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记者
沐云河决定去一次沙滩,把三姐叫回来,顺便通知从今天起赶海队的活动暂停,直到天气好转。
去一次海滩,沐云河把自己完全地包了起来。遮阳帽、防风巾、长衣长袖、手套……她夏天有这样一整套防晒装备,确保从上到下防护紫外线。
然后带一只水壶,悠哉悠哉地往海滩走。
这些年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虽然这里是离陆地5公里多的岛,但经济发展的风潮也丝丝渗透到了岛上。
一天又一天,商店里的品种更丰富了,有收音机、冰箱、彩电的人家也多了。但是由于电力设施不完善,这些电器有时不能正常使用。
岛上的贫富差距也在慢慢拉开,有的人家建起楼,大件家电齐全,过上了现代人的生活;有的人家和几十年前也没什么差别,家中依然没有通水电,夜晚还在点煤油灯,孩儿也不读书,就这么日复一日每天对面着相同的面孔,仿佛与世隔绝似的。
沐云河知道,未来二十年里这片大地的经济会全面腾飞,但对这座岛来只能算被时代拖着前进,岛上的发展将远远落后于外界。
制约岛发展的硬件相当多,首当其冲就是交通。
想要富,先修路。一些边远地区的深山老林,修了路,通了火车,山区的经济发展才会被带动起来。
对于黄沙岛这样的岛来,则要修桥。
前生沐云河二十来岁离岛后,被个人的际遇压得不堪重负,没有余暇来关注家乡的发展。
但她有次偶然遇到一个老乡,得知自家岛修桥失败的消息。
这一带属于东屿群岛,黄沙岛是其中比较主要的一个岛,但是黄沙岛西北面,还有另一座差不多规模的岛,叫竺浦岛。
和竺浦岛相比,黄沙岛离陆地稍微要更远些。
那位老乡告诉沐云河,在一番竞争过后,竺浦岛胜出,省里决定把联通陆地的大桥修往竺浦岛上。
竺浦岛通了大桥,意味着黄沙岛再无与陆地修起第二座大桥的可能,唯一还能设想的,便是在黄沙岛和竺浦岛之间再修一条岛间桥梁。
但后来直到沐云河挂了,她也没听这座桥开修。
想想也知道,修建陆岛之间的桥是由省财政出钱,但是若在岛屿之间修筑桥梁的话,需要岛自己出钱。
竺浦岛有了大桥,为何还要帮黄沙岛修筑一座行方便的新桥?但黄沙岛不过是个几平方公里的岛,甚至全岛都只算一个行政村,这样的村委会又怎么可能有钱来修桥?
可现在,沐云河身在九零年代的岛中,隔壁的大桥连个影子都还没有,她不禁为黄沙岛的未来畅想着,甚至冒出一个伟大的想法:她有没有可能来为黄沙岛修一座桥呢?
当然,想法只是想法,不一定要落到实处。
且不现在没有这份钱,即使有这份钱,她也不懂里面的关关卡卡、行政手续,更没有人脉。
她现在还只是个孩子嘛。
沐云河走进海滩,一路上很多同学跟她招呼。有些她认识,有些则不认识,但也一路点头过去,今天早点回去吧,下次活动等通知。
这其实也是夏秋台风季的惯例了,同学们都答应下来,互相传递消息。
终于在一片浅滩上找到了她三姐。
沐云冰一看妹妹来了,连忙站起来。
她看上去比平时要高兴一些,眼睛中闪烁着神采。还没等沐云河开口,她就:“妹,那边来了个大记者,都往那边过去拍照呢!”
沐云河没有听明白:“什么大记者?”
沐云冰:“我刚才看很多人往那边走,问了一下才知道,是上面来了个大记者,正在给村民拍照呢,很多阿姨婆婆都过去了,是要给大记者当模特儿,以后照片发到报纸上,能做大明星。”
沐云河失笑,什么就发到报纸上,变成大明星,这是记者采风吧。可是怎么会跑到他们这偏僻的岛来。
她姐可兴奋:“你也过去看看,没准他能拍你呢~”
沐云河看出来她姐姐很想去,只是碍于职责自认走不开,便拍了一下姐姐的肩膀:“走吧,今天收摊啦,一起去。”
沐云冰轻快地应了一声,往岸上走,来到一根旗杆下,把上面蓝色的旗子撤下来,换了一个绿旗子上去。
这旗杆也是赶海队后来立的,蓝棋代表收货中,绿旗代表已收摊,非常醒目。
无论从这片滩涂的哪个角落望过去,都一眼可知,省了不少麻烦。
沐云冰升降旗的时候,沐云河就去找运货的。
最开始帮她搬货的那个伙子姓刘,后来成了稳定的合作对象。沐云河叫他刘哥。
这三年里,刘哥娶了媳妇。这次沐云河去的时候,他不在,他媳妇在,他媳妇便骑着三轮跑过帮丈夫运,反正现在三轮有了电动马达,不费力,女子一样干。
沐云河交代,让她把这些东西两个时后送到她家,那媳妇熟门熟路地答应。
沐云河便和三姐手挽手,去看那个大记者。
沿东沙滩走了大约十分钟,平整的滩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嶙峋的礁石区。
岸上挤着很多人,都伸长着脖子在看石滩。
远处最大的一座礁石上,零星站了几个人。
两姐妹走近些,问围观的人这是在做什么。
围观的人很兴奋,指着那块礁石上的人影:“大记者拍照呢。”
那座礁石壁立如山,差不多两层楼高,顶部又不平整,向外突出一个尖头,下面就是大海。
虽然现在是退朝时段,但大风天站在那种地方还是很危险的。
一旦掉下去,不被浪卷走,也得摔骨折。
沐云河视力还不错,她远远地望着那个礁石尖上站的人,怎么看怎么眼熟。
好像是翟姿?
