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福哥儿
老肖头儿已经偷偷地点了银子,叫铁青去联系上次给他们造家具的木匠,先把木料攒起来,到时候破开了就能家具了。
而且要春耕了,这天气变化无常,头两天还大风下雪的,这两天就晴天儿了,春风又吹了过来,冰雪有了融化的痕迹。
肖伟有点着急,他马上就要去赴任了,家里头事情却这么多,还没啥头绪。
铁青呢,他倒是上山去了,了两头大野猪回来,一手一个拎着下了山,那效果,相当的震撼。
第二天笑夫郎邀请亲戚们来他们家吃野猪肉。
铁青那天是白天上的山,傍晚时分回来的,野猪也不可能当天就处理了。
是第二天才收拾起来的,家里人口可不少,五十多加上老肖家的人,六七十号。
不过铁青这两头大野猪也不轻,每一只三五百斤是有的,侧面证明了铁青的力气有多大。
尤其是这两头大野猪,是杏花嫂子跟四位嬷嬷一起动手收拾的,就连野猪胃,都被做成了汤羹,这个可以给肖伟吃,他这么多年在外面仗,爬冰卧雪的胃也不太好,受不了凉,吃不了烫,更不能吃辣。
吃这个正好给他补一补脾胃。
主食就是两和面的馒头,也就是苞米面儿掺了白面蒸的开花大馒头。
野猪其实跟家猪差不多,就是肉丝粗一些,需要炖的时间长一点儿。
因为家里人太多了,铁青也没有请外人来,倒是省事儿了。
铁青家地方更大,如今三进院落都住满了人,满满当当的倒是挺热闹。
笑哥儿高兴地满场跑,当家做主的夫郎可厉害了,铁青却找了个机会,单独去见了熹哥儿。
开门见山的就问了:“你是怎么想的?我这大舅兄身体可不咋样儿,万一活不长,你可就守寡了。”
“我要是怕守寡,我就不来了。”熹哥儿却淡淡的笑着道:“我为了他,拒了七次婚,差一点自毁容貌。”
他要是不坚持,现在恐怕孩子都满地跑了。
“那就行。”铁青道:“我大舅兄其实应该也是稀罕你的,但是他这个人顾虑太多,又怕配不上你,你家到底是干啥的?能同意这门婚事吗?”
要是相差太大的话,那还真不好能不能成呢。
“我家没有问题了,我这次出来之前,跟我父亲好了,我嫁给肖伟,是一定要嫁给他的,只要肖家同意就行,去我家提亲,他知道怎么去。”熹哥儿脸一红:“何况我都住过来了。”
一个未婚的哥儿,带着这么多东西,住进一个未婚子的家里头,还有啥可的?
就这个事儿,足以证明他的决心了。
“也是,你都这样做了。”铁青摸了摸下巴:“那你家提亲有啥要求没有?是要钱啊还是东西啊?奇珍异宝啥的?”
“我家……是权势滔天亦不为过。”熹哥儿想了想:“钱有的是,奇珍异宝吧?可是老肖家也没有啥奇珍异宝啊?我倒是带了两样过来。”
铁青闻言一噎,这是自带聘礼啊?
不过这个不能要,要了大舅兄在老丈杆子家就抬不起头来了:“这个就不用了,我在山上发现了点好东西,到时候,给大舅兄当聘礼,应该足够了。”
熹哥儿觉得可能是山里头的人参啊,灵芝之类的山珍:“也行!”
他带来的东西,都是宫里的玩意儿,肖伟拿去当聘礼,也真的是不妥。
且皇室中人出嫁,都是有一定的规制,肖伟给的是额外的聘礼,算是孝敬皇帝的东西。
不珍贵也不行,但是大家都知道,肖伟出身平民,连个家财都不够看,这些年他也知道,肖伟的品性十分坚韧,又节俭。
他一不贪杯,二不好色,三不赌钱,四不好吃,五不奢侈。
活的像个苦行僧似的,不是没人给他送人,哥儿姐儿都有,美艳的也不少。
可他一个都没有要,也不去发泄啥的,每次得了的赏赐,以及战利品,他都存起来,已经是一大笔了。
京城不少人想跟他结亲,可是他都没同意。
熹哥儿知道他是在等自己,或者是存着一份奢望。
但是他存的钱,肯定不是用来娶他的,是用来留给家里的吧。
他的那个金库,绝对够老肖家的人,活三辈子的了。
这自古以来啊,都是战争最能发财,尤其是领兵仗的大将军,去哪儿都一马平川,金银无数。
肖伟这还是开国的大将军,能不富裕么。
“那就这么定了。”铁青道:“到时候,让大舅兄去你家提亲。”
熹哥儿脸又红了许多:“嗯!”
