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春寒风雪大

A+A-

    独行大盗死了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县城,听过了十五,就要将尸体和赃物一起送去府城呢。

    为此,县令大人起精神,开始准备县衙里的账册,等到接任的新县令来了,他好赶紧交接走人。

    县令要换人,大家都在猜测,新来的县令啥样啊?

    这现在的县令大人,其实没咋给自己的县里带来啥变化,他来了之后更多的是唉声叹气,县里头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许州这个县丞在管。

    也就这么一个大案子,成了唯一的亮点。

    不过很多人都知道,这犯人失而复得,还是一个大侠,看在许州这个县城的份儿上。

    “这独行大盗可好本事,关在牢里头还能跑掉。”笑哥儿一边吸熘着羊杂汤,一边跟人絮叨:“现在死了倒是消停了。”

    “可不是么,有这么一个人在咱们这儿地界上晃荡,晚上睡觉都不安稳。”肖姑姑可是最在乎环境安危的人,她家可是没有一个汉子,全都是女子。

    村里才最安全,偶尔她也会来县城进点货,县城安全才最好。

    吃喝饱了之后,又去街上逛了逛,很晚了才回去。

    第二天,铁青跟笑哥儿,单独提了非常昂贵的牡丹酥和荷花酥两样点心,二斤红糖,二斤白糖,还有一只烧鸡。

    去了程夫郎家,他们家过年也很热闹,虽然过年很热闹,出门去逛街的也不少,但程夫郎家里还有人在,程夫郎跟他相公马老吉,夫夫俩没出门,而是在家接待来客。

    他家孩子倒是跑出门去逛街了。

    “你们俩咋来了?快进来!”马老吉见到有客人来了,就去烧了开水沏茶,程夫郎热情的将俩人请了进来:“坐。”

    “新年好啊,马大叔,程夫郎。”夫夫俩拜年,送上礼物。

    “这么客气干啥,坐,坐!”程夫郎笑呵呵的接待了他们。

    马老吉上了茶,就老实的坐在旁边,只管微笑,这样来的夫夫,都是跟自己家夫郎话的。

    “一来看看您,给您拜个年,二来是找您有个事儿啊!”笑夫郎嘴甜,跟程夫郎就了他大哥的事情。

    “肖伟啊!”程夫郎果然消息灵通:“是不是还有个李军和邵波?”

    “是啊!”笑哥儿点头。

    “这三个人我这儿都是知道的,也有不少人家听他们,不过啊,他们的亲事,这他们自己都没啥呢。”程夫郎道:“还有人听一些你们榆树村的子哥儿和姐儿,更有人听老杨家,听他们家大子,就是杨大庆,这不是抓了独行大盗吗?得了四百两银子,听他给家里头二百两?他那个弟弟杨大生,就成了我这有名的子啦!”

    大家都觉得他们家日子应该不错。

    “别人我们不管,我就管我大哥。”笑哥儿豪气的一挥爪子:“我哥呢,虽然年纪大了点儿,但是他人很好,别看破了相,但是他懂得疼人,而且我家也没有乱七八糟的事情,我爹娘脾气都很不错。”

    “那是,那是。”程夫郎觉得,就以老肖家的家底,脾气不好,也有不少人乐意嫁进去:“但是,你知道的额,我这里有的只是哥儿,没有姑娘们。要是找媳妇儿的话,还得你们去红媒婆那里。”

    红媒婆,姓“洪”,但是她是做媒婆的,头上常年戴着一朵大红花,大家图个吉利,就管她叫“红媒婆”了。

    “我哥就喜欢哥儿,不要姑娘。”笑哥儿道:“而且我家有房子,有地,有车。”

    还有不少家底呢。

    “哦哦,哥儿好,哥儿不娇气。”程夫郎笑了:“就是哥儿,你父母同意吗?万一他们想要个媳妇儿,而不是儿夫郎……?”

    “您先给我们琢磨着,我回头问问我哥和我爹娘。”笑哥儿道:“我们来,他们还不知道,不过我哥喜欢哥儿,不喜欢姑娘。”

    程夫郎一听,点头道:“你哥想要个啥样的夫郎?”

