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为真相而来
虽然宋文渊一直觉得这个兵部尚书林大人蠢得很,但是毕竟可是是为自己所用,所以一直以来也没有多什么。他蠢是蠢了点,贪也贪了点,但是到底还是能用,因为他蠢到没有自己的底线,所以不管做什么用他准时没有错的。
现在他可真是蠢得没边了,本来定边城督饷的事情,他作为罪魁祸首只要能够想方设法将自己藏起来,皇帝没有办法,只能把所有的怒火都集中在他宋文渊身上,反正皇帝根本就奈何不了宋文渊什么,他囫囵一下也就能过去了,而林大人在这件事囫囵过去之后,他也就能平安无虞,可是偏偏这个时候,林作祥自己站出来了,不仅站出来了还想着堵着皇帝的嘴。
这皇帝越长大就越不好管教的样子,他难道是看不出来吗?
难道还想着皇帝和七八岁时候的那般那么容易拿捏吗?
在心里稍稍叹了一口气之后,宋文渊也觉得今天若是不放弃林作祥,恐怕自己也要被他拖下水去,所以干脆一个字都不了。
宋文渊不为林作祥话,那朝堂上的其他官员更不会什么。
这一次定边城督饷的事情,闹得已经是很大了,他林作祥为了中饱私囊,可是真的把将要送到边疆的粮饷全部吞了下去,这才有定边城督饷拼死不让顾平川带走粮饷,又在顾平川带走粮饷又听闻顾候在宁都打了胜战之后,自杀身亡。
而这其中的好处,基本上林作祥都自己私吞了。
所以不管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看宋文渊都不话,自己索性也就不发表意见,这整个朝堂上都不愿意为林作祥话,所以就显得十分寂静可怕。
皇帝问道,“你们谁答得出来林大人到底都做了什么?”
朝中没有什么人能够回答皇帝的话,但是宫墙外却有一声高过一声的,“还请皇上开案调查定边城督饷之死!”
“你们都答不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得看看外面的人是怎么了。”皇帝看着宋文渊也不再话,便对着一个宦官道,“你去外面看看,到底是谁在吵吵嚷嚷的,惹得整个朝堂都不得安宁,然后把带头的都给带进来。”
这宦官走出去吩咐了一下外面的侍卫和其他的宦官,不一会儿宦官就回来了,然后他在老宦官耳语了几句之后,老宦官便回到皇帝的身边以后,就稍稍耳语了几句。
皇帝听了之后点了点头,“原来早上无缘无故响起来的鼓声是鸣冤鼓的声音,这么多年了,鸣冤鼓从来没有响过,朕还当那个东西只不过就是个摆设而已,想不到真的有人击打了。”
林大人听到这句话更是觉得脸色苍白,他本以为只要把顾家父子送入天牢,自己就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现在的顾家根本就不是铁板一块,十多年之前,顾候被诬陷入狱,顾家的二房和三房为了丹书铁券和顾家的家产为难过顾候夫人,后来顾候沉冤得雪,出狱之后就直接喊了族中耆老来作证分了家。
大约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顾家上下一直不和。
只要是顾家的男丁不会为顾家做出什么事,那他想怎么对付顾家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可是当林大人今天早上看到苏沫的时候,整张脸都白了,现在他的心中,想的只有一个事情,那就是绝对不能让苏沫活着进入金銮殿!
于是林大人道,“大周朝律法有云,凡是要以平民之躯告御状者都需要进过刀山火海滚钉耙,若是这些刑法都不能让他们有所退却的话,才能被同意上金銮殿告御状。”
“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皇帝道,“但是林大人似乎忘了一件事,那就是顾家世代忠良,更是跟着开过曾祖一起打下过江山,他们家可是有一块世代相传的丹书铁券,若是顾家人带着这丹书铁券来告御状的话,哪里需要经过这些刑罚来告御状?直接把自己的冤屈带到朕的面前来就好了。”
完,皇帝就对身边的老宦官使了一个眼神,而一直站在门外待命的宦官便飞奔了出去。
林作祥听到皇帝的话之后,只觉得自己的汗一直在流,他的脑袋飞速地转着,但是却找不到一个好的办法。
很快林作祥就听到有脚步声朝着金銮殿走进来了,而且还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草民苏子诚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草民苏沫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子诚和苏沫两个人都还不到二十岁,声音听起来清脆动人,在这个朝堂上是很少听到的,像是在给这个朝堂上注入了一丝丝鲜活的气息。
皇帝看着这两个人还觉得有些惊讶,因为刚刚他身边的宦官只是和自己,顾家的人来告御状了,他本以为是顾候的夫人,但是没有想到居然是顾平川的夫人和顾平川的舅子。
“苏沫和苏子诚,这不就是顾家的儿媳和”皇帝问道,“是你们两个告御状的?”
“回皇上的话,是我们两个。”苏子诚抢先一步道,似乎是生怕自己的姐姐把自己撇出去,自己承担这一切。
“你们是为了顾候和顾平川来告御状的?”皇帝问道。
苏沫,“不是,我们是因为定边城督饷之死来告御状的。”
“因定边城督饷之死,来告御状?你不是应该为顾家的人伸冤来了吗?”皇帝问道。
顾家的家主和顾平川两个人可都是在天牢里面,不仅在天牢里面,甚至还不准人来探视,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来告御状居然不是为了顾候父子伸冤,那是为了什么来?
“我们不是为了伸冤,我们是为了查出真相才来敲响鸣冤鼓的。”苏沫。
皇帝觉得奇怪了,又问道,“是什么真相,能让你们放弃伸冤?”
“皇上的旨意上,顾平川欺君罔上是情有可原,既然皇上都觉得欺君罔上是情有可原的话,那顾家就没有蒙冤,既然没有蒙冤的话,我们伸什么冤?现在顾家是因为督饷之死才进的天牢,但是督饷为何会死?这朝堂上怕是没有人不知道吧?不过就是害怕有更多的真相被揭露,然后断了你们的财路吧?所以朝堂上的各位,才那么迫不及待地想要不顾候和顾平川两个人送进天牢,什么都不让他们。”
这些话无疑是把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拉下水来了,他们听到苏沫这么话,一个个脸上都变得有些不好看,最终还是林作祥一点没有压住自己的脾气,大声呵斥道,“你一个姑娘出这样的话来,难道就不怕招惹众怒吗?”
苏沫听到林作祥这么,便道,“你们难道就不怕惹了宫墙之外,那些读书人的众怒吗?”
这话一出来,林作祥也不知道该怎么了。
倒是苏沫就此有了理的地方,便接着道,“现在宫墙之外,可是千万读书人在呐喊,他们就想要一个公平,我就想问问在场的各位大人们,你们可曾想过你们贪污的那些粮饷就算是补上来了,也还是有千千万万的百姓亡魂在地府痛哭?”
定边城督饷的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死就能解决的,如果被放置在定边城的粮饷是足额且没有问题的,那顾平川带走了也就带走了,甚至他还可以倒打一耙顾平川不听从皇命,硬要从定边城带走粮饷。
可是定边城督饷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上吊自杀了。
这其中藏了多少猫腻,只要是个在朝呆过一年以上的官员,应该都是心知肚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