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小岛上的第一家超市

A+A-

    三月中旬,船第一次靠上大江口岸,拉了满船的货,穿过茫茫大海来到了黄沙岛码头。

    这次运的东西,一类是沐云河心心念念的服装,另一类就是普通的食品与日用品。

    经过这段时间的集思广益,沐云河参考家里人的意见,决定开一家超市。

    不是柜台式,而是开架自取式,类似于现代便利店。

    九零年代的岛上还没有这样的业态,即使在大都市,这样的超市也才刚刚诞生,不过对于沐云河这样见识过21世纪的生意家来,很容易就能想到。

    罗秀娟作为一名埋没在众兄弟姐妹中的女儿,在自己家中不受重视,因此很愿意往沐云河家跑。

    他们一合计,觉得罗秀娟能看店,她要好的姐妹也叫上两个,三人轮班看店。

    营业时间也无需24时,每天6:00-22:00,已经强势压过岛上的一切营业店铺。

    一船新新货品拉来,立刻填满了整个店。

    虽然品类还没有达到沐云河心中的最齐,但方便食品、膨化食品、巧克力、蜜饯、口香糖、罐头、瓶装饮用水、桶装饮用水、可乐、雪碧卫生纸、洗涤剂、毛巾、一次性塑料布、橡胶手套、文具、棋牌、男孩玩具、女孩玩具等林林总总几百种商品,一大半都是岛上以前从未有过的。

    因为采购的量不大,沐云河也没有对接供货商,直接去申市的大卖场里找采购经理拿的货。这也是苏江宁的建议,让她先买起来,看看什么需求量最大,再去有针对性地找供货商压价。

    至于售价,统一地在原价上增加25-30%。比如,一包1.1元申市大卖场里的瓜子,这里卖1.4元;一只25元的芭比娃娃,这里卖32元。虽然岛收入不高,但以这样的价格同步买到大城市卖场里才有的东西,还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

    岛上的绝大多数杂货店都是无证经营,但沐云河想开的这家便利店,营业面积超过了100平方米,在岛上已经属于大店。

    所以还是走了个工商程序,花了将近一个月拿到了经营许可证,由于沐云河尚未成年,负责人登记在她二哥的名下。

    开业那天,村委会的领导们都来站台,搞了个的剪彩仪式。听新开了一家“超市”,半个岛的人都跑来凑热闹,把这一带围了个水泄不通。

    剪彩仪式一结束,看热闹的人“轰”地一下往店里挤,险些造成踩踏事故。

    村委会的人一看这形势,连忙喊人来维持秩序,与沐云河、沐云川一商量,决定以安全为重,临时闭店,只出不进,让第二天再来。

    这下首批挤进店里的可得意了,每买出门一件东西都会引来一番围观。

    如此这般直闹到中午,超市的卷帘门才给锁上了。

    上面贴着一张手写的告示,意思是老乡们太过热情,店一时准备不周,请明日再来。

    饶是这样,外头照样围着许多人,聊天看热闹闲得很,直到吃晚饭的时间才散光了。

    岛上的居民,买东西没有要排队的意识,也不懂秩序为何物。

    当晚黄主任来到沐云河家,严肃地商量了一下明日开业要如何应对。就怕天一亮,来的人更多了。

    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今天上午的这出颇有饥饿营销的风采,这么开店闭店地一闹,口口相传,明天怕是今天没来看热闹的,明天都想来看看热闹了。

    限流方案对沐云河来可太简单了,店内限流、蛇行通道、分发号牌都能用,关键就是要人手来维持秩序。对黄主任来,人员不是问题。

    因此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想赶个大早的岛民们跑到超市门口一看,有人比他们更早!

    村委会的红袖章们已经来了十多个,门口临时了几十个木桩,木桩间拦起齐腰高的绳子,看着像个简陋的迷宫似的。

    一时都看不懂这是什么路数。

    红袖章们便引导想入店的村民从最外围的两个木桩里走进去。

    村民们在这简易的蛇行通道内绕了一个又一个来回,没觉得厌烦,反而像做游戏般新奇有趣。

    等到在蛇行通道里都站定了,还在激情畅聊,觉得甚是好玩。

    中途有人忽然内急,吵着要出去,发现不方便。这也难不倒红袖章,当场发牌子,领了牌子的走开一会儿才能原路回到这个位置。

    等六点开了门,一次只放进去二十位,就拦住了入口。因为大伙儿都在“木桩阵”里排着,也不怕后来的人会跑到自己前面去,十分公平,所以排队的人也都耐心等着。

    每出来一位顾客,大家都伸长脖子去看买了些什么,有的客人就站在排队区域边一一做展示,还没进店的和刚出店的都十分欢乐。

    这队伍在超市门口排了大半天,已经买空了大半个超市,眼看剩下的品类越来越少,怕排队久的人空欢喜要闹起来,红袖章们便提前劝返,给大伙儿预防针。

    另一方面,沐云河原本想着装些岛上的渔货再往申市拉,把去程的成本也减少一些,不要放空船,但犹豫这样做是不是会使船染上腥味。

    开业后的阵势一看,还犹豫啥,赶紧走起来吧!