    他是知道老肖家的,就看肖伟回来之后,深居简出,这么长时间了,老肖家也没张罗他的亲事,应该是肖伟的意思,看来肖伟即便是刚回来,在家里应该也是了算的那个了,好子啊,在外多年,八成也是闯荡出来了,见识肯定比村汉强啊。

    这样外出闯荡过的子,眼光高啊,万一想找个啥大家哥儿的,他也没地方找去啊。

    “想要一个好哥儿,第一要长得好,第二要有教养,名声好,最好是能识文断字儿的那种,我哥出去这么多年,他都认识字了!”笑哥儿骄傲的道:“而且还会看书写字呢。”

    这在乡下很少见了。

    “再有就是哥儿除了本身还得看家里头,要身体好,能生会养,双亲俱在,有兄弟姐妹,但是要明事理,家里的亲戚们也要省事儿,不然就不是娶夫郎,是娶回来一个麻烦。”这是笑哥儿观察过良夫郎之后,得到的结论。

    老郭家那简直了,幸好,刘三儿家也不是吃素的!

    但是太闹心了,真的,他们两家不闹心,看热闹的人都闹心了。

    所以笑哥儿要求,对方家里必须省事儿,要是太麻烦了,非得烦死不可。

    “人品好,身体好,娘家也要名声好啊,还有,我哥比较不会话,找个哥儿得能一些,嘴码子厉害一点。”笑哥儿这条件还不少。

    听的程夫郎都笑出了声:“你这要求也太高了,有这样哥儿的人家,那哥儿你觉得能剩下吗?都不用找人保媒,那上门提亲的人,估计都排成队了吧?”

    “是吗?”笑哥儿有点气馁:“没有好点了吗?”

    “这样人家的哥儿,必定是大户人家,甚至是官家,才有这样的哥儿,我句不好听的,真有那样的哥儿,估计伟子也娶不上。”程夫郎是知道的,肖伟十六七岁走的,一走十二年,如今快三十了。

    啥样的哥儿,能嫁给他啊?

    “那、那就没有好的了?”笑哥儿没精气神了。

    “我尽量吧,挑几个好的给你一。”程夫郎不敢保证,只能尽量。

    铁青却跟马老吉道:“这样的条件,那哥儿早定亲了。”

    马老吉只是微笑点头:“嗯!”

    夫夫俩还是留下了二两银子的定金,希望程夫郎能努力一把,找个合适的哥儿给肖伟。

    在县城里的几天,不算找程夫郎的结果,其实大家过得还是很愉快的,白天晚上的出门逛,还能吃到不少好的,顺便采买了不少东西。

    尤其是肖姑姑,她顺便采购了一些货回去,家里过了个年,缺了不少货呢,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她进了一些糕点匣子,村里人出门走礼,就买了不少。

    而且肖姑姑那里可以用家里的东西换,比如两只老母鸡,换一匣子点心。

    一只大鹅子,能换半尺花布、或者是一瓶子酱油啥的,转手还能卖给铁青,一只就算是赚一文钱,肖姑姑也满足了,足不出户就赚了钱,还有啥不满足的?

    榆树村有了这么一个杂货铺子,的确是方便了很多。

    过了正月十五,他们拖拖拉拉的回了榆树村,东西没少买,车里都堆满了,到了家之后,收拾了两天才收拾妥当,家里的长工们也都回来了。

    而且这次他们回来,跟铁青了个事儿,铁青还挺吃惊的:“都要在榆树村落户,买房子置地?”

    “嗯。”唐民点头:“我们夫夫俩这次回去,家里的老房子破败的厉害,田地没有,唉,还不如在这里买房子,多攒两年钱,我们也能置点地,但是还在您家这里扛活。”

    “我家也是。”刘太道:“我家的房子,好歹有兄弟帮忙照顾,但也没好到哪儿去,谁家都一大堆的事情,隔三差五的能帮个忙就不错了。”

