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 菊花鱼

A+A-

    罗青梅愣了下, 没想到有人会要一整只烤鸭,这段时间来, 大家都是按部位来买的, 一整只还是奢侈了一些。

    “好的, 需要斩块吗?”罗青梅问道。

    “不用。”

    老头看着卤锅, 目光若有所思, 不知道在想什么。

    他付了钱,接过烤鸭,骑上自行车就走了。

    最后, 老头在东方饭店的后门停下, 推车进去了。

    一个中年人看到老头回来, 他不由松了口气,“师父, 您回来了。”

    于春阳点点头,提着手上的这只烤鸭进了厨房, 分成两半,一半斩块。

    “师父, 这是哪来的烤鸭?”中年人又凑到于春阳旁边,“是京市那边的做法吗?”

    “师父, 我能尝一尝吗?”中年男人不停地问着, 似是不知疲倦。

    于春阳看了他一眼, “董,闭嘴。”

    于春阳拿起鸭肉,尝了一块, 外皮酥脆,肉软嫩,也足够入味。

    用的应当是普通的木炭烘烤,但调料是下了工夫的,跟京市的烤鸭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味。

    这烤鸭或许还有点问题,但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师父,怎么样?师父,这个烤鸭是美味店的吗?真的像传闻的那样好吗?”董消停了会,一串串的问题又冒了出来。

    “自己吃。”于春阳瞪了这不争气的徒弟一眼。

    董嘿嘿笑了两声,拿起一块鸭肉就啃,“师父,这个烤鸭比你做的还好吃,连骨头都又酥又脆。”

    “还是不够完美,再配个梅子酱会更好。”于春阳拿起毛巾擦了擦手,拿起菜刀把另外半只烤鸭的肉片出来。

    一旁的董一块鸭肉接一块鸭肉地吃着,不一会就啃光了大半。

    “师父,这个老板手艺很好,要不把人请来饭店吧。”董利索地把早上做的面皮拿出来,“老板窝在那家店里太可惜了。”

    “东方饭店多好啊,有……”

    “董,废话太多了。”于春阳卷了一张面皮,“你跟我学了那么多年,连人家姑娘都比不上,白学了你。”

    “师父,你的是,我一定会再努力的。”董承认着错误,却不耽误往嘴里塞吃的。

    于春阳哼了声:“给你师弟他们留一点,吃了烤鸭后,都给我一段分析。董,你吃的最多,字数翻倍。”

    正吃得欢快的董一下子就像被霜的茄子蔫蔫的,他最怕这个任务了。

    罗青梅发现,那天买了一只烤鸭的老人每天都会过来一趟,有的时候是上午有的时候是下午。

    他之后每次来,就只点一样吃食,在店里吃了后就走。

    他点的东西不多,吃的时候很明显就是在品菜。

    她顿时来了兴趣,算下一回主动上前攀谈。

    她现在热衷于做新菜,还挺想有人点评给出意见的。

    这天阴天,老人又过来了,他在玻璃窗前站了一会,发现店里的东西都吃过了,一时不知要买什么。

    “老爷子,您这几天都过来,店里的几样招牌菜都吃过了,能否给几点指点,我好改进。”

    于春阳看着罗青梅一眼,:“你这两天怎么不做烤鸭了?”

    “香料用完了,没配新的,就停几天。”罗青梅看着眼前瘦弱的老爷子,不由想到了梁师傅,不得不,两人还真有点像。

    于春阳沉默了片刻,问道:“你这个卤味的方子是不是改过了?”

    卤味千人千方,并没有哪一种是绝对的正宗。

    “您嘴巴可真厉害。”罗青梅实话实,卤汤确实改了点配料,更适合当地人的口味。

    “这个配方是个好方子,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随意变化,别丢了。”

    于春阳完这话,觉得自己多管闲事了些,他生硬地问:“你的烤鸭做得很不错,愿意到东方饭店工作吗?”

    罗青梅愣了下,没想到项春的是真的,“抱歉,我觉得现在挺好的。”

    于春阳也猜到罗青梅不会答应,能自己当老板,没几个人愿意听别人使唤。

    “烤鸭做得很好,你可以配点梅子酱。”

    听到于春阳的建议,罗青梅眼睛亮了亮:“您也这么觉得吗?”

    于春阳双手背在身后,话已经问出口,罗青梅也拒绝了,他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就算离开。

    罗青梅笑着道:“老爷子现在有空吗?我刚好要做一道新菜,您帮忙品品?”

    于春阳抬眼看罗青梅,紧抿的嘴角舒展了一些,朝她点了点头,其实心里乐得不行。

    他很看好罗青梅,正想着怎么问她的师门呢。

    老爷子挑了个位置坐下,从随身带着的布袋里拿出一个保温瓶,倒了一杯热茶,慢悠悠地喝着。

    这两天天气不好,罗青梅没做烤鸭,乔娜没闻到那股熟悉的味道还有点不习惯。

    她走进店里,看到于春阳,不由有些诧异。

    “嘿,青梅,你今天要做什么吃的?”乔娜在罗青梅身边站定,然后在她耳边低语,“你认识于大厨?”

