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大舅兄成亲
“放心吧,我会永绝后患。”肖伟道:“我只当孤臣。”
“嗯。”铁青无所谓,他也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肖伟是专门来跟铁青清楚的,他觉得是自己惹了事情,带累了家里头,不过铁青不怪他,这种事情,也不是他乐意看到的。
大舅兄跟弟夫明白了,俩人就开始各忙各的了。
其实肖伟跟熹哥儿的婚礼算是盛大了,熹哥儿的嫁妆,足足一百六十八抬,这是天子陪嫁的最高规格。
而肖伟给熹哥儿的礼物,也很珍贵,是一百张紫羔皮。
就是紫色的羊羔皮,这东西在草原上都是很少见到的宝贝。
另外一百张,他单独拿出来,请六皇子带去京中,送给皇帝做私礼。
还有从草原上淘换来的一百多斤牛黄,这玩意儿也不多见,因为这是药材,肖伟就没送给皇帝,毕竟这牛黄算不得是啥补药,送给皇帝怕犯忌讳。
肖伟的人押送了礼物回来,牛羊都是用来做喜宴的,还在附近的村落里收购肥猪。
铁青也单独给肖伟准备了人参灵芝啥的,凑成一份丰厚的私人礼物,请六皇子带回去给皇帝。
这一点,让六皇子最为满意。
他来一趟,不止是给熹哥儿当娘家人送嫁的,还要看看肖伟的态度,这是他父皇给他的任务。
皇上毕竟是担心,东北气候不好,肖伟身体也不好,了胜仗也怕他油尽灯枯,另外就是看看肖伟是不是有野心。
这兵权可不能旁落。
还有就是暗查一下,他的那几位皇兄,是不是都在拉拢肖伟这个镇北侯,东北大营的大将军。
但是就他看来,几个兄长的确是动了心,还动了手,但是肖伟可没那个意思,并且肖伟很是生气。
他也挺生气的,觉得兄长们太不是个东西了!
哪儿有这样强抢人回去的?又不是土匪恶霸。
尤其是肖姑姑,是要个上门女婿,要是皇子都给老肖家当上门女婿了,那皇室尊严何在?
幸好,这话的是肖姑姑,而且肖姑姑是女户,人家要个上门女婿,太理所当然啦!
婚礼还差三天的时候,熹哥儿已经不出门了,每日睡得好,吃得饱,争取把自己养的精神一些。
笑哥儿抱着个肚子,每天也就跟熹哥儿看看热闹,他俩一个孕夫一个预备夫郎,倒是挺闲的,也不用动啥针线。
最多是拿着丝线个络子,缀上一方玉佩。
熹哥儿的络子,够肖伟不重样的戴一年的了。
且各个都很漂亮,素雅的,艳丽的,比比皆是。
笑哥儿也给铁青了几个络子,花样不多,聊胜于无。
“明天就嫁人啦!”笑哥儿看着熹哥儿在做准备。
“是啊,明天过后,你就该喊我哥夫了。”熹哥儿红着脸点儿看着笑夫郎:“明年就能看到你的孩子了。”
“可不是么。”笑哥儿忍不住笑,还伸手摸了摸肚皮:“我终于看到我哥成亲了。”
“这么高兴地啊!”熹哥儿发现,自己欢喜不是啥事儿,笑夫郎还这么欢喜。
“以前做梦梦到我哥,我总是哭醒,又不敢让爹娘知道。”笑夫郎笑了笑:“后来的日子过得艰苦,但是再苦,也没忘了每年给我哥做一双袜子,虽然最后都是送到了坟前去……那个晦气,甭提了,熹哥儿,你以后可要好好的,早早地生个娃儿,我哥对你好,比啥都强!你家的糟心事儿,咱们这里也看不见,天高皇帝远,我哥了,以后你就在这里住下啦。”
“嗯,不了。”熹哥儿低头:“我会好好的跟肖大哥过日子。”
婚事不用他们张罗操心,但是偏席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日子的前一天,老肖家还是摆了二十张桌子,偏席的这一天,其实就是正日子的一个演练。
其实喜宴摇摆三天,头一天预备席面儿,只是宴请一些厨子以及帮工吃饭。
第二天就是偏席,请的是来帮忙的人手和远路赶来的亲朋好友,这一点很重要。
不过偏席去吃饭的基本上都是六皇子他们带去的人手,当然,六皇子这些娘家人没去,但是手下可以去啊!