    而且回去之后,还得送点东西给兄弟家以表示感谢,还欠着人情。

    媳妇儿把带回去的布料分了一下,给妯娌和好友都送了点儿,剩下的都留着自己用。

    其他人都是光棍儿,还没成家的呢。

    “我们兄弟就想将家安在这里。”其他人则是想将家也安在这里,落户在榆树村,他们都是分家出来的,光棍一个,只有兄弟,没有另一半。

    他们也都是分了家的,没有父母,但是有哥哥,可哥哥的家,也不是他们的家。

    “行!”铁青是个很随意的人:“现在就买房子去,落户在这里,买房子的钱我出,每年在你们的工钱里头扣一半下来,还我这笔钱,一直到扣够了为止,不要利息。”

    “谢谢东家!”所有人都很高兴。

    榆树村卖房子的人家不多,他们几个又都是要买房子,老魏村长干脆的道:“不如你们买房场,自己盖吧!”

    “要不,你们回去商量一下?”铁青也不能替他们做决定:“我感觉这几年,我一直在盖房子。”

    “我们要是盖房子,只想请东家介绍个合适的工队来。”几个人嘻嘻哈哈的回了家,商量了一下,他们一致决定,请人来盖房子。

    铁青又去找了老魏村长,然后带着他们去了衙门,办理了户籍手续,老里长已经不再管事了,只在家含饴弄孙。

    现在管事儿的是里长。

    在这里登记了一下,他们就是榆树村的人了,顺便批了房场给他们,就在榆树村最后一排,东起的一熘儿房场,那里是他们单独成排,村里盖房子没啥规矩,但是一般都是一排一排的,就是占的地方大不一样而已。

    这边正月里就忙着这事儿了,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吃猪头肉的时候,才定下来。

    他们盖得房子都是统一的制式,东北三合院的样子,铁器也舍得,直接就起了砖瓦房,土胚房子你要是不住人的话,很快就会颓废掉的,砖瓦房起码好一些。

    当然,院墙就得是草泥垒起来的那种了。

    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一共九间房子,至于其他的鸡鸭鹅狗猪马圈啥的,都他们自己盖了。

    铁青干这事儿,已经驾轻就熟,所以刚吃过了猪肉头,他就去联系人买砖瓦木料了。

    这些人才来他家第二年,没啥积蓄,而有点家底的那两对夫夫呢,也是将家里的房子地啥的都卖了,就人过来了,盖房子置办家伙事儿,都得现张罗。

    不过他们倒是不着急,反正大家一起盖房子,到时候,一起去买家具啥的,不就得了?

    想法特别的简单。

    铁青也不嫌麻烦,既然帮忙了,那就帮到底好了。

    这可是他们家的长工,签订的契约书,是十年期的呢。

    好歹要在一起生活十年,在家里帮忙的,他没有当地主的自觉,只当他们是在自己家工作的员工。

    村里过了二月二,就已经开始准备春耕了,农具都要拿出来,该修理的修理,该收拾的收拾。

    东北的二月份,天气还没有回暖。

    依然有阴天,依然有下雪,而且还不,这次春雪下了三天三夜,跟寒冬腊月似的,铁青将屋里的炉火烧的旺了一些:“都开春了,还这么下雪,倒春寒啊?”

    “有点那个意思。”笑哥儿已经给铁青做好了一双鞋子,如今在做第二双,已经开始给鞋底子上鞋帮了。

    “我还想过几日去山里头看看,给大舅兄搞点鹿胎膏出来。”铁青对鹿胎膏念念不忘。

    原因是这东西大补,虽然对女人更好一些。

    但是他也想不出来还有啥滋补的东西了。

    东北这地方,山里的东西是不少,可是适合进补的就那么几样,他都给整一遍,然后他还有点自己的心思,整几个让人看不明白的药材,糅合在一起,整成药丸子,让大舅兄吃,他慢慢的给送点生机过去,将身子骨儿养好,不长命百岁,起码别英年早逝,再找个人成亲生孩子,就万事大吉了!

    “是要杀了母鹿取出它肚子里的鹿吗?”笑哥儿有些不忍心。

    “鹿胎有两个意思,一是母鹿产崽儿的时候,留下的胎盘;一个是杀了母鹿,取肚子里未出生的不见天日的崽子。”铁青道:“大哥是气血亏虚,又不是女人要生孩子,取鹿胎盘即可,不用连带胎崽儿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