她拉着沐云河:“三姐,帮我认一下,那是翟姿吗?”
沐云冰忘记了翟姿是谁。
沐云河:“就是我那个同学呀。”
沐云冰才想起来啊:“哎,对、对,有点像有点像。”
两姐妹又走近了一些,隔着一二十米,可不就是翟姿!
很久不见,翟姿的变化虽然大,但那动作姿态还是变不了的。
从底下看,翟姿已不是从前的过耳短发,她把头发留长了,一头黑发在狂风中乱舞。身上穿着仿网球裙款式的极短的裙子,站在那块大礁石的尖尖上,正在搜首弄姿摆pose。
另一人站在离她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拿着相机。
礁石顶上除这两人是单独站立外,还有一堆人在旁边,挤挤挨挨的。
前面不知怎么吵起来了,姐妹俩又往前挤了一点,看见那礁石底下几个人正在大声争执。
姓黄的村主任带着两个带红袖章的村委会的人,拦住还想往上头爬的村民:“别上去了,别上去了,别影响记者老师工作。”
想上去的村民都扮得花枝招展,有的人还涂了胭脂口红,这时就十分不忿:“为什么他们能上去,不让我们上去?”
村主任:“人够了,等下记者老师还有正事,要去村委会。”
村民不买账:“那你让上面的人也下来,凭什么他们可以站在那里,他们就不影响大记者工作?”
上面的人听见下面的动静,生怕自己也被赶走,忙对着翟姿发难:“嘿!拍完没呀,这么多人咋就你拍得久?拍你一个可以拍别人三四个,耽误人家大记者时间!”
翟姿正对着镜头摆出一些迷离的表情,从她从画报上学到女明星的动作,此时听到这些话,恶狠狠地瞪眼回去,骂道:“不拍我难道拍你吗?你也不看看你长得什么样子!人家记者老师自然是要拍岛的美人美景,拍你?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她这话得难听极了,被怼的村民们都怒了,有人想冲上去翟姿。
翟姿指着脚下的海:“你敢过来?”
那村民又便不敢了。都知道这女孩是他们这里有名的疯子,正常人不能和疯子计较。
翟姿大杀四方,十分快意,正准备摆好姿势再继续拍呢,不料,那位记者看了看手中的相机,胶卷用完了。
有些村民不懂相机,起初不知道胶卷用完了是什么意思,互相解释之后才了解了。原来是今天照片就拍到这里,不能再继续拍了!嗟叹失望,纷纷往礁石下面走。
这会儿轮到底下的人高兴了,大家都不能拍了,这样才公平!
翟姿是了解一点照相机的,此时就很不甘心地走上来前问记者:“没有带别的胶卷吗?”
那人看了她一眼,没回答,低头摆弄相机。
村主任爬了上来:“记者老师辛苦了!去办公室喝杯茶吧。”
另两个一同上来的村委会的人连忙驱赶翟姿,半推半拉地把她带下去了。
热闹看到这里也就差不多收场了。很多人聚集过来,本就奔着想让自己也出出镜的目的,眼见没得拍照了,也都陆续散开了。
沐云河和沐云冰还不走。
沐云河悄悄对沐云冰:“姐,这记者的人样子好好呀。”
沐云冰笑话她:“隔这么老远,你看得清人家的脸吗?”
沐云河她:“我的是人样子,整体的气质。”
沐云冰刮了一下妹妹的鼻子,学着电视剧里的台词:“妮子春心动矣呀。”
沐云河就急了:“姐,我是客观评论,你什么呢?”
为证明自己并无此意,扭头就走。
谁知还没走两步,背后却是村主任叫她了:“沐妹!是沐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