榆树村的人,倒是想帮忙来着,可人家用不上。
但是这一天,熹哥儿的嫁妆运进了老肖家,将后院塞了个满满当当,基本上没地方晒嫁妆了,只好朗读了一下嫁妆清单。
不愧是皇帝家的哥儿,嫁妆清单好长一熘儿不,好多东西都是有听没有懂。
而且因为嫁妆清单太长了,按照规矩,老肖头儿跟老肖婶子是要束手严肃的聆听的,但是外头太冷了,老两口儿最后是坐在屋里的火炕上,听着人站在门外头,一顿念叨,基本上啥都没记住,光知道儿夫郎嫁妆丰厚,估计白养他们全家三辈子,都用不完。
“我们家娶了个好儿夫郎!”老肖婶子美的都快要升仙了。
想当初,她家子刚回来的那会儿,好多人都不看好肖伟。
当兵十二年,只落下了一身的病痛,一副行囊,银钱没多少,这要是找个伴儿过日子,那害怕守寡呢。
好几个人家听她想给肖伟相看,都早早地就将家里的孩子亲事给定下了,都没容她开口询问一二。
好像他们家肖伟是个牛皮糖,赖上了就撕不下来了一样。
都是啥人家啊!
现在,后悔去吧!
她家的子,娶得是皇帝家的哥儿,自己还是大将军,还是个啥候……老肖婶子没记住,但是她家子是侯爷了。
老肖头儿也得意得很,就是有点紧张,抱着茶杯半天才喝一口。
这偏席的日子里,铁青也很忙,他家成了大公子出嫁的地方,单独将客院收拾的那叫一个金碧辉煌啊。
全家都披红挂彩,比他跟笑哥儿成亲的时候还热闹三分,来来往往的人忙得很,熹哥儿那边已经开始准备起来了,不过大家吃饭还是要去隔壁的肖姑姑家那里用餐。
人太多了,这几家都敞开了家门,全力忙活起来。
铁青也跟着忙活,他不仅是婆家人,也是娘家的半个人,谁让熹哥儿在他家出嫁呢。
倒是六皇子,跟进跟出了几次,看到铁青又给肖伟拿了不少的药丸子过去,好奇地跟了过去看看。
“以前啥样不了,以后好好的跟熹哥儿过日子,笑哥儿也免得老是担心你。”铁青将一盒药丸子给了肖伟:“你的事情,我跟笑哥儿商量过了,药不是其他的吃食,不能随便乱吃,这是给你的东西,他们要养身吃药的话,就来这里吧,不看到病人,不亲眼瞅一瞅,我是不给配药的,再了,这东西千里迢迢的送进京中,谁知道会发生啥事儿啊?万一有人中途替换了药丸子,我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啦!”
“你还知道黄河呢?”
“书的先生讲了好几次啦,还有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铁青摇头晃脑:“黄河么,谁不知道啊?我还听杏花嫂子,有一道菜,叫黄河大鲤鱼,老好吃了,就是咱们这儿没这条河。”
“算了算了,他们过来也好。”肖伟摸了摸下巴:“这事儿你只要答应给人看病搓药丸子就行了,我来安排。”
“那就多谢大舅兄了!”铁青一拱手:“对了,药钱可不便宜,这事儿可是笑哥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能不,一副药,看情况,要是严重的话,估计万把两银子的也有可能。”
其实就是看人的有钱程度。
看看他大舅兄吧,一场大仗下来,还胜利了,你看看这多少战利品?
这次肖伟成亲,赶回来一万头羊,一千头牛,还有各色皮草,都能给榆树村围上三圈儿了。
还有那些送给熹哥儿的东西,都是他往年战利品里头挑出来的好东西。
有那么一块红宝石,鸽子血一样的颜色,人头那么大!听连宫里头都没有这么大块头的宝石!