    当天下午,沐云川叫上了几个兄弟,船又往申市去,凌到了也不住宿,在大卖场门口等开门。

    等到八点一营业,照着妹开的单子在卖场里又是一顿搜罗,竟还买断了卖场十多个品种。

    这次也不有所保留了,可劲儿地有啥买啥。妹,新开业最伤的就是断货备品不充足,务必一次采买够两天的量,能撑到下一次去船补货。

    原本沐云川觉得这船甚好,真开起来了发现缺陷很大,主要是船舱和甲板面积有限,这些零散的食品日用品堆放不易,没放多少就堆满了。怕压坏形状也很难堆叠,船的有效载重都浪费了。

    如果有时间,他想改建一下这船,增加一些可固定商品的多层货架,把立体空间给利用起来。只是新开业这热火朝天的生意没给他这个机会。

    补了货又预订了下一批货,沐云川和弟兄们连口早饭都没坐下吃,开着船又往回赶,终于在傍晚时分回到了岛。

    迎接他们的是个空空如也的超市,一排排货架望过去啥都没剩。罗秀娟看到对象回来了,哭笑不得。

    原来当天随着顾客们流水般地进店,超市的库存很快撑不住了,岛上从没有过的那些品类断货断得最快。再后来,进店的人虽然买不到想要的东西,奔着不能白来的想法,也是见什么拿什么。

    到了下午,货架上空了一大半。一合计,宣布限流措施取消。

    本来看排队的人已经少了,才做出这样的决定,没想到一取消,店外的人又轰然涌进去,引发了哄抢般的效果,最后货架上连根橡皮筋也没留下。

    村民们一边买,一边纷纷咂嘴,调侃别人也调侃自己:难道不要钱?像不要钱似的!

    如此盛情,让沐云河有点傻眼。

    在她的创业大计中,搞服装为主,便利店不过是填船覆盖成本的临时举措。谁知这么一来,便利店喧宾夺主,竟是占用了她全部的时间。

    这两天,她连学校都没去!

    到第二日晚上,店里的流水已经接近10万,即使拉掉轮船往返一次的成本,毛利也接近两万。

    虽然初开店的这股热闹劲难以为继,但一日两万进账还是让沐云河震惊了。

    这么有赚头的事为什么以前岛上的船老板们没有做?

    这就是做生意的快乐吗?

    还是她眼皮子太浅没有见过大钱?

    新新业态还有官方助力的舒爽,开业一周,村委会的红袖章们日日免费帮忙维持秩序。

    沐云河知趣,今天米面粮油、明天巧克力曲奇饼干方便面、后天肥皂洗涤剂卫生纸的每天一式十几份东西准备好,临到红袖章要下班了,躲在后门一人一大包地领走。

    一周后客流平稳了,不需要红袖章来维持秩序了,这些人还颇多惆怅,觉得在这里维持秩序的时光十分美好。

    有了这家店,沐云河的送礼大业就更顺畅了。

    学的郑校长、中学的吴校长,乃至教导主任、班主任、任课老师统统有份。

    某日在家一拍脑袋,她还想出了一招。东沙学、东沙中学两个赶海队的成员凭身份名牌来买东西,可以八折优惠。

    八折么差不多就是个成本价,也不算亏。

    另一边让丁成和夏莹加强考核,只有每月参加够次数的同学才能在名牌上敲月章。连续三个月没敲月章的自动取消赶海队成员资格。

    虽然还只有两个的生意,但沐云河已经成功地把他们串联起来。

    起初还要赶海队成员本人凭名牌才能折,后来进一步优化规定,每个名牌可登记捆绑两名家属,家属单独来也可享受优惠。

    罗秀娟记忆力不错,没多久就把人脸都记得七七八八,再后来不看名牌也能顺利操作了。

    便利店优惠的存在,又让赶海队的活动掀起了一波高潮。

    到了六月时,沐云河准备期末考,而超市在二哥和罗姐的周转下顺利进入了平稳经营期。

    沐云河忙完考试迎来暑假。

    今年赶海队的活动她不算操心了,全权扔给她三姐、夏莹和丁成。她要主攻两件事,一个是把她的服装店办起来,另一个就是苏江宁提议的,卖高端商品。

    便利店的红红火火令沐云河彻底认识到了岛内外商品流通的差异,虽然和外界相比,岛很穷很闭塞,但也正因为这种闭塞,岛上的人触及时代脉搏的渴望也特别强烈,他们也喜欢新的没有见过的东西。

    普通岛民尚且如此,如果是更有钱的渔老板们呢?限于学识和眼界,很多人挣了钱都不懂得享受生活。如果把繁荣的商品经济带到这些半辈子都面朝大海背朝天的渔老板面前,能挣到的钱起码比开超市多吧?

    人的胃口就是一点一点变大的。

    在日赚上千的时候,会想能日赚上万就好了。

    到日赚上万的时候,会想能日赚十万、百万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