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随礼
要知道,在这个天下,撑腰的人,从来都不是他肖伟,而是皇上!
只要不过分,皇上不会偏袒谁,何况这事儿,也是需要皇帝知道的,自己的子手,伸的太长了。
“没什么,这里也是我的家。”熹哥儿回抱了一下肖伟:“你回来了就好。”
“嗯,回来,我们成亲。”肖伟放开了他:“怎么搬到了铁家来?”
“在你家住着,咋嫁人?”熹哥儿笑了笑,脸色红润的道:“我在铁家出嫁。”
“行!”肖伟点头,在铁家出嫁也不错。
他还没有别的合适人家了。
肖伟回来了,大家都高兴,杏花嫂子又想大展身手,被铁青给否决了:“今天人这么齐整,不如吃火锅吧,那个吃多久都是热乎的,还能一边聊天一边吃,只需要准备食材即可。”
火锅一直是他们铁家的保留吃法。
铁青特意了十几个火锅,还有专门烧的炭,冻豆腐也准备了很多,正好,涮火锅吃。
“也行,家里羊肉都是冻得现成的。”杏花嫂子立刻就道:“切羊肉也自己来吧,再切一些牛肉。”
这种吃法,自给自足。
铁家吃火锅,是所有人都一起吃,肖伟带回来的人,自去安置。
肖伟不是第一次吃火锅,每次都觉得味道不错,他们几个爷们儿坐在一起,却用了个大火锅涮着牛羊肉吃,笑哥儿怕他们光吃肉,不吃菜,就特意让人准备了大白菜和黑木耳,还有泡发的香菇,切片儿涮在了锅里头。
“我这次回来,能待到过年,初二去军中。”肖伟道:“家里的事情放心吧,我随后就上奏,让六皇子带证据回去。”
“行,以后别来人烦我们就行。”铁青往锅里头倒了一大盘子的牛肉:“再来几次,我可不敢保证,他们还能囫囵个儿的离开。”
他不介意到时候让来人全都悄无声息的消失掉。
“行了,不那个烦心事了,你回来了,是不是该张罗起亲事了?家里该准备的都差不多了,还差你的喜服,熹哥儿给你先做了两套,你娘看还差点儿。”老肖头儿道:“你回头去跟你娘商量下,看做多少衣服合适?这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都做了吧。”
“那个冻豆腐下来一盘。”六皇子拿了一盘冻豆腐下来锅子:“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从铁家出来,绕村子一圈儿,进老肖家大门,就这么简单,后院儿那边的家具都弄好了,虽然简单,但是好歹都是新的,对了,你给我弟弟准备了啥礼物没?这都了胜仗了,我弟弟等了你半年多。”
“当然,后头就有人运了东西过来的,里头有单独给熹哥儿的,你放心吧,我自己的人,我自己能不惦记么。”肖伟吃了一口涮好的牛肉:“熹哥儿还是以前的样子,我知道他喜欢什么。”
“幸好你知道。”六皇子满意了。
这人要是只看中熹哥儿的身份,估计熹哥儿也不可能等了他这么多年。
熹哥儿跟他,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了。
吃过了饭之后,也没喝酒,就都分开回去住了。
第二天,老肖家就彻底动了起来,老肖头儿特意去挨家挨户通知,来家里头吃喜宴。
能吃上大将军跟大公子的喜宴,这可是少有的喜事啊!
但是又让人犯愁了。
好几个人都找上了老魏村长。
徐老大倒是了大实话:“这大公子,大将军的,成亲自然是喜事,吃喜宴也是看得起咱们这群泥腿子,但是,咱们给多少随礼合适啊?”
“就是啊,这也不可能给一点红布,两只老母鸡就能当个礼了。”
“听县太爷也会来的……。”
魏大亮补充道:“听知府大人想来的,但是被大将军派人告诉了一声,人不用来,礼到了就行了。”
“八成是恶心了大将军。”
“能不恶心么?”刘三儿在一边道:“这都上门抢人、不对,是抢亲去了,换了谁家谁不恶心啊?”
“行了,别提那些没用的。”老魏村长问他们:“你们到底啥意思?不想去?还是害怕去啊?”
“有点害怕……。”
“不太想去……。”
“怕啥啊你们?”老魏村长不高兴了:“都是看着伟子长大的,熹哥儿别你们没见过啊?上次我还看到熹哥儿给了那谁家的子儿,好几块白糖糕呢!你们怕啥啊?”
“那是大将军。”
“那是大公子!”
“还有六皇子。”
大家七嘴八舌的,名头一个比一个大。
“别瞎扯犊子了。”徐老大干脆的道:“其实也没别的,我们想,这得给多少随礼合适啊?三五百两银子,估计人家都没看在眼里,我们给多少合适啊?”
“这……。”老魏村长一愣:“这个?”
他还真没考虑过。
“对啊,村长啊,这可咋办?”
“不去不合适,去了又拿不出合适的随礼。”
“到时候就丢人了。”
白了,老肖家门第高了,他们怕高攀不上。
“我去问问!”关键时刻,只能是老魏村长出马了。
老肖头儿在家乐呵呵的准备娶儿夫郎,家里头来帮忙的……都是自家伟子自己带回来的人。
左邻右舍倒是想帮把手来着,但是没人家专业啊!