一整套赤金镶嵌七彩宝石的头面,那叫一个美轮美奂。
其他的就更别提了。
而且还有单独送给笑哥儿的东西,要成亲之后,整理了一下才会给送来,但是的确是有笑哥儿的一份。
给老肖头儿和老肖婶子的东西就更多了。
光是金子就有好几马车,银子也是论车来拉的,各色好东西,铁青是没仔细看,但是光看这数量,可不少!
他大舅兄据六皇子,是个低调的人,在朝中不拉帮结派,更不结党营私,只一心效忠皇帝,一心扑在军中。
肖伟这样的都能有如此身价,那那些比他还要大的大将军们,岂不是更富有?
老铁家没钱啊!
当然,表面上就是没钱,乡下土财主,就是铁青给自己家的定位。
他要钱,才最正确,有钱干点啥不成啊?
“你咋这么爱钱呢?”肖伟哭笑不得。
“没办法,有家要养活的,不挣点钱咋办?”铁青一摊手:“何况你弟弟可有了啊,这孩子一出生,要是个哥儿姑娘的,我就得开始攒嫁妆了,是个子就得开始攒聘礼,都不容易。”
铁青想得特别长远,没办法,他以前就是这么过的,末世十年之前,他哥也是这么过的,还没结婚,老妈就每日叨咕这些,那个时候,他跟他哥的确是有一笔存款,就是父母给他们俩存的老婆本儿。
但是养孩子的钱,就得兄弟俩自己去赚了。
“行,他们啊,缺啥都不缺钱。”肖伟道:“到时候,我告诉你,要多少钱合适,有那么几个老帅,的确是有钱,肥的流油!”
肖伟也才是个大将军,朝中有那老元帅,家里世代领兵,那战利品多了去了!
铁青想用药丸子赚钱,可以啊,肥的流油的老帅们,就是铁青可以大赚特赚的病患。
来北边一趟也可以,毕竟铁青的很有道理。
何况在信中铁青也是这个意思。
俩人算是好了此事,第二天,肖伟大婚。
成亲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肖伟这成亲,是好多人的事情。
别的不,光是后厨,就分了三个类别,炖灶,炒灶和冷灶。
专门炖菜的铁家,他们家因为有长工的关系,家里的锅都特别的大,所以锅里头就炖了红烧肉。
好几个大锅里头都是红烧肉!
隔壁的老邵家,炖的是羊肉。
炒灶在老李家办,他们家的福夫郎,家里头有六口大锅,离老肖家也不算远,炒菜端过去也冷不到哪儿。
冷灶就在老肖家后院厨房里做,其实冷灶就是专门配凉菜的地方,因为凉菜不用烧火。
不过老肖家的厨房锅子也没闲着,都用来炒菜了。
肖姑姑家的厨房用来蒸馒头,清一色的白面馒头!
老肖家摆了五十桌,来道喜的人陆陆续续的到了,不仅有县令大人,县丞和县尉,还有捕头之类的全都来了。
铁青负责迎客,招待客人们,肖伟身份太高了,他要是站在门口迎接客人,估计客人们都不敢进来了。
桌子上摆满了花生瓜子和喜糖,炉果儿随便吃,茶水一大壶一大壶的上,从早上一直到下午,吉时才到,肖伟带着人出门迎亲去了。
这一点跟铁青当初娶笑哥儿的时候一样,绕村子一圈,去了老铁家迎亲,这次铁青没跟着去,那是他家,他去干啥?
一顿闹腾之后,终于迎接了新夫郎上了大红花轿,绕村一周之后,到了自家门口。
笑哥儿嘻嘻哈哈的跑过来问铁青:“相公,你咋没去呢?”
“我去干啥啊?”铁青一点都没好奇的样子:“我在你娘家墙头上,就能看到那边发生的事情,我还去?”
两家不要太近好不好?
“哦哦,对啊!”笑哥儿恍然大悟:“我也是在墙头上看的热闹。”
“你上哪儿爬墙偷头去了?”铁青立刻就不高兴了:“也不怕肚子不方便啊!”
“我就是在矮墙那里看的热闹,我自己家,怕啥。”笑哥儿高兴地道:“一会儿拜堂啦。”
“走,去里头看拜堂,别在外头了,人多,挤着你。”铁青赶紧拉着笑夫郎去了里头,这里头站着才舒服,人少啊,只有至亲之人才能在喜堂上站着看新人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