但是他坚定地点了点头,这是他的坚持。
铁青跟他不能太久的话,这么定了就去外头忙活了。
一直在门外头给俩人站岗的佳夫郎就进来了:“熹哥儿?”
“没事,他是来问问我,提亲要准备什么,肖伟他不去提亲,有的是人替他去我那里提亲。”熹哥儿握了握拳头:“我就不信,他还能跑掉!”
佳夫郎一扶额头:“大公子,您是皇家的大公子,不是追着相公跑的夫郎,你这样可咋办啊?”
之所以派了佳夫郎来照顾熹哥儿,是因为佳夫郎也是东北孩子。
一激动,他这家乡话都冒出来了。
“不怕,这里我就是熹哥儿,不是什么大公子。”熹哥儿很是高兴,他已经胜利在望了。
因为老肖家的人基本上都被他拿下,就差肖伟啦!
野猪做成了菜,其实也就四道,红焖野猪肉,野猪排骨炖黄豆。
爆炒野猪杂儿,凉拌野猪皮和野猪骨头萝卜汤。
都是大锅菜,但是味道好,就是这下子,铁青家去年存下的那点萝卜都被清空了。
吃喝过后很晚大家才散,第二天还是个晴天,温度逐渐在上升,但是很缓慢,或许江南已经烟雨霏霏,但他们这是东北,在四月份之前,都有可能下雪。
温度也不会太高。
肖伟越来越着急的时候,肖家就来了几个客人。
这人是程夫郎,他一来就看到了熹哥儿,顿时就愣了一下,然后对他们道:“我想来找笑夫郎。”
老肖婶子也发蒙了:“你找笑哥儿,他家就在西边儿。”
笑哥儿都出嫁了好么!
现在除了家里人叫他笑哥儿,别人都喊他笑夫郎了。
就算笑哥儿是经常往娘家跑的人,也没道理,找他就到老肖家这个娘家来找人的吧?
这还是县城里有名的冰人程夫郎。
也太不懂事了吧?
“不是,是他约我来这儿的。”程夫郎也觉得自己错了话:“那啥,能请谁去叫他一声不?”
程夫郎是坐着马车来的,来了四个人。
程夫郎自己,还有一位哥儿,赶马车的是他的相公马老吉,以及他家十岁的子,这孩子纯粹是来凑热闹的。
可是,熹哥儿站在那里,仔细地看了一下程夫郎他们,尤其是,程夫郎带来的那个哥儿。
那是一个很老实的哥儿,穿着扮上,是个标准的乡下哥儿,进门之后就没抬过头。
一身土布衣服,看着是新做的,还挺合身,但是他很珍惜的摸着衣服,连一点褶皱都不敢有的那种珍惜。
老肖婶子看了一下程夫郎带着的人,突然意识到了啥,顿时变的热情了起来:“是笑哥儿让你来的?肯定是为了他李军大哥的事情吧?”
程夫郎是啥人啊?当了一辈子的冰人的他,那眼神也好着呢。
他当然也看到了熹哥儿。
见过无数哥儿的程夫郎,也不得不感叹一句:真是一个好看的哥儿。
八成这就是老肖家给他们家大子肖伟,找的夫郎吧?
想起笑夫郎过的那些话,程夫郎还真是佩服,果然是找到了这么一个极好的哥儿,配他大哥肖伟。
而自己带来的人,也不能无功而返,没有了肖伟,还有李军啊!
“是!”程夫郎热络的道:“这不是,我把人带来看看,李军那子呢?”
“出门去了。”老肖婶子热情的将人迎进来,还给程夫郎介绍了一下熹哥儿。
熹哥儿从刚才那个防备万分又冷冰冰的哥儿,恢复成了原来的样子,跟人也谈了几句。
他是谁啊?
见多识广!
几句话就套出来了有用的信息。
只要不是情敌就行了,至于程夫郎给谁介绍哥儿,那不是他管的事儿。
程夫郎倒是知道谁能做主此事,他跟熹哥儿也没啥,但是对着老肖婶子就了:“大嫂子,不是我,李军也老大不的了,你看隔壁的老邵家,再过十天就要办喜事了。”
“可不是么,隔壁老邵家真是雷厉风行!”提起此事,老肖婶子就忍不住夸奖了一下邵夫郎:“听相看的人家是村长儿媳妇的娘家弟,是个很有名的哥儿,虽然年龄大了点,但是人好啊!”
其实是因为那个哥儿没出嫁的时候,就死了未婚相公,婆家嫌晦气,这婚事也没成。
一直在家待着都二十二岁了,老邵家的邵波年纪也不,干脆就俩人凑一起了,相看了两次这事儿就成了。
邵可却是定了里长婆娘家的妹子。
老邵家将婚期定的很近,一个二月十六,一个二月二十。
在肖姑姑那里都订好了鸡鸭鹅,还有很多东西,肖姑姑这里买东西多了可以赊账,还能以物易物,他们家过年就杀了两头猪,一头请客吃饭,一头自家留着考大油。
还有两头大肥猪,是准备两个子成亲的时候用的,到时候宰杀了好办席面儿。
“就是,所以啊,你家这个也有了消息,可李军没老没少的,没人惦记,你家笑哥儿心善,铁青也是个面冷心热的,李军这是好福气,我呀,也不跟你客气,这是我娘家的程福,福哥儿。”程夫郎道:“这孩子命苦,也是从就没了双亲,是我一远房亲戚养大的,只是这两年,我那亲戚也过世了,他就没了着落,我就想,他也老大不了,十六岁,来这里投奔我,我就介绍给李军,他要是觉得合适呢,这嫁妆我家出。”
程夫郎也是个好心人。
他们家不缺这口吃的,也不差添一双筷子的事儿,但是一个哥儿,要想过得好,不如嫁得好。
李军他知道,跟肖伟一起回来的,何况李军少年也是经历坎坷,听脾气挺好,他是听肖伟的时候,也顺带的听了一下李军跟邵波。
知道李军这个人也不错的,就干脆,定了李军。
“福哥儿是吗?好孩子,你李军大哥虽然是年纪大了点儿,但是他人不错,勤快,身体也好。”老肖婶子是真的将李军当成了自己家的子:“他在外见多识广,是个可以考虑的人。”
福哥儿自进来就没咋敢抬头。
这地方太好了,旁边的那个人家好像建筑的更大。
长这么大,他也是头一次来县城,扑奔的还是自己的远房表叔。
程夫郎跟他都三代开外的关系了,能乐意收留他,福哥儿很高兴。
在老家,福哥儿不是没人惦记,但那是个臭无赖,他不要嫁给那样的人,所以从老家跑了出来,投奔自己的表叔程夫郎。
“嗯!”福哥儿只管点头,这样的人家,这样的老婶子的话,应该是可信的。
他当初能跑出来,就是因为村长家的婶子看不下去了,村长偷偷地用车将他捎带了出来,还一直给送到了地方。
那个臭无赖是村里头有名的牛皮糖,谁都不乐意跟他起冲突,因为他会纠缠不清。
“今天就别走了,晚饭在家吃,一会儿我给你俩找个宿去,就去他六叔家,他刘叔家里有地方。”老肖婶子知道自家是不可能住下的,这么多人呢。
但是肖老六家有地方,再不济,去肖老八家。
铁青家里也不能借宿,因为他们家都住满了不,还大多数都是未婚的子。
程夫郎带着福哥儿去了也不太合适。
正着呢,笑哥儿跑回来了:“程叔来了吗?”
他还记得自己委托程夫郎给他哥找个哥儿的事情,可千万别让熹哥儿误会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