    罗青梅一愣,她见乔娜用眼神示意着外头的老人,不由笑着摇头:“我不认识。”

    “我以前见过一面,嘴巴很毒,没挑你什么毛病吧?”乔娜又低声。

    “不会,老爷子提的建议很中肯。”

    她算做一道菊花鱼,鱼已经杀好了,现在去鱼头、鱼尾,再去背刺、腹刺,只剩下净鱼肉。

    用刀切鱼肉至鱼皮,四五刀切断,再顺着纹路切,这个过程,她的动作明显比较滞涩。

    罗青梅把鱼切好,会稍微腌一遍再清洗,之后沥干水,然后拍淀粉。

    油锅烧至五成热,鱼肉下油锅定型,捞起来后再复炸成金黄色。

    裹了淀粉的鱼肉炸开后,鱼皮卷曲,鱼肉散开,犹如一朵盛开的菊花。

    罗青梅另起油锅,热油、下番茄酱炒,一直把颜色炒出来后,再加入少许水、盐、白糖煮开,而后再加入水淀粉。

    因着自己做的番茄酱偏酸,罗青梅就没加白醋,煮好的酱汁直接浇在炸好的鱼肉上。

    乔娜闻着这酸酸甜甜的味道,嘴里的口水迅速分泌,罗青梅怎么就那么厉害呢?

    于春阳闻着味道,就在猜测罗青梅会做什么菜了,他嗅着香气,在心里先给这道菜了一个分数。

    “老爷子,尝尝。”罗青梅把盘子放到老人面前,又拿来两副碗筷。

    于春阳拿这筷子,看着眼前的菊花鱼,实话,造型和颜色还差一点,菊花鱼的肉丝粗细不够均匀,酱汁颜色不够红亮,但这股酸甜味可以给满分。

    他看了看,夹了一块菊花鱼。

    做好的菊花鱼外酥里嫩,火候掌握得刚刚好,沾上酱汁,酸甜可口,确实很开胃。

    但是细品,一些细微的缺点也能找出来。

    “怎样?”罗青梅期待地看着于春阳。

    乔娜看着那一盘子菊花鱼,觉得自己的心都被提了起来,于大厨不会把罗青梅批得一无是处吧?

    “火候掌握得不错,如果刀工更好一些,鱼肉的口感会更好。”于春阳指出了问题,“普通人或许吃不出鱼肉的差别,但在一些人嘴里,一点差异会被放大。”

    “你的鱼肉在拍淀粉前腌过?这个做法有点特别,倒是可以尝试一下。”

    “还有酱汁,你没加白醋吧,全靠的番茄酱的酸味,这点做得很好,若是能在出锅前点下油,颜色会更红亮漂亮。”

    罗青梅看了下盘里的菊花鱼,酱汁已经有一些暗淡了。

    她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品尝,确实吃出了差异,比较厚的鱼肉就明显跟薄的有差别,“您得对,我这刀工确实还要多练练。”

    罗青梅并不否认自己的缺点,她的刀工的确练得不够多,看来要再把基本功练起来了。

    “摆盘的话可以多花点心思,好看的菜肴,看起来更舒心。”

    罗青梅点头记下:“多谢老爷子提点,您明天还来吗?”

    “有空就过来。”于春阳沉默了一会,“你跟的师父是哪位?”

    罗青梅愣了下,没想到于春阳会问这个问题:“我没有正式跟过师父,都是瞎学的。”

    于春阳诧异地看着罗青梅:“自学能到这程度,你很有天赋。”他起了爱才之心,“有空,我们可以交流下厨艺。”

    “可以,能跟您学习,是我的荣幸。”罗青梅盼着能更进一步。

    于春阳一走,罗青梅就把这盘子菊花鱼让乔娜和王碧玉她们分了。

    乔娜疑惑地:“我觉得鱼肉很好吃啊,外酥里嫩,酸甜可口,没感觉到有差别。”

    王碧玉和刘玲侨也是一样的看法,她们都吃不出差别。

    “有差别的,厚一点的鱼肉要比薄一点的鱼肉晚炸熟,这样就会导致薄的鱼肉炸得偏干。”

    “若是火候掌握得不好,就容易糊。”罗青梅对自己的缺点接受得很坦然。

    乔娜声嘀咕道:“看来能得到于大厨的指点,也是一种幸运。不过他没像传中的那么凶啊!”

    “乔姐,你怎么那么清楚?”王碧玉好奇地问。

    “有个远方亲戚在于大厨手下当学徒,听他家人的。”

    罗青梅若有所思,下回跟梁师傅联系时,问问这个于大厨的事儿?