盅?”
“喝两盅,行!”老肖头儿果然有了点精神。
老肖婶子家里头的东西也不少,不过她宰了两只公鸡,炖了个蘑菇。
笑哥儿从家里库存的青柿子里头挑了两个,炒了个土豆片儿。
家里还有做好了的糖蒜,辣椒沫儿。
锅贴的大饼子,带着焦香的味道。
四口人吃饭,是在炕桌上吃的,像是回到了过去,只不过这里的条件好了很多,不止是土胚房,而是砖瓦房。
屋里的摆设也大不一样了,就连炕桌,都是红木的,还浮雕了一点花纹呢。
算上咸菜也才四个菜,老肖婶子还了个鸡蛋汤,因为这么吃着太干了。
“老丈人,来,喝酒。”铁青给老肖头儿倒了一碗酒:“咱爷俩儿不搞那些虚的,就大碗喝酒。”
“嗯,大碗喝酒。”老肖头儿没吃东西,就先要喝酒。
“等等,爹,先吃点东西。”笑哥儿赶紧先给老肖头儿夹了一个鸡大腿儿:“先吃个鸡腿。”
铁青淡定的将另一支鸡腿夹给了笑哥儿。
老肖婶子一乐,还跟以前一样,有啥好的先给笑哥儿。
“对,先吃点东西垫垫胃。”老肖婶子将一个鸡心眼儿,夹给了笑哥儿,另一个夹给了铁青。
鸡肝给了老肖头儿。
“行,我吃。”老肖头儿啃鸡腿儿就像是在啃仇人的骨头似的,他心里头憋屈。
子没有了,只有一个哥儿。
他一辈子刚强,在孩子的身上,却十分不容易。
吃过了东西,老肖头儿一口气就干了一碗酒,喝的很勐。
搁以前的话,老肖婶子会劝一劝他的,但是这次没有开口啥。
铁青陪着他喝。
下酒菜不错,两只公鸡的鸡头、鸡爪子、鸡翅根儿、翅中和翅尖儿等等零碎的东西,都被他俩挑出来吃了。
而好的鸡肉都留了下来,笑哥儿对鸡肉已经不如以前那么爱吃了,但是蘑菇很好吃。
他吃了一大碗的蘑菇!
吃饱了就跟老肖婶子去后头收拾了一下,留下这爷俩儿对着喝酒。
铁青跟老肖头儿聊一聊山上的情况,老肖头儿呢,一地里头的墒情,就这么喝着,喝着,喝干了一坛子酒,爷俩儿躺炕上睡着了。
老肖婶子带着笑哥儿收拾了一下残局,给爷俩儿身上盖了个薄被。
拉着笑哥儿去了给笑哥儿单独留着的卧房里:“你咋回来了呢?这事儿你俩回来了也没办法解决。”
这是个死结。
“相公了,怕你们俩憋屈,闷坏了。”笑哥儿拉着老肖婶子坐在了炕上:“娘,别伤心了,你跟爹还有我呢。”
“嗯,幸好还有你在。”老肖婶子拍了拍他的头:“好了,歇会儿吧。”
“娘跟我一起睡一觉吧?家里没啥活儿,有事情吱声,我带人来干就行。”笑哥儿躺在这娘家给他留着的卧房里头:“你俩别自己硬撑着。”
“娘知道。”老肖婶子也躺在了一边,看着自己的哥儿,想起了自己那已经没了的子。
同时,在靠近树林镇的官道上,正有一队人马,快速的飞奔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