花公公跟图公公两位公公,充当了一把婚礼策划人,整天忙的脚不沾地,从早到晚,喜宴,迎亲,各色礼,忙的不得了。
根本没这群乡下人啥事儿。
老肖婶子只管给儿子缝制一铺炕被。
就是铺在火炕上的大被子,这“被子”、“被子”,这是亲娘缝给自家子的东西。
铁青那个时候,没亲娘给缝制这个东西,还是老肖婶子给缝的呢。
老魏村长就来了:“我老肖大哥啊,你这儿是咋个算啊?”
“啥咋算啊?”老肖头儿正在雕刻一块木头,是个木马,他算给外孙子弄个玩具,这个做好了,再做一个,给亲孙子留着。
“你家这子办喜事,我们这都商量着,随多少礼钱合适啊?”老魏村长就直接问了出来:“大家都没招没落的,去我那里问呢!”
“问啥啊?”老肖头儿一听就乐了:“我当初给多少随礼,他们给你回来就行了呗?”
“你当初可是五文十文的给,最多就给二两银子,还是老六老八家。”老魏村长也乐了:“这会儿你家子都大将军了,娶的还是大公子,这来做娘家人的都是六皇子这样的,我们给几个铜板,就来吃一顿席面儿?你家这席面儿规格可不低。”
能低了吗?
连杏花嫂子都没排上号,主厨据是宫里来的御厨呢!
整个村子里,多余的鸡鸭鹅都被收光了,还有肖伟带回来的无数牛羊,听大河那边凿开了冰面儿,捞鱼去了。
大将军成亲啊,这多少年才有的事儿。
“这有啥?”老肖头儿道:“他们是他们,咱们的交情是咱们的交情,我当初给你家大子成亲的时候,随了五十个铜板,你也给我随回来就是,或者你多给点儿?你家闺女出嫁的时候,我也随了三十个铜板,我家笑哥儿成亲的时候,你不是也随回来了吗?不过你家大亮跟青汉子交情好,他还当了一把婆家人,他给铁青那边也随礼了,好像是五十个铜板。”
“是六十个铜板。”老魏村长是知道的,他们老一辈儿的人,是老一辈儿的交情,下一辈儿,自然又有下一辈儿的事情。
“不管是多少,都是他们下一辈的事情啦!”老肖头儿道:“咱们村儿,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一辈一辈的交情,以后啊,他们的交情再论,咱们这儿,就这样办。”
“这话倒是不错。”老魏村长点头:“就这么办了,我还得去镇子上,跟老里长一声。”
“去吧去吧,对了,我听老里长身体不好,这要是不能来,就请里长来一趟吧。”老肖头儿听人老里长老寒腿这毛病犯了,这几日在家连炕头都离不开呢。
“成,知道了。”老魏村长点了点头,就告辞离开了。
回了家之后,那帮人还没散呢。
“咋啊?”
“是啊!”
“实在不行,我们就凑一凑?”
老魏村长哭笑不得:“啥凑一凑啊?老肖头儿了,按照咱们以前的规矩来,他给你们随礼多少,你们就回随多少,这是咱们的交情,至于下一辈儿跟大将军的交情,就另论。”
“啊?”另论?
“不能跟李军和邵波俩人比,人家那是过命的交情,又是将军,咱们就自己过自己的,随礼呢,大家就跟以前一样,你就是给老肖家一块红布,那也是礼轻情意重。”老魏村长道:“不过总不能因为一次随礼,就要你们倾家荡产吧?再了,大家伙儿就算是倾家荡产,也才几个钱儿啊?”
可不是么!
老肖家未必看得上东西,人家看重的是心意。
前些日子,还看到熹哥儿拿了一个龙眼大的珍珠,给自己缝在了衣角上,坠衣角用的东西。
听那么一颗珍珠,就能买下榆树村所有的田地。
了不得啦!
听了老魏村长的话,这才散了,各回各家,准备的随礼钱,也不能真的是三五个铜板那样,不过都用一块红布包了,最少的也得是二十文钱。
毕竟肖伟了胜仗,还一家分了一头牛吃肉来着。
何况都是在一个村儿住着,跟老肖家有礼尚往来的人家可不少。
就连几个流民家里也跟老肖家有交情,铁青成亲那会儿,可是没少请客。
第二天,肖伟来铁青家,正好赶上铁青在家给笑哥儿,用炉子烤土豆,肖伟就不客气的坐在那里:“给我也来几个。”
“行啊!”铁青认真的给他夫郎烤土豆:“笑哥儿就爱吃这个。”
“已经查过了,知府那边也是几个皇子之中作祟,放心吧,以后没知府啥事儿了,朝廷会把他调走。”肖伟告诉了铁青一个好消息,这知府毕竟是管着他们的顶头上司。
“皇子们都这么没脑子吗?”铁青严重怀疑,皇子们的智商:“就这样还想治理天下?”
一个个跟缺心眼儿似的。
“他们不是没脑子,而是有些事情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肖伟道:“他们认为自己血脉高贵,谁都想进他们家的后院儿,上他们的床,给他们生孩子,毕竟是皇家人。”
“哼!”铁青用鼻孔哼唧。
“何况他们的才能不是在这种事情上,而是在大事上,天下的大事。”肖伟却道:“皇上也是个干大事的人,他的孩子,自然也是干大事儿的,只是他们有勇无谋,谋而不得。”
其实他内心也挺同意铁青的看法,这些皇子们,真